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吧 关注:4,947贴子:17,171

回复:我也不想懒惰,不想拖延,不想焦虑,不想注意力分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调整好了一点,乖乖上课,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IP属地:重庆99楼2022-08-14 22:30
回复
    奶爸说得很多,精神内耗就是新罐子卖旧物,还是行动力的问题
    善待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自责那么久,还不是该饿的时候就想吃饭,现实一点,做了才有饭吃


    IP属地:重庆100楼2022-08-18 13:58
    回复
      摘抄


      IP属地:重庆101楼2022-09-15 15:31
      回复
        不拖延,要加油


        IP属地:重庆102楼2022-10-21 06:36
        回复
          变得暴饮暴食,有点焦虑的现象


          IP属地:重庆103楼2022-11-10 09:05
          回复
            懒惰还是拖延?
            还是懒惰又拖延?


            IP属地:重庆104楼2022-12-30 17:39
            回复
              #五年日记本#1.1你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期许?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05楼2023-01-01 00:34
              收起回复
                #五年日记本#1.2一月最想做的三件事?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06楼2023-01-02 00:11
                收起回复
                  #五年日记本#1.2想象一下,明年此时,从事什么工作,生活状态怎么样,身边有谁,是怎么样的心情?


                  IP属地:重庆109楼2023-01-03 07:38
                  收起回复
                    误删的昨日的会议摘抄:
                    拖延的原因:专业版--拖延是一种防御行为,发生在你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人话版--我本来不想拖延,是外界的压力导致我产生了想要拖延的逆反心理。
                    我再说一个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面对着4个人生的基本问题的时候并不总是有答案的,但是你要通过深刻的自省,去寻找这些答案
                    梵高的话:Je mehr man liebt, um so tätiger wird man sein. (心中的爱越多,越会付诸行动)


                    IP属地:重庆110楼2023-01-03 07:39
                    回复
                      拖延的原因:专业版--拖延是一种防御行为,发生在你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人话版--我本来不想拖延,是外界的压力导致我产生了想要拖延的逆反心理。


