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不知真假,看客们图一乐,聊作消遣吧。
烟雨低回,柳絮停飞,她就是在这样朦胧的江南景致里与他初遇。
彼时,她哼唱着柔软动听的小曲、翘着白嫩的小脚,坐在小船上从石拱桥下穿过,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蓦然一抹白的晃眼的光照亮了迷离的眼底。
身穿白色中山装的青年男子,手举一把黑色的伞,站在石桥中央,似乎是在找唱歌的人,低头刹那,与那船头放荡不羁的小姑娘四目相对,嘴角微微一勾,冲开了漫天阴霾。
学堂的老夫子曾教过她们一首诗,她从来不肯好好听学,此时不知为何能清晰想起那短短两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小小的姑娘忘了歌唱,撑着身子坐起,直到那石桥上的人渐渐与雨雾融为一体,分不清那惊鸿一瞥是梦,还是不小心看见了遗落在凡间的仙君。
小镇偏远,坐落在大山环绕中间,说与世隔绝也不为过。号称镇,不过数百余户还空了不少,来来往往总共就那么些人,邻里之间谁都认识,来了一个外乡人,很快传遍了小镇。
她心里还想着那不知名的青年,小伙伴拉她去看外乡人长什么样,也提不起半分兴趣,直到学堂的老夫子数日不见这野丫头来家里捉人,痛心疾首的对她母亲说,适逢乱世,即使是女孩子也应该多学点知识,遇见难事不至于措手不及。
小镇里的男人,有胆识有梦想的都出去拼一拼事业了,靠留守在家的女人们为家里的老老幼幼撑起一片天。
支持丈夫出山闯荡的母亲觉得老夫子说的有道理,拿着扫帚将她打进了学堂。
在一片混乱中,她再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白衣男子。
依然是他在上——站在讲台上——手拿书卷,勾着嘴角,微微低头回望她,眼里含着细碎的星光。
[你,你……]她无礼的用手指着他,无视同学们的低声调笑。
拿着断掉扫帚的母亲,也没想到学堂里授课的不是老夫子,而是一名年轻的男子,和女儿齐齐站在门口发愣。
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的男子温和的走向母女两,嗓音轻柔,自我介绍[我姓罗,初到贵镇,夫子近日有些身体不适,我暂时代课几节。]
许是男子高雅修洁,许是男子高蹈出尘,从未见过此等人物的小镇居民,没做过多试探、质疑,接纳了一个不知底细的外乡人,将各家孩子放心大胆交到他手中接受教育。
闭塞的小镇上数十年来只有一名年迈的夫子,似乎是因为后继有人,心无牵挂,老夫子这一病再未好过,缠绵病榻,直至驾鹤西行。感念老夫子师德高尚,远走的子女又无法通信报丧,小镇居民皆披麻戴孝为其送行。
[罗老师,你看什么?]小姑娘长高了许多,踮踮脚可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更远的地方。
烟雨霏霏,他站在出镇的路道上,遥遥看向远处起伏的山峦,取下臂间的黑色布章,修长的手指将其折叠整齐,缓缓说道[‘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目不转睛望着那双骨节分明的大手,心里起了些躁气,语气不善[你又在说些什么我不懂的话呢?当初你可答应过我,如果你说的话我听不懂,就得放我一天假,随我出去玩儿。]
无奈轻笑,上了这么久的课,还没能把这天天想着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的小丫头拧过性子,学得半分女孩子样。
[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听不懂?上课的时候,我有教过。]总不能真放她出去胡闹一天,他故意板起脸,问道。
总是温润如江南烟雨的男子,严肃起来也挺能唬人,她心虚的转动一双黑白分明的水眸,理不直、气不壮的回答[真听不懂,肯定是因为你没有教好我。]
蓦然浅笑,他没有在课堂上讲过,她自然听不懂[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嗯?你叽叽歪歪的说什么?]她微微歪头,两条麻花辫在空中小幅度的荡起来,还以为会被他继续批评,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长串话来。
见着有趣,他伸手轻轻扯了一下她的小辫子,没好气的说[老师在给你重新解释,方才说的那句话是何意。]
努了努嘴,心里涌上一股窃喜,她厌烦旁人碰她,却因为他的触碰而感到欢喜,虽然仅仅只是头发[那你现在说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他将目光放向远处[夫子一生德行高洁,我、我心生羡慕而已。]
似懂非懂的同他一齐看向埋葬着老夫子的群山深处,她试探着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心安慰道[你还年轻呢,等你死了,大家也会因为你的德行高洁而送你过去。]
怔愣着望向无辜又认真说出这句话的小姑娘,他一时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罢了,大家都回去了,我们也走吧。]
拽着他衣袖的小手像被黏在衣服上了,见他没有挣脱,圆圆的脸上露出快活的笑意,那点年少不知愁的伤感被轻易冲散,笑靥如花随他归去。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不知真假,看客们图一乐,聊作消遣吧。
