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吧 关注:60,895贴子:1,284,143
  • 11回复贴,共1

【为了贴量】说说陈寿为之避讳//or暗戳戳黑曹的那些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狮子


IP属地:江苏1楼2021-05-14 22:11回复
    一、张飞强抢民女
    这事记载在《夏侯渊传》的裴注里《魏略》【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其实这没什么,三国大多数都是掠夺式婚姻,你张飞抢了就抢了,何必避讳不提?
    大概率是夏侯女就地被张飞QJ了,之后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夏侯氏女,才决定娶她为妻。陈寿一边*着曹操好人妻的人设,一边帮忙张飞避讳野战黑点。若没有裴注,大概都以为张飞和夏侯氏相亲相爱才结婚的吧。
    蜀杂diss曹操好色,怎么不看看自己屁股不干净?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1-05-14 22:18
    收起回复
      二、陈寿避讳了张飞、马超下辩之战败绩
      《武帝纪》【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曹休》【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曹真》【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於下辩,破之】
      《杨阜》【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超等退还。】
      《刘备传》【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
      《周群》【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没不还】
      按诸传,张飞、吴兰是屯兵在一起的,曹洪大破吴兰之后,张飞便逃走了,与马超走汉中。但《马超》《张飞》传均没有记载这次败绩。《刘备传》也没提张飞、马超,而仅仅是了吴兰和雷铜,陈寿为其避讳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5-14 23:17
      收起回复
        三、样貌描写
        《刘备传》【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虽然这相貌未必好看,反而可能很奇怪,但陈寿却竭尽所能的将刘备的外貌描写出来。要知道在普通现代人眼里算丑陋奇特的样貌,在汉朝可能就是帝王之相。
        陈寿描写刘备的外貌的目的恰恰就是以“异相”凸显其“帝王之姿”,进而拐弯抹角的强调“刘备才是正统帝王”。既然,陈寿暗戳戳的吹刘备才是帝王,那自然不可能对曹魏的帝王进行任何外貌描写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看不见真正接过传国玉玺的曹丕的外貌描写的原因,毕竟按黄权观星天象、《春秋佐助期》等等的谶纬之书,曹丕才是代汉的正统皇帝,那么他一定也有与众不同的相貌。
        即便曹魏第二个皇帝曹叡的样貌也只出现在裴注里,不是陈寿不知道曹丕、曹叡长什么样,也不是打听不到,而是他不想写,不想说“曹魏有帝王之姿”,这就是陈寿另一个暗戳戳阴险的小心理。
        陈寿可能未必会颠倒黑白,但一定会将他不愿意说的避而不谈,直接将其从历史中抹去(这招似乎更狠毒)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1-09-01 19:41
        收起回复
          4、陈寿为刘备讳败
          初平三年
          《武帝纪》【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按《武帝纪》这一战公孙瓒方是战败方,但《先主传》却对战败只字未提,而是像话说一半没说完一样,突然就断了。
          《先主传》【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屯齐的后续、结果呢??
