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吧 关注:9,694贴子:74,764

回复:分享新会陈皮知识,寻喜爱陈皮的朋友聚一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海南47楼2020-04-17 10:18
回复
    731-陈皮,厚的好还是薄的好?

    【导读】有的说陈皮厚的好,有的说陈皮薄的好,大家众说纷纭,究竟哪个才是对的呢?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台山冯兄每年都在我这里购买十斤当年的新会陈皮收藏,不算今年,也有四年了。
    前几天,冯兄发了几张晾晒陈皮照片我,问我存得如何。
    我说,真心不错。看来真是给对人了,这质量这阵势,仿佛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到一阵阵的果香味。
    他说,去年新皮果香味还比较强烈,带刺激,早几年的都慢慢有陈香味了。
    我说,时间是绕不过的坎,需要慢慢来。
    他说,是的。陈皮存不难,就是走心。特别是在广东,一年三晒是必不可少。
    我说,年份高的话以后翻晒的次数可以相对减少一些。
    他说,每次翻晒陈皮都有不少的内囊脉络脱落,如何避免?
    我说,损耗肯定有,避免不了。
    他说,那内囊脱落多的话,从经济效益来讲,厚身的陈皮不就等于变相加重了?
    我说,内囊厚的,皮也会厚一些。
    他说,感觉去年的皮稍薄一些,该不会是良心发现,厚道起来了?
    我说,比厚道我还没怕过谁呢,但如果是比钱的厚度,哎,全是眼泪。
    当然,大家都是在轻松的谈话氛围里互相调侃罢了。

    但陈皮厚薄问题确实存在,要弄清哪个好,还是要从它产生的原因说起。
    一般来说,造成陈皮厚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树龄。茶枝柑新树一般要到三年才收果,这时的柑皮都是比较厚,而越往后的树龄,其柑果的果皮会稍薄一些,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老树柑的柑皮为何薄的原因所在。说到底,这是果树的生长规律决定。
    第二, 采收时间。按不同采收时间,分为青皮柑、微红柑和大红柑三种。越往后,其果皮会越厚,因此同一树龄,大红柑的果皮要比青柑的果皮厚。说到底,这是果实的生长规律决定。
    原因说了,那究竟哪种为好?
    据我了解,行业中很少有具体说陈皮厚的好还是薄的好,如果非给它下一个标准定义,那只能是厚薄均匀,内囊部分相对较少的为好。
    过厚的陈皮,随年份增加,质量损耗明显;过薄的陈皮,在收存方面风险大,一旦虫蛀,补救难度大。
    一句话,各有利弊。


    IP属地:海南48楼2020-04-18 10:34
    回复
      732-新会柑肉去哪儿

      【导读】不熟悉新会陈皮、新会柑的朋友或许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熟悉的朋友觉得谈论这话题是多此一举,真的吗?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很多人都知道新会陈皮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广东三宝之首,但很少人知道,新会柑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的,你没看错,国家质检总局在2006年已批准新会柑、新会陈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新会柑收获季节,新会陈皮一片片整齐的铺晒在空旷的大地里,沐浴阳光,美如画。
      而新会柑呢?
      成山成堆的丢弃在马路旁,田野边,也形成另类的一道风景。
      同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何相差那么大?
      果肉不好吃?
      青柑的果肉的确不好吃,又酸又涩,但那是因为其果实还没有成熟。一般二红之后的果肉都不会很难吃,成熟的大红柑,柑肉多汁,糖酸比为15:32,即甜中带酸,口感味道都可以。
      没有药用价值?
      事实上,新会柑全身都是宝,除了果皮用作陈皮以外,其肉、核、络、叶等都是有名的中药。
      既然不难吃,又有药用价值,为什么到目前,大部分农户,包括我自己,都选择扔弃处理?
      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思考了一番,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新会陈皮影响力远超新会柑;
      换句话说,就是新会陈皮比新会柑出名早。新会陈皮由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方面效果好,因此早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于是,大家都纷纷弃肉取皮,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会柑都是皮贵肉贱。柑皮被制作成陈皮,柑肉随即被舍弃。
      第二,我们对新会柑肉的开发利用率小,开发速度慢。
      即使是新会陈皮早已誉满中外,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被大家所熟悉接受,更别说新会柑的开发利用了。最初,新会柑肉的方向还是以直接食用为主,但因其果肉带酸,而且去皮后不易于保鲜和存储,最后大家也只好作扔弃处理。
      朋友说,扔了多可惜,送我吃好了。
      我说,先不谈卫生保鲜问题,收柑季节我一天产千斤柑肉,你来取?来回运输成本都够你吃几箱其他水果了,况且这柑肉远没有你想象中好吃。
      既然直接食用方向不可取,那用作其他产品原料,或取其精华制造新产品可行?
      这种想法一直都有人提出,并且很多年前也有人落实行动了,但直到目前,收效甚微,至少我没有看到市场上有相关热销产品出现。那些打着柑肉制品相关旗号的产品,我觉得多半还是以噱头为主。
      我自己多年前也用柑肉来制作过一些食品和饮品,感觉味道各方面都可以,但真正推入到市场,一来消费者不太接受,二来市场本来就缺少这方面的标准准则,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变为自娱自乐。
      其实每年看见大量新会柑扔弃,每个人都渴望去把它利用好,想去颠覆,想去革命,认为这里面蕴藏大量商机,但是革命者往往不是受益者。
      另外,什么是革命?
      时间到了,火候到了,自然就革命了,不需要带头人。
      觉醒的太早,容易被kan;
      觉醒的太晚,也基本没你什么事;
      去年开始,有相关企业开始收购一些新会柑肉,往柑酵素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柑酵素?
      酵素一词其实是来源日本。而在我国,酵素有个更加为人所知的名称“酶”。
      是的,酵素就是酶。
      柑酵素就是柑肉里面有价值的酶成份。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最后是否成功,至少作为革命先行者都是值得我们敬佩!


      IP属地:海南49楼2020-04-19 19:32
      回复
        733-陈皮需要三蒸三晒?

        【导读】三蒸三晒是炮制中药材方法,也适用于陈皮?有人用吗?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上篇,我写了《新会柑肉去哪儿》,文章最后提出有些企业将柑肉往柑酵素方向发展是个不错的尝试,但后台有些朋友就坐不住了,纷纷留言我说不看好,理由是现在的酵素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类似的产品已经多如牛毛,泛滥了,如此投入根本不值得。
        我说,咱们都是键盘侠,值得与否也是嘴上说说而已,而人家却是真金白银的拿几亿yuan出来研究,买机器办实业,如果不值得,没有调查过,怎么可能盲目进行投资呢。
        再说,能拿出几亿yuan投资的人,跟咱们看事情的格局是不同的,就如一个每天在街头乞讨的乞丐不会嫉妒开劳斯莱斯的人,却会嫉妒比自己要到更多钱的乞丐——这人一辈子都估计是个乞丐了。
        一句话,你的格局决定了你的收ru。
        很早以前,有朋友问我,陈皮需要三蒸三晒吗?
        我说,虽然我入行十多年,但对于这个词还是第一次听,你是从哪里获知的呢。
        朋友说,网上都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
        我说,那我问问身边的前辈再答复你。
        问了一圈身边的前辈,自己也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不查不知道,除了三蒸三晒,还有六蒸六晒,九蒸九晒等。
        尽管蒸晒次数不同,但方法都一样,是一种中药材炮制方法。资料介绍说,采用蒸法和晒法反复炮制中药材,主要目的是为了纠偏药材或增加药物成分,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
        所谓蒸,通常指隔水用蒸汽蒸,容器多以陶瓷为主,用水及时间则视药性和药的用途而定。在蒸药时,一般是将水煮沸后转为小火再蒸15到30分钟,以蒸透为度,然后取出药材摊晒,直至完全晒干再重复。
        所谓的三,六,九等数字,其实是古人表示大和多数字,不一定就是指准确的三次,六次或九次,一般蒸晒的次数以药材色泽和形态来判断。
        比较典型的应用是黄精和黑芝麻。那对于陈皮,也可以用三蒸三晒或九蒸九晒吗?
        网上有传言,陈李济陈皮就是用三蒸三晒。
        目前有实物,又有确切实证,证明是超过一百年的陈皮,也是在陈李济。存放年份有170多年。
        一般私人收藏陈皮只注重贮藏条件,选择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自然存放陈化,这种存放时间最长的陈皮,也就是六七十年就粉化了。
        所以有人猜陈李济就是用了三蒸三晒秘制工艺令陈皮能存放超百年之久。
        真的吗?
        我也不清楚。
        按照陈李济介绍,当时他们将新会柑鲜果皮存入果皮仓储藏,果皮仓楼底为杉木栏栅,底下数口煮蜜锅,夜以继日炼蜜泛丸,蜜糖常年累月透过栅状楼板,徐徐渗入陈皮之中,久而久之,陈皮外表色如檀香木,光亮如抹油之状,内层附着薄层松化又不脱落的粉末。
        这就类似于我们当地古时候用麻绳串陈皮挂灶眉灶尾熏的方法,为了防止虫蛀和存长久。

