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91,858贴子:16,782,250

回复:生活,细微与关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面对自己的脱轨,首要的是头脑敏锐、清醒,而不是怎么做,做到了什么。
为啥强调这个?这里有个警觉——你可能只想与这状态隔绝,错过其价值所在。
因为有它,在其包含的威胁和诱惑下,你守住轨道才显得必要,身心紧张起来,你的情感需要这有力的良性刺激,当下的存在因而鲜活。
由于可能出轨,恐惧使你亲近目前的处境及行为,自我意识是敏锐的,新鲜的。
很多时候,预防脱轨正是在规范内生活的主要内容,你少不了这个基础。
将出轨与坚守合为一体,你对规范的认识与把握才是完整、丰满、有生命力的。二者的轮回无尽延续,为你贡献无限价值。
若不然,对规范的遵守是一件缺乏生气、无聊的事。这往往促成脱轨,也许是唯一缘由。
怎么样,能好好与出轨的可能性相处吗?


IP属地:贵州1185楼2023-08-24 10:45
回复
    在一个女孩走向受侵犯的路上,她若不反抗,能由此得到什么?
    能充分检验、使用自己对危险、伤害的抗击能力,以利于变成一个坚强的人;
    得到一个宝贵机会,与所有敌对势力周旋,锻炼自己生存于世的聪明才智,使之不断升级;
    体察道德在自己生活里的地位,发现自己对它有怎样的需求;
    赢得体验人际关系中的受伤害与伤害的机会,这其中的真实、丰满的体验,借此走向人格的完整;
    要不要反抗,在所有迷茫中如何选择,这难题是做人的宿命,也是人的幸福所在。在这里她将有深刻体会;
    给自己带来承担这过程中所有分裂的机会,借此成长的机会;
    世事无常,她需要如何与之相处,现在是个获取答案的极好机会;
    一旦反抗,就可能丧失所有这些价值。现在她可以避免这结局。
    还有很多,很多。
    她可以成为思考人类命运的伟大思想家,其不反抗可能成为一个起点。这希望在她手里。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7楼2023-08-25 12:54
    回复
      为啥要专注于卑微?因为你需要保持活力。
      当你还是幼童时,活力多得溢出来,根本不需要设法保持它。
      年纪逐渐增大,这样的充沛逐渐下降。等过了中年,活力的衰减开始了。进入老年,就更快、更无情的坠落来临了。
      除了中年前,你都得不到上帝眷顾,不得不靠主动的发力来维持身心的活跃——各种健身、养生,在各个方面、每个项目上用心安排和落实。岁月无情,你无奈。
      一个分裂出现了:发力若不足,则目标不易实现,人处于消极、萎靡中;你一着急就可能过分,较高的追逐会毁了自己;一旦要扭转,又可能落入怠惰。你在两极之间疲于奔命。
      你可以降低目标,足够的低,以至于卑微的选择。只要热情不减,足够专注,就可以在两极之间自由往返,在动态平衡中让自己适当紧张,因而得到适当的鲜活。
      然而这不易。不论一个目标低至怎样的程度,无限的衰退总要在某个时候使之显得高不可攀,你的当下没法承担,那个消极与癫狂的撕裂带来的危险可能再现。
      怎么办?让这个下降成为常态——允许自己降了再降,没有止境,除非到达谷底。如此,在那个终结前,适当活跃一直跟着你,此生圆满。
      专注于卑微,这说法提了再提。完备的表达是,专注于卑微,永不停歇。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188楼2023-08-25 20:09
      回复
        只要还活着,你就准备着下行,一个一再往下,没有尽头的倾向。
        但你的敏感不该丢,不管已经向下走了多远;
        你的某种自持必须有,这点总是跟着自己,一直不丧失;
        你的追求之心不能熄灭,无论到了何时;
        你做人的热情始终在,不论低到了哪个地步;
        总之,在走向更卑微的无穷之路上,你总是保有做人的尊严与力量,这点从不含糊。
        一句话,你准备好了。
        说不定某个时候你会因受到打击而信念动摇;
        你可能在途中的某个点处失去敏锐;
        下降的某种场景中,也许你失掉了前面一直保持的心态;
        但你不怕。如何对付,自己心里有数,至少是现在。
        一句话,你准备好了。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191楼2023-08-26 06:46
        回复
          你善待某人,而且有意提高付出,且延续这提高。这有何意义?
          你崇尚善,其纯粹存在让你动心。这自我认定不肯放弃。
          早先的付出就可能于己不利——没有任何保证,使他作出回报,给你与此付出匹配的、与你的需要和期待对等的回报。
          有此对比,他被你善待的事实更明确。
          然而他可能无动于衷,甚至亏待你,你的不幸因而更甚。对他来说,这善就更明确了。
          可你居然还要加码,无视自己受损受辱。新的对比下,先前的明确进一步凸显。
          然而你还要延续这加码,已有的对比更加鲜明。他得到了你的善待,这一事实就更加明确了。
          人们有理由认为,是你的私心,也就是你的恶支配着你的一路表现,你被这样看的可能没法排除;私心因而得不到满足,甚至适得其反,从一开始你就清楚这些。
          然而你依然走到了这里。最伟大的对比产生了,最动人的结论出现了———你要的不过是纯粹存在的善,与自己的得失无关。你绝对遵从内心,换言之,你绝对自爱。


