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6贴子:181,954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五回,秦钟与智能儿偷情,被宝玉打散,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用了几段暧昧的对话,让人浮想联翩,幻想宝玉跟秦钟会有什么风月事。作者借此可能就是在表达李自成有紧急军情要商议,和他商量夺取荥阳后的后续战略方针,谈了一夜。“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这写的很是奇怪,小说而已你作者想怎么编就怎么写呗,却象官府判案一般的口吻慎重其事的。这可能是作者所看的史料没有这段历史记载,所以写“不敢纂创”。据《明史·李自成传》记载,“崇祯八年(1635)正月贼人在荥阳召开大会。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以及高迎祥、张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商议对敌策略,还没有形成决议。李自成上前说:‘一夫尚且奋起,何况十万呢!官兵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应该分兵,各定攻打方向,成败利钝,就听天命了。’众人说:‘好。’于是建议由革里眼、左金王抵挡川、湖兵,横天王、混十万抵挡陕西兵,曹操、过天星扼守黄河,高迎祥、张献忠以及李自成等攻击东方,老回回、九条龙往来策应。陕西兵的精锐,派射塌天、改世王去抵挡。所攻取的城邑,子女玉帛大家平分。众人都同意了李自成的意见。”


IP属地:上海253楼2022-05-01 12:18
回复
    宝玉来辞黛玉,黛玉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蟾宫折桂,古时候比喻考试得中、中举。隐含之意,就是李自成随高闯王攻打荥阳,创事业去了,朱由检可能无力派增援。在学堂里打架估计就是战况,写的非常详细精彩。小孩子一般六七岁开始上学堂读私塾,1635-7=1628年起义之初。


    IP属地:上海254楼2022-05-01 12:19
    回复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这回合写到秦钟死的情节,最能看出秦钟影射高迎祥,也很能表达作者的态度。回目写了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皇太极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大清;高迎祥1636年攻打西安,至黑水峪遭明将孙传庭伏击,战败被俘而死。下面看书中是如何写的,秦钟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陰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陽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此时就是高迎祥被捕入狱后对话,鬼判即是狱审官,用阴间来影射阳间官司。后来宝玉来了,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此时的李自成是他命运中的上升阶段,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比高迎祥这王侯级别还高,因此写了这么一段,作为历史李自成不太可能去监狱探望,作者为了要写下后面最最重要的一句话而编了此情节。那句便是秦钟说:“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你我就是起义的带头人,作者这是在表达起义这条路走错了,是歪道,还应该走仕途功名这条正道,悔过之言尔,这情节是为宝玉最终悔过出家做的铺垫照应。类似于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失街亭后的悔过情节。秦钟这句话实在是太老道了,完全不是一个没什么人生阅历的几岁小孩能说的出来的,其实书中很多对话都是这样,有违年龄上的口气,有时细想会觉得很可笑。


      IP属地:上海255楼2022-05-01 12:20
      回复
        智能儿,估计是高迎祥的军师,至于是谁,暂时还不好说。可能起先是在朱由榔手下办差的人。这名字起得也很巧妙,读者在关注表面时不会想到别的,只会觉得是法号。现在看就是又智慧又能干的人才了,符合军师的描述。这就如“落草”一词,只关注表面时,怎么也不会想到那熟悉的“落草为寇”一词。点名表扬龄官,一个有忠义节气的东林人,忠肝义胆,誓死不降李自成,也不降满清。龄官正色说道: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贾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是所有人都钟情于你李自成的,会跟随你。另一例,鸳鸯也是如此,“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注意最后这个宝皇帝,即使李自成摧毁明朝做了皇帝,也绝不投降李自成,横竖归隐山林就完了。为什么龄官将贾宝玉错看成了女儿叫姐姐,因为贾宝玉也怀有女儿正气之心,李自成是个复杂的人,难以分辨。为什么要写秦钟腼腆女儿之态,因为秦钟最后也有向善之意,领会了人生意义。但绝不要学秦钟,人在死前才悔悟,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IP属地:上海256楼2022-05-01 12:22
        回复
          皇太极向其父(明朝假政)说道:那田舍之家,粗茶淡饭,然而却有天伦之乐。如今我中华文明沃野万里,一代一代繁荣昌盛下来,然而却是骨肉分离,终无意趣(指我满族仍然游离于中国之外,骨肉不得团聚)。明朝假政含泪启奏道:臣国家崩溃,群贼乱舞之中,哪里想得到出了个真龙天子呢。如今皇上您上蒙天恩,下昭祖德,这结果都是神赋予您的使命,祖宗(华夏文明远祖)之远德,钟情于您一人,对于明朝后继有代此幸甚也。况且如今皇上您体察天下黎民苍生,此乃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臣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只有朝夕达旦,忠于职守。伏望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皇上您不要以残明为念,不要学明朝的腐败。臣更希望您自加珍爱,勤政爱民,才上不负天恩下不负黎庶也。皇太极也嘱咐以“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挂念”。明朝假政又启奏:紫禁城内宫殿庙堂楼宇,皆李自成新题,如果有一二可寓目者,请即赐名为幸。皇太极听说李自成能题,便含笑说道:果然精进了。后面又开始荒唐了,暂且如此吧。皇太极与李自成,就是民族同胞兄弟,骨肉团聚,泪如雨下,作者荒唐愈可悲。如果战争走向反面,就是泪如雨下,而不是血如雨下……此奏疏可能借鉴于诸葛亮的《出师表》。