          因而,此为陈寿为刘备讳败的一处。
          继续到了...........建安五年
          《武帝纪》【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按表述,曹仁击破的就是刘备,刘备离开后进而击破刘辟。
          这事《先主传》陈寿又给刘备讳败了,只说曹操派曹仁攻刘备,但又没有说结果。不仅没说末尾还来句刘备杀蔡阳,不仅避讳了刘备战败,还给刘备贴了片金。
          《先主传》【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实际上,蔡阳也不是刘备一个人击败的蔡阳,而是汝南贼共都击败了蔡阳。
          《武帝纪》【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
          事实上这件事的顺序是,曹操派曹仁攻刘辟,袁绍派刘备协助刘辟,曹仁击破了刘备之后追击刘辟破之。刘备战败之后想离开袁绍,于是私下劝袁绍南连刘表,袁绍于是又派刘备与贼共都掠汝南,曹操派蔡扬攻共都被共都所破而被杀。
          陈寿就是这么不要脸的暗戳戳的吹刘备,N个人一起干的事都算给刘备,否则刘备传没东西可写,讳败讳了不止一次。
          然而好笑的是,当夏侯霸投奔入蜀之后,刘禅还煞有其事的跟夏侯霸解释【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倘若不是蜀人自我吹捧造谣说是刘备手刃了夏侯渊,何来后来的刘禅解释?必然是夏侯渊阵亡之后,刘备到处吹比说是自己手刃的。结果,夏侯霸一去就立马改口,吃相难看至极。
          乍一看《先主传》感觉刘备这人败绩不多嚒,实际上都是陈寿以“春秋笔法”避讳了其屡次战败。一如陆逊所说【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因为刘备这人实在是没什么战绩可言,所以区区一个博望坡就能吹上天。
          《先主传》【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放火,引魏军出来是刘备惯用的手法,夏侯渊也栽在这上面。但是,论战术确实毫无含量,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吹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1-10-19 18:08
          回复
            5、陈寿为刘备避讳其出身
            《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陈寿对于曹嵩的出身给了几个字是【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不妨碍曹操知道自己的祖父、曾祖父是谁,不妨碍宗庙祭祖。
            《先主传》【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而刘备这里陈寿却没写【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事实上,刘备的曾祖父也无考,他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更无考,从刘雄到刘贞中间断代三百年,是如何得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刘备的曾祖父连名字都没有,刘备都给他们立宗庙,岂不是更不知道出自哪里?说不定刘备的曾祖父也是异姓过继来的,所以才不敢认祖归宗,不敢立宗庙。
            《通典 天子宗庙》【备虽绍代而起,亦未辨继何帝为祢,亦无祖宗之号。】
            这就是为什么刘备起事跟着他的亲戚少的原因,因为他很可能就是刘氏庶出,是家族的细枝末节,所以,其祖父、父亲死后,他也掌控不了刘氏家族。他的出身可能和袁绍类似,都比较低贱,但不同的是,袁绍是作为唯一养子继承的是袁成,袁成的名气比袁逢大的多,且袁氏家族在当时的势力权倾天下,所以袁绍搞事情有人跟着。
            《袁山松书》曰:“绍,司空逢之孽子,出后伯父成。”
            《英雄记》:“成字文开,与梁冀结好,言无不从。京师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而刘备既不是嫡出,其父又没有那么大权势,家族也没有那么大势力,人轻言微,所以没有亲戚跟着。
            所以,刘备在当时的出身远不如刘晔,即便血脉是刘贞之后也是庶出的庶出的庶出.........中间还有些什么过继之类的也无考了,说到底就是身份不明。只是打个宗亲的幌子搞事情而已,称帝之后连祖宗都找不到,说明他根本就不敢认祖归宗。倘若不是不敢,那就是不孝。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1-11-13 18:51
            收起回复
              6、陈寿闭眼乱吹葛亮,见缝插针的吹
              《后主传》评曰:【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未逾年改元,这条陈寿吹不了,确实于礼不合,属于无礼的表现。但陈寿老人家还有其他可以吹的,【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十二年没改过年号也能吹?建安二十多年没改呢,谁吹过吗?于是裴松之也坐不住了,说【赦不妄下】你还能吹吹,但【未逾年改元】确实有错。至于建武、建安这些年号都是很久没改过的,从未听说过谁吹过这个。“经载十二”何足挂齿?有什么值得吹的?.......裴松之都觉得很奇怪,陈寿真是屎里抠糖吃。
              然后,又说什么【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总之就是变着花样的吹葛亮,实际上呢?【兹制渐亏】根本无从体现,压根没看出来。
              【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於“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1-11-15 18:07
              回复
                7、陈寿避讳了关羽在荆州十年屡次被击破,比如青泥之战:
                《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先主传》【先主遣使告璋曰:"......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
                《华阳国志》【刘主贻璋书曰:“.....今乐进在清泥与关羽相拒,不往赴救,【进必大克】,转侵州界】
                又《文聘》【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
                《庞德》【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这些关羽的败绩在关羽传都没有,本传避讳可以理解。但是明明屡败,却畏手畏脚的写个【有功】【中额】【走之】........这就是陈寿的问题了,毕竟陈寿蜀人,如楼上所说,他连蜀的年号用了12年都要吹一下,本质还是偏蜀。所以指望他大书特书魏大破关羽、关羽大败是不可能的。

                然后到了徐晃讨关羽,再次给关羽避讳。
                《徐晃》【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能被曹操这么夸赞必定是大破了关羽,但陈寿在徐晃传写的极其含蓄,破之而已,都没敢用【大】,写了会心碎!
