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作者一直在赞扬薛宝钗,完全看不出有讥讽之意,可见作者是在正面刻画吴三桂,承认他是君子、高士、花中之魁,王中王、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诸多赞誉,如此之多不可能是在反讽。这是作者的立场,他对其他人可没有那么客气,如讽刺李自成是长出凤头的黑老鸹子,做了皇帝;讽刺刘宗敏是个乡下人飞进城里,会说人话了;对多尔衮的烂淫也是大加批判形成了小说最主要的批判对象之一,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万恶淫为首。仙姑给了李自成“意淫”标签,给了多尔衮第一淫人称号,最后多尔衮在跟宸妃(可卿)云雨之后,李自成堕入万劫不复的迷津。你这想的是哪门子因果关系哟>口<!!!多尔衮做的事干嘛要李自成来承担后果?好吧,大概是我这句的表达方程式有误吧。你们是不是以为作者对宝钗也有微词,比如,贾宝玉很烦他整天在耳边唠叨什么经济学问、功名仕途等等。不要被现代反封建思想弄迷糊了,几千年来的经典传统是智慧的结晶,作者遵循其道。宝玉最终彻悟,放下一切情跟随大“道”走,也说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这是作者最终要表达的人生观。至于跟着和尚道士出家了这一点,是为了符合李自成这个人物的历史传说,也成全了他整部小说“梦”这一主题,做了一场春秋大梦,又以“情”来贯穿始末这样一个品质,但要注意的是警幻仙姑在告诫你们要对情释怀,不可执迷不悟。最后出家情节在排除了深层含义之后来看,其实是很牵强的。自己都放下了一切情出不出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家里已经平反并恢复了原职,自己又考中了举人第七名,可以说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命运从来都是包含深意的,认为命运荒诞其实就是不了解命运的深意。脂批作语“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李自成有那世人不忍去做的造反之毒,所以后文中有悬崖撒手一回(指末回出家)。如果别人能象书中那样得到如此贤惠又美貌的妻妾,岂能抛弃她们出家?只因为这是李自成一生所处的环境所害——明末乱世。曹霑当然不会有如此幸福的人生,娇妻美妾,那他这样写的得此美好为什么呢,为了做一下不切实际的美梦吗?空想值得写上百万字吗?只是为了炫耀他家族以前多美好吗?痛哭他没能获得这样的幸福吗?还是为了空造出一个浮生若梦的立意?如果是这样我都没动力来荒唐这么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