          IP属地:上海258楼2022-05-01 12:24
          回复
            元春对大观园题诗一首:“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古时候,谁家园子敢叫做大观园,也不怕人笑话,紫禁城里的御花园,紫禁城外的颐和园、圆明园这些个皇家园林都没有被叫做大观园,这不是明摆着想让皇帝来找你茬嘛,所以作者也很聪明,让贵妃娘娘来赐名。配得上天下大观的地方可不多,记忆中也就泰山那样的地方,登泰山,一览众山小。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也算得上天下大观世界大观了,另外现代世博会也算世界大观。不过一旦了解书中影射时间,这些园林就排除在外了。这大观园只能是小说中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象征金陵京师这种人间无所不有的繁华地。也象征着明代江山,包揽了大好河山,数不清的能工巧匠铸创造出的中华文明,天上人间的景致都齐备了,总览为天下之大观。大观园这“大观”二字,也就是作者的暗示。暗示我们往大的方面看,结合“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离恨天,灌愁海”等等句子,什么能牵动如此比天高比海深的悲情?那个时代也只有明朝灭亡的过程。所以此大观乃天下大观,我给它加上天下两个字已经很谦虚了,因为这首诗的言词更夸张,人间加天上,还有比这更盛的赞誉吗?


            IP属地:上海260楼2022-05-01 12:30
            回复
              贾元春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庚辰本在这里有这样的批语:《豪宴》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乞巧与离魂,批语写得很清楚,重点说一下豪宴与仙缘。


              IP属地:上海261楼2022-05-01 12:31
              收起回复
                《豪宴》是明代戏曲家李玉创作的传奇剧《一捧雪》第五出。一捧雪剧中写道,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名叫莫怀古的官员,家藏稀世珍宝玉杯“一捧雪”。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得知后,诬告莫怀古谋反,企图将玉杯据为己有。莫怀古乔装改扮逃出京城,却被蓟州总镇戚继光抓获。严氏父子命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斩首。戚继光想救莫怀古一命,但苦于无计可施,危急之际,莫家忠仆莫成挺身而出,代主人而死。戚继光将莫成人头送到京城,莫怀古昔日救助过的好友汤勤为攀附权贵,向严世藩告密,说头颅是假的。严世藩于是将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抓来审问,雪艳为保丈夫性命,一口咬定头颅是真。汤勤垂涎雪艳美貌,于是要挟雪艳,告诉她如果肯嫁给自己,他就设法让严世藩相信头颅是真的。雪艳为救丈夫性命,被迫同意嫁给汤勤。洞房花烛之夜,雪艳假献殷勤,把汤勤灌醉后杀死,自己随之自尽。


                IP属地:上海262楼2022-05-01 12:44
                回复
                  《豪宴》的内容写莫怀古初到京城,拜见严世蕃,向严介绍古玩,推荐善识古董的汤勤,在严府饮宴,为后来遭受迫害埋下祸根。宴席中提到观看《中山狼》杂剧。元春点的这出戏取其事体关联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贾家通过贾雨村夺得石呆子的二十把古扇情节。至于这情节影射明末哪位权奸事迹,暂不知。但是,明朝奸相严嵩这类人的存在就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大过节之一。第一百零七回对此案作结,(清朝)传出旨来,北静王(阿济格)便述道:“主上因御史参奏贾赦交通外官,恃强凌弱。据该御史指出平安州互相往来,贾赦包揽词讼。严鞫贾赦,据供平安州原系姻亲来往,并未干涉官事。该御史亦不能指实,惟有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一款是实的,然系玩物,究非强索良民之物可比。虽石呆子自尽,亦系疯傻所致,与逼勒致死者有间。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


