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政制的徘徊点 》
现代理性反叛了,从马基阿维利到霍布斯以降;连试着以古典风范抗衡启蒙浪潮的卢梭,也莫名其妙的中了连环套,把人抽成了空壳。这似乎是现代性的一个毋庸质疑的共识:人,就其根本来说,是有着无限可塑性的;特别是近代科学的成就,更证实并鼓励了现代理性的能力。再加上各式启蒙的祛魅,人,真的挣脱了一切规约,成了一件无所不能的东西。
其实,古典理性要谨慎得多,至少柏拉图对人的前景并不见得乐观:一部《理想国》就绞尽脑汁的与人的本性相纠葛,试着去建构一个美好的政制;但最终,所谓美好政制,还是要取决于一种类似命运的东西:哲学与政治权力刚刚合适的协和、哲学与政治权力的携手并进;柏拉图深知这不大可能,所以,理想国仅仅是一种言说中的城邦。亚里士多德倒明确的多:一个好的政体,只能凭借机运;因为如果没有好的质料,就是说,如果人的自然本性不适合最佳政体,最佳政体将无法建立;而好的质料的获得,并不能靠统治者的手段,只能靠机运---这就带来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是建立最佳政体的前提:人是什么?为此,古典学派们,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毅力,把视域扩展到自然,又从自然等级中确立了人的位置,并最终获得了对自然目的的认识;人,人的理性也必然的趋向这一目的---当然,他们也找到了最佳政体的依据:自然就是善的;一个好的政体,恰巧是能使善的德性得以践行的秩序。然而,首先对此发起挑战的是马基阿维利。他降低了人的存在维度,以人的实际可能取代了人的应该可能,并自然的对德性与政治的关系重新诠释:政治生活不该受制于道德性,德性仅仅为国家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好的政制是可欲的,它完全可以通过对机遇的驾驭和质料的改造来实现。这样一来,由于降低了维度,仅仅是一种能力,政治就成为一个技术,也是一个通过技术可以实现的东西。接下去,霍布斯、洛克、乃至康德,都在马基阿维利的基础上,将人的自然德性换成自然权利:或是自保的权利,或是舒适的权利,或是自由的权利,从根本上说,政治成了一种权利分配的技术。人与自然目的分离,人自身就成了一种空洞;换句话说,只要有了精巧的的技艺,有了精心设计的政制,人是可以被无限塑造的---一个根本性起点消失了,现代理性迷恋于技术,也仅仅相信,凭借技术就能建构最好的政制。因此,也出现了众多价值无涉的实证学派、科学学派,无不围绕技术作出努力。似乎无需说得太多,从启蒙至今,无数政制的走向,大都以人的改造、重建为己任,当然,也演绎了一场一场虐杀自然的悲剧;甚至,不得不诉诸于暴力。实际上,这是一项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其结果是,政制一次次崩塌,权力一次次更迭,人一次次的被改造。最终,政治失去它的目的,陷入虚无----人,政制的徘徊点,不同的起点,就有不同的人与政制的关系。面临现代性此起彼伏的技术浪潮,真正紧迫的是,必须还原自然的目的,必须还原对人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最好政制的可能。
现代理性反叛了,从马基阿维利到霍布斯以降;连试着以古典风范抗衡启蒙浪潮的卢梭,也莫名其妙的中了连环套,把人抽成了空壳。这似乎是现代性的一个毋庸质疑的共识:人,就其根本来说,是有着无限可塑性的;特别是近代科学的成就,更证实并鼓励了现代理性的能力。再加上各式启蒙的祛魅,人,真的挣脱了一切规约,成了一件无所不能的东西。
其实,古典理性要谨慎得多,至少柏拉图对人的前景并不见得乐观:一部《理想国》就绞尽脑汁的与人的本性相纠葛,试着去建构一个美好的政制;但最终,所谓美好政制,还是要取决于一种类似命运的东西:哲学与政治权力刚刚合适的协和、哲学与政治权力的携手并进;柏拉图深知这不大可能,所以,理想国仅仅是一种言说中的城邦。亚里士多德倒明确的多:一个好的政体,只能凭借机运;因为如果没有好的质料,就是说,如果人的自然本性不适合最佳政体,最佳政体将无法建立;而好的质料的获得,并不能靠统治者的手段,只能靠机运---这就带来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也是建立最佳政体的前提:人是什么?为此,古典学派们,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毅力,把视域扩展到自然,又从自然等级中确立了人的位置,并最终获得了对自然目的的认识;人,人的理性也必然的趋向这一目的---当然,他们也找到了最佳政体的依据:自然就是善的;一个好的政体,恰巧是能使善的德性得以践行的秩序。然而,首先对此发起挑战的是马基阿维利。他降低了人的存在维度,以人的实际可能取代了人的应该可能,并自然的对德性与政治的关系重新诠释:政治生活不该受制于道德性,德性仅仅为国家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好的政制是可欲的,它完全可以通过对机遇的驾驭和质料的改造来实现。这样一来,由于降低了维度,仅仅是一种能力,政治就成为一个技术,也是一个通过技术可以实现的东西。接下去,霍布斯、洛克、乃至康德,都在马基阿维利的基础上,将人的自然德性换成自然权利:或是自保的权利,或是舒适的权利,或是自由的权利,从根本上说,政治成了一种权利分配的技术。人与自然目的分离,人自身就成了一种空洞;换句话说,只要有了精巧的的技艺,有了精心设计的政制,人是可以被无限塑造的---一个根本性起点消失了,现代理性迷恋于技术,也仅仅相信,凭借技术就能建构最好的政制。因此,也出现了众多价值无涉的实证学派、科学学派,无不围绕技术作出努力。似乎无需说得太多,从启蒙至今,无数政制的走向,大都以人的改造、重建为己任,当然,也演绎了一场一场虐杀自然的悲剧;甚至,不得不诉诸于暴力。实际上,这是一项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其结果是,政制一次次崩塌,权力一次次更迭,人一次次的被改造。最终,政治失去它的目的,陷入虚无----人,政制的徘徊点,不同的起点,就有不同的人与政制的关系。面临现代性此起彼伏的技术浪潮,真正紧迫的是,必须还原自然的目的,必须还原对人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最好政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