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吧 关注:106,295贴子:2,274,259

210111【东吧有爱】藤阁的2021读书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的一年,重新开贴,继续阅读和摘抄。
两大男神镇楼,希望起楼平安



IP属地:北京1楼2021-01-11 09:27回复
    01- Y178 (前面的编号是本帖的顺序,后面的编号是承接前两个长贴下来的,Y=阅读;Z=摘抄)
    《潜水艇》
    原作名: サブマリン(2016)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吕灵芝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9-7

    书中自带题目解释:“伤痛不会彻底消失。它如同潜水艇,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浮出水面发起袭击。”
    未成年人犯罪,很复杂很纠结,各方都很难妥协的问题,伊坂以他一贯的风格把它柔化暖化甚至喜剧化了。一连串的悲剧因果相连,又是这类题材的常用情节,非此不足以显示制度的缺憾吧。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1-01-11 09:31
    收起回复
      02-Y179 《破窗》
      原作名: The Broken Window(2008)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屠珀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

      【内容介绍】
      你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写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里,有心之人只要稍微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取你的一切。你的爱好、你身边的人、你珍藏的过去……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接近你,成为你的知心好友,也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时候盗取你的身份,让你背上巨额债款。
      甚至让你成为谋杀凶手。
      林肯·莱姆的堂兄亚瑟就惨遭毒手,被人栽赃成了杀人犯。刑侦专家顺藤摸瓜,竟然揪出了一连串的类似凶案。凶手似乎知晓一切关于受害人的信息。
      【简评】
      2008年的作品。忘了那时已经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世界,从能网购的那一天开始个人隐私大概就已门户洞开,不过大数据筛查推送的危机感好像是近几年才甚嚣尘上,不知迪弗的选材算不算是走在前面。仍然是读起来欲罢不能的感觉,套路也依然是套路,因为这是迪弗嘛。不过林肯堂兄那部分,不知林肯最后会不会跟他和解,我觉得这个人的做法很卑鄙,属于不可原谅的那种。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1-11 09:33
      收起回复
        03-Y180 《移步红楼》
        作者: 黄云皓 / 刘黎琼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8-6


        看过那么多遍红楼梦,荣宁府、大观园的结构布局,书中人物的行走游玩路线,很多还是稀里糊涂。这本书真有用,把“黛玉进贾府”、“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归省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等的路线,包括各个院落的布局、环境、陈设都细致得画了出来,也认清了什么是暖阁、退步、碧纱橱,什么是熏床拔步床,荷叶灯如何扭转打光……十分有趣!书里的好几张图都复制啦!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01-11 09:36
        回复
          04-Z129 《美国陷阱》
          副标题: 如何通过非商业手段瓦解他国商业巨头
          原作名: LEPIÈGE AMÉRICAIN(2019)
          作者: [法]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 [法] 马修·阿伦
          译者: 法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9-5







          所谓的规则,秩序,公平竞争,被这本书撕去面纱,把华丽袍子下的虱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本书的作者大声疾呼的,正是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那句:““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呀!””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1-01-11 10:08
          回复
            《美国陷阱》(一) 第61页 (原来不光是我们被好莱坞忽悠了,连法国人也~~~
            在怀亚特看守所,司法流程并不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在美国电视
            剧和电影中,美国人为了鼓吹自己的司法体系,往往会拍摄这样的场景:万人瞩目的庭审
            现场,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作为正义的化身为被告人辩护。我们早已被这种剧情洗脑,误
            以为即使是最为弱势的群体的案件,也会有人倾听,更会有人为之辩护。然而事实恰恰相
            反,因为与这个群体有关的犯罪案件,基本都不会走到庭审这一步。在90%的案件中,被
            告人会选择放弃申辩,原因非常简单:高昂的辩护费必须由被告人全额承担。只有那群最
            有钱的人——必须是真的非常有钱的人——才能负担得起律师事务所的费用。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1-01-11 10:10
            回复
              《美国陷阱》(二) 第75页 (所谓程序正义)
              我在大脑中快速算了一笔账:我们每天在这个屋子里只能待一个小
              时,如果我要把检察官搜集到的150万件物证全部看完,就算一分钟能看一件,那么我需
              要68年才能看完全部文件,这真是又滑稽又卑鄙。在这个司法体系里,人们最基本的权利
              遭到了嘲弄。美国司法部的公职人员心知肚明,拖延时间对他们有利。所以他们故意用成
              吨的纸张将被告淹没。他们遵循着一个毫无人性的原则:剥夺待审犯人——除非是有钱人
              ——一切能够为自己辩护的手段,以迫使他们最终认罪。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1-01-11 10:11
              回复
                虽然是21年新开的贴,前面几本倒都是20年底读的


