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神者吧 关注:37,529贴子:953,910

回复:解神者神格原型盘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找到了一些伊南娜原型的资料,有点……,喜欢伊南娜的吧友慎入。
伊南娜是金星女神、性爱女神和繁殖女神。同时又兼有女战神的职责和使命。
有关她的故事比较著名的是伊南娜下阴间的故事。
她与自己的父亲月亮老人南纳、哥哥太阳神乌图合称星辰三联神。
话说,伊南娜与农神恩奇木都一见钟情,但是哥哥乌图却力劝他接受牧神杜穆兹的爱,于是伊南娜同杜穆兹不愉快的结合了。
从此伊南娜变得性情淫荡,而且喜欢虐待情人。不过这个故事至少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的畜牧业比农垦种植业更为重要的事实。在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英雄吉尔伽美什打败了怪物匈巴巴,救出了美丽的女神伊丝塔尔(Ishtar,伊南娜的巴比伦名字)。伊丝塔尔因感恩而向他求爱,但遭到后者的严厉拒绝。理由就是伊丝塔尔水性杨花,且不善待男友。这也成为史诗后半部情节的重大转折。
伊南娜下阴间的故事版本众多,比较广泛的说法是,伊南娜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妄图取代大神恩利尔,在失败之后她把视线转移到地下的冥界。
冥界的女王埃列什基伽勒是伊南娜的同胞姐姐,伊南娜为了实现执掌冥界生死大权的抱负,决定冒险下阴间。为了保险起见,她派遣其辅神前往三大天神那里乞求帮助,一旦自己无法生还,立即前来搭救。
伊南娜达到“有去无回之乡”的大门之时,辅神已经来到三大神的居所,但爷爷恩利尔和父亲南纳都拒绝提供援助(人缘太差,众叛亲离啊!)。 还是善良的智慧神恩奇比较慈悲,他是女神的叔祖父,也就是主神兼风暴神恩利尔的亲弟弟。于是他捏造了两个精灵,作为外援火速前往地狱。
地狱有七重门,每过一重门守门神就扒去伊南娜的一件衣服,她也就失去一份法力。最后等她到达冥王宫殿的时候,她已是一丝不挂完全失去法力的伊南娜,无助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冥国女王向她投去了死亡的眼神,伊南娜立时变成了僵尸。 冥国女王将妹妹的尸首挂在了宫殿的墙壁上。两个精灵已经赶到,恰好此时埃列什基伽勒正在分娩,精灵为女王适时的减轻了痛苦,于是女王答应释放自己的妹妹。
国的辅神拒绝执行女王的命令,因为这是“有去无回乡”的规矩,不能破坏,除非伊南娜能在阳间找到替身。于是两个精灵带着伊南娜的阴魂,找到了倒霉的杜穆兹。杜穆兹急忙逃到姐姐那里,但是女神的手心终究是逃不脱的,杜穆兹还是被可怜的捉住了。
杜穆兹的姐姐表示,愿意顶替自己的弟弟去死,伊南娜很大度的说:“那么好,你半年,他半年。”
牧神杜穆兹同时也是草原之神,他流放阴间的那半年时间,就是草原上的干旱季节。


IP属地:江苏67楼2021-11-07 16:13
回复
    两河源流
    血之海的女王 莉莉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1-11-14 17:33
    回复
      莉莉丝
      此角色原型形象极其繁多
      莉莉丝(Lilith)原先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人物,之后在犹太教的拉比文学中,她被指认是《旧约》中人类祖先亚当的第一任妻子,由神用泥土所造,后来莉莉丝因不满亚当而离开伊甸园,成为诱惑人类和扼杀婴儿的恶魔。
      关于莉莉丝的解释
      ①莉莉丝,又译莉莉斯或李丽丝,英译Lilith。注意,是【文学】,而不是神学,从来不是犹太教信仰的一部分。而且基督教也没有相关记载。
      ②Lilith,英文女子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夜妖”、“来自夜晚的”。
      ③犹太神话中潜入男子梦中向男子示爱并与之交欢的魔女,其实是犹太教对男子梦遗的非科学解释。
      希伯来语的莉莉丝(לילית)和阿卡德语的莉莉图(līlītu),在过去都被认为是早期闪米特语族的词源"LYL"(夜)的女性形态,但该说法被多位学者否定,认为莉莉丝/莉莉图是天灾-风暴的化身。
      并且亚述和巴比伦的阿卡德语中,莉莉(lili)和莉莉图(līlītu),都有精神(spirits)的含义。
      因此阿卡德语的莉莉图(līlītu),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南风女士-宁利勒(Ninlil,楔形文本:NIN.LÍL-“旷野女主”或“风之女主人”)的影响,等同于风暴女神或者带有风暴的邪灵。
      在此之上,莉莉丝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与苏美尔语的月亮-itud有关系,后世占星学莉莉丝象征暗月的说法也许来自于此。