          IP属地:贵州1194楼2023-08-27 08:02
          回复
            你善待某人,实际上是对善行的推崇,着眼于它的本身,而非那个具体对象。
            那人不过是个载体,一个镜子,使人对善行有实感,在心里彰显。
            未来,同样的行为会被你放在别的、数不尽的对象上,换个场合,方式也可能有变。但普遍性一致。
            当然每个特殊性仍不可忽视。其价值是什么?此时彰显它的方式,眼下你守护自己信念的做法,以及相应的一套经历。所有这些个别都帮助你通向那个普遍性。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
            你也可能不认可这判断。现时感觉和行为就是你遇到的全部,每个善待都是独特的,对是针对特定人,各个对象的相同你没兴趣。可仔细想想,你又再次否定自己。这样的动荡、博弈不会轻易消失。
            由此,你的纯粹性能够更清晰、更强,只要你足够理智、清醒。


            IP属地:贵州1197楼2023-08-27 12:31
            回复
              眼下对某人好,你相信善已经存在,觉得够了。
              不在乎对方收到了什么,不对善的效果负责,关注点在自己,是吗?这意味着什么?
              若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出现——
              他可能不觉得是善行;
              也许没达到某个程度,还不如没有;
              也许过分,他没法接受熊的帮助;
              因受惠于你,双方的交往不再单纯,也许这是一个负担;
              要以何种方式作出反应,也许对方为难;
              是否可以对你期待更多,这是他的难题;
              你采用的方式可能并非他想要的,说不定会造成反效果;
              还能列举不少,这些都是双方不好对付的。只要善本身存在即可,这单纯、确定能保你安宁。
              这安宁能使你露出微笑吗?好好想想。


              IP属地:贵州1198楼2023-08-27 17:58
              回复
                只看自己,不在乎对方收到了什么,这样的善行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做到,太难了。
                就算打定主意不看行善的后果,它也会闯进视野里来,以种种方式。
                能做到的是什么?随时回到那个单纯,那个不易持有的立足点,这就不错了。
                再不然,常常提醒自己该这么做,向这方向看,为自己能有这纯粹之心、这自觉而满足,即使是偷偷的,也是好事。
                能朝这方向走出一步,或有迈步的势头,一阵松弛、愉悦由此产生,这也就很好了。
                你的身边是现实的、功利的、复杂而常受折磨的世界,也需要这样活。能得到如此的清醒、如此的美好时刻,这是上天的恩赐,好好接着吧,享受吧。


                IP属地:贵州1199楼2023-08-27 19:32
                回复
                  终于,她被坏男人欺负了。
                  这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这一路上有什么?
                  她面对的是好男人与坏男人的轮回,她应该躲避这局面,却没法做到,也从这里得到满足,因而也不能躲开,也承受不了这个。
                  不能躲和必须躲,这也是她避免不了的轮回。她后来由此受害,但此前因此得益。
                  她当然想与坏男人隔绝,但不需要达到完全,要的是它的一次次重现。如果说前面的是执着,后面同样是,且程度一样,有时后者更甚。
                  她肯定要跟好男人相处,只是不要一直如此,这相处来了再来,也就是不断重新消失,这是最好,也是必须。两个需求份量没有不同,有时对后者更有热情。
                  在对方发起坚决攻势,真的毁了她前,这样的轮回始终存在,且越来越显得合理,因而动力越来越强,给她的满足逐渐升高,与之对抗的想法越来越不可能出现。无论这毁灭何等悲惨,都改变不了先前的发展,都不能否定其价值。
                  实际上她与同情者们强烈否定这价值,而这恰恰证明它的存在,顽石般的存在。


                  IP属地:贵州1200楼2023-08-29 07:37
                  回复
                    她需要做个温柔的女孩,也常常从这表现中获得荣耀,得到满足。
                    在坏男人面前,在他不断靠近的路上,她的危险逐渐升高的途中,这个自我认知越来越不可否认。
                    恰恰是危险来临,恰恰是它的升高,她有更好的机会来表现其温柔,来确认这自我认知。她需要这个,探求这个。
                    要是没有这机会,有一种内在动力产生,使她更强地彰显、坚守其温柔,保护其荣耀。不奇怪,她只剩这个了。越到后来,越是危急,这点就越是凸显。
                    实际上她阻挡不了危险的逼近,恰恰是这样,她更不可能丢掉既有的自我。即使立刻坠入深渊,这荣耀仍在,或者说更耀眼,除非她坚决把头扭开。
                    因温柔而做人,而立世,她历来如此。假如因其坚守而毁灭,那一刻她是有尊严的,至少她有权这样看自己。
                    要是她想不到或否认这点会怎样?那就只剩下悲哀与绝望,什么东西也帮不了自己——例如那个坏男人被惩罚。