烟雨低回,柳絮停飞,她就是在这样朦胧的江南景致里与他初遇。
彼时,她哼唱着柔软动听的小曲、翘着白嫩的小脚,坐在小船上从石拱桥下穿过,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蓦然一抹白的晃眼的光照亮了迷离的眼底。
身穿白色中山装的青年男子,手举一把黑色的伞,站在石桥中央,似乎是在找唱歌的人,低头刹那,与那船头放荡不羁的小姑娘四目相对,嘴角微微一勾,冲开了漫天阴霾。
学堂的老夫子曾教过她们一首诗,她从来不肯好好听学,此时不知为何能清晰想起那短短两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小小的姑娘忘了歌唱,撑着身子坐起,直到那石桥上的人渐渐与雨雾融为一体,分不清那惊鸿一瞥是梦,还是不小心看见了遗落在凡间的仙君。
小镇偏远,坐落在大山环绕中间,说与世隔绝也不为过。号称镇,不过数百余户还空了不少,来来往往总共就那么些人,邻里之间谁都认识,来了一个外乡人,很快传遍了小镇。
她心里还想着那不知名的青年,小伙伴拉她去看外乡人长什么样,也提不起半分兴趣,直到学堂的老夫子数日不见这野丫头来家里捉人,痛心疾首的对她母亲说,适逢乱世,即使是女孩子也应该多学点知识,遇见难事不至于措手不及。
小镇里的男人,有胆识有梦想的都出去拼一拼事业了,靠留守在家的女人们为家里的老老幼幼撑起一片天。
支持丈夫出山闯荡的母亲觉得老夫子说的有道理,拿着扫帚将她打进了学堂。
在一片混乱中,她再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白衣男子。
依然是他在上——站在讲台上——手拿书卷,勾着嘴角,微微低头回望她,眼里含着细碎的星光。
[你,你……]她无礼的用手指着他,无视同学们的低声调笑。
拿着断掉扫帚的母亲,也没想到学堂里授课的不是老夫子,而是一名年轻的男子,和女儿齐齐站在门口发愣。
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的男子温和的走向母女两,嗓音轻柔,自我介绍[我姓罗,初到贵镇,夫子近日有些身体不适,我暂时代课几节。]
许是男子高雅修洁,许是男子高蹈出尘,从未见过此等人物的小镇居民,没做过多试探、质疑,接纳了一个不知底细的外乡人,将各家孩子放心大胆交到他手中接受教育。
闭塞的小镇上数十年来只有一名年迈的夫子,似乎是因为后继有人,心无牵挂,老夫子这一病再未好过,缠绵病榻,直至驾鹤西行。感念老夫子师德高尚,远走的子女又无法通信报丧,小镇居民皆披麻戴孝为其送行。
[罗老师,你看什么?]小姑娘长高了许多,踮踮脚可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更远的地方。
烟雨霏霏,他站在出镇的路道上,遥遥看向远处起伏的山峦,取下臂间的黑色布章,修长的手指将其折叠整齐,缓缓说道[‘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目不转睛望着那双骨节分明的大手,心里起了些躁气,语气不善[你又在说些什么我不懂的话呢?当初你可答应过我,如果你说的话我听不懂,就得放我一天假,随我出去玩儿。]
无奈轻笑,上了这么久的课,还没能把这天天想着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的小丫头拧过性子,学得半分女孩子样。
[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听不懂?上课的时候,我有教过。]总不能真放她出去胡闹一天,他故意板起脸,问道。
总是温润如江南烟雨的男子,严肃起来也挺能唬人,她心虚的转动一双黑白分明的水眸,理不直、气不壮的回答[真听不懂,肯定是因为你没有教好我。]
蓦然浅笑,他没有在课堂上讲过,她自然听不懂[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嗯?你叽叽歪歪的说什么?]她微微歪头,两条麻花辫在空中小幅度的荡起来,还以为会被他继续批评,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长串话来。
见着有趣,他伸手轻轻扯了一下她的小辫子,没好气的说[老师在给你重新解释,方才说的那句话是何意。]
努了努嘴,心里涌上一股窃喜,她厌烦旁人碰她,却因为他的触碰而感到欢喜,虽然仅仅只是头发[那你现在说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他将目光放向远处[夫子一生德行高洁,我、我心生羡慕而已。]
似懂非懂的同他一齐看向埋葬着老夫子的群山深处,她试探着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心安慰道[你还年轻呢,等你死了,大家也会因为你的德行高洁而送你过去。]
怔愣着望向无辜又认真说出这句话的小姑娘,他一时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罢了,大家都回去了,我们也走吧。]
拽着他衣袖的小手像被黏在衣服上了,见他没有挣脱,圆圆的脸上露出快活的笑意,那点年少不知愁的伤感被轻易冲散,笑靥如花随他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