      吸血鬼之说
      十八世纪中叶,本笃会教士奥古斯丁·卡尔梅特在卷轶浩繁的《幽灵概论》一书中提出吸血鬼这一主题以来,死灵召唤的问题便从基督教的神学与恶魔学中凸显出来,他认为莉莉丝或者拉米亚就是吸血鬼。
      现代基于中世纪及其公元前传说,创造出了莉莉丝是吸血鬼始祖的说法,著名的美国奇幻小说、电视剧《真爱如血》更是设定其与创造她的上帝同为吸血鬼,而人类只不过是被创造出来的饵食。
      古阿卡德神话
      阿卡德的莉莉丝是一名女性神灵,从苏美语字根“夜晚”而来,字面上的翻译为夜间活动的夜魔。
      扎伊尔斯(希伯来传说),以及佛西斯(拉梅吉.安西拉尼),其他学者则驳斥词类变化是根据苏美字根中的“LYL”而来,并建议将“Lilit”的字源归于风暴恶魔,此观点颇受学者引用来支持锲形文字墓铭考古之用。
      其它的学者则发现阿卡德文字中的“莉莉图”(微风女神),被引用来考证苏美神祇中的“妮妮尔”(同样也是微风女神),她是英尼尔的妻子,并来自于南方的风,这个来自阿达帕民族的故事,说明了阿达帕打破了南风的翅膀,阿达帕还害怕会被处死刑。
      莉莉丝是一位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夜魔,或是伴随着风暴出现的邪神,并且会伤害儿童。莉莉丝最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出现,巴贝隆纳独一无二的风暴恶魔,或像莉莉图(Lilitu)的神灵,大约在西元前700年,许多学者将其名发音改为“莉莉丝”(Lilith)。
      迦南人将莉莉丝称为巴拉特,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亚述王时代,莉莉丝被称为莉莉图。
      犹太教传统
      10世纪成书的佚名文献《本司拉的知识》(原名是《便西拉的字母》(The Alphabet of Ben-Sira)是中世纪时期的一份佚名小说作品)中记载。关于莉莉丝的称谓和身份则是源自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的女神贝里蒂莉或女恶魔。Lilu、Lilitu,在苏美语中,Lil指暴风或恶魔,而Lulu指“情欲”。伽南人将莉莉丝称为巴拉特,而在公元前2000年的泥板上,莉莉丝被称为莉拉可。
      有一天,亚当和莉莉丝因为性爱位置问题吵架了(原文是:莉莉丝说“我不可在下”,而亚当说“我当在上,不可在你之下;你当在下,我在你之上”。)莉莉丝认为自己和亚当同出一脉,并没有尊卑之分,而亚当并不同意莉莉丝的说法,于是整件事终于谈崩了。莉莉丝说了上帝隐秘的名字,借用了上帝的力量逃跑了。自己女人赌气跑了亚当当然不干了,于是去向上帝告状。上帝派了三个天使去追莉莉丝(Snvi、Snsvi以及Smnglof),并说:“如果她愿意回来最好,否则,以后每天就会有她的100个子孙死掉”。
      天使在红海中央找到了莉莉丝。他们将上帝的话传给了莉莉丝,但是她还是不愿回来。天使说“我们要将你溺死在大海之中”。
      “躲开!”她说,“我以致初生小儿于病而受造,若为男孩,我当主他生后8天,若为女孩,则20天”。
      天使听到了莉莉丝的话,他们坚持要她回去。但是莉莉丝以永恒之神的名向他们启誓:“无论何时我在护身符上看到你们的名字、形象,我会失去了给小儿致病的力量”。并且,她同意日后每天有100个她的子孙死去。
      这是在《本司拉的知识》里的记载,也是最早关于莉莉丝的文献记载。不过《本司拉的知识》是一本伪典,什么叫伪典?伪典就是假借他人名字而写成的书。《本司拉的知识》就是假借了《便西拉智训》的作者、希伯来先知便西拉的名字而写成的书。也就是说,不是先知的人为了提高自己书的可信度,冒充先知的名字来写书。
      (上文提到的”红海“只是一种比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红海。而在《死海文书》中,“红海”其实是和印度教的破坏女神卡利玛的“血之海”同源。“血之海”即意味着所有生命孕育都来自女性的经血,而作为从血之海中诞生万物的代价,就是要向血之海补充鲜血,例如人祭。)
      注:莉莉丝的情人/丈夫是萨麦尔或撒旦仍有争议
      萨麦尔出自伪典《希腊语巴录启示录》,和撒旦不是同一位,基督教圣经没记载。此伪典抄袭了摩西五经中撒旦引诱人类祖先的堕落,引诱者被替换成了萨麦尔,因此不少人被误导以为萨麦尔就是撒旦。(实际上伪典的诞生年代晚了创世纪上千年,充其量只是一个同人作品,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萨麦尔与新约中的撒旦形象也有重叠。13世纪艾萨克·本·雅各布·哈-科恩的著作中,莉莉丝在拒绝服从亚当之后离开了亚当,在她与大天使萨麦尔结了婚之后也没有再回到伊甸园
      圣经