                    IP属地:贵州1202楼2023-08-29 08:36
                    回复
                      人的某种坚持往往没法在安宁中存在,借助于危险的相伴方有可能。不仅如此,危险的发展会提高其合理性,人的意志力和热情有希望随之提升。正是恐惧的增强使人坚持的动力得以强化。
                      这与下述观点相符:谁也没法受教育,真正的开悟难得,唯有疼痛能教育他。
                      所以,如果女人想守住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当她被坏人盯上,持续跟受辱的危险相伴,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她的一个机遇。这坏蛋从其自爱里受到鼓励,得寸进尺,使她逼近绝境,也就将她推向自我确认的巅峰。
                      谁也不会对她这样说。这只是出于道德,是尊重被道德抓住的她,而不会是关注她的完整性,或者说是故意忽视。


                      IP属地:贵州1205楼2023-08-30 07:54
                      回复
                        每个人都有世俗与道德为其规定的、与青春的关系——或不配得到青春,或完全占有它;或与青春的气息彻底隔绝,没法染指跟之有关的事,或因那占有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个人和社会的功利需要将青春的本身遮住。不管是哪一种,人都没有机会获取这美好的纯粹存在。
                        年轻时,凭着青春就能做到的、那些诱惑人的事太强大,将人的注意力吸住,人挣脱不了,也不想脱离。等到他老了,吸引力变成了残酷的绳索将他拦住,只能远观了。
                        没事,他有一颗穿越之心——
                        对着碰不到的,他可以垂涎欲滴,有在心里向往的自由;
                        他可以在当下寻找青春的蛛丝马迹,哪怕很勉强;
                        有没有得逞,他都能肯定自己的意志与热情。这点至高无上;
                        他在现在的拥有中制造青春的相似物,在幻觉中自得其乐;
                        他设法向不能染指的对象靠拢。当然不易,失败与羞辱的风险总是在,但他可以把这视为勋章,给自己颁奖。
                        他真正占有的不过是那份眼神的火辣。知道拥有青春者正冷眼旁观,但他不后退,他肆意体会自己的执拗,为自己守住青春的纯粹而自豪。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206楼2023-09-01 10:12
                        回复
                          活着,你在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够了。
                          不,你只是做了自认为于己有利的,实际上是否帮了自己,效果到底好不好,不知道。
                          但你拿出了现有的力量,也许挺卑微,但自己的生命力没浪费,够了;
                          你走在了这条路上,步子没停,够了;
                          貌似没用,但你自爱的热情借此释放了出来,够了;
                          看不到保障,但你有继续下去的耐心,够了:
                          你没有任由自己倒霉,担起了对本人幸福的责任,够了;
                          总之,你不能真的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恰恰因为这个,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够了;
                          不仅实际上掌控不了,你的福祸就不该在你手中,不安、恐惧就该有。如此,你抓住了存在的根本,能活得好。
                          这些能始终清醒吗?不见得,但至少有个东西不变——你自爱的愿望永远在,够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7楼2023-09-02 04:14
                          回复
                            借助于某项努力,你达到一个功利目标。你是否意识到,这努力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也是可以单独面对的?
                            通过它,你释放了生命的活力。这活力扩散到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细部,使大局受益,并非只是促成你这个目标实现。
                            没有这目标,你也能实现它,提升、强化它。
                            在走向目标时,你可以在其之外,为整体活跃而单独安排、进行这努力。
                            在实现目标的途中,可以主次换位,着重考虑它影响人的大局,使之活跃的效用,据此设想加以调控。
                            目标完成,这努力仍可继续存在,以满足整体的需要,也为这目标的再次出现做准备。
                            这努力可被用于各种目标,在它们身上继续为生存的大局服务。
                            是否可以说,目标不必在乎?不,以后你还需要——为生命的活力而追逐目标,或者说,就因为关心整体,这目标得以存在,并被重视。
                            不被具体目标所限,总是把更高的热情、更多的付出放在生命的更高价值上,你愿意吗?


                            IP属地:贵州1209楼2023-09-02 12:00
                            回复
                              生命需要疼痛、恐慌、羞辱、危险、绝望等等,总之不是好东西。
                              这么说不够。生命更要仰仗对这些的挣脱,撕裂没法躲避,是必须有的,否则人的这些会逐渐适应,成为习惯,使之僵化。坏东西制造的生机丢失了。
                              怎样做?让美好的东西存在——平安、顺遂、爱、确定性等等。一句话,确保生存的张力不消失。
                              这么说还不够。美好必须被你真正崇尚,你对它不能不怀有纯粹的热情。你可以不承认其真实性,但就是要有诚挚的信念。
                              又是一个分裂,不可少的。
                              为什么人会活得不好?或不知道该受罪,或只认受苦。换言之,只在好坏两者之一中生活。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1楼2023-09-03 0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