        但现在基本不用这方法了。
        原因?
        厨房毕竟油烟多,尤其现代厨房结构,跟以前根本不同,常年挂着,再好的陈皮也会沾满油气、烟气,食用起来大打折扣。
        三蒸三晒,对陈皮药效有改善作用?
        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于这方面的准确报道。
        我自己之前做过试验,将初收大红皮进行三蒸三晒,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多,因为每次蒸完之后必须完全晒干才能进行重复的蒸煮。
        出来之后的陈皮,颜色的确明显不同,深棕偏褐色,比自然晒制存放的五年陈皮颜色还要略深一点。
        气味如何?
        经过多次蒸晒,果香刺激味明显减少,烈性降低,但口尝仍偏苦痹。
        至于功效,感觉不出来。毕竟如何蒸晒,都还是新皮,功效应该不大。
        通篇来说,新会目前用这种方法收存陈皮的少之又少,至少我身边接触的都没有。或许三蒸三晒对陈皮收存的完好性有积极作用,但蒸煮力度一旦控制不好,反而会将陈皮里面的活性物质杀死,必须小心谨慎。
        其实,对于我们食用来说,没必要收存几十上百年,因此也无须用过多繁琐的方法来收藏陈皮。
        对于陈皮,自然晒制,慢慢存放即可。
        毕竟,欲速则不达。
        四月天气总让人捉摸不透,也令人容易染风寒咳嗽,大家多注意身体。


        IP属地:海南50楼2020-04-20 11:18
        回复
          734-陈皮如何保存(下)

          【导读】如何更好保存陈皮?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
          人,都喜欢追求完美。
          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会反复检查,看看表达意思是否清晰,看看语句是否通顺,看看有没错别字等,直到认为一切都没问题了,才发表。
          每篇文章,发表的那一刻,在我看来都是一篇佳作,完美之作。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偶尔翻看之前写的文章,才发现当时的我是写得多么的简单,表达意思多半不清晰,也不全面,恨不得把它全删了。
          文字还是那文字,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是我进步了?
          也许是。
          我们在不断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寻,自我进步的过程。
          正如一个作家,文章肯定越来越好。因为作家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步,很自然他越往后的作品会越好,越有深度。
          去年,我写了一篇陈皮如何保存文章,虽然只有区区几百字,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已经写得很全面,很好了。
          如今再看?
          既片面又简单。关于陈皮保存方面很多都没有说到,例如用什么容器储存陈皮最好?陶瓷可以?铁罐可以?陈皮放冰箱可以?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再深入分享下关于陈皮保存方面知识。
          可能将来我再看回这篇文章,发现仍然写得不全面,仍然觉得不满意,那怎么办?
          再写一篇就好了。
          回到正题。
          陈皮保存,是陈皮链中最为枯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原来很好的陈皮,就是因为后期的保存不好,发霉了,虫蛀了,也就只好忍痛扔掉。特别是上了一定年份的陈皮,霉变后扔掉,多可惜。
          那如何才能将陈皮保存好呢?

          先从容器说起。
          常用于存陈皮器具有黄麻袋、紫砂罐、陶泥罐、密封玻璃瓶、铁罐子和塑料袋等。
          哪种好?
          紫砂罐、陶泥罐为首选。
          为什么?
          这些材质本身具有较好的“呼吸”性能,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但起到较好的防潮效果,也有利于陈皮的自然陈化,促进陈香效果更佳。缺点就是价格稍贵,适合少量自用收藏。
          棉麻袋,也是不错的选择。
          棉麻袋的吸湿性能好,通风透气性强,散失水分快,还能隔绝部分害虫入侵。批量存放,棉麻袋是首选,性价比高。缺点就是贮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一般都要离墙离地放置,具体可以查看上文章数字705《陈皮如何保存(上)》。
          密封玻璃瓶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保存陈皮器具,也是我常推荐的。
          玻璃具体无毒、无味、阻隔性好、耐热耐压特点,所以在防潮及保留陈皮香味效果方面比较好,另外玻璃特有的透明特性,能便于观察陈皮的陈化过程和及时发现状态。缺点就是透气性能差,陈皮是需要和空气长年累月的缓慢接触才能发生反应变化,因此若使用玻璃瓶进行贮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打开盖子进行换气处理。当然玻璃瓶需要留空,不要完全装满。
          如果只是一般家庭使用的少量陈皮,不用存放很长时间的,可以选择铁罐子或者食品级塑料袋。这两种器具在短时间内都有较好的阻隔性,对防潮防害虫有一定作用。若长期贮存,则不为建议。
          为什么?
          塑料不耐磨,而且会有异味,铁罐子久了,也会有铁锈等可能,长期贮存,会令陈皮吸附异味,因此都不适宜用于陈皮的久置。
          另外,陈皮需要放冰箱?
          不需要。冰箱的作用是保鲜,也就是说将3年陈皮放入冰箱,10年后依旧是3年陈皮。再者,冰箱有时会湿度大,带有凝露水,很容易令陈皮发生霉变,因此陈皮不适宜放冰箱保存。常温,避潮湿保存即可。
          最后,陈皮保存方面,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陈化年份低于五年(特别是前三年)需每年翻晒不少于一次。
          新鲜采摘以及陈化不足三年(包括三年)的陈皮,所含水分还是比较高,即使是经过暴晒也只是晒干果皮表面的水分,而且比较容易受潮,因此每年至少需要在烈日底下翻晒一次。果皮每次需要晒至干透,触及干硬方可。
          一旦发现陈皮变软,需尽快晒干。
          陈皮变软了是因为吸收到空气中的水分,此时需要尽快放到太阳底下晒至干硬,保持干燥。
          刚晒干的陈皮不能马上密封保存。

          刚在太阳底下晒过的陈皮,温度还是较高,需要通风散热后才能使用容器进行贮存。至于通风的时间可以根据当天的湿度以及陈皮散热情况而定。
          文章到此,基本结束了。
          说到底,陈皮的收存是门学问,需要下功夫,急不来的。我们总是羡慕人家陈皮收藏那么好,却看不到人家背后的坚持和耐心。
          没有一蹴而就,今日一切都是过去累积的。
          陈皮,就是最好的见证。


          IP属地:海南51楼2020-04-21 11:24
          回复
            735-新会柑的日灼病是什么

            【导读】什么是日灼病?对陈皮有影响?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很多人在选购陈皮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概念。
            什么概念?
            都认为核心产区的陈皮为最好。
            尽管大多数人对核心产区的认识只停留在名字上,甚至连名字可能都没听过,但这不重要,只要说是核心产区的,大家都会买,买,买。
            核心产区真的那么好?
            我们可以看看价格。每年收柑季节,核心产区柑果收购价都会比非核心产区的高20-30%,上了年份的陈皮就更不用说了,相同年份,核心产区的售价普遍高30%,甚至更多。
            说明啥?
            说明大家都普遍认为核心产区的陈皮为好。
            为什么好?
            和其水质、土壤有关。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核心产区的水质好、土壤好,产出的大红柑品相好,做成的陈皮佳。
            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我对这个观点是毫不动摇的,但随着接触和了解深入,看法有些改变,至少不是百分百了。
            原因?
            不可否认,核心产区具有天然优势。但随着社会工业生产和城市集约规模化,土壤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保证核心产区一定没有受影响?
            同是在新会,一个周围是化工厂的核心产区,与一个周围是山清水秀的非核心产区,两者产的陈皮,你选择哪个买?
            当然这里只是随意举例,并不是真。目的也简单,就是想让大家在选购陈皮的时候,不要将目光仅停在核心与非核心产区上,更多的是要回归到陈皮产品上面来。
            除了水源、土壤外,柑果皮健康度也是陈皮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柑橘树的病变很多,新会柑也不例外,严重的,别说影响柑果,就连树株也倒下,如之前提及的黄龙病。有些虽不会造成树株死亡,但对果皮质量影响也很大,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日灼病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日灼病?
            顾名思义,就是柑树和柑果长时间受烈日暴晒高温引起的病害。
            通常发生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在夏季高温天气的中午和下午,受到阳光直射的柑树局部温度急剧上升,当上升到40度以上时,叶片的叶绿素便逐步分解,叶色变淡或发黄,雨后会大量落叶。