      从公元6世纪开始,犹太人在碗和护身符上的护身符文将莉莉丝确定为女性恶魔,并首次对她进行了视觉描绘。从上述圣经上下文列了一堆动物名看来,Lilith在这里指的应该也是列举的动物之一,英文的就把它。而英文的KJV版圣经则将其翻译成screech owl苍鹗(鸣角鹗),也就是猫头鹰的一种。
      古希腊神话
      有说法认为,莉莉丝是希腊神话里拉弥亚(Lamia)的原型,一种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的怪物,因为拉弥亚也是会偷盗并谋杀人类婴儿的女妖。
      恶魔学
      她被形容成不会衰老的美女。满头乌黑的长发并具有大蛇的尾巴,见到她的男性没有一个不被迷倒,而莉莉丝则吸收男人的阳气以长生不老。她是统治着夜晚和星期五的恶魔。
      其他版本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关于莉莉丝的形象说法不一。
      古巴比伦时代,莉莉丝是寺庙女神伊什塔尔的侍女。她也被古代希伯来视为大地和农耕部族的太母,而亚当在这些传说中代表的是侵略者——游牧民族。
      传统基督教与诺斯替教派教父之间的争斗使得莉莉丝在西方世界恶名远播。后来基督教徒们又致力于对犹太教的研究,提高了莉莉丝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在中世纪晚期,西方掀起一股消除迷信和反对巫术的运动,莉莉丝也首当其冲成了千夫所指的批评对象。同时,她在魔鬼世界的地位也显著提升,进入排名靠前的女魔头。1604年,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维最先描述了莉莉丝与魔王夜晚在山顶聚会的情景。
      在史学界,人们对莉莉丝的形象争论不休。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莉莉丝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妇女摆脱男人控制争取独立的精神实质,是对于以亚当为代表的男性统治地位的挑战。
      小说和某游戏中的设定
      还有记载说她是巨人时代侍奉席琳的神使。但是她开始在艾尔摩亚丁时代活动,有许多纪录证明,她的外表是褐色皮肤的精灵。在史奈曼时代,她被席琳的子女们奉为死神的第九个女儿,被描述为当时掌控席琳崇拜者们的宗教与军事的核心人物。在凯沙的默示录里,关于莉莉丝,有以下的描述:“在愤怒众神的武力之前,天上的战场上,席琳所生的魔物一个接一个倒了下来。席琳眼见就要失败,于是在深渊的地底建立死亡的世界,并在此地躲避。此时,席琳将莉莉丝留在地面上,命令莉莉丝准备好,总有一天她会再度回来。席琳把莉莉丝的名字从死亡名册删去,因此,莉莉丝成了永远不死的可怜生命体。”
      天使战争传说
      也有传说称莉莉丝是天使之一,她是天使战争的导火线。
      神在创造亚当后由米迦勒带领到第十至高天,并将天界其余九天的天使全部召集,宣布封亚当为弥赛亚,要众天使对这位弥赛亚膜拜,并赐天使莉莉丝(Archangel)侍奉亚当。此时莉莉丝因为没有形体而向全能的耶和华要求赐予肉身,但如果天使拥有了肉体,其灵格不就与上帝同等?此要求最终被耶和华回绝,于是浓厚的火药味就因为弥赛亚的出现而蔓延在天界。
      立在第九原动天的最前面,最初的天使,拥有“光耀晨星”,“神之右翼”,“天国副君”,“万物的创造者”,“上帝身边最伟大的天使”等一系列称号的路西菲尔也就是路西法,断然拒绝了向亚当参拜。
      路西法因为拒绝臣服于圣子,率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路西法的叛军被圣子击溃,最终落入地狱成为撒旦。


      IP属地:江苏69楼2021-11-14 17:57
      回复
        莉莉丝其实不止有这么多传说,在浮士德那边也算是小小的出了个场
        在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生动地表现了瓦普几司之夜的场面。通过魔鬼墨菲斯托之口道出了莉莉丝的身份:“仔细看看她吧。这个女人叫莉莉丝,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她那飘逸的长发,还有妖冶迷人的装束,令每个人都失魂落魄。而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的小说《莉莉丝》中则是地狱的女王。


        IP属地:江苏70楼2021-11-14 17:59
        回复
          三个神格的源流没了,接下来是4个的
          艾尔慕源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1-11-14 18:01
          回复
            艾尔慕源流
            炼金院长 浮士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1-11-14 18:37
