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514贴子:1,753,403

回复:回复108:再次强调清朝满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痛批[汉网]对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anrendejueshi :
我问你句话,你上过学吗 ??? 懂得尊重人吗???
每次都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又给我复制粘贴一堆网文。
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这是起码的礼貌,不懂啊???
行,行!
你先贴你的网文!
我等你一口气都贴完了之后,然后我再上来反驳!
我接着做股票。



IP属地:河南286楼2010-05-28 14:27
回复
    你现在,把你所有想要贴的网文,一口气全都贴完!
    等你都贴完了我再上来,别等我上来以后再打断我说话了!
    现在我给你时间让你贴!


    IP属地:河南288楼2010-05-28 14:29
    回复
      回复302楼:
      你什么出处也没有!请你不要自欺欺人了!
      比如你的282楼,你引用卫匡国的话来证明广州之屠:“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暴地杀逝世,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 可是这段话后面,还有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他们一共杀了8千人”-----这句话,你却隐瞒起来,不敢把它拿出来见见太阳!然后你再在后面伪造了一个“杀70万人”的数字!
      ----- 你这种伪造史料,隐瞒史料的作法,只能更加显示出你的无耻嘴脸!还敢妄称自己的话“有出处”!! 对于你的不嫌害臊,我很无语!!
      


      IP属地:河南306楼2010-05-28 15:58
      回复
        根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 的研究结果,从清军入关前夕,一直到康熙初年,连迁海令都算上,也只损失了 七百万 人口,而且这 七百万,也不全是清朝杀的,也包括明末大规模饥荒和瘟疫的延续所造成的人口损失,还包括农民军的残余造成的,还包括南明的一些劣迹造成的人员损失,等等。
        


        IP属地:河南309楼2010-05-28 16:03
        回复
          1980年前后,是“替张献忠翻案”最鼎盛的一段时间。
          1960年以前,几乎没有人替张献忠翻案。
          1990年以后,替张献忠翻案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21世纪以后,替张献忠翻案的学者已经微乎其微了。
          即使是在1980年,替张献忠翻案达到高潮的这一年,
          “张献忠是蒙冤者”的说法也仍旧无法得到广泛认同。
          为什么呢??? 一切不言而喻。
          大家可以对比“宋玉赋16篇都是伪作”这个说法从产生到高潮再到衰落最后到消亡的过程。
          


          IP属地:河南318楼2010-05-28 16:07
          回复
            回复266楼267楼: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编修了《古今图书集成》。
            这部书里面大量引用《天工开物》章节,
            如果他真的要毁书,那么他为什么在自己编修的书里面大量引用《天工开物》?
            ---- 我看你怎么自圆其说!!!
            所以说,你那些网文的特点是:看似有理有据,其实完全是断章取义,根本不堪一击!


            IP属地:河南320楼2010-05-28 16:11
            回复
              回复266楼267楼319楼:
              《天工开物》的原本一直收在浙江墨海楼,直到清末。
              可是在这个名叫nanrendejueshi 的无知之人的口中,竟然说此书被销毁了。
              我看是他的嘴把《天工开物》销毁了吧!! 纳粹分子的嘴真厉害!


              IP属地:河南326楼2010-05-28 16:16
              回复
                282楼说:“满清侵犯使人口从明末的5,165.5459人降落到1,063.3326”
                -------------------------------------------------------------
                这真是无知加无耻!
                首先, 10633326 是丁数,不是“人数”
                清朝前期的丁数只是赋税单位,不能代表人口数或成年男子数。比例远远大于传统的算法,也就是说传统的“以丁折口”算法是错的。根据官方对“人丁”的统计数字一千多万(顺治8年)推算清初人口,这种推算法现已为学界否定。
                清朝“人口丨爆炸”的错误观点的产生,有一点就是混淆了丁的概念。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元代之后,中国的户籍统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致使根据官方数字推出的元、明及清初的口数都低于实际数字,口户比增大。    而清初又是户籍调整的重要时期,大量明朝的户口在官府统计中隐匿。 这样既解释了清初口丁比例较大的原因,也正面回答了《中国人口史》对“人口丨爆炸”的质疑。
                