            果皮呢?
            轻度的日灼,会使受害部分的果皮变焦黄,严重的话,会变焦褐色,果皮生长停滞,粗糙变厚,甚至出现圆形下陷的枯死干疤。
            如采摘这种柑皮作陈皮收存,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受害部分柑皮坏死,贮藏再久也不能形成转化。
            日灼病只是柑树有吗?
            当然不是。几乎所有向阳性的果树或花类都会有。就算是我们,长时间在烈日暴晒都会使皮肤变黑,严重都会晒伤,脱皮。

            那柑树的日灼病如何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将受阳光直射的主枝涂上石灰水降温,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增强柑树体的吸水能力等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除了日灼病,还有采摘柑果前后雨水过多,或搬运柑果时对果皮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都会对柑皮质量有影响,我们都可以从外观上分辨出来,这些以后再详细分享。
            总之一句话,一片陈皮是好还是不好,都会让你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感各方面明显感受出来,而不是盲目追求在核心与非核心产区上。


            IP属地:海南52楼2020-04-22 11:31
            回复


              IP属地:海南53楼2020-04-22 19:14
              回复
                736-新会陈皮的猪鬃纹是什么?

                【导读】你知道什么是猪鬃吗?新会陈皮的猪鬃纹又是什么?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今天的分享,比较简单,是关于新会陈皮真假判断的其中一个依据,陈皮的猪鬃纹。什么是猪鬃?新会陈皮的猪鬃纹又是什么?先卖个关子,一会回答。
                我后台每天都收到很多留言,大多是问买来的陈皮是否正宗,有没造假。
                有空的话,我都会一一答复,互相再深入聊关于陈皮的更多。
                没空的,我简单回复,然后发几张正宗的、年份足够的陈皮图片,让其去做对比,去思考,去判断。
                问的人每天不同,但答案几乎一样,回答多了,就像个复读机,老是在重复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时间长了,难免有些敷衍,甚至是有点不耐烦。
                为什么?
                因为在我看来,很多问题都不难,我过去写的文章都有详细说明,也都有目录指引,只要稍微认真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都是小菜一碟。
                但大多都不愿意看,或是没时间看,更不愿意思考,都是只关心结果,最好就是希望我能秒回,立刻马上告诉他这陈皮是好还是坏,能吃还是不能吃。
                怎么知道你没看?
                后台都有浏览记录,再说真是用心读了,思考了,也就不会那样问了。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思考呢?
                真的是没有时间?
                不,是因为独处的机会太少。
                有些时候,你看似独处,其实你没有,因为你拿着手机。
                我说的独处,就是真的自己一个人泡壶茶坐在那里,切断与外界联系,去思考一些问题,或是陈皮,或是其他。如果说我的文章有什么竞争力,那就是这一点竞争力,我跟其他商家不同,不人云亦云,我每次写陈皮知道时都会用心去思考一些问题,我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不被打扰。
                上周,我写的文章有提到陈皮的核心与非核心产区,最后是想让大家不要过分纠结在具体产地上,更多的是要回归到陈皮产品上面来。
                文章发出去后,收到很多评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一直以来,核心产区的柑皮相对好,是不争事实,但陈皮的好坏远不仅是产地所决定,例如是上篇提及的日灼病等病变,保存条件和方法等都会影响陈皮的好坏。
                同一区域,储存温度不同,长时间下来,陈皮的味道和颜色也明显不同。
                再说,若是贮藏不当,陈皮发霉了,变质了,那再核心的产区也是白搭。
                出了广东,认识新会陈皮的就不多,出了国呢?知道陈皮是广东新会产的好就更少了,再谈核心产区?根本没意义,且陈皮属于非标品,上了年份的陈皮,具体是哪个产区的,都不好说。
                那怎么区分?
                不用区分。
                真正的好陈皮,都是可以让你明显感受出来,就如一个人是否读过书,都写在了脸上,写在了他对待事情方方面面上。
                真是好陈皮,气味应是自然醒神而不刺鼻,轻轻一嗅已芳香扑鼻,泡出来的陈皮水,应是清澈见底的茶色,而不是普洱茶般的浓烈。
                当然,外观也有鲜明的特征,例如是油包粒突出,有光泽,有油气,表皮呈猪鬃纹。
                什么是猪鬃?
                吃惯猪肉的或许不知道,但养猪的朋友对这个再也熟悉不过了,就是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硬毛,长度为5厘米左右,以前经常有人到农村来收购,作为制作各种刷子的原料,因其耐磨,有弹性,很长一段时间还挺受市场欢迎。但后来逐渐被新材料塑料丝取而代之,现在纯猪鬃做的刷子很少了。
                猪鬃纹呢,就是纹路跟猪鬃类似,如下图:

                正宗的新会陈皮,这特征是很明显的,即使存放时间再长,纹路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相反,非新会陈皮纹路则多为不规范,清晰纹路也很少,更不显猪鬃纹,如下图。

                那么,呈猪鬃纹的陈皮一定都是正宗的新会陈皮?
                不一定。
                据我了解,茶枝柑在非新会以外地区种植,也显猪鬃纹路,但品起来,口感和味道与地道的却天壤之别。
                好了,文章到此基本结束了。
                说再多理论也比不上你将真正的新会陈皮捧在手心观察对比来得更有意义。
                一句话,为什么会买到假新会陈皮?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的。


                IP属地:海南54楼2020-04-23 16:05
                回复
                  737-如何晒出一片好陈皮

                  【导读】看似简单的陈皮晒制,若不及时,半步之遥就是天涯海角。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如何晒制陈皮。
                  提起晒制,让我想到第一的不是陈皮,而是某酱油广gao:
                  XX酱油天然鲜,晒足180天,晒出美味晒出鲜。
                  形象,有确凿数据,押韵且朗朗上口,真是一个好广gao。
                  但细想,真晒足180天?晒180天是什么概念?
                  天天出太阳,也要半年,如果算上阴天、雨天,怕要300天,也就是说几乎一年时间都在晒,然后一年再生产,这可能吗?
                  网上还有人根据它的产量来分析,若进行晒制,得出的结论至少比现有厂房大数倍面积才行,因为直接搁在那里晒得占非常大的地方。
                  这不就是虚假广告?
                  不。若是,早就禁播了,我们也看不到了。
                  那怎么理解?
                  我认为他们所说的晒制,跟我们平常的日晒夜露并不是同一个意思,而是指酿、发酵,180天指的应该是从大豆蒸煮到酱油出来的整个过程。
                  认知不同,你得到的结果不同。
                  就如同将新会茶枝柑移植到广西、湖南,出来的是新会陈皮吗?不是新会陈皮吗?
                  感叹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
                  说回陈皮的晒制。
                  陈皮的晒,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太阳底下晒,而且是暴晒。
                  晒,谁不会,这有什么难度?
                  对于一般少量收存的朋友来说,的确没啥难度,用心就行,若是批量收存的,那就复杂多了。什么时候晒,晒多久,在哪儿晒,晒完怎么封存等都是问题,都对陈皮的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说说自己经验,也许对,也许错,能引起你的思考就好。
                  (一)天时
                  冬至前后,是大红柑采摘日子,一来是果实成熟,二是天气干燥,偏北风为主,白天气温较高,适合陈皮的翻晒。初收柑皮,天气合适的话,三天左右可以完全晒干,但近几年天气有些反常,往往果实成熟了,但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
                  不摘?
                  担心果实过熟,容易被雨水吹打落地;
                  摘?
                  天气不好,不适宜晒制。
                  进退两难。
                  跟农业打交道的都是如此,看天而定。宁愿提前,也不推后,毕竟越往后,风险越大。
                  新皮晒好存好后,五年以下的还需一年进行两到三次翻晒,月份大概在4月和11月左右。
                  4月是广东传统梅雨天回南天季节,陈皮很容易受潮变软,过后必须进行翻晒。
                  11月是秋季,天气干燥,再次翻晒,有利抵抗入冬和春节的湿冷天气。
                  这方面的翻晒,天气晴朗的,晒2小时左右足已,以触摸果皮表层变硬即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造成陈皮散味。