                《关羽》【羽不能克,引军退还】已经被打成【多斩首虏】了,陈寿居然还在用【不能克】,连【败】都舍不得用。这一【退】就退到仅仅只有十几人跟着的地步了。
                要知道当初陆逊就是为了让关羽把后方的大军全部调往前线,才写信稳住关羽的,怎么着3、5万兵力是有的,否则怎么擒于禁三万兵?
                《吕蒙》【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潘璋》【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1-12-07 18:58
                回复
                  8、陈寿讳败了葛亮四伐
                  按《晋书》【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是唐人作的,不存在给当时的西线统帅司马懿避讳,毕竟《宣帝纪》下面唐太宗还把司马懿喷了一顿。
                  《开元占经》【诸葛亮将五万人入天水,攻将军贾(栩),魏(平),副车骑将军舒(郃)等三万余人讨之,斩首三万余人,投降者万余人。】(《晋书》【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开元占经》虽然有错、漏,但记载脉络是清晰的。
                  《开元占经》中的魏军斩蜀军三万多人,又一万多蜀军投降,应该就是《晋书》中的【俘斩万计】。只不过《晋书》没有记载具体多少人数。而按《开元占经》【俘斩万计】的则是约四万多蜀军。


                  IP属地:江苏15楼2021-12-25 21:44
                  回复
                    10、见缝插针吹葛亮
                    讨黄元若只看《先主传》根据语境,会误以为是葛亮【遣将军陈曶讨元】,然而实际上是杨洪自主决定的,并得到刘禅认可。
                    《三国志 先主传》【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音笏。】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
                    《志 杨洪传》【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
                    《华阳国志 卷六》【三年春正月,召丞相亮于成都,诏亮省疾于永安。元烧临邛城,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遣将军陈曶、郑绰由青衣水伐元,灭之。】
                    《华阳国志 卷十》杨洪:【先主疾病永安,召亮东行,汉嘉太守黄元反,后主用其计,克元,封关内侯。】
                    11、避讳葛亮妄杀常房,《三国志》对常房(常颀)次人只字不提。
                    《华阳国志 卷四》【益州大姓雍闿亦杀太守正昂。更以蜀郡张裔为太守。闿假鬼教曰:“张裔府君如瓠壶,外虽泽内实粗,杀之不可缚与吴。”于是执送裔于吴。吴主孙权遥用闿为永昌太守,遣故刘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州际。牂柯郡丞朱提朱褒领太守,恣睢。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褒因杀颀为乱。】
                    《三国志 后主传》引【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结合《华阳国志》和《魏氏春秋》,朱褒是诬陷了常房谋反,所以常房被葛亮所杀,且其四弟皆放逐越隽。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2-02-10 20:24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19楼2023-11-01 00:49
                      回复
                        11、陈寿“故意”胡乱编排曹叡被封为武德侯的时间及年龄,“故意”胡乱书写其驾崩年龄。
