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军改之后我国陆军组建了轻、中、重三型合成旅,均为机械化。轻中重的划分,一则因为我国国土广大,地形多样,凡地球上有的地形地貌,几乎在我国都有;另外呢,则是出于战略战役战术的考虑,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部署快速、灵活机动的部队来遂行不同的任务。
具体举例来说,西部高原山地,如今最得意的装备是15式轻坦,“打得过我的,上不来;上得来高原的,都打不过我。”,这话很是傲娇,但却是事实,15式能在青藏高原上轻松飙车,而隔壁某南亚大国的重型装备只能在半山腰喘气儿;除了西部山地,15式还适合部署在东南亚方向热带丛林地带,现役99A主战坦克到了南方就很不舒服,一不小心就陷在水田里,又或者,桥梁根本无法承受它的重量;此外,将来若是攻台,99A也未必比15或96好使,依然是地理限制,台湾的水田也能陷车,桥梁承重也达不到。
回到主题,看一段电文,1948年1月4日,大别山致ZY:
“在全国军队组织装备上似按所处地位与任务作通盘打算,加以轻重装备之区分。否则,我集中作战的野战军一律的分散,过于减弱,将在一较长时期使战争陷入沉寂,使敌人有喘息余地,此在今后半年到十个月内关系尤大。“
什么意思呢?结合全文来看,意思是跃进的部队应该轻装,跃进敌后主要起一个吸引、牵制的作用,而歼灭敌人的力量则应归属于跃进部队身后的装备较重的且兵力集中的野战主力军团,总之要歼灭敌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封电文的背景是刘帅与ZY在商谈中原未来作战的问题,刘帅的意思是要打歼灭战,这里暂不赘述了,而有意思的是指出了轻重装备部队各自的战役战术含义,当然这是在当时的情境下指出的,还不具备一般指导意义。
到了今天,快速轻型部队向敌纵深投送已不是新鲜事儿了,美军俄军都有这样的操作,有时候我就犯迷糊,当年跃进大别山是不是也有点“现代战争”的味道啊,只不过不是用运输机投送的兵力,而是两条腿。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