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9贴子:181,935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率天兵”即王师,指天子之师,皇帝的军队。明末清初正史野史中,王师指的就是清朝的军队。比如,《鹿樵纪闻》曰:王师渡河(黄河),史可法奏遣高杰扼虎牢,刘良佐驻邳宿。


IP属地:上海499楼2022-11-05 17:22
回复
    第二十八回,行酒令。【冯紫英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看了《鹿樵纪闻》中的一段书后,对冯紫英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有那么几分钟的动摇。冯紫英,马士英,名字相似度何其大也!不过,还是认为不能影射马士英。因为外头来的,一般隐指贼寇。先对冯紫英的酒令作个解说,此令中的女儿指弘光帝(迎春),儿夫指明朝政权。弘光悲,明朝染病在垂危。弘光愁,清风吹到南朝楼。弘光喜,(明朝儿子)头胎养出两个宝(贾宝玉和甄宝玉)。弘光乐,整日只为虾蟆事。《鹿樵纪闻》书中言:【顺治二年五月癸未,高营兵南奔,至京口,郑鸿逵截杀,不得渡。李成栋等奉高杰妻子北降,阮郑以大捷闻。士英率百官上表称贺,欲以愚众。或书于长安门曰:“弘主沈醉未醒,全凭马上胡诌;羽公凯歌以休,且听阮中曲变。”羽公,鸿逵字也。丙戌,端阳节,福王在宫演剧。内旨召乞儿多捕虾蟆为房中药,士英平日好斗蟋蟀,故时人又称虾蟆天子,以对蟋蟀相公。】弘光呵,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就算你快乐似神仙也挽救不了明朝。谁的话儿弘光不听,谁又最疼你弘光朝?暂时不明。“鸡声茅店月”,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月光辉映下,只闻茅草店中鸡鸣声。【顺治二年五月辛卯,午刻,集梨园演剧,福王与诸内官杂坐酣饮,三鼓,同后宫宦竖跨马出聚宝门,奔太平,投黄得功。刘孔昭斩关遁,马士英欲随众降,又恐不免,壬辰黎明,饰其母为太妃,以黔兵自卫,奔广德。辰刻,百姓出故太子于狱,拥至武英殿,取福王所遗冠服加之,叩头呼万岁。擒王铎至,群击之,须发立尽。张捷恐祸及,走鸡鸣寺,以佛幡自缢。】这鸡声茅店月,大概指的就是弘光帝,出逃途中景。


    IP属地:上海500楼2022-11-05 21:55
    收起回复
      王善保家的,影射高杰。我无建树,听听野史中是如何评价他的,《鹿樵纪闻》中论高杰:【或谓高镇智足知人,勇足勘乱,忠足任国,而万监军亦称其奇男子,自予观之,殆未尽然。夫杰之降,实由于窃妻。其在扬州,日事杀掠,扬人恨之刺骨,后闻其死,无不相庆。特以其上下泄沓,无一人以讨贼御敌为意者,独杰上表出师,孤军犯难;又其平昔,尝疏救刘宗周、郑三俊,颇知依附正人,故其死也,人多惜之,其实非虎山比也。虎山起行伍,积功至大将,虽扬州之事,有愧和衷,卒以国事为重,释怨罢兵。良玉东下,江左倚为长城。迨乎江甯不守,而沥酒誓天,不忘报国;田雄一矢,愤极自裁;较之作孽在前,而死于仇人之手,不无泰山鸿毛之别矣!】仇人许定国。


      IP属地:上海501楼2022-11-05 23:30
      收起回复
        第十二回,贾瑞病重,跛足道人前来给贾瑞治冤业之症。递给贾瑞一把“风月宝鉴”,并对贾瑞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神仙的话语必须焚香沐浴后认真品味。鉴,铜镜,照也诫也。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治理国家,以史为镜,以史为诫。所以风月宝鉴,这鉴字就是这个意味。是掌管天下史册的神仙警幻仙子制造的宝物。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是指红楼梦一书正面的功效,劝善德;济世保生之功,是指红楼梦一书隐意的功效,施仁政。神仙不但给贾瑞看了这神器,在第五回,也给贾宝玉看了上中下三册神物,同样的意味。贾瑞看镜子的反面,一具骷髅。贾瑞看镜子正面,看到王熙凤,不同的人就会看到自己思慕的情人。贾瑞进入镜中与凤姐云雨几番,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与可卿云雨一番,不同的是有警幻在旁警示。此处庚辰本双行夹批写道: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青冢也是一个文化用词,特指王昭君的墓。历代文人为她作了许多首青冢诗,批语便是引自明代唐寅的诗【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时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批书者何意?历史名人的遗骸,就是红楼梦中的小姐、丫鬟、少妇们(掩面人,然实不止掩面人,书中角色全都是)。你们在书中所看到的美女如云,实际上已白骨如山。人靠做梦是生存不下去的,只有看此书的反面(真事)才是处世之道。