                  关于翻晒时间过长,这里说件小事。
                  14年我去珠海拜访客户,席间发现他收存同一年份同一产区的陈皮,味道和颜色都有些不一样,出于好奇问是否晒制时间不同造成,他说不是,都是同时晒同时存。于是到仓库走看,果然发现了问题。
                  仓库在平房楼顶,西向,陈皮上下层放置,楼顶受阳光直射,长时间下来,令上下层陈皮处于不同温度,越往顶部,温度越高,再者,西向位置日照时间过长,陈皮长期处在高温密封环境保存,大为不好。
                  我建议他更换地方,实在不行,就装个吊扇,弄个定时开关,在高温季节适当进行降温,不然长久下来,多好的陈皮都被焖坏了。
                  他说当时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考虑到高处防潮,倒是疏忽了温度方面的考虑。
                  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方面,但一不注意,就前功尽废。半步之遥,就像马拉松比赛,前面再快,最后几步没坚持,做不好,也是白搭。有时候半步之遥,就是天涯海角。
                  (二)地利
                  很久以前,我们周围没有这么多汽车,也没这么多楼房,到处都是一大片空地,大家都将柑皮整齐铺晒在空地上,接受阳光的洗礼。
                  现在?找个停车地方都难,别说腾出一片空地来晒陈皮了。
                  那怎么办?
                  有不晒的,改为全程机器烘干;有晒的,仍在马路边,任凭汽车尾气污染,任凭大家骂违规占道,依旧我行我素。
                  当然,也有自有空地的,远离污染,远离喧闹,继续进行传统生晒。
                  我呢,比较幸运,自家平房楼顶就是一大片空地,一直以来都是在这进行陈皮晒制。楼顶原是一片水泥地,长时间日晒雨淋,会有一些青苔,甚至沙砾、杂草,显得脏兮兮的。我爹以前是用竹筐装着陈皮晒,但这比较占据空间,于是我干脆全铺上瓷砖,这样打扫容易,晒制也干净,重要的是陈皮直接铺晒在上面,更接地气。

                  邻居宝哥看到,特意跟我说,费这劲干吗呢,不就是晒陈皮吗,水泥地、瓷砖有啥区别,有点尘灰再正常不过,难道买你陈皮的还能看出你在水泥地晒还是瓷砖地晒?
                  宝哥年龄跟我爹相当,又是邻居,我可不敢辩驳,再说他也是一番好意,心疼我浪费钱,都是关心,这我都理解。我口头上说是弄好一些,不但为了晒陈皮,也为了防止楼房漏水等。
                  其实我心里还是有自己一套想法。
                  啥想法?
                  我们总是以为别人不识货,真不识货的人那是草包,终究有人会懂你,因为高人会察人,会识货,通过蛛丝马迹就能看到你是否用心,是否好货。
                  说说低温烘干陈皮。
                  陈皮产业要做大做强,标准化是必然之路,低温烘干就是标准化其中一环节。优点是不需占用很多地方,也不需看天脸色,24小时可以不间断作业。
                  缺点?
                  除了耗点电外,目前还真没听说有什么不好。但我个人觉得,烘干的陈皮跟温室培育的蔬果一样,尽管出来的外观相同或者更好,但总觉得有点不妥,至于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我内心偏见。我始终认为放太阳底下晒才是最佳的晒制方法,因为阳光最均匀,而且是最缓慢的蒸发过程,这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三)人和
                  前面说的,都是自然环境影响,人定胜天嘛,我们总能找到方法应付,但人和就不同。这里的人和更多是自己内心,对待陈皮态度。
                  单调、重复、枯燥、大汗淋漓,在晒制过程都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现象。
                  很多时候,一顶草帽,一件破旧长衬衫,一壶陈皮水,就大半天过去了。有时刚铺好陈皮,天气骤变,马上又要匆忙进行抢收,容不得你半点犹豫,生怕陈皮被雨水打湿。
                  但这都是身体上的劳累,睡一觉就好了。真正操劳的是内心,我常常望着一大片陈皮在发呆,想着明天天气是否允许再晒,下次什么时候晒,这批需卖多少存多少,怎么深挖掘陈皮,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我朋友在企业上班,每天朝九晚六,请个假都需要走一大堆流程,很是羡慕我这种自由职业,无拘无束。
                  我说,夏虫不可语冰,你是没有看到我的苦。像我这样的,常常是迷茫,没有人告诉你今天应做什么工作,也没有人教你如何做,更没有人监督你做得好不好,领导安排工作你做好就是完成任务,而我这种的,常常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朋友问,那你如何处理。
                  我说,多干多思考,每一行业的高手都是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对于陈皮,有些人总是努力寻找捷径,我呢,能抵住诱惑,努力不走捷径就好。
                  的确,对于陈皮这种时间就是成本的生意,最重要的还是心态。
                  或许风雨过后,拿出来晒的不仅是陈皮,还有自己一颗潮湿不安的心。


                  IP属地:海南55楼2020-04-24 13:31
                  回复
                    738-柑普真是新会陈皮下一个风口?

                    【导读】柑普最近很热,部分媒体甚至把其称为中国第七大茶类,对吗?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柑普行业的分析与思考。
                    今天,聊聊柑普茶。
                    什么是柑普?
                    简单的说,就是用新会陈皮和普洱茶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类茶,外为一个完整的新会柑(陈皮),里面掏空果肉装上普洱。陈皮和普洱属性相同,因此这样组合出来的茶有越陈越香效果。
                    关于柑普茶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之前我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上文章数字714。
                    最近两年,柑普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新会陈皮开新闻发布会后,柑普市场更是火得一塌糊涂。之前各地不都在举办茶博会嘛,柑普不出意外的再一次成为了焦点,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说,柑普成茶界网红了,甚至还有一部人为柑普打起了口水战。
                    什么口水战?
                    由于柑普市场的火爆,部分媒体吹捧,柑普将继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后,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类。
                    有些茶友一听就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辩驳,说柑普明明属于再加工型茶,怎么可以称上一类茶目呢。再说,前六种茶可是很长时间大家的公知,柑普还远未到这程度呢。
                    双方为此还真吵了起来。
                    有意义吗?
                    在我看来,一点意义都没有。争论是没有定论的,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口水战能解决问题的话,日本早就灭wang了。
                    是or不是第七大茶类这点虚名难道真有那么重要?
                    关于柑普市场的火爆,我说件身边的小事。
                    我一个远方亲戚,原来是做直xiao的,类似传xiao,说打算用五年时间建立管道,然后什么都不用干等收qian,两年过去了,赚钱管道没看到,自己快住下水道了,后来果断放弃,进入柑普行业,现在咸鱼翻身,买车买房了。
                    柑普业真的如大家看到的那么好?现在柑普业真的会是新会陈皮下一个风口?
                    我看未必。
                    即使现阶段被很多人吹捧,也有部分人赚到qian,但我觉得柑普市场还是处在起步混乱阶段,远未到成熟稳定,更说不上好。虽然很多人争先恐后购买,也有很多人说好喝,但那都是表面现象,多半是在尝鲜阶段,并不一定懂柑普。
                    你想想,柑普从清朝就有,若真的那么好,为什么100多年都没发展起来呢?难道仅仅是推广少原因?
                    当然不是。你如果想进入,必须要冷静思考。若盲目相信进入,可能又是留下一堆库存。
                    网上最多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见什么都喷的愤怒者,另一种就是啥都说好的老好人,所以不要听那些对行业了解不深的人称赞你或怂恿你,那是很大的陷jing,只有对这个领域有深入了解的人,有理有据的称赞和分析才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说柑普市场现阶段远没到成熟呢?
                    三个原因。
                    第一,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什么标准?就是柑普好坏的判断标准。目前很多所谓的标准和分类,都是商家自己制定,多是以茶叶的质量和陈皮质量不同来进行分类。普遍认为好的新会陈皮配好的普洱就成了好的柑普。真那么简单吗?当然不是。柑普属于再加工茶类,原料只是其中一环而已,工艺问题和后期存储问题比这重要多了,但大家普遍不理解。
                    去年陈皮行业搞了一次柑普茶皇评选活动,没有标准那怎么评选?当时是参考了红茶、绿茶的评选标准,再根据柑普茶的实际情况作调整。
                    当然,日后肯定会建立和完善柑普标准,而且是首当其冲需要处理的事。标准就如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若没有法律的约束,谈规范人的行为,判断好人还是坏人都是白搭。
                    第二,商家处于掠夺市场,买家处于尝鲜购买阶段,火爆仅是表象。
                    这话怎么理解?我打个比方。就如我们吃饭需求,分为几个阶段:饥不择食、暴饮暴食、精挑细选和粗茶淡饭。你现在看到的火爆,是因为市场处于饥不择食或暴饮暴食阶段,大家蜂拥而入,所以给人的感觉咋柑普真的那么好,我也要试试,其实不然。
                    第三,柑普工艺参差不齐。
                    柑普的制作只有几个简单的步骤: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和干燥,我之前也介绍过。柑普质量好坏成效更多还得看最后干燥的“火候”和存储时间。
                    关于最后一步的干燥工艺,我这里详细说说。
                    一般而言,柑普的干燥分生晒、低温烘干、半生晒和高温烘干这几种。