            收起回复
              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第二部共二十七场。
              该诗剧是以浮士德思想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生活道路的心理。
              内容概括: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
              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作家、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败坏的直至疯癫的经历。作者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 “一生的忏悔” ,“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是作家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
              内容梗概:小说用并不很多的笔墨讲述了作曲家的故事:1910年在意大利,作曲家遇到了魔鬼,魔鬼允诺给作曲家最高的灵感,让这个渴望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作曲家的虚荣心和荣誉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但条件是:作曲家应专心创作,冷漠度日,不许爱任何人,并且,24年后必须死去,死后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作曲家答应了魔鬼的条件后,专注作曲,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他最后的作品叫《浮士德博士的哀歌》(一部交响大合唱),1930年此作品完成后,作曲家召集几十个他的至亲好友到他的家里,准备用钢琴为他们演奏他的新作。演奏前他向大家发表演讲,在演讲将近结束时,他早已埋下的精神病突然发作,昏倒在地。他的母亲从故乡赶来,把他接回家乡。在母亲的护理下,作曲家在故乡患精神痴呆病十年,终于在1940年死于自己的故乡。他死后三年,即1943年(小说一开头),“我”为作曲家写传。


              IP属地:江苏73楼2021-11-14 21:21
              回复
                另外关于浮士德,我还找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相关人士,起码我自己是没想到的,也不知道官方有没有对这位下手,毕竟这是虚实古今结合的一款游戏


                IP属地:江苏74楼2021-11-14 21:25
                回复
                  官方对贝贝是真的上心,这是亲女儿吧,星座都有三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1-11-16 10:05
                  回复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贝贝不是女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1-11-19 02:49
                    收起回复
                      艾尔慕源流
                      山之巨兽 贝黑莫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1-11-21 15:24
                      回复
                        贝黑莫斯(贝希摩斯)
                        贝希摩斯(Behemoth)是在《圣经》中出现的怪物,传说上帝在创世纪第六天用粘土创造了贝希摩斯和利维坦,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在中世纪的时候他被恶魔诱惑加入了地狱的阵容。成为了地狱七君王代表希望反面的君王,强欲君王贝希摩斯。他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名字叫做比蒙巨兽。在希伯莱文中称בהמות,意为“群兽”,暗指它形体庞大,群兽相合才能与其并论。贝希摩斯的复数形式“Bahamoh”在流传到阿拉伯之后被误写为“Bahamut”,即巴哈姆特,关于它的传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约伯记载