                        先解决并统一两个小问题:
                        1、《武帝纪》【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姚范曰:操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这个是没有疑问的。(计算方式:建安二十五年为公元220年,减去曹操终年66岁再加1,为公元155年永寿元年。)也就是说,死于春正月亦算一年,不必死于该年年底才算一年。
                        2、《文帝纪》(黄初七年)(226)【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逆推当出生于中平四年(187)。与【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吻合。也就是说,建安二十五年改延康元年,延康改黄初元年,并不影响年龄的推算。
                        ——————————————————————————————————————————————
                        《明帝纪》【三年春正月丁亥......即日,帝崩于嘉福殿。】
                        按《集解》【周婴《卮林》曰:《志》称叡封武德侯,年十五,时为延康元年,则叡盖以建安十一年生,计黄初、太和、青龙合年十七,而景初强为三年,凡二十年。则裴云“强名三十五者”,良是。若以为建安十年生,则可三十六矣。】
                        (黄初七年,太和六年,青龙四年,景初三年,合共20年。)
                        周婴将曹叡生年定于建安十一年,他是基于【叡封武德侯,年十五,时为延康元年】来计算的。而按《魏略·吉茂传》吉茂在建安二十三年之前就为“武德侯庶子”【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三)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也就是说曹叡在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吉本事发之前就为武德侯,而非延康元年。(陈寿《三国志》所录时间是错误的)
                        《魏略 吉茂传》的描述就是用来反驳陈寿于《三国志》本纪的记载的。
                        若再按“叡封武德侯,年十五”算,曹叡则生于建安九年(204年)。而曹操定邺在建安九年八月,距离年底还有四个月。若甄后此时已有身孕,怎么着都会被看出来,曹家男男女女不瞎,也不傻。所以曹叡是绝不可能生于建安九年的。
                        那么,【叡封武德侯,年十五】就是错误的!
                        史书抄错数字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曹冲的死亡时间就有三种说法,最具争论性的就是建安【十三年】和【十五年】,还有个则是《艺文类聚》所载的【建安十二年】。其次,《魏略·吉茂传》本身,对于吉本事件记载的年代就写错成【二十二年】,实则为【二十三年】,当然这不会是鱼豢写错的,而是抄写的人没分清【二、三】抄错了。
                        所以,曹叡为武德侯在建安二十三年之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然而,周婴又说【然以十年生,又不得言十五封武德】,他这句没有质疑错,若生于建安十年,那么延康元年应为十六。所以,实际上一切混乱的根源在于【年十五,封武德侯】这句话。而根据《吉茂传》我们知道,曹叡为武德侯不在延康元年,【极可能在建安二十二年,时年十三为武德侯】。
                        陈寿之所以将封曹叡为武德侯放在延康元年,很可能是将【三】误认为了【五】(我尽可能把陈寿往好处想,但事实如何,自己判断。三认成五,五也认成六?)。因为若按建安二十二年或二十三年既年十五,那曹叡则生于建安八年或建安九年。所以,陈寿认为这个【年十五】放在延康元年比较合适,因为此时曹丕即位为魏王,给儿子封个侯合情合理。放在二十四年,也不合适,因为他认为这一年曹魏整个重心都在汉中和襄樊,不可能有闲心封孙子武德侯。其次,曹丕自己都没有封侯,又怎么会封到他儿子曹叡?
