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2,923贴子:660,235

回复:F35气动特性简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拿材料吧,它造谣你说谎。你拿了材料吧,当做没看见。我早说过它的脸皮堪比城墙!


IP属地:江西136楼2022-09-18 00:04
收起回复

    GAO报告给出了F/A-18C和F/A-18E的海平面稳定盘旋率。二者的作战重量分别为33325磅和42023磅。查过载限制图可知此时的稳盘过载分别为7.33G与7.5G。因为上述角速度是稳定盘旋过载,稳定盘旋过载同时由升阻比与推重比决定,如飞机设计手册教材的公式: N=L/G T/D=T/G L/D。L为升力,G为重力(飞行器重量乘以g)T为推力,D为阻力。那么可以得出重量换算公式:ny1=ny2*m2/m1=7.33X15116(33325磅)/12753=8.7G。据此可以计算出,F/A-18C在12753千克重量下,海平面最大稳盘率约为22.7度/秒,F/A-18E战斗机在15855千克下,海平面最大稳盘率约为21.6度/秒。这一数据跟世界飞机手册2001版相吻合。足以说明F/A-18战斗机在稳盘角点速度以下,即纯粹由推力和气动限制的稳盘率也丝毫不输给F-16C Block 50战斗机。


    IP属地:江西137楼2022-09-18 00:29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138楼2022-09-18 01:05
      收起回复

        以下是苏27毛文飞行手册,怎么看呢,很简单。图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标定了在飞行重量21400千克下,M<0.85时,标准过载为8G。0.85<M<1.25时,过载为6.5G。M>1.;25时,过载为7G。下面写明了受力情况下的过载,如M<0.85时,受力不超过171000千克时过载能达到9G。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得知,苏27此时的重量为171000./9=19000千克。这跟当年毛子试飞时的18920千克重量相吻合。而图二和图三的苏27重量超过了21吨,171000/21000=8.14G。那依葫芦画瓢,0.85<M<1.25时,139000/7=19857千克。在重量21吨的情况下,过载只有6.6G。由此得知手册数据和包线图数据吻合。



        而大仙则认为苏27在20吨的情况下能在跨声速段达到9G的过载还记得毛子手册里关于跨声速段的受力数据么?139000千克!20吨重量时此时的过载应该求得为6.95G。当然啦,F大仙可以狡辩那是极限过载


        IP属地:江西142楼2022-09-24 23:23
        收起回复

          这张图有点用,但意义不大。因为战斗机机动是立体三维的,不仅仅是角速度的比拼,还包括加速度 爬升等指标。朱宝鎏等所著的作战飞机效能评估一书中曾给出一个作战飞机的综合机动性判据,即机动性参数B值,B = 稳盘过载 + 瞬盘过载 + 0.03*SEP。特定高度下,以马赫数为横轴,该马赫数下的B值为纵轴,可以画出B值随马赫数的变化图,以此可以看出作战飞机在各马赫数下的综合机动能力。 当然了,图二的对比结果对苏27明显不利,所以F大仙不用这张图可以理解。

          至于它文章里的爬升的排名我是不认同的。众所周知的是F15E和F16都是能量狂魔

          根据上述加速度数值,利用柯西不等式计算出F15E的SEP高达394。这还只是下限。参考:《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用柯西不等式计算F15K的SEP机动性能》里面的各位大佬的回答。

          当然了,有人肯定会说SEP并不等同于爬升率。没错,但是SEP的高低同样作用于爬升率。最大爬升率的定义要求等速直线爬升,也就是受力平衡的条件下,对于早期飞机而言, 在一定速度0到90度之间可以选出一个爬升角a,使得飞机受力平衡,进而可以求出最大爬升率。然而随着F-15,F-16以及MIG-29等高爬升率三代战斗机问世,这些机型轻载时即使在垂直爬升情况下重力和阻力仍不足以平衡他们强大的推力,传统的爬升率概念已经不足以衡量飞机的爬升能力。这时我们需要引入单位剩余功率(SEP或Ps)这一概念,SEP定义为推力减阻力乘速度除以重力即(T-D)*V/G。单位为m/s,与爬升率一致。而在满足等速直线爬升的条件下,忽略飞机此时的小迎角, 列出力平衡方程即G*cosa = L,G*sina+D = T,可得出(T-D)/G=sina,此时爬升率为V*sina,即(T-D)*V/G=SEP,即力平衡条件下SEP等于最大爬升率。


          IP属地:江西144楼2022-10-01 20:20
          收起回复
            嘴炮王者F大仙到现在除了喷翔之外不知道F15E/K的SEP,不知道F16和米格29的SEP,都不敢回答我的问题:F18C在8.6G下的瞬时角速度和持续角速度的角点速度分别是多少呢?都过去半个月了,哪怕你是去求人都该问到了吧。怎么着,是不敢算呢还是不会算呢还是看不懂?他还在那意淫苏27最大角速度31.6度,我就很好奇它是怎么算出这一数值来的?


            IP属地:江西145楼2022-10-01 20:32
            收起回复

              都快过去一个月了,F大仙不敢回答我的问题。这还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哟。就这水平,难怪的它现在拿不出任何材料只会满嘴喷翔了。正如我一早说过此人不但水平不怎样,人品还下作!
              但凡F大仙有最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有点水平都不至于看不懂134楼的计算过程。我连角速度公式都列出来了,137楼给出了F18C于8.6G过载下的持续角速度材料。就这,这二傻子愣是看不懂。我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公布答案吧。137楼给出了F18C于8.6G过载下的持续角速度值,根据公式T=2πV/G√n²-1可以求出持续角点速度下的线速度。因为是持续角速度,所以时间T=360/22.7,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而材料没有给出8.6G的瞬时角速度所以无法根据角速度来倒推F18C在8.6G下瞬时角速度的角点速度。
              这么简单的东西,F大仙愣是不敢答。我给了他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够它去问别人也好,自己研究也罢。没想到第一个回合它就输了。太让我失望了这厮还自鸣得意,真是纯不自知!