                      IP属地:重庆113楼2023-01-05 20:15
                      回复
                        摘抄自勉
                        我悟了!!“忘记时间、过去于未来”就能够能追求到真正的宁静。 (douban.com)
                        这几天看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整个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本书目前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会感觉是!看的这么多本自我提升书籍中最有用的一本(如果真的按照它的观点去执行的话),真的想要把这些让我自己生活与精神力量有实质提升的观念传达给更多人。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认同我们的大脑。忘记我们的大脑。如同这本书中所说的,“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好!是不是有些不懂了?仔细想想,你会不会发现生活中我们对于事物掺杂了太多思考,使得自己出现情绪上/精神上的问题,甚至有些给我们带来痛苦?明明一件事儿还没开始做呢,就已经开始疯狂地预想到事务可能的发展进程,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做不好,开始左顾右盼,开始莫名其妙地反思。一波这么精神风暴过去,转眼一看啥也没得到,“当下”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却被浪费了。举个栗子🌰:你现在在看这篇文章,但是其实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去看,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自我”在角落里做着斟酌与评判:这篇文章值不值得我去看/我等会儿还有个什么事情要做所以我大概还有xx分钟花在豆瓣上......在这个时候,你是没有完全地沉浸在当下的,你把自己一部分的眼光投射到了“未来”上。“你的心理上充满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为伴。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去应付的,但是你无法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用在我自身的例子,我就深有体会,比如说突然想到可以在豆瓣小组把这个体会写下来,这时,这个事情只是我在那个当下的一个“想法”,但是由于我还没有开始做,在那个当下,我把我的思维投射到了“计划中的未来”,按照我的思维惯性,接下来我就会开始想象自己要开始写这个东西,大概可能要花费多少多少时间,在脑中清算一遍这些所谓的“时间开销”之后,这件事情可能最后也不会被我做出来。但是由于在脑中过了这么一遍,可能还会产生相对应的“我怎么那么没有时间”“我也许就是不太适合写文字”这样的消极想法,可能还会引发一些不自信与失落感。在那个“当下”,我不仅没有把握住应该做的事情,反倒疯狂地计划未来的事情与想法,最后可能还会对自己有些失落。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我真正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随着键盘敲击过去的每分每秒,这篇想法不就出来了吗~在思维与情绪上踌躇实在是太花时间了,而且显得特别不值当,所谓“当下”,就是你全身心地沉浸于自己现在这个时刻所要做的事情,忘记时间的存在,忘记计划的存在。只是把你自己放心地交给现在的这个moment!比如在做学习任务与安排的时候,我经常会对自己不擅长的科目破防,并且在要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产生很强的抗拒心理。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抗拒心理”的产生是因为:我没有完全活在 在要做学习任务的前一刻的“那个当下”。“那个当下”可能是洗澡时、刷牙时......思维在这个时候开始胡乱发散,并且思考过去与未来,思考时间,但是所有这些!真的是有必要的吗?无论你做什么,你真正能够触碰到的,只有“当下”。你所做的情绪斗争,对于“不擅长的科目”,你给自己在心理勾勒了太多太多它的形象与样本,你用无数个“当下”去思考未来,但是你的“当下”被你浪费掉了。现在我在刷牙、洗澡干些什么呢?我全身贯注地集中精力,运用我作为人类所拥有的所有感官去感受、去体验,正儿八经地去洗着澡、刷这个牙。或许有奇奇怪怪的点子冒出来,但是我只是去观察,不去评判,也不去开始“计划”着坐什么事情。洗完澡后坐在书桌前感受自己身体的存在,打开网站开始进行自己“不那么擅长的科目”的学习时,感受好像就是很自然、很舒服、很平静!在这些天内,我的情绪基本都没什么起伏,因为“情绪”这个东西是在“当下”无法生存的。只有在回顾“过去”或者是展望“未来”时,情绪才会溜进我的脑子。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只老虎在追着你跑,你的“当下”是不是就是全身心地奔跑与逃命!你哪还有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东西呢。“从思维中去除时间,思维就会停止--除非你选择去运用它。”“当你与思维认同时,你就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回到上文,对于“我不擅长这个科目”,本身就是一种“过去”的想法,过去是我回不到的,未来是我不可及的,唯有当下!是我能够把握的!与其花了思维去定义这个事情“我擅不擅长”,不如就不顾一切地把自己交给当下,去做就完事儿了!虽然我能感觉到自己还处于书中所描述的“过渡期”,但是内心的那种平静是令人无限欣喜的!这本书多少还是涉及到一点关于“灵修”的范畴,初看会觉得这个东西离自己好遥远,可是一旦放下这个judge,感觉就是发掘自我内核,找到跟自己相处的最舒服的方式!文中表述可能还有欠缺,我也在不断探索自己“活在当下”的可能性。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临在”的感觉。


