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简易扫盲版,详细版还是去志吧或我的个人贴吧。
一、汉田税三十税一,是不是远比魏屯田客的五五分成低?
答:这是用汉自耕农其中一部份对比魏屯田客的全部,当然不合适,要比应是用魏自耕农来比。
汉自耕农的负担:《盐铁论.未通》云:“加之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这是西汉先贤的结论,可知他们缴田税+人头税+徭役=五成收入。
调,本是汉特需盐、铁、帛、马等物资而调发,后来变成无偿征用,平民可能在某年需多付些实物。西汉民是中分其功,东汉民在这基础上,还多项调。
曹魏租调制:田税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没有先贤量化魏编户的徭役。
真实的汉田税很复杂,不同谷物有折换,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簿》显示是按田亩总数与总产量。
还是简单点,汉编户的田税是缴谷+刍稾。
《盐铁论.未通》云:“田虽三十而以顷亩出税,乐岁粒米梁粝而寡取之,凶年饥馑而必求足。”汉末亩产是多少?按土地肥沃程度分等级缴。会稽钟离牧的米亩产为两斛多,按两斛算,2/30=0.06,亩收六升,还需缴刍稾。曹操亩收四升。
刍稾稅本是以草料、禾稈等实物按重量征收,供官府驯养的动物消耗,可《二年律令.田律》显示一早已变成货币稅,“入顷刍稾,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顷入二石。稾皆二石”、“入刍稾,县各度一岁用刍稾,足其所用,其余令顷入五十五钱以当刍稾。刍一石当十五钱,稾一石当五钱。刍稾节贵于律,以入刍稾时平贾入钱。”
这律说明每顷(汉初受田单位)收三石刍、两石稾,恶地减刍一石。当收取足够国家一年所需的实物刍稾后,每顷需缴五十五钱。若市价高于官收价,则按市价征收。需注意的是,这是汉初的官方兑换价,可能是吕后二年七月实行八铢钱后的价格,非汉武帝行五铢钱后的。
汉末粮价波动,刘虞治下谷值数十、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相争时遇蝗灾,谷值五十余万、袁绍在冀州及刘备在荆州时,粟与金同价(见《太平御览》卷840引任昉《述异记》)。
王仲荦在《金泥玉屑丛考》第二章评论:“所举两汉米价,大抵不属于至贱,即属于至贵……东汉米价应为二百,谷价应为百钱。”算上刍稾,若一户魏自耕农有田七十亩(中原无主荒地甚多,占田不难,晋占田制下男能占田七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对比汉制,少缴一斛多(等值约二百钱的农作物)。
一、汉田税三十税一,是不是远比魏屯田客的五五分成低?
答:这是用汉自耕农其中一部份对比魏屯田客的全部,当然不合适,要比应是用魏自耕农来比。
汉自耕农的负担:《盐铁论.未通》云:“加之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这是西汉先贤的结论,可知他们缴田税+人头税+徭役=五成收入。
调,本是汉特需盐、铁、帛、马等物资而调发,后来变成无偿征用,平民可能在某年需多付些实物。西汉民是中分其功,东汉民在这基础上,还多项调。
曹魏租调制:田税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没有先贤量化魏编户的徭役。
真实的汉田税很复杂,不同谷物有折换,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簿》显示是按田亩总数与总产量。
还是简单点,汉编户的田税是缴谷+刍稾。
《盐铁论.未通》云:“田虽三十而以顷亩出税,乐岁粒米梁粝而寡取之,凶年饥馑而必求足。”汉末亩产是多少?按土地肥沃程度分等级缴。会稽钟离牧的米亩产为两斛多,按两斛算,2/30=0.06,亩收六升,还需缴刍稾。曹操亩收四升。
刍稾稅本是以草料、禾稈等实物按重量征收,供官府驯养的动物消耗,可《二年律令.田律》显示一早已变成货币稅,“入顷刍稾,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顷入二石。稾皆二石”、“入刍稾,县各度一岁用刍稾,足其所用,其余令顷入五十五钱以当刍稾。刍一石当十五钱,稾一石当五钱。刍稾节贵于律,以入刍稾时平贾入钱。”
这律说明每顷(汉初受田单位)收三石刍、两石稾,恶地减刍一石。当收取足够国家一年所需的实物刍稾后,每顷需缴五十五钱。若市价高于官收价,则按市价征收。需注意的是,这是汉初的官方兑换价,可能是吕后二年七月实行八铢钱后的价格,非汉武帝行五铢钱后的。
汉末粮价波动,刘虞治下谷值数十、兴平元年曹操与吕布相争时遇蝗灾,谷值五十余万、袁绍在冀州及刘备在荆州时,粟与金同价(见《太平御览》卷840引任昉《述异记》)。
王仲荦在《金泥玉屑丛考》第二章评论:“所举两汉米价,大抵不属于至贱,即属于至贵……东汉米价应为二百,谷价应为百钱。”算上刍稾,若一户魏自耕农有田七十亩(中原无主荒地甚多,占田不难,晋占田制下男能占田七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对比汉制,少缴一斛多(等值约二百钱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