                IP属地:北京12楼2021-01-11 10:19
                回复
                  05-Z130 《我未尽的苦难》
                  副标题: 欧洲难民危机全纪实
                  原作名: The New Odyssey(2016)
                  作者: 帕特里克·金斯利
                  译者: 孙文龙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7-10-1

                  作者跟踪报道了从战乱的叙利亚逃出来的哈希西姆一家前往瑞典申请居住的漫漫艰难路程。不同的人群,厄立特里亚人,叙利亚人,阿富汗人,尼日尔人,通过不同的路线:穿越撒哈拉,从埃及、土耳其出发,渡过大海偷渡意大利、希腊,再徒步穿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匈牙利,一路奔向德国,法国,瑞典……不管哪一条路线,都有贪婪冷酷的蛇头,腐败冷漠的官员,拥挤到令人窒息的船舱车厢,更有无情的大海,树立的边墙和铁丝网,,不管在哪一步,都有死亡随时伺服。
                  然而,清楚这一切、经历这一切的人,宁愿被敲诈、被虐待,被拦截、遣返直至被关进监狱,也要以生命为代价去赌上一把,因为贫穷,战乱,迫害,这条奥德赛的路程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讨论救援难民问题时,我想大多数中国人跟我一样,认定难民问题就改由那些造成难民大量涌现的国家去解决,那是他们咎由自取。然而,通过作者的描述,“难民”这个词,已不再是遥远的抽象集合体,这里是一个个追求平安、稳定、为自己的孩子打拼出一个幸福未来的家庭,他们遭受的困难,内蕴的毅力和坚韧以一个个具体的“人”的面貌呈现在面前,会让读者不自觉地去关注,去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获得想要的生活。
                  在书中,不管是德国的农民,还是希腊海岛上的旅店老板,他们带着悲悯,以一己之力为难民们提供援助,因为他们中很多人也曾经被迫离开家园,尝尽心酸;由此我也想到,在二战期间中国政府接纳了逃亡的犹太人,赢得了犹太人几十年的感动和感恩。可是,尽管作者大声疾呼要妥善安置难民,要给他们以善意,要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要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但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不管是妥善安置还是制造障碍,难民问题根本是无解的。妥善安置,会刺激更多的难民涌入,大量人口需要安置定居、就业,各国的管理人员、经济能力终究会无法承受;而且难民一旦安定下来,如书中的哈希姆一样,就不只满足于人身安全,就会进一步要求合家员团、改善条件、满足就业。而制造障碍的做法呢,用书中难民的话说,不管有多艰险,都不能阻止难民踏上这条路。最后我们看到的,还会是陈尸海难的幼小躯体,闷罐车中窒息的人群,在救援飞机和船只面前眼睁睁看着倾覆的超载严重的破船……
                  无解的困境。只有祈祷,人类有一天能拥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智慧和慈悲。