                        IP属地:重庆114楼2023-01-06 00:46
                        回复
                          摘抄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16楼2023-01-06 06:50
                          回复
                            广泛抑郁及手机成瘾 来自: 水边的风信子 2022-12-30 18:32:57 北京
                            好久没更新了,最近刚刚杨康,来写一下抑郁的话题。
                            据我观察,其实在青年人群中,抑郁是广泛的。它不在是一种个体现象,反而是一种群体现象。从青春期开始,中国人就走向抑郁,高中也抑郁,大学也抑郁,上班还在抑郁。
                            这种抑郁的某种代偿方式,就是手机成瘾。我很少见到不玩手机的人,大家每天都需要在手机上消耗3-7小时,甚至不看手机无法起床、无法吃饭、无法睡觉。
                            为什么呢?因为手机是唯一的兴奋剂,有了手机,这种抑郁被控制在了对生活毫无兴趣但不至于自杀的程度,然后浑浑噩噩的继续生活下去。
                            高中生为什么抑郁?因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衡水中学。
                            这种高度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向学生们传达一个信号。你控制不了你的时间,你的全部时间,24小时都被剥削了,全部用来学习。
                            这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时刻。
                            因为据文献记载,美国黑奴也是一年之中,只有20-30天起早贪黑的劳作,其余时间,一天仅仅工作数个小时。
                            而高中生,被强制性的,从睁眼就开始被学习填塞,不管你感不感兴趣,不管你身体状态好不好,直到深夜,你都被知识灌输着。
                            但一个人有可能24小时完全投入的学习吗?绝对是有人可以做到的。
                            但更多的人,绝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没有体力及精力支撑每天10小时的学习任务,或者对这些东西根本不敢兴趣,完全是强忍着恶心,在学习。
                            这样的体验,会造成几个观念的形成:
                            1.学习是绝对正义的,一天高强度学习10小时是正常的。
                            2.不学习就是在偷懒,不管是吃饭、娱乐、还是交友都是浪费时间。
                            3.如果我没有一直在学习,我就应该受到谴责。
                            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做到10小时高度学习。所以,很多人都有假装学习的习惯,比如打开学习资料,但偷偷的在玩游戏。或者很低效率,根本没有入脑的在看书。又或者一边学,一边看电视剧,或者一边玩手机。
                            假装学习的越多,越容易抑郁。
                            原因是:
                            1.你内心在不断谴责自己,你认为学习是正义的,但自己却没在学,在偷偷玩。只要你玩你就谴责自己。
                            2.假装学习产生不了正反馈,你既掌握不了知识,也没玩的很痛快。
                            因此,越假装学习,内疚就越多,负面情绪就越多。这个时候,能支撑你的东西,就是手机,因为手机是唯一的兴奋剂,刷手机立刻就让你不那么抑郁,你就会不断的刷手机,直到手机成瘾。
                            当然,这里的学习可以替换成任何一种考试,比如高考、考研、考博、考公务员。
                            接下来,就是工作了。如果考试有一个尽头,那就是上岸。那996的工作,就是无穷无尽,直到生命尽头的折磨。
                            996的工作,一周工作72-80个小时。
                            工作也会捆绑几个观念,其实和学习完全类似:
                            前几年,以马云为首的资本在不断的洗脑这件事情,
                            1.工作是绝对正义的,一天高强度工作10小时是正常的。
                            2.不工作就是在偷懒,不管是吃饭、娱乐、还是交友都是浪费时间。
                            3.如果我没有一份工作,我就应该受到谴责。
                            然后,一个人带着这种信念,便开始了无穷无尽的折磨。且不说一个人是否真的会对做PPT感兴趣,对开会感兴趣,对无穷无尽的项目对接感兴趣,对KPI感兴趣。
                            我只是知道,很多很多人就像假装学习一样,不断的在假装工作。
                            假装工作意味着你在模拟一种工作状态,但事实上,什么都没干。无论是你在工作中偷偷的摸鱼聊天、看电影、还是假装写东西,或者仅仅是假装出很忙的样子。
                            越假装工作越会越抑郁,甚至比读书的时候还抑郁。为什么呢?
                            1.读书有尽头,就是上岸。假装工作没有尽头,退休遥遥无期。
                            2.假装工作时心情紧张,怕被发现。
                            3.假装工作时没有任何产出,你的存在缺少了意义感,人会变得虚无。
                            4.假装工作其实在受一种屈辱,即你在上级的监视下,假装出忙碌的样子。
                            当然,假装工作也有过的很爽的。比如大刘在单位的电脑上,写完了《三体》。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当然是很爽的,这导致大刘的电厂解散后快抑郁了。还有就是办公室气氛很好,不断的和同事闲聊,或者办公室恋爱,据我观察,这类人过的也很满足。
                            但大多数人,在出卖了自己的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很憋屈,很不爽的状态。然后,报复性的刷手机。我在上下班点的地铁上,几乎没有见过,不刷手机的打工人。
                            总结:
                            没有任何事物,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值得你出卖时间。你可以尝试出卖产品、出卖服务,但永远不要以出卖时间的方式,来生活,不然你就会感觉抑郁。
                            这种抑郁是不可控的,因为当你一天中有10个小时的时间,在出卖自己的灵魂,你就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人不快乐就会刷手机,因为手机是兴奋剂,而且就在手边,你无法拒绝这种诱惑。你的生活一片虚无,你就需要手机让你兴奋一点,避免死亡。
                            如果改变不了出卖时间的现状,不要再责怪自己抑郁或者手机成瘾,因为这是你的身体做出的本能的,保护你自己的反应。


                            IP属地:重庆117楼2023-01-06 07:23
                            收起回复
                              #五年日记本#1.6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IP属地:重庆118楼2023-01-06 07: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