恐龙吧 关注:78,692贴子:1,848,279

回复:侏罗纪的巨型上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不把活体组织少加一点吧,33°的后倾角实在太大了,用之前的方法算出来体高1668mm,差不多这样(萨球卡)

可以仍然使用之前的17°角,然后把活体少加一点。


IP属地:陕西167楼2022-09-04 00:34
收起回复
    以及上龙的肋骨侧视图看也有可能是竖直的。


    至于肋骨没有侧视图倾角,我重建出来的萨奇卡虽然体腔高了几厘米,但是体积反而比倾角25°的小了。因为肋骨的排列模式会影响到截面的建立,这个对体积的影响更大。


    IP属地:陕西168楼2022-09-04 00:41
    收起回复
      补充几个侏罗纪上龙的
      (1)按毛里西奥龙,POM 241.135肩带最大宽度对应223cm活体体腔,肩膀关节位置最大宽度对应203cm活体体腔;估计是POM 241.135的肩带最宽处有一个明显的外扩,而毛里西奥龙没有
      (2)Etches、35990等的坐骨宽度按照片摆法(97.4~99cm宽)按毛里西奥龙,对应大约181~184cm的活体,如果按加大一点前面的开V,用坐骨中线对齐,则是(104.9~106.6cm宽),195~198。结合坐骨和肩带看,活体宽度2米是有的。


      IP属地:安徽169楼2022-09-04 13:42
      收起回复

        这论文里的标尺有毒,我统一用的是右乌喙骨(224mm)作为标尺。
        神经棘参考的是Polycotylus sopozkoi,肋骨目前还没加任何倾角(参考长喙龙装架),以后如果有更好的参考对象再修改。

        毛里西奥龙的最大肋骨弦长我取的是186mm,拼出来大约是这样

        在没有倾角的情况下,最大体宽也只有326mm左右,如果有倾角,肋笼还要更小一点。这样算下来活体要在肋笼外面加29%的厚度。


        IP属地:陕西170楼2022-09-08 09:46
        收起回复
          看了一下楼上那个海豚的,活体加厚了37%


          IP属地:陕西171楼2022-09-08 10:05
          收起回复
            接下来讲一下冯氏上龙的Agardhfjellet组,以下简称Ag组,Ag组的化石主要集中在Slottsmøya段(提通阶)。
            Ag组是浅海沉积物,并且靠近更深的海洋沉积物。和前面介绍过的启莫里粘土组不同,Ag组是一片开阔的大陆架水域,海底大约位于150米处,周围没有大量群岛环绕,这也表明这片区域的营养物来源和启莫里粘土组有较大的区别。
            Ag组所在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在侏罗纪时位于古巴伦支海北纬63-66度的位置。在地理上北极圈指的是北纬66°34'的区域,包括阿拉斯加、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以及北欧、格陵兰岛,Ag组是晚侏罗世北极圈的一部分。
            鉴于提通阶整体较低的气温和高纬度,可以猜测Ag组的气候是比较寒冷的,可能有季节性的海冰,这对动物的保温能力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
            冯氏上龙正模PMO 214.135的颌骨和椎骨就被切成薄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其椎骨内含有不同温度下捕捉到的有机分子,即脂质,这表明冯氏上龙是一种高新陈代谢的,体温高于周围的海水,可以在高纬度的古巴伦支海活跃的顶级掠食者,就像今天的虎鲸。
            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发现了16个冷渗碳酸盐岩,冷渗形成于陆表海浅海,广泛沉积细粒、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这些冷渗碳酸盐岩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大致位于同一区间,表明古巴伦支海的广大地区都有渗漏现象。
            烃类渗漏是指海底区域,含有还原有机化合物的流体正从地下泄漏,在Ag组就是甲烷。在这些地点释放的甲烷在浅层地下通过甲烷厌氧氧化(AOM)过程被氧化。这一过程一方面提高了碱度,促进了甲烷自生碳酸盐(MDAC)的沉淀,另一方面提高了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含量,沉积物中的硫化物成为吸引化学共生动物群的一个重要因素。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渗漏区支撑着Ag组多样而丰富的动物群落,主要由来自北方海域的许多物种组成。图一:晚侏罗世的古地理重建,星号为Ag组
            图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冷渗碳酸盐岩分布。


