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抬霍的例子是说同一级别的有可能有更多领兵权,分配上就有差别,就算霍漠北后是大司马,职位也是和卫同等的,何况骠骑将军比大将军还低一点,为什么能说日退,将领投奔谁,关键不就在封赏、打仗的多少吗?-------------
我想知道“更多领兵权”是说领更多的兵还是说领兵的机会更多?分配上有差别,你觉得是野猪陛下看人分兵的?看你顺眼点我给你多点兵?别的不说,就说李广利打匈奴为毛领的兵多,是猪陛下看他顺眼还是因为他对上的是主力?
嗯,将领投奔谁是跟封赏啊,打仗机会有关,可你知道那时虎符在哪里吗?虎符在谁手上,才真正是掌握兵权,还有诸将领皆兵属大将军,就算骠骑将军也不例外。
李广利是后来的事了,他再没特殊作用也领了那么多兵打匈奴
公孙熬和韩说怎么说也是多次随卫青出征从校尉之类干起的,可李他做过什么,又有什么能力?------
你的意思是说从校尉做到将军就会做到大将军吗?公孙敖和韩说跟随卫青出征这么多次,如果有统兵之才早就显示出来了,卫青薨后兵权也许就会交到他们手上了,可你从哪一战看出来他们能统军?真不好意思论资排辈在战场上行不通,刀子不会看你是老资格就钝了的,才能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就嗖地窜上来的。
李广利之前打过大宛吧,不管怎么说,第二次还是胜利了,他以军功封的侯也是没掺假。
直接被封为二师将军,能带6万这麽多的大军打大腕经常惨败就不说了,也没见多少降罪,打了多长时间最后算勉强拿了下来。--------
打大宛经常惨败,呃,我想知道大宛他攻打了几次,第一次,其实是没到大宛就返回来了,士兵只余十之一二,野猪没降罪吗?我觉得你应该去翻翻史书。
倒是天汉二年,让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去打匈奴,李陵从旁协助,李陵不愿,汉武帝告诉他没多余的兵了,只有步兵5000,不说李陵怎样。 很无根据的过分重用李广利这是事实吧。------------
你的意思是李广利跟李陵的比较得出无根据过分重用李广利了。
囧,你口口声声说李广利有什么成绩能当将军,你举例个李陵之前的战绩出来,好歹李广利还有征大宛的成绩摆着呢。
我想知道“更多领兵权”是说领更多的兵还是说领兵的机会更多?分配上有差别,你觉得是野猪陛下看人分兵的?看你顺眼点我给你多点兵?别的不说,就说李广利打匈奴为毛领的兵多,是猪陛下看他顺眼还是因为他对上的是主力?
嗯,将领投奔谁是跟封赏啊,打仗机会有关,可你知道那时虎符在哪里吗?虎符在谁手上,才真正是掌握兵权,还有诸将领皆兵属大将军,就算骠骑将军也不例外。
李广利是后来的事了,他再没特殊作用也领了那么多兵打匈奴
公孙熬和韩说怎么说也是多次随卫青出征从校尉之类干起的,可李他做过什么,又有什么能力?------
你的意思是说从校尉做到将军就会做到大将军吗?公孙敖和韩说跟随卫青出征这么多次,如果有统兵之才早就显示出来了,卫青薨后兵权也许就会交到他们手上了,可你从哪一战看出来他们能统军?真不好意思论资排辈在战场上行不通,刀子不会看你是老资格就钝了的,才能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就嗖地窜上来的。
李广利之前打过大宛吧,不管怎么说,第二次还是胜利了,他以军功封的侯也是没掺假。
直接被封为二师将军,能带6万这麽多的大军打大腕经常惨败就不说了,也没见多少降罪,打了多长时间最后算勉强拿了下来。--------
打大宛经常惨败,呃,我想知道大宛他攻打了几次,第一次,其实是没到大宛就返回来了,士兵只余十之一二,野猪没降罪吗?我觉得你应该去翻翻史书。
倒是天汉二年,让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去打匈奴,李陵从旁协助,李陵不愿,汉武帝告诉他没多余的兵了,只有步兵5000,不说李陵怎样。 很无根据的过分重用李广利这是事实吧。------------
你的意思是李广利跟李陵的比较得出无根据过分重用李广利了。
囧,你口口声声说李广利有什么成绩能当将军,你举例个李陵之前的战绩出来,好歹李广利还有征大宛的成绩摆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