                        其实,建安二十二年封叡武德侯很合理,因为这年,曹操为魏王,曹丕为魏太子,进而封曹叡武德侯合情合理。因为按《文帝纪》的表述【封王子叡为武德侯】应该是天子命的。所以,个人认为关于曹叡前期的记载,陈寿是故意打乱了。而原本的叙述很可能是【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
                        《集解》◎侯康曰:裴注不误。明帝实生于建安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年十五,次年改元延康,又改元黄初,黄初凡七年,太和六年,青龙四年,景初三年,年恰三十五。周方叔(周婴)谓“若建安十年生,则可三十六者”,误分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为二年也。惟其议陈《志》谓十年生,不得言十五封武德,此说则是。十五,当改“十六”。
                        侯康也赞成周婴【然以十年生,又不得言十五封武德】。
                        【惟其议陈《志》谓十年生】其实陈寿《三国志》本身没有明确说曹叡生于建安十年,而是根据【年十五,封武德侯】推算的,则生于建安十一年,这就与生于建安十年不合。所以,若生于建安十年,则延康元年曹叡应该十六岁,侯康是这个意思。
                        而结合《吉茂传》看,曹叡当生于建安十年(205),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三,封武德侯。建安二十四年,年十五。按黄初七年,太和六年,青龙四年,景初三年,合20年,则为三十五。
                        至于,【三十六】就是陈寿故意的!(毕竟,陈寿在明知有《受禅碑》存在的情况下,还能胡说八道,将曹丕登基日期写成【庚午】,他又有什么事干不出来?!)陈寿所为如卢弼所述【窃谓承祚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卢弼就认为陈寿是“故意这么写的!”,因为陈寿要“诱导”读史之人刻意推算时间。卢弼他认为曹叡在建安二十三年就是十五岁,若如此,那么曹叡则生于建安九年,也就是曹操拿下邺城前后,曹叡就出生了。
                        所以,卢弼的意思是曹家是知道曹叡不是曹家之子的,进而再按《魏末传》曹操说【"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看曹操不仅爱养子,还爱养孙。搞得好像不仅曹操爱收养养子,曹丕也喜欢收养养子,而且每次封爵都在曹霖之前.......所以曹家应该是仁慈、博爱、亲子养子众生平等的汉末如来,三国耶稣!
                        并且,倘若曹操拿下邺城之前,曹叡就出生了,那么曹丕必然是早就知道的,曹丕既然早就知道曹叡不是自己亲儿子的话,又何必时隔了二十年才赐死甄氏?他完全可以不立曹叡。就算曹丕没有儿子,他也可以过继一个,过继在两汉皇家又不是新鲜事。再说了,若曹叡非曹氏亲生,又怎么可能瞒得住满朝文武?既然满朝文武都知道,那么曹丕就更不存在“说不出口、难言之隐”的情况。因为若这样,甄氏就不算“出轨”,而是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在你曹氏攻入邺城之前就生下的,何来欺瞒一说?更何况,曹丕本有儿子,如果他明知道曹叡不是自己亲生儿子完全可以立其他人,曹氏宗亲和满朝文武不会有半句怨言,甚至你曹丕不提,都会有人提让曹丕改立他人,又何来卫臻支支吾吾不肯表态?所以,这种说法纯属把整个曹氏当沙雕,整个逻辑推论,全是bug。
                        当然,卢弼这段话的前文说的是在理的,就是【侯氏谓周方叔误分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为二年,其说诚是。惟诸家皆拘泥“延康元年,年十五,封武德侯”之文,遂疑志文前后参差。按《文纪》黄初元年以前,多追述往事,不尽为延康元年之事,魏明封武德侯,当在延康以前。】这段,他说不必【拘泥“延康元年,年十五,封武德侯”之文】。但【是吉茂之为武德侯庶子为建安二十三年事,魏明之封武德侯亦当在此时。】这段推论是错的,按我前面的推论,首先吉本之事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其次《吉茂传》的表述亦可证明在二十三年之前【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三)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其三,建安二十二年天子封曹操为魏王、曹丕为魏太子,所以曹叡作为嫡长孙很有可能是在这年受封武德侯的。
                        用错误的【三十六】去证明错误的【延康元年,年十五】有什么意义?三十六指向的是建安九年,延康元年十五岁指向的是建安十一年,而这两个都是错的。
                        综上所述,曹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五。按黄初七年,太和六年,青龙四年,景初三年,合20年,则为三十五。
                        可以说,陈寿800个心眼子都用在思考、琢磨如何暗戳戳的黑曹魏人物身上了。恰好,曹丕我“误杀”又给了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开始疯狂脑补、杜撰小作文。
                        陈寿说:“只要两个数字都是错的,你就无法推出正确结果。”


                        IP属地:江苏21楼2024-09-25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