            来自iPhone客户端172楼2022-09-14 15:04
            回复
              Ag组的海洋动物群构成是比较特殊的,虽然大体上仍然可以划分为浮游生物-有壳无脊椎动物-无壳无脊椎动物、中小型海洋爬行动物-大型海洋爬行动物,但是如果细究其具体构成的话,会发现和晚侏罗世另一个海爬天堂启莫里粘土组和阿兰伯利怪兽的La caja组有本质的不同。
              浮游生物的消费者,中小型鱼类在Ag组非常之少,目前为止发现的只有Oppdalssåta段的Leptolepis nathorsti,Slottsmøya段的动物群甚至是没有中小型鱼类的。像启莫里粘土组的以中小型鱼类、无脊椎动物(无论有壳或无壳)为食的大型鱼类(软骨鱼纲、三重鱼、厚茎鱼、高茎鱼等)在Ag组是不存在的,同样在启莫里粘土组十分繁盛的海鳄亚目和海生龟类同样也没出现,就我个人的看法,Ag组的高纬度和气候确实成为了这些动物向北极圈扩张的阻碍。
              Ag组的浮游生物和化学物质的主要消费者是底栖生物。最丰富的类群是双壳类,有1520只,占整个类群的79%。其次是头足类,数量较少,只有162只(8.4%)。鳍软骨类腕足动物数量第三多(112;5.6%),其次为腹足类动物(57例;2.9%),非蛇形虫管(30;1.5%)和舌状腕足类(21;1.1%)。其他类群,如蛇形虫管、海绵动物、舟足动物、棘皮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各占总数不到1%。
              渗漏区动物种类繁多,有54种或以上类群。最多样化的类群是双壳类和软骨状腕足类,各有15种(27.8%)。其他不同的群体是腹足类(10种;18.5%)和蛇形虫管(4种;7.4%)。头足类以两个较高的类群(3.7%)为代表,即菊石和箭石类。棘皮类包括海百合类和棘皮类(3.7%)。其他化石类群仅由一个分类单元代表,即甲壳类、舟足类、海绵类、脊椎动物和非蛇形虫管,各占物种丰富度的1.9%。


              来自iPhone客户端173楼2022-09-14 16:00
              回复
                菊石的古生态学到今天都带有不确定性,但一般认为成年了的菊石属于掠食者,而非从其他途径去获取能量的动物。冷渗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能量给大量的底栖动物,而菊石(已发现上百件标本)在此地的聚集有较大的可能就是被这些底栖生物吸引。
                菊石的主要消费者应该是箭石和其他海洋爬行动物。对于箭石这个类群,可以直接参考今天的鱿鱼,钩子长度超过3cm的箭石就可以被称为巨型箭石,Ag组出土的箭石并不多,只有六个钩子,但是最大的一枚钩子长度可达4.3cm,最小的也有2.8cm,可见当地箭石的体型之大。
                纪录片《恐龙星球》里展示过浅隐龙科的启莫里龙扫荡海沙的场面,一般来说蛇颈龙扫荡海沙可能是为了吞咽胃石帮助消化,但就Ag组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海洋爬行动物可能会有出于捕食动机前往海底的行为。
                Ag组的海洋爬行动物大致如下
                浅隐龙科
                Colymbosaurus svalbardensis
                Djupedalia engeri
                Opthalmothule cryostea
                Spitrasaurus wensaasi
                Spitrasaurus iarsensi
                大眼鱼龙科
                Brachypterygius Sp.
                Nannopterygius borealis
                Arthropterygius chrisorum
                Arthropterygius lundi
                Arthropterygius hoybergeti
                Cryopterygius Kristiansense
                浅隐龙科是相当典型的,以中小型鱼类、无脊椎动物为食的海洋爬行动物,并且在极地的特殊环境下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特化。例如北眼龙,北眼龙的眼眶巨大,或许就是为了适应极地的特殊昼夜变化,在长达半年的无光水域和深水也可以进行狩猎。浅隐龙科已经出土了29件标本,体长分布在5-7米之间,参考2011年模型,体重在1-2.5吨之间。
                Ag组的大眼鱼龙科出土了30件标本,体长集中在3-6米之间。Ag组的大眼鱼龙科目前而言没有看到以相对自身体型较大动物为食的属或种,比较统一的是齿列极其细密,但齿冠相对较小(如冷翼鱼龙,全长最大可5.5米,带有牙釉质的冠高最高2.6cm)。