                IP属地:河南328楼2010-05-28 16:25
                回复
                  当然了,如果你说清军直接造成 几百万 的人口损失,这个结论应该是真的。
                  但是,必须要强调一点:
                  “清朝 不等于 满族”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IP属地:河南331楼2010-05-28 16:26
                  回复
                    至于[汉网]上所说的“清朝杀人上千万”的观点,现在已经基本上为史学界所否认了!《中国人口史》是人口学的权威著作,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这是史学界的基本公认的观点!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而[汉网]是如何歪曲清初历史的呢?? 也让我来告诉你吧:
                    [汉网]的网文,计算明朝人口最高峰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数量比较乐观的《中国人口史》,计算清朝人口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比较悲观的《中国古代史》
                    然而,《中国人口史》里面,对清朝初年人口数量的计算,也很乐观,他们却将这一点隐瞒起来。《中国古代史》里面,对明朝人口高峰的估计,也很悲观。他们却也将此隐瞒起来。
                    相同的出处!                       对于HH只取其一的做法感到不耻!
                    而某些人,他们没有真正读过《中国人口史》等书,便盲目相信了那种断章取义的网文。由此可见,[汉网]网文的作者们,是歪曲清史的先锋!而他们歪曲清史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效果,就是因为有人平日里不读书,却喜欢盲从!
                    


                    IP属地:河南332楼2010-05-28 16:26
                    回复
                      回复 网络元史学派 :
                      四川人口最初的减少,就是从彝族的“奢安之变”开始的!
                      如果明朝民族关系很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少数民族起义!
                      另外,明朝和建州女真的关系,“建州月屠”“辽东三屠”


                      IP属地:河南349楼2010-05-28 16:43
                      回复
                        回复351楼:
                        今天的人,对朱元璋的评价还算可以,多亏《明史》美化朱元璋!


                        IP属地:河南353楼2010-05-28 16:58
                        回复
                          《明史》里面不仅美化朱元璋,还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明成祖朱棣。明成祖使人殉葬,朝鲜实录 里的记载也见接作了证明。
                          朱元璋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朱元璋之前,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IP属地:河南355楼2010-05-28 17:02
                          回复
                            249楼说:“满族简史?是官方读物?不要被吹捧给蒙蔽了眼睛!以为读了些个乱七八糟的书就都以为是真理了!”
                            -----------------------------------------------------------------
                            你真够自欺欺人的!!
                            《满族简史》是“国家民委”主持编纂的,你说是不是官方出版物!! 跟你想法不一样的,就是“吹捧”???我们不欠你钱,没有义务哄着你!我们只为探索真实历史而发言!如果一本《满族简史》你还觉得单薄,我再推荐一本《吉林通志》,《奉天通志》,等等等等!!
                            249楼说:“满洲人最底层的都拥有大量的土地,生活质量可见一斑,”
                            ----------------------------------------------------------
                            清朝东北的满族佃农不在少数 你怎么解释!
                            249楼说:“反观当时的汉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呢?被残酷掠夺的土地”
                            -------------------------------------------------------
                            汉族有穷人, 难道满族就没有穷人???如果满族没有穷人,也不会有“逃旗法”了!!!
                            从康熙年间开始,东北就开始普遍出现汉族地主了!“民典旗地”的普遍存在就是证据!
                            说实话,我都懒得反驳了!
                            


                            IP属地:河南357楼2010-05-28 18:41
                            回复
                              回复359楼:
                              什么叫“翻案”啊!根本就没有定案,何来“翻案”!
                              除了你们{汉网}以外,
                              我还从来没听哪个学者说过“满族全体不劳动”或者“很少劳动”!
                              要说翻案,应该说你们[汉网]翻不了案!
                              ******************************************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你告诉我:“主要生产者”是少数人吗????
                              ***********************************************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东北满人占了满族总数的半数以上,这是“少数人”吗???
                              ******************************************************
                              


                              IP属地:河南360楼2010-05-28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