                  IP属地:北京18楼2021-01-15 09:56
                  回复
                    《我未尽的苦难》(一)第110-111页 (所以应该怎么办?)
                    仍有一些人认为他们可以阻止这些人口走私行动。2014年秋,意大利中止了在地中海地区的救援行动。在这一年里,名为“我们的海”( MareNostrum)的海军救援行动共使10万多人幸免于难。这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决定,意大利政府也不想这样做,但其找不到单枪匹马执行救援行动的理由:从利比亚渡海而来的人们的目的地是整个欧洲,而不单单是意大利。因此,意大利希望欧洲其他各国能出手相助,一起执行救援
                    然而欧洲其他国家却不愿帮忙。欧洲政策制定者们认为,持续的救援行为只能让情况变得更糟,这是在鼓励更多的难民冒险渡海。英国国务大臣安奈利男爵夫人的看法代表了这种流行观点。她认为在2014年年底,意大利人执行的这项任务“无意中变成了一种推动因素’,它鼓励更多的移民尝试冒险渡海,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悲剧和无谓的死亡”。
                    可悲的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我们的海”行动停止后的第二年春天,与2014年同期(这一年本身就已经创纪录了)相比,更多的人试图从利比亚横渡地中海。大约18倍于前一年人数的难民葬身大海。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2014年1月至4月期间,28028人试图从利比亚前往意大利,其中遇难人数只有96人;而在2015年的前4个月里,从利比亚前往意大利的难民人数是26740人,其中有1800多人遇难。在易卜拉欣和哈希姆得以幸免于难的那个星期里,就有1300人丧生。让难民在地中海自生自灭的这个决定并没有使他们停止步伐,反而使更多的人葬身鱼腹。
                    真正做过点儿调查的外交官都不难意识到这一点。只要跟大部分蛇头和移民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要么根本没听说过有“我们的海”行动,要么即便知道,也不太在意它是否存在。蛇头们了解各类海洋法,并把它们用到了极致。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船进入国际海域,如果船上的人寻求救援,那么根据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任何过往此地的船只都必须对难民展开救援行动。


                    IP属地:北京19楼2021-01-15 09:57
                    回复
                      《我未尽的苦难》(二)第242页
                      在边境那边,马其顿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之前他们在边境线上部署了大批警察和军队,拦住难民的去路,弄得人心惶惶、一片混乱。现在他们已经在边境上安放了排队发号系统。与我同时来到这里的来自阿勒颇的杂货商一家人,很快就被安排到第106组。这一组共有50名叙利亚人,此时正安心地坐在那里等待过境。第105组此时早已到了国境线那边。一旦进入马其顿,杂货商一家将很快在最近专门为此建起的一个临时营地拿到签证。之后不久,他们就会来到在最近几周专门为难民搭建的一个临时火车站。到了晚上,一辆专列会把他们直接送到塞尔维亚边境。那里的过境程序与这边差不多。那里的官员们现在也意识到了这种无法回避的局面,不再阻止或者不理会来到边境的难民,而是开始进行有序地组织疏导。经巴尔干各国协调,那条之前需要难民们步行的艰辛长路,现在已经配备了旅行汽车和火车。之前只适合年轻人和健壮的人行走的路线,那些拖家带口的人也能走了。面对现实,这种反应令人欣慰,欧盟各国也将纷纷效仿。
                      (然后呢?如何安置?谁来安置?)


                      IP属地:北京20楼2021-01-15 09:57
                      回复
                        06-Y181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作者: 李娟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5-9-1

                        【简介】
                        这一次李娟讲述更多自己的故事,写下生而为人的青春和成长,也写出了那与生俱来的孤独与彷徨、达观与坚强。
                        “当我感到黑暗,便走上前直接推开窗子,投入阳光或星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若不唱歌,不惊醒这黑夜,就永远也走不出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明亮,人情很温暖,生存的苦难变成了诗与爱。世上也许有很多无奈与悲伤,不过没关系,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读下来第一个感觉:完全不是李娟的风格啊。
                        可是,李娟的风格是怎么来的呢?一定是在贫穷动荡无所依靠的生活中,靠着敏感的眼和心,用手用心去呻吟,喟叹,呜咽和呐喊,用这些摸索出一条路,看到一线光,这就是李娟的来路,李娟的“放声歌唱”。
                        如果是研究李娟的作品,这一本和《九篇雪》一样,是发掘李娟心路历程的线索;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些毕竟太个人得有些琐碎,有些青春期少年在心底把所有感受放大到整个世界的感觉。
                        对我来说,只要是李娟,就应该读一下。


