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讟】[yuàn dú]
亦作“ 怨黩 ”。 怨恨诽谤。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
《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
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黩,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陶钧】
指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后引申为治理国家。
汉·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旧唐书·文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妖沴】[yāo lì]
沴意为灾害。指怪异不祥,也指寇乱。
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虹蜺》:“虹蜺者阴阳不和之气,妖沴之兆也。”
唐·张九龄《贺突厥小可汗必是伤死状》:“陛下圣德无远,妖沴自销,不劳师徒,已清朔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