                        巨兽贝希摩斯旧约《约伯记》所记载的巨兽,其中40'15至40'18节写道:“你且观看河马(贝希摩斯),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它的气力在腰间,能力在肚腹的筋上。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1]40'23节写道:“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是安然。”[1]许多学者认为贝希摩斯实际上是以河马为原型,因为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生活在水里,食草,而且嘴巴很大。也有人认为贝希摩斯是一种类似大象的生物。
                        次经载
                        贝希摩斯是陆上最大的生物,每天能吞食一千座山峰。它无法离开那些山峰,否则时间就会紊乱。因为它饕餮无厌,上帝仅造了一只(一说原有一对,后上帝将雌兽杀死)。根据《约伯记》,贝希摩斯是首个造物,但是照《次经》记载,贝希摩斯与利维坦都在创世第五天诞生:圣经约伯记并没有说其是首个受造之物,只是说“He is the chief of the ways of God”即“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
                        其他记载
                        弥尔顿《失乐园》第七章中也有提及贝希摩斯,创造的时间改到了第六天。
                        旧约解经书《米大示》称其为无敌的生物,只有耶和华的剑才能杀死它。而《次经》中提到“一饱口福”云云,当指末日的弥赛亚盛宴。那时巨兽和海魔将会大战,最后同归于尽,与巨鸟栖枝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另有种说法它们都将被投入深渊。
                        《地狱辞典》插图,M·L·布尔顿作在犹太历四月夏至的时候,贝希摩斯的精神气力都达到一年的高峰。那时它会后足着地,怒吼嘶鸣,声震寰宇。虎豹豺狼受其威慑,全年都不敢肆意捕猎,许多弱小生物得以逃过一劫。
                        此外,贝希摩斯被称为百兽之王,凌驾于狮子之上,与原型并不冲突,河马是能够战胜狮子的。
                        在奇幻背景的游戏与小说当中,贝西摩斯也以类似猩猩的巨大野兽形象出场,这里应该使用了名称“behemoth”的古意【巨大生物】
                        后世形象编辑
                        贝希摩斯在后世逐渐被加上了恶魔的特性。法国魔物学家亨利·布戈和俄国神秘学家海莲娜·波拉瓦斯基夫人都将它看作黑暗与邪恶的象征,撒旦的爪牙。巨兽的外形也逐渐变化。最常见的版本为腹滚肚圆,双足站立的大象,变体为鲸鱼、狗、狐狸、狼等等。它当了地狱的看守,也常主持盛大的宴会,在幽冥地府还以歌喉闻名。
                        伊斯兰传统中,贝希摩斯即巴哈姆特,阿拉伯文为بهيموث(Bahīmūth)或بهموت(Bahamut),是承托陆地的怪物。在波斯,它则与赫哈由许等同。
                        贝希摩斯在神话学上的祖先,也许可以归到埃及的生产之神塔瓦雷。她有着河马的头,狮子的腿足,鳄鱼的背和尾巴,其余部分则保留人形。
                        中世纪传说中的贝希摩斯变成了司黑暗的恶魔,有人认为它是撒旦的化身。


                        IP属地:江苏78楼2021-11-21 15:29
                        回复
                          关于贝贝的原型我找到了点图,放张在下的,各位酌情慎入


                          IP属地:江苏79楼2021-11-21 15:32
                          回复
                            艾尔慕源流
                            欲之恶魔 阿斯莫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1-11-21 19:17
                            回复
                              关于阿斯莫德觉醒图的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1-11-21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