                    生晒,指的是纯生晒,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这工艺肯定最好,因为阳光最均匀,长时间的晒制,能使物质之间得到自然转换,出来的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缺点就是耗时间,完全晒干需要十几天到二十多天不等,而且受天气变化影响大。
                    低温烘干,指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温度在40度左右。相对于生晒而言,时间缩减了不少,而且不用承担生晒柑普各种天气变化出现霉变的风险,还有提香、保持活性优点。缺点就是耗电,成本高,也相对耗时,出来的口感比纯生晒的稍差。
                    半生晒,指生晒和低温烘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优点是保留一部分生晒步骤,其活性成分也依旧保持,相对于完全低温烘干来说,口感更好一些。缺点是与纯生晒的味道口感还是差了一些,毕竟自然晒制效果是人工干燥手段无法替代的。
                    不过话说回来,半生晒这工艺对商家来说,还是挺受用的。至少我觉得茶色口感各方面都做得不错的柑普商家,多采用这种。
                    高温烘干,也是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温度在100度左右。优点是时间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气影响,出来的柑普也可以即时饮用。
                    缺点?
                    和陈皮一样,经过高温烘干的柑普,里面的活性物质基本被杀死,失去陈化价值,存再久,也不会有越陈越香效果。
                    既然没有陈化价值,那为什么有商家还这样做,难道他们不知道?
                    当然不是。他们比谁都清楚,但这时间短,便宜,产量高,利润高,来钱快呀,因此一些商家为贪图利益都会用此方法,而且数量还不少。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一件事情。
                    现在不是很多地方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吗?三年前,我陪朋友去某市参加一场城市规划论坛,有专家就提出,应该如何设计排水系统,如何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有领导就提出,咱才干几年?
                    一个城市假如有1000亿的资金,若投入到交通,那么可以建成全市地铁网络;若投入到高楼大厦?能建一个CBD,若是投入到地下呢?
                    什么都看不到。
                    什么都看不到,还谈什么政绩工程?
                    柑普行业就有点类似这样,很多商家进入都是忙着圈地,都想来钱快,想立竿见影,不舍得花时间、花耐心去做好工艺,因此造成了目前的鱼龙混杂,这点在存储时间上也可以看出,现在市场上的柑普多是当年陈皮烘干所为,自然存放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很多打着存放三年以上的,多是忽悠。
                    那怎么分是高温烘干出来的柑普?
                    一般说,烘的温度过高,就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且有油润感,出来的柑普果皮相对较脆且表面油润感大。
                    总之,柑普市场若真成为陈皮下一个风口,绝对不是现在的状态,靠数量和规模堆积起来的市场都是虚幻的,不抗风。
                    对于柑普业,我个人还是挺看好的。
                    要想将市场做好,归根到底还是靠人的成熟。
                    于商家而言,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尊重时间,不追求速成。因为速生的会速死,来得快终将去也快。
                    于茶友而言,成熟起来的标准就是不再相信物美价廉这四个字,因为看似便宜的东西,一定是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IP属地:海南56楼2020-04-25 10:40
                    回复
                      739-和龙哥聊生活,聊柑普

                      【导读】从一场宵夜讲起,讲述一个柑普人的故事,也分享了一些自己感悟。具体是哪些?请细读本文。
                      前几天,龙哥约我吃宵夜,地点在东郊的一个大排档。
                      龙哥是我同学的朋友,zuo柑普茶加工的,年龄也不大,84年生,但长得比较高大,大家都喜欢这样喊他。
                      我和龙哥好久没见了。
                      龙哥说,文章写得不错哟,我可是你忠实fen丝,这样写下去,出书也不远了吧?
                      我说,内容都是闹着玩的,别尽信。
                      龙哥说,这个月我去了几个茶博会,发觉柑普热今年还是会持续,去年我做的柑普,全mai了。
                      龙哥说,现在那么多人都投入去做柑普,还有机会?
                      我说,市场是有点浮躁,但机会肯定是有的,前提是你要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例如把柑普工艺做更好。
                      龙哥说,懂,关键还是靠产pin说话。

                      龙哥说,很多劣质的柑普都是坏在茶叶上,装着的都是几yuan一斤的茶叶,都是高温烘干。
                      我说,网上有些几块qian包you的柑普,我估计就是走这路线。
                      龙哥说,这还不算,你知道XX店不,我前阵子去看了,8yuan3个柑普呢,那是得有多差的品质,还真如你说的,都在饥不择食的抢占市场。
                      我说,各有所需而已,既然存在,总有其合理的一面。
                      龙哥说,如果你做柑普,你打算怎么做?
                      我说,我就做两个等级,普世级和品鉴级。前者特征就是好喝不gui,安全健康底线不突破,后者主要是做个性定制,顾客提供茶叶,我负责柑和工艺。
                      边吃边聊着,本来也不饿,但菜还是被我们吃了大半,感觉有点撑了。
                      龙哥从袋子里拿出几个柑普,说让我闻看看,回家再试试味道。
                      我说,闻着不错,干脆在这里一起试试不更好吗?
                      龙哥说,这里?没有专门的茶壶呢?
                      我说,把水倒掉,用这玻璃杯就可以。
                      龙哥说,那也是一款而已,两三款下来,不怕串味吗?
                      我说,刚开始喝茶的人,桌上都会摆满很多个茶壶,这个泡大红袍,那个泡绿茶,很讲究。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喝茶哪有那么多框条,简单直接舒服就好。什么串味,那都是你自己想象而已。简单才是最终极的美感艺术。
                      挨着试了两款柑普。
                      第一款:2014年产,新会双水大红柑加三年熟普,工艺未注明。
                      包装还好,果皮色泽正常,闻着气味也不错,但沸水冲泡后,第一泡有明显的堆闷味,有点酸涩感。三泡之后,茶汤沉淀物较多,茶色浑浊不透,但茶叶却淡寡无味。
                      龙哥说,这茶叶不行,味道没有,而且喝了口特干,干燥工艺也不怎么好。
                      第二款:2015年产,新会三江二红柑加四年熟普,低温烘干。
                      外观完整,色泽橙红,带果香味,茶汤入口平和,略苦,有明显燥热感。
                      龙哥说,这款原料还是不错,可能存放时间有点短,陈皮味感受不深,略带苦味和草腥味。
                      我说,的确,大家都追快,看产品就能看出,刚才第二款柑果里面居然还带有残留的果肉呢。
                      龙哥说,那你觉得怎样柑普才称为好?