              IP属地:江西146楼2022-10-20 00:46
              收起回复

                这张图是苏霍伊测算F15和苏27性能对比,虚线是F15,实线是苏27.可见在大部分包线中苏27被F15压制。已知F15最大瞬时角速度是29.7度左右,所以F大仙吹嘘的苏27最大瞬时角速度31.6度成不成立就可想而知了。
                同时我还可以出示另外的材料证明苏27最大瞬时角速度28度,而F大仙则拿不出它吹牛的31.6度的材料。而且我还可以直白的告诉你们无论是等上一千年一万年它都拿不出来!

                根据苏局放出的包线图所示,红圈是瞬时角速度28度,红线对应的斜线是9G过载。很明显,毛子把角速度画到28度说明角速度最大值就是28度。有意思的是通过该图的9G过载下的线速度去计算升力,发现把升力除以g后得出来的值超出了171吨的受力限制。关于这一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这张图是苏局苏27官方图,可以很明显看出18500千克的苏27,最大持续角速度是21度,最大瞬时角速度是28度,在重量不到19吨的情况下可用过载为9G

                请注意此时苏27最大瞬时角速度标注的是28度,来源世界飞机手册2000版!


                IP属地:江西148楼2022-10-20 01:13
                收起回复
                  我在143楼告诉F大仙,给他科普:升力系数的公式是CL=L/qs=2L/ρSV^2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大气密度逐渐下降。海平面大气密度是1.225,到了15000FT就是0.78。而15000FT的升力系数不可能比海平面角点速度的CL还要高,所以在升力一定时,公式里的两个变量哪个增大不是一目了然么?线速度变大了,升力系数会不会变小?
                  结果它压根看不懂还在那满地打滚,简直是丢人现眼!

                  本来很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不想再跟那个滚货浪费口舌。就简单的推导一下。假定海平面和海拔15000FT高度重量一致时,那么此时所需的升力也一致。已知海平面大气密度是1.225,15000FT是0.78。根据升力公式,0.5X1.225xCL海X V海平方 X翼面积=0.5X0.78XCL高(15000FT)X V高平方 X翼面积。除掉相同项,等于1.225XCL海X V海平方=0.78XCL高(15000FT)X V高平方。根据包线图得知角速度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小,所以可以判定CL高不可能大于CL海,想要维持方程式的成立,V高必须大于V海。换句话说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角点速度也随之变大,而角点速度下的升力系数随之变小。所以F大仙拿着15000FT的F18C升力系数报告根本无法证明这是它的最大升力系数。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复问他“15000FT的F18C升力系数是不是该机的最大升力系数”它避而不答的原因!为什么不敢答,因为它心虚的很!我早说过了,它除了忽悠你们这些不懂的人外,根本糊弄不了我!


                  IP属地:江西149楼2022-10-20 01:32
                  收起回复

                    我敢打赌F大仙敢这么信口开河说明它压根没有看过F15ACE的手册

                    F15AC 39000磅的包线图,此时的稳盘过载不足9G,角速度不到18.5度。下图为F15 39500磅的包线图,此时的稳盘过载为9G,角速度为19度。真不知道哪里如同F大仙说的F15E稳盘比F15C稳盘下降了?
                    下面是F大仙自己发的图,我早说了它读图能力不行,自己发的图自己都看不懂F15E 40000磅能维持9G过载,哪来的机动性下降?假如同等重量对比,岂不是更有优势?


                    IP属地:江西150楼2022-10-20 01:41
                    收起回复
                      继续扒皮!F大仙乐色到连自己发的包线图都看不懂!现在它除了会骂街之外也没其他的本事了

                      这二傻子压根就不知道为什么苏27的28度角速度会出现在7.5G,为什么苏局只把包线画到28度!因为受到了结构限制,飞不到更高的过载!包线图里加粗的过载就是苏27可用的设计过载。过载为8.5G!所以F大仙拿不出任何能够证明苏27超出28度角速度的材料!


                      IP属地:江西152楼2022-10-22 23:33
                      回复
                        最后回到本帖主题,F35能不能做到3秒机头指向角135度。看视频即可,航展表演过,事实胜于雄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A411b7pm/?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6f81eca0e5e85820a187a7a5652bdd85


                        IP属地:江西153楼2022-10-23 11:48
                        收起回复
                          F大仙的特点是能糊弄就糊弄,最喜欢玩移花接木这招。典型的就是拿着F18C 15000FT的升力系数表来评判其升力系数不高,甚至直接认定它发的材料是F18C最大升力系数。

                          结果被我逼问后,F大仙发现糊弄不过去就开始打滚,转移话题,甚至破口大骂!这属于破防了不是。因为它自己心里清楚它说的是不是真话!

                          最后被我揭穿画皮就只能说些正确的废话给自己找台阶下!

                          F大仙的表演生动的展示了川剧变脸这一传统戏曲的精髓。只不过它是利用你们这些看客不太懂所以就很放肆。我早说过它忽悠糊弄的了别人,忽悠糊弄不了我。所以大仙现在对我是破口大骂,连脸皮都不要了。因为被我揭穿了它的画皮!金玉在外。。。。。
                          比如它在151楼计算的结果就是忽悠你们这些不懂的外行。关于苏27最大瞬时角速度,毛子自己发的材料上面写的很清楚,就是28度。我已经在148楼发了。要它这个乐色在这里故弄玄虚,造谣生事?它这么孝顺,它家毛爹知道么?领情么?


                          IP属地:江西154楼2022-10-23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