        IP属地:上海504楼2022-11-08 10:08
        收起回复
          世界名著《茶花女》,青年才俊小仲马所著。开篇他便申明,自己年轻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只能平铺直叙说故事。


          IP属地:上海506楼2022-11-12 19:37
          回复
            警幻仙姑一共对贾宝玉点化了三次,一看册子,二听曲文,三行云雨。奈何?贾宝玉未能开悟。“奈何天”这几个字在书中出现过四次。第一次在第五回,警幻仙姑领贾宝玉入一室,室内有一副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巍巍中华,风云变幻,改朝换代,无可奈何之时,天意也。


            IP属地:上海508楼2022-11-19 23:10
            回复
              第二次也在第五回,仙女们唱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此引子很迷幻,让贾宝玉聆听一下曹雪芹内心的感伤。汉人无德失天下,奈何天意如此。趁着明亡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空虚寂寞之时,试着疏散胸中苦闷。因此,开始写了这么一部书,演绎这怀清悼明的红楼梦。


              IP属地:上海509楼2022-11-19 23:10
              收起回复
                第三次在第二十三回,黛玉听十二个女孩子演习《牡丹亭》戏文,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文臣们的颓丧情绪。又听到其中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世人只知道看戏,却不知其中的人间百味。治隆唐宋的明朝,奈何天公不作美,明朝遭此劫难,谁又会笑到最后呢?清朝。接着又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崇祯自哀起来。接着又一句:“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黛玉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光阴对于英雄来说是无情的,古今将相在何方。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光阴荏苒,明朝花落去,春不再,天上人间情相隔。《西厢记》中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哀愁之情细致入微,所以作者写警幻仙姑的警言诗:“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IP属地:上海510楼2022-11-19 23:11
                收起回复
                  第四次在四十回,行酒令时,黛玉记起第二十三回听到的曲文,对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她,黛玉没在意。然后在四十二回提到此事,吴三桂要审问崇祯帝,崇祯道:吴三桂你可是疯了!审问我什么?>口< 吴三桂说道:文臣们一片唱衰之声,主张与清朝议和。劝崇祯不要听那浓词艳曲,对政局不利。那些个须眉浊物的文臣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舞文弄墨不是我武将干的事,也不是你治理国家的皇帝该干的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是好的。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书中表面写治世,所以写当今没有读了书倒更坏了的人。然而书中隐意乱世,所以要反着理解。吴三桂在提醒崇祯,让他留心身边的奸佞之臣。如果国家移了性情,走歪了道,就不可救了。


                  IP属地:上海511楼2022-11-19 23:11
                  回复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当然会如此,奉天府和顺天府的体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IP属地:上海512楼2022-11-20 17:35
                    收起回复
                      推倒一个腐朽的明王朝,建立一个新秩序。