                      我说,这不是你专业吗,倒是把我问住了。
                      龙哥说,集思广益,想听听你看法。
                      我说,三个方面吧。第一,外观。原料正宗,柑皮颜色自然,柑皮软硬度适中,有韧性,茶汤透明不浑浊;第二,气味。闻起来无烟、酸等杂味,可略带淡淡果香味,若是陈香味,则更好;第三,品茶。喝下去口感醇和,无刺激感,饮后生津回甘,略带苦味无妨,但不能有酸,霉,馊味。
                      龙哥说,都认同,而且表达归纳得真不错。试试我做的柑普,给点意见,如何?
                      我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说时候不早了,改天再试吧。
                      龙哥说,不晚吧,刚才老板娘还说送咱们水果呢,都没拿来,咋这么快走?
                      我说,是你心不舍得走,所以看什么都觉得是在挽留你。再约吧,晚了回去怕媳妇说。
                      龙哥说,明白。
                      结了zhang,龙哥送我回家。
                      夜晚道路两边昏黄的路灯透过玻璃窗照在龙哥涨红的脸上,我分不清他是醉,还是醒。
                      我心想,像龙哥这样做柑普的,我威xin上也有不少,有的是自己做来喝,有的是做来卖,但很少见他们有分享这其中的过程,或许是没时间,或许是想藏着不想分享。
                      其实,不管什么行业也好,开放分享,多交流才是这个时代的精髓,没有什么生意是靠保密而做长久的。
                      没有大道理,也没有太多鸡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是这样平凡而普通。我不想为了介绍陈皮而刻意每天写一些很高深很专业的文章来吸引眼球,或许将陈皮融入生活来写,会来得更真。正如一个哲学大师在跟你谈哲学的时候,他不会用哲学术语,跟我们平时说的佛说家常事是一个道理。相反,整天跟你谈佛法的,未必就是开悟之人。


                      IP属地:海南57楼2020-04-26 14:02
                      回复
                        740-那些年,我们一起买过的假陈皮

                        【导读】回忆那些年,你有买到过假陈皮?是文章里面说的这些?怎样的陈皮是假陈皮?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假陈皮的分析。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买东西首先考虑的不是好还是坏,而是先考虑是真还是假。
                        例如买鸡蛋,首先考虑的不是鲜鸡蛋好还是土鸡蛋好,而是在心里面想,这是真的鸡蛋?真的土鸡蛋?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想法?
                        有人会说,这不简单嘛,因为假货太多,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
                        确实,我们身边假货太多,大到建筑工程的原料造假,以次充好;小到柴米油盐,使用各种有害致ai材料代替,还有电器能效造假,山寨手机等,仿佛各行业都在不同程度的造着jia,造jia也逐渐成为了每个行业的常态。有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造jia呢?没有。
                        这说法对吗?
                        对错不重要,至少这就是当下我们每个人的普遍想法。
                        那为什么大家都热衷造假?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假huo会这么多?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更简单嘛,shang家利欲心太重,消费者没有专业辨真jia能力,但这都是其次,最根本就是guo家制度不完善,对造jia处罚力度低造成。
                        这说法又对吗?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当我们碰到问题解决不到的时候,都喜欢抛给时间。或许时间越长,我们经历会越多,认知水平也会越高,思想也会变得越成熟,会更宽容和平静的理解这个世界,从而慢慢改变。
                        回到主题,说陈皮的真假。
                        关于新会陈皮造jia,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大家也见怪不怪。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身边充斥的大多都是假的新会陈皮,有的是产地造假,有的是年份造jia,有的是产地和年份都造假。
                        为了方便大家对比,也是为了减少大家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次我从中挑选了一些假陈皮作举例分析。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判断,毕竟闻不到摸不着。
                        产品信息一:2015年gou买,新会古井,一年大红陈皮,180yuan/jin

                        很多人都会觉得,梅江、东甲和茶坑等核心区域的陈皮最好,古井崖南稍差。真是这样?至少从价格上表现是。当然里面有客观因素,也有些是炒作成份。总而言之,新会不同区域产的陈皮是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在外观上并不明显。
                        随便拿起一片新会陈皮,即使是业内专家,也不可能仅凭外观就能分辨是出自新会哪个产区。为什么呢?新会本来就是个不大的地方,各产区相距也不太远,因此出来的陈皮外观接近或相同也属正常。它们之间的不同,更多的是经久年后的味道、口感上。
                        上图所示的是否新会古井产区,我们可能无法判断,但是否新会产的,这个判断不难,毕竟出了新会,陈皮外观上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图中的陈皮从外观上分析,不是新会陈皮。
                        原因有三。第一,新会陈皮外皮呈猪鬃纹,这个纹路不是,另外其表面过于光滑,没有典型的台风疤;第二,油室不明显,而且不规则;第三,皮身太薄,不符合新会大红陈皮特征。
                        新会大红皮,由于果实成熟度高,因而皮身会稍厚。那图片中陈皮这么薄,会不会是老树的大红皮呢?也不会。虽然老树柑的皮会稍薄,那是由于树老了,营养跟不上所致。但同样的,由于营养不足,老树柑的果皮很少有大红,一般都是二红居多。因此综合判断,这不是新会陈皮,也就没有食用和收藏价值。
                        产品信息二:新会大泽产区,五年大红陈皮,380yuan/斤

                        跟上面的判断相同,具体是新会哪个产区的,我们不好区分,但图中的陈皮不符合新会陈皮特征,也不符合五年陈皮特征。一般五年大红陈皮颜色为浅棕色,光泽鲜亮,果皮的细纹凹凸感明显,内囊泛黄带白,且有轻微的脱落感,在翻晒时,脱落感尤为明显。
                        图中陈皮外表皮颜色暗黑,且无光泽,内囊跟表皮颜色相近,这种一般是整片陈皮直接浸泡茶叶水再烘干,因而两者颜色接近一样。
                        另外,五年陈皮的陈香味不会很浓,更多的是带清新陈香味,偶尔还夹带果香味。虽然放置有五年,但对于好陈皮来说,五年陈皮仅仅是入门级别,意思是可以食用,但味道还带辛,偶尔有酸涩味。
                        产品信息三:新会十年大红皮,650yuan/斤


                        坦白说,大家让我辨认的老陈皮,大多都类似图中那样。这是新会陈皮吗?真有十年?都不是。很多人认为颜色黑一点,带点陈香味,就是老陈皮,好陈皮。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这也不怪大家,之所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很大原因是没有对比,说白了就是没有见过真的十年新会陈皮。
                        真正的十年新会陈皮,外表皮不是呈黑色,而是深棕带黑,层次感脱落感明显,捧在手上感觉是带轻脆感。气味方面呢,早已没有果香味,也不是清新陈香味,而是淡淡陈香味。茶色呈浅黄带棕,醇香温润,通透自然。
                        图中的这类陈皮,普遍都是浸泡茶叶水,再加陈皮精,最后烘干而成,从其表面析出大量焦油就可以看出。内囊泡水后再烘干都带结实感,而自然存放的都是呈立体感脱落感。通常这类假的新会陈皮,都喜欢捆绑叠放出售。熟悉陈皮的朋友都清楚,长期这样叠放,是不利于陈皮的陈化,而且这样叠放也很容易有蛀虫,潮湿过后也更容易发霉,懂陈皮的朋友都不会这样来收存高年份陈皮。
                        好了,真假陈皮分析就到此结束。
                        为什么不说说其他年份的陈皮真假?
                        万变不离其宗,若真把这三种年份的陈皮掌握了解,其他年份的陈皮也如此类推。
                        下面我将后台一些认为是假的新会陈皮图片发出来让大家看看,如果你觉得判断有错,或未经同意使用了你的图片,欢迎联系我并删除。
                        文章最后,我也实拍了几种足够年份的新会陈皮让大家作比较参考。
                        一句话,新会陈皮的真假辨别并不难,只要你用心观察与思考,其实也蛮简单,但也许就是这样,越是简单的东西,反而越难领悟!
                        以下图片来源于网上及网友提供。
                        图一:七年新会大红陈皮

                        一句话点评:外皮不显猪鬃纹,油室过小甚至没有,不是新会陈皮,也不符合七年陈皮特征。
                        图三:五年新会大红陈皮

                        一句话点评:五年陈皮外皮为浅棕色,且颜色变化自然,图中陈皮颜色几乎全部相同,甚至完全一样,只有蒸煮过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图四:十年新会老陈皮

                        一句话点评:图中陈皮整体质量太差,也不符合十年陈皮特征,这类陈皮更多像是长时间浸泡茶叶水,再烘干而成,因此导致内囊纹路模糊甚至开裂。
                        地道泡实拍五年大红陈皮
                        十五年陈皮


                        IP属地:海南59楼2020-04-27 19:32
                        回复
                          741-新会陈皮防癌?