                  IP属地:上海263楼2022-05-01 12:53
                  回复
                    《邯郸梦》是明代汤显祖在唐人沉既济作的传奇《枕中记》基础上创作的传奇作品。《仙缘》是《邯郸梦》中第三十出,折子戏上称作《合仙》,著名的临川四梦中的一梦。这出戏讲的是何仙姑需要人在天廷扫花,吕洞宾帮助寻找扫花人,出来点化卢生,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梦里卢生叱诧风云,权倾朝野,情节写到卢生二十年当宰相,“进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官加上封国太师”,皇帝还特意分拨了仙音院女乐二十四名,按二十四节气,吹弹歌舞,卢生多情纵淫最后乐极生悲,醒来一看吕洞宾在身旁,身边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卢生由此悟化,随吕洞宾而去。甄宝玉送玉实际上就是第一百十五回和尚送玉的情节,和尚象征着《仙缘》中的吕翁,贾宝玉象征着《仙缘》中的卢生。贾宝玉这个卢生相当迟钝,费了作者上百万字才最终被点化,后面第一百十五至第一百十六回讲剧情时再细说。另一种情况,要么作批者的意思是,甄宝玉(多尔衮)为林黛玉(崇祯帝)送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没有此情节,那批语者可能只是在说这历史发生的事件。


                    IP属地:上海264楼2022-05-01 12:54
                    回复
                      附加说一下元春点的《乞巧》一出戏,这是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其中的一出,全剧共二卷,五十出。前半部分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贵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乞巧就是《长生殿》的第廿二出《密誓》,红楼梦取其何意?不是取杨贵妃被绞死,而是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之情,最终感动神仙,织女星为他俩圆梦。红楼梦中的隐意:皇太极与宸妃如唐明皇与杨贵妃一般情深意重,思念宸妃而香消玉损,神仙召回皇太极,让其与宸妃圆梦于天际之上。如果元春之死类似杨贵妃之死,那么元春点的戏曲就应该将《乞巧》改写成《埋玉》,《长生殿》第廿五出。


                      IP属地:上海265楼2022-05-01 12:58
                      回复
                        四出戏演罢,皇太极(元春)很欣赏龄官,赏赐糕点,让其再作两出戏。孙可望(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不从,定要作《相约》《相骂》。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呢?《游园》《惊梦》中有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龄官偏不为清朝歌功颂德,偏不唱明朝腐朽溃烂,绝不唱与清朝苟合之词。《相约》《相骂》,想让我龄官归顺,龄官我见到你清朝就想骂。皇太极对忠臣义士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


                        IP属地:上海267楼2022-05-01 13:04
                        回复
                          第十九回,元春回宫后,东府贾珍那边又唱了四出戏,《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这也是作者精心筛选出来的戏文,也有对应的红楼梦情节。《丁郎认父》对应第二十四回贾芸认贾宝玉为义父,隐含的就是袁时中认李自成为义父。李自成收过义女和义子,其中有一个色艺双绝的义女慧梅,深受李闯王夫妇喜爱。袁时中其人为起义军首领之一,小有名气,李自成为收编袁时中,将慧梅嫁给他。后袁时中叛变,带着慧梅出逃。虽然这段故事取自二十世纪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但也不可能没有根据的乱编。《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对应第十二回,王熙凤(李岩)大摆迷魂阵,戏弄贾瑞,贾瑞影射谁暂不好说。《孙行者大闹天宫》对应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姜子牙斩将封神》对应第一百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厥。多尔衮斩将定鼎。


                          IP属地:上海268楼2022-05-01 13:14
                          回复
                            再对耗子精其中的细节解释一下,书中写道“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这是李自成的分身战法,此法历来战争常用之。打着李自成的旗号声东,而李自成本人迂回偷袭另一个地方击西。所以这里的分身法跟作者写作方法完全没有关系,作者隐的是具体历史事件。这事件就是指向前文书的林如海去世,黛玉回老家奔丧。1635年,李自成烧毁明皇陵,盗掘朱家祖坟。宝玉对袭人说:“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等你做了皇后的那天,不怕没有銮驾坐。袭人冷笑道:“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有那个福气成为人上人,没有那个道理去靠弑君夺来,纵然坐了,招人唾骂。


                            IP属地:上海269楼2022-05-01 13:16
                            回复
                              第二十回,又一段吵架骂战的情节,湘云问从哪里来,宝玉说从宝姐姐家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象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道:“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


                              IP属地:上海270楼2022-05-01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