                        IP属地:北京21楼2021-01-15 10:05
                        收起回复
                          07-Y182 《人生海海》
                          作者: 麦家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9-4

                          评价极高的一本书,所以看完了很困惑:好在哪儿?
                          前半本确实充满传奇色彩,上校的前半生飞扬壮烈,色彩斑斓,曲折,即使虎落平阳,也架势不倒,脚步铿锵,依然是村人眼中的神秘人物。然而,这个人物的前后却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极度反差。一方面,他经历了,躲避着如山的屈辱,讳莫如深,却在村子里蛰伏得如此高调;即便在运动的开始作壁上观,但洞察时事,淡然于起伏跌宕,就不知道在村里等待着自己的什么命运?就因为自己的两只猫,居然就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做出了那样的事?另一方面,堂堂硬汉,见惯生死,在屈辱下尚能偷生,最后却闹出了那样的结局?说好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呢?
                          前半部分,语气不疾不徐,缓缓铺陈,村里的石板路,祠堂,自家的天井,灶屋等古朴的环境,父亲,爷爷,老保长的形象都跃然纸上,生动亲切。然而,后来人物也出现了错乱,上校虽然神秘,也有恩于村人,但还不至于成为村里的神,为了他,村人就真能把自己的乡里乡亲逼死?
                          如果说前面部分已经在时间空间的跳跃上显现了注水电视剧的迹象,书的第三部往狗血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且与主题的关联莫名其妙,还不如舍去。
                          人生海海,究竟指什么呢?指不由人自主的时代潮流和无常的命运吗?主人公的命运都是自己的选择;是指在升沉不定的人上路上的无耐承受吗?主人公最后放弃了承受。


                          IP属地:北京22楼2021-01-15 10:07
                          回复
                            08-Y183《 彩虹牙刷》
                            原作名:虹の歯ブラシ上木らいち発散
                            作者: 早坂吝
                            出版社: 講談社
                            出版年: 2015-2-5
                            民翻版

                            估计这一本也就只有民翻版
                            果然如前所说,真是没有什么日推作家不敢玩的。七章以外,作者自己玩得真够high的,脑洞也真够大的。
                            是不是侦探小说发展百余年至今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只能将它与其他形式混搭出新?
                            是不是推理小说只要内核是严密的逻辑,外衣越猎奇、越刺激越够爽?
                            是不是侦探小说本来就是爽文一类,无需苛求那些对社会的针砭,对正义的渴望,对智慧的惊叹,对感情的描摹?
                            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类比:侦探小说原本就是相声一类,时过境迁,郭德纲将它重新纳入时代的视野,带来了相声的繁荣,也说它不过是逗人一乐的手段;而侦探小说里的那些社会派硬汉派犯罪风景的行吟诗人呢,大概就是相声界的侯宝林吧。


                            IP属地:北京23楼2021-01-15 10:10
                            收起回复
                              09-Y184 《钢吻》
                              原作名: The SteelKiss(2016)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熊娉婷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

                              迪弗还真是紧扣时代的脉搏啊。
                              不过也正是书里的知识与时代的密切联系,会让人感到与其相连的犯罪行为似曾相识,不够惊艳,不够好玩。“棺材舞者”里的飞机知识,“冷月”里的钟表知识,“消失的人”里的魔术知识,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会有“原来还能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在本书、在“破窗”里都找不到了。
                              本来对萨克斯一贯的奋不顾身(好像从突袭行动到保护证人到跟踪嫌疑人到勘察现场都是她一个人)、一贯的主角光环、一贯地被罪犯迷上的套路有些厌烦,这一本里好容易出现了她的前男友,出现了阿切尔,还多出了一个典型律师,还以为会有一些好戏,但不过就是抻长了故事,几个线索都详细铺陈,最后草草收场,有些失望。
                              这一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几位作家的接龙作品,故事好歹讲完整了,感觉却散漫模糊。


                              IP属地:北京26楼2021-01-22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