                          【导读】新会陈皮不但有健脾、燥湿和化痰之效,还能防抗ai?真的吗?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每次我写关于新会陈皮真假辨认文章,总会招来不少ma声。ma声也无外乎三种,有说我写一些杂乱无章的文字忽悠,有说我chao作新会陈皮,还有的说我是pian子。
                          我生气吗?
                          说不生气都是pian人的,但我生气的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谩骂,而是觉得某些人过于min感了。
                          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一篇陈皮知识分享,教大家如何辨别正宗新会陈皮,如何区分染色皮和泡水皮,没有偏激观点,也不涉及qian和广gao,但硬是给扣上这样那样的帽子,能不生气?换作谁都会生气。
                          要怎么做?
                          玩一局消消乐就好了。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局消消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局。
                          《香gang大学研究发现新会陈皮防ai》,先不管真假,一看对我们有li,我们就肯定认为真,不是吗?
                          事实呢?
                          陈皮防ai,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
                          陈皮防ai,最早是出于yang视guo际的新wen报道,当我们高温烧菜时,只要温度超过了160度,肉类蛋白就会产生一种叫杂环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基因突变特性的致ai物质,若加入适量的含柚皮素天然调味品,能将加热时产生的杂环胺减少50%,同时柚皮素也会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抑ai物质。同时研究中曾以老鼠作实验,wei老鼠吃柚皮素,发现鼠体内的zhong liu缩小。
                          因此得出柚皮素有防抗ai作用,而陈皮中含柚皮素,因此得出结论是陈皮也有防抗ai功xiao。
                          只有陈皮含柚皮素?
                          也不是,橙皮,橘子皮,西柚,甚至番茄酱都有。
                          那为什么我们没注意到?不是没注意到,是我们关注问题的观点与角度不同罢了。
                          另外,我们家庭一般烧菜都是以蒸、灼和小炒为主,温度很少在160度或以上,烧烤明火可能会有,但若要起反应,需要在烹煮前加入含柚皮素的天然调味料,而且要腌制半小时才可以。大家以后在烧烤前可以试试这方法。
                          关于陈皮防ai的来龙去脉大概就是这些。
                          我很少谈陈皮功xiao,除非茶友主动问起,但回答也不过是最常见的健脾、燥湿和化痰。若是我说陈皮还有消炎、防抗ai、降压降xue脂等功xiao,即便是真的,反而会让大家觉得假,不靠谱。就像某种yao,既可以zhi感冒,又可以zhi头痛,还可以治ai症,集多种功xiao于一身,那肯定是pian人的。
                          我们中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食用陈皮初衷都不是因其功xiao。作为调味,喜欢用它来去肉腥味或点缀甜品;作为茶饮料,喜欢的是它与普洱一起冲泡时散发出来的淡淡陈香味。若刻意以功效性喝茶,反而忽略了陈皮带来的味道和乐趣。
                          常说,茶能修心。不论陈皮还是其他茶类,当我们喝茶的时候,请把身份放一边,把xu荣和tan欲放一边,也把功利xiao果放一边。茶承受不起那些分量,内心平静的人才能从茶中寻到惬意时光。


                          IP属地:海南60楼2020-04-28 10:55
                          回复
                            742-写在第一届新会青柑柑普交易会后

                            【导读】最近,陈皮圈都在热推青柑柑普茶,而且大家都用上了洪荒之力。青柑柑普真的有那么好?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青柑柑普的思考与分析。
                            在陈皮之乡新会举办了第一届新会青柑柑普茶交易会,没错,是第一届,尽管最近两年柑普茶在各类茶博会很火,但真正将其作为主角来对待的交易会来说,这是第一届。
                            反应如何?
                            官方公布数据是青柑成交量超1000吨,青柑柑普茶接单超过200吨,我身边做柑普茶的朋友,也在晒订单,动辄成千上万斤的订货量。
                            是真是jia咱不关心,但总体来说,举办这样的交易会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对农户来说,既可以快速回本,降低风xian,又能分期疏果,有利于缓解后期柑皮采摘管理工作,不用都挤一起;
                            对shang家来说,增加了xiao量,也xuan传了品牌;
                            对举办方来说,赚qian同时也赚足了眼球,达到推广目的;
                            对zheng府来说,打通了新会陈皮多系列产业链,也很好的打造了地方ming片;
                            当然对mai方来说,可以集中采gou,huo比三家,节省了时间和经ji成本;
                            四个字,互利共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都热衷举办农产品交易会原因。
                            交易会一共持续了九天,在结束前一天,我也去凑了下热闹,尽管我自己少喝柑普,也少做柑普,但我还是挺喜欢去走走看看。因为很多时候,你不多出去走走,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变化有多快,老是以为世界还是你原来想象的那样,其实不然。
                            可能是去的时间点选择不对,也可能是快结束了,反正人没有想象中多,外面虽停着不少外地牌号车辆,但我看到大多数的脸庞并没有因远道而来而生出闲散灵气,反倒隐隐约约透露着一点毫无生气的麻木和僵硬,也不知道是太阳炙烤的结果,还是生活炙烤的结果。
                            有没亮点?
                            有不少。例如是陈皮皮蛋,这个挺新颖,听说是将鸡蛋配广东三宝(陈皮、老姜和禾秆草)腌制而成,出来的陈皮蛋晶莹发亮,而且散发淡淡陈皮香味。尽管我感觉有点噱头成份,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至少人家敢想敢做。
                            至于交易会主角,还是以柑普为主,柑普中又是以青柑柑普为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举办交易会?也是跟青柑采摘期有关,7-9月陆续都是青柑采摘时期,这时期青柑颜色深绿,如鸡蛋般大小。
                            那什么是青柑柑普?
                            简单说就是将新会青柑的果肉挖空,装上一定年份普洱(以熟普为主)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茶。
                            和大红柑普相比,青柑柑普有什么优势?
                            青柑的挥发油含量高一些,与普洱相互结合,出来茶汤带刺激果香味,而且青柑糖分少,不易受虫蛀,也有利于收存。
                            这就是大家主推青柑柑普原因?
                            当然不是,除了有产业层面和利run可观原因外,大多数商家推青柑都是看中其功效性和方便性,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茶类宣传的通性。
                            青柑柑普有什么功xiao?
                            陈皮圈最近都在刷这个,看得我都快能倒背如流了。总结起来就是:顺气理中、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疏肝润肺和消积化滞。
                            方便性呢?
                            小的单颗成茶,便携易泡,一粒一泡,而且多次冲泡仍有淡淡茶味。
                            口感如何?
                            大多数shang家都说,出来的茶汤醇厚爽滑,有清凉感,回味甘甜,品饮后有口舌生津之感。
                            但我却不以为然,我总感觉用青柑柑普冲泡出来的茶汤带苦痹感,入舌后根感觉尤为明显,这也是我不太喜欢喝青柑柑普原因,我喜欢喝醇一些的。
                            我身边做柑普朋友认为是我先入为主,也可能与我冲泡的时间或方法不对所致,后来我们又一起尝试了多种冲泡方法:整颗冲泡、整颗掰碎当散茶冲泡,底部开孔以及九孔泡饮,结果我饮后还是觉得带苦痹感。