                来自iPhone客户端174楼2022-09-14 17:26
                收起回复
                  或许也是受Ag组高纬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西欧和墨西哥湾(La caja组和La casita组)常出现的一些物种并没有出现,例如,巨型达克龙(Dakosaurus maximus)出现在了英国的启莫里粘土组、德国的索伦霍芬组,但就是没有进一步往更北部迁徙。
                  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高纬度海域也有所体现,例如,常出没在热带、副热带、温带海域的大白鲨只有在夏季才会前往阿拉斯加湾,随着季节变化,大白鲨会从高纬度地区转移,两极地区更是从来没有进入过。
                  不同的是,今天的两极地区仍有复数的动物在发挥顶级掠食者的作用,比如说在北极,浮游生物-中小型鱼类-大型鱼类、部分鲸类、部分鳍足类-虎鲸、北极熊。
                  大部分大眼鱼龙科和浅隐龙科发挥的可能是类似鼠鲨属和鳍足类的作用。今天的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域盛产像鳕鱼、鲱鱼、鲑鱼、鲭鱼这样的高食用价值鱼类,它们会进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毛鳞鱼(不到10cm的小鱼)这样的动物,同时也是鼠鲨属(体长大多在2-2.5米之间,最大3.5米)、部分鳍足类(如港海豹、湾海豹等)重要的食物来源。


                  来自iPhone客户端175楼2022-09-16 12:04
                  回复
                    Ag组以数量庞大的底栖动物群供养起了大量的菊石,菊石被大眼鱼龙科和浅隐龙科捕食,这些相对较小的海洋爬行动物也可以是更大型掠食者的能量来源。
                    现在来整理一下Ag组的动物群构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菊石-箭石、中小型海洋爬行动物-大型海洋爬行动物。
                    冯氏上龙的头骨方面。目前来看冯氏上龙的前颌骨尺寸和凯万上龙正模可能近乎一致,即从吻尖到枕髁185cm,从吻尖到顶骨末端2米,下颌长度216cm。冯氏上龙保存的前颌骨长30cm,略有残缺的情况宽20cm,补齐后应该也是21cm,存在吻部膨大表明冯氏上龙有巨大的犬型状齿,是明显变异的齿列。
                    冯氏上龙的下颌骨只保留了一个长24cm,宽22cm,保留了三颗牙齿的下颌联合,从保存部位来看,冯氏上龙的下颌联合处已经保存到了夹板骨,因此确实是下颌联合靠后的位置。
                    冯氏上龙的牙齿呈三面体,没有长度测量,但有宽度,最宽的一颗牙齿有6cm,是上龙属最宽的牙之一。
                    根据目前的信息,冯氏上龙两个个体的体型大概率相差无几,即9.7米长11吨重。大体型,明显变异的齿列,吻部膨大,三面体的牙齿,这些让我们可以相信冯氏上龙是顶级掠食者。
                    除冰翼鱼龙外,只有冯氏上龙有较多的特征偏向捕食其他海洋爬行动物。虽然我们已经明白Mchenry给出的,昆士兰克柔龙的主要猎物在自身体型的1/500-1/5之间的结论有样本量不足的问题但这里还是沿用,即,冯氏上龙的主要猎物在22kg-2.2吨之间。3-4米的大眼鱼龙类和5米的浅隐龙科完全符合这个比例。
                    和靠近陆地的西欧、墨西哥湾不同,Ag组位于远洋,就我个人的猜想,冯氏上龙比例巨大的鳍状肢(2米DCL,3米前肢)或许就是为了在远洋高效巡航。


                    来自iPhone客户端176楼2022-09-16 12:04
                    回复
                      总之,我感觉我们的研究方面对于上龙属的物种还是知之甚少,具体原因还是每个种(包括未定)都缺乏完整的化石材料及数量来认定精确体型及种群范围,甚至要用其他属种的部分材料来复原,只能期待在地下仍有完整的上龙属材料等着我们去发觉,从而真正来领略昔日“龙上之龙,王中之王”的风采。


                      IP属地:陕西177楼2023-04-03 11:02
                      回复
                        我甚至怀疑 短颈龙亚科的成员和上龙属是否有关系还没有定论,他们是否具备传承性,或者短颈龙亚科成员的基干物种俄罗斯侯仁龙,伏尔加主神龙,是否是由较短脖子蛇颈龙直接进化来,而非和上龙科有直属关系。。


                        IP属地:陕西178楼2023-04-07 09:36
                        收起回复
                          是否法国最大那个,基本上肯定比最大克柔龙标本大? 那战斗力方面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楼2023-04-12 09:37
                          收起回复
                            B站羊驼视频说,最近那个马蒂尔发现巨型上龙了,还叫 阿宾登上龙,说9.8到14米的体型,,有没有这方面资料.


                            IP属地:陕西180楼2023-06-19 17:19
                            收起回复
                              真实有效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1楼2025-03-16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