                      IP属地:上海513楼2022-11-22 11:38
                      回复
                        补充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书中《好了歌》虽然有道家言辞上的玄机,但作者并非为传道而写。注意了,任何作家写书,他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书中核心思想服务的。虽然用的花样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但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好。下面对甄士隐的解注以及脂批作个深解。这是作者对明朝劫难后的感伤,重点是在影射明末那段悲伤的历史。第一句:当年做官多风光,如今寒室衰微,经历了战争洗劫,废墟上到处是衰草枯树,这里曾经是一片歌舞欢乐之地。陋室空堂,曾为歌舞场,脂批:宁荣既败之后。指明朝败亡之后。当年笏满床,脂批:宁荣未有之先。可理解为明朝鼎盛之时,因为那时明朝不能称为假府。第二句:经历浩荡之后,衰败的气象又恢复了往日面貌,蓬窗之上又挂起了绿纱帘。蛛丝儿结满雕梁,脂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的住处,也就是帝王宫,战后颓败的景象。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脂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指贰臣们又成了暴发户。第三句:说什么情色欢愉,歌舞升平,为何如今两鬓又斑白,老态显龙钟?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脂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吴三桂和张献忠一干人,风流孽债难偿。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黛玉晴雯一干人。崇祯帝和明朝忠臣一干人,在乱世中愁白了头。第四句:昨天还在黄土上埋葬战祸丧生之人,今夜又在温柔乡里寻欢愉。脂批:熙凤一干人。李岩杀人无数,又与红娘子红罗襦缠绵意。第五句:从前是金山银山堆满箱,而如今转眼类乞丐,人人诽谤。脂批:甄玉贾玉一干人。李自成功败垂成,人人诽谤其为贼寇。多尔衮乃清朝兴盛第一功臣,追封“义皇帝”,然而被顺治帝抄家掘坟鞭尸,人人诽谤其与孝庄私通。都连乞丐也不如,乞丐死后还没这样的特殊待遇。第六句:说别人的命不长,哪里知道自己性命不久矣!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多尔衮、朱由校、朱由检、朱由崧、朱聿键、朱由榔、朱以海、李岩、红娘子、刘宗敏、史可法、郑成功等等一群历史人物。乱世之中,这些人的寿命基本上都没有超过四十岁。第七句,即使有方寸的进行严格教导,也不能担保日后不会走上强匪的道路。脂批:言父母死后之日,柳湘莲一干人。刘国能等少年丧家,走上强匪的道路。当然也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李岩之类的人。第八句:择夫婿选富贵之家,谁又希望自己流落在烟花之地呢!这里就是写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等一群不幸的人。第九句,说的是那些谄佞之臣,贪官污吏。因嫌纱帽小,脂批:贾赦雨村一干人。贪婪之人。昨怜破袄寒,脂批:贾兰贾菌一干人。沦为草民之人。第十句,乱烘烘,这明末历史如同唱戏的大舞台,如走马灯似的轮番上演。乱世之中,人口流动是最大的时期。反认他乡是故乡,脂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落难到蛮荒之地,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真荒唐,李自成继高闯王之后花了十多年灭掉了明朝,却让满清一年内坐收渔翁之利,坐享其成。曾经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历史上从来没见过如清朝这般夺天下来的如此容易的。再次请大家感受那句“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IP属地:上海514楼2022-11-22 13:36
                        收起回复
                          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琥珀—— 周遇吉(?—1644)
                            玻璃—— 蔡懋德(1586年—1644年)
                          周遇吉,号翠庵,锦州人。《鹿樵纪闻》曰:“从杨嗣昌扼张献忠于槐树关,又扼之化石街草店,贼闻其名,不敢犯。明年,与孙应元大破罗汝才于丰邑坪。又明年,与黄得功追破贼于凤阳。”
                          蔡懋德,字维立,号云怡,昆山人。《鹿樵纪闻》曰:“杨嗣昌谓其清修弱质,不宜处边地,改调济南,与周遇吉共平大盗李青山,以功升按察,转河南布政。”


                          IP属地:上海515楼2022-11-26 13:40
                          回复
                            贾瑞有点眉目了^^
                            贾瑞——朱存枢(1592年2月22日—1629年3月29日)
                            贾瑞,暂定影射明末秦王朱存枢,明太祖十一世孙。《明史》载:“谊漶由紫阳王嗣。薨,子存枢嗣。李自成破西安,存枢降于贼,伪授权将军,妃刘氏死之。”


                            IP属地:上海516楼2022-11-26 17:00
                            收起回复
                              《鹿樵纪闻》曰:“至于秦晋后王,甘心屈辱,(秦晋)两国宗人,亦皆束手待毙,未闻有以一矢石加贼,与天子分忧急难;而抗节死义者,尤不多见也。意者王人之子孙,狃于富贵,故能自振拔者少欤?抑亦靖难之后,前车是鉴,强干弱枝,积渐之势使然欤?西安之陷,秦王降贼,中尉谊杲泣曰:吾不忍见宗国之亡,国主之辱也。”


                              IP属地:上海517楼2022-11-26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