                            这也导致了我有恍惚感,是你们真感觉不出来还是假装感觉不出来?是你们进入了催眠还是我处于昏睡状态?
                            我就一句话,当年的青柑柑普,不管你晾干、机器烘干还是柴火烘干,不还是新皮吗,新皮那种苦痹感难道会消失殆尽?
                            最后大家谁也没有说服谁。
                            以前,我是不愿意跟他们走一起的,我觉得他们太冷了,缺少温度。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是把柑普当成饭碗,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觉得好喝来销。我更喜欢那些真正懂陈皮懂柑普属性,而且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陈皮文化柑普文化的朋友。
                            所以即使我们偶尔在一起,我也是有意无意的跟他们说我身边喝青柑普朋友不多,几乎没有,不要盲目投太多精力在青柑普上。
                            后来,经历的人和事多了,也逐渐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了更加宽容的理解和感受。说白了,我们认为好的还是坏的,对的还是错的,说到底都是自己觉得而已,况且口感这东西本来就是因人而异,一味的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这不是道德bang架吗?再说,把陈皮柑普当饭碗的也不一定就是逐利之人,也可以是对陈皮文化很痴迷的人。
                            我们总是习惯以自己的经验去评判别人,甚至指手画脚,美其名曰是为你好,其实说到底是太在意了。
                            为什么太在意?
                            是因为我们经历太少了,太把它当回事了。
                            之前,有个做保jian食材的批fa商找我批发十年陈皮,也算识货之人,认可质量也认可jia格,但最后他觉得利run低而没有达成合作,这本无可厚非。可是转过身,他却进了一大批泡水皮染色皮来出shou,而且xiao量还不错。我在想,这么明显的jia货难道他不知道?买家也不知道?咱要不要去主动给他建议,不成的话要不咱揭发他知jia售jia,以jing惕后人?
                            后来想了下,还是别。
                            因为主动给别人提建议的,不管好坏,多半不会接纳,除非你在他的世界里是很牛逼,可惜我不是。再说,人家的陈皮即使是jia的,又于你何关,真wei及到jian康,自然有法lv制cai,况且大家现在接受他的陈皮并不代表以后还会接受。有些路还是必须要自己去走走,有些经历必须要经历才能真正有所感悟,靠别人劝说都是白搭,因为那永远都是别人经验,不是自己的。
                            另外,我若真干涉真jie发他了,那么可能会让大家否定他的陈皮,也可能把他其他虫cao、燕wo,即使是真的,也一起否定了,甚至会把他整个人都否定了。试想下,这样对他公平?这样真的就是对其他人好?
                            一句话,经历多了,就会明白,尊重他人选择比干涉更让人自由。无论他做了什么选择,都是他自己决定,是他的轨迹,莫干涉。
                            青柑柑普、大红柑普、陈皮普洱,都有各自受众群体。我不喜欢喝青柑柑普,不能要求别人也不喜欢,我虽不喜欢,但不代表我否定青柑柑普市场。事实上,近两年青柑柑普还是很受市场欢迎的,我接触的茶友多了,身边喜欢喝青柑柑普的也不少,有的是刚培养起来,也有原本就好这味道的,特别是平时喜欢用橘红泡茶的,多半都喜欢。
                            喝茶,终究是一种享受。只要你觉得这茶喝着不错,继续喝下去就好,不干涉也无需理会太多,喝茶时间越长,会让你更平静,更包容的接受一切,这或许也是我们喝茶的最终mu的。


                            IP属地:海南62楼2020-04-30 11:37
                            收起回复
                              743-新会陈皮究竟有什么价值?

                              【导读】为什么新会陈皮jia格这么高?你真的了解其背后jia值?阅读本文,看看作者对新会陈皮价值的思考与分析。
                              我订阅了一个公zhong号,关于生活哲学方面的,300yuan/年,当然这不是qiang制收fei,意思是你不付qian也可以看里面的文章,而且就算你交qian了,看的东西也是跟没交qian的一样,也没有额外的福li。
                              虽然300yuan不是什么大qian,但我们总是喜欢tan小pain宜啊,能不用花qian就可以享shou的,当然选择不交了。那我为什么还交qian呢?qian多了没地方花?
                              当然不是。我的qian也是辛苦zhuan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再说我也没qian,仅能养家糊口而已,我之所以愿意主动交qian,更多的是觉得作者的确是很用心去写每一篇文章,而且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学习以及触动我的东西。说白了,我愿意为作者提供的jia值mai单。
                              用作者原话说,写作是她获取收入的唯一来源,如果没有shou入,那她就需要为此而奔波,不能安心写出高质量文章给我们看,但她又不想公开让大家都交qian,怕大家觉得她是个势li的人,所以她希望认同她文章jia值的读者能自愿付fei供养她,这样不但解决了生活所需,而且也让她更有动力的去写好每篇文章,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也可以持续的看到有收huo东西。
                              一句话,当我们不执着某个东西,才是真正拥有它凌驾它,没有期望,一切都是惊喜。
                              好了,还是回到主题,说说陈皮jia值。
                              之前,有茶友在我后台liu言,说去年囤了2000多斤新会陈皮,但除了调味,不知道还有啥jia值,迷茫又苦恼。
                              我心想,你是真傻还是装傻,若真是连陈皮具体有啥jia值都不清楚前提下还敢存这么多,那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可能qian对你来说,是小事,但陈皮这东西毕竟耗时耗力,万一发霉虫蛀了,亏qian不说,浪费精力心血总不好吧。所以我也一直跟身边朋友说,不要轻易大量囤陈皮,前提是你要搞懂它的jia值,或者你有绝对的把握mai出去,否则最终都会砸在自己手里。
                              那陈皮究竟有什么jia值呢,或准确说,新会陈皮有什么jia值呢?
                              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四种:食用jia值、yoa用jia值、bao健jia值和收藏jia值。
                              哪种才是它的核心jia值?
                              mai个关子,等会再讲。
                              先说说陈皮的食用jia值。
                              陈皮最大食用jia值就是辟膻增香,例如不仅能把鱼类的腥味除去,在肉类中,亦能神奇的把膻味转为香味。还有,在广式甜品中也常常用陈皮作最后的点缀,可以让甜品味道得到更好的提升。
                              这终究跟陈皮属性有关,也是我们早期对陈皮的理解和应用。基于这,我们很难理解为啥十年陈皮能叫jia上千yuan一斤,不就是调味料吗,又不是主角,甚至是可有可无,花上千yuan购mai有啥意义呢?正如我们认定车子仅是代步工具一样,也就理解不了明明10wan的捷达就可满足需求,硬是花100wan买宝马,这有必要?可能安全系数是高一些,但大多都是在城市里跑,速度能快到哪儿去,发生大shi故几率几乎很少,更多的是耍酷炫fu罢了。

                              yao用jia值呢?
                              这个主要是从陈皮特性来说,有啥特性?陈皮,性温,是公认的和yao,在食材里一直都是充当“和”角色,意思是同补yao则补,同泻yao则泻,同降yao则降、同升yao则升,简单说可以理解为增强剂,起增加yao效的作用。
                              bao健jia值呢?
                              这个更多的是指陈皮的功xiao,也是大部分陈皮shang家一直强调的重点和mai点,更是新会陈皮优于其他陈皮的谈资根本。新会陈皮功xiao很多,例如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方面xiao果都很好。而且收存时间越长,味道口感越好,功效也越好,所以我们都很喜欢用上了年份陈皮煲汤泡茶,或者是做成柑普。因此大家都普遍认定这就是陈皮的核心jia值。
                              正如人家问你,10wan捷达跟100wan宝马jia格具体差在哪里,你可能会回答,安全系数不一样,真发生yi外,宝马比捷达多一次生cun机会。
                              对吗?
                              可能对可能不对,至少我不是这样简单认为。你试想下,真碰上大货车了,什么车还不都一样?若bao健jia值是其核心,那直接将其向yao方面tui广就好了,或者也可以直接做成yao,吃了就能立马yao到bing除。
                              可能你会有所顾虑,这不好吧,毕竟只有bing人才想起吃yao,我每天用陈皮泡茶,那岂不是代表我是bing人?于情于里,这都不合适。
                              确实是,而且退一步来说,真是功xiao这么好,做成yao,也不至于这么gui吧?20年新会陈皮3000多yuan1斤!
                              最后,谈谈陈皮的收藏jia值。
                              谈起这,很多人都会想起一句话:百年陈皮胜黄jin。大概意思是新会陈皮存放越久,味道口感功效越好,也越珍贵,自然也越值qian,甚至比黄jin还gui。如果你存有几十上百年的陈皮,那你就发cai了,不论jia格多高,大家都抢着要。
                              但在我看来,单纯将陈皮收藏jia值看成是未来jia格的升高,那是很肤浅很低层次的。
                              为什么呢?
                              因为那只是表面东西,没有深入到gu髓。
                              怎么理解?
                              早前,和北京刘哥闲聊,说到收藏,刘哥总结出一个观点,玩收藏的人,无非就两种心态:回味过去与期待未来。
                              多精辟的一句话!如果你真理解了,那关于陈皮收藏jia值、核心jia值都会迎刃而解,甚至也很容易就明白陈皮jia格高的原因。
                              怎么说?
                              回味过去,这个咱们比较容易理解。试想下,若干年后的某个阳光充足午后,你拿上一两片亲手保存下来的陈皮,细看时间在上面留下的沧桑感,闻着那愈发陈香味道,泡之小口饮尝,慢慢品味那曾经的执着和付出,坚持和放弃,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欣慰和感动。
                              也可以邀上三五知己,在某次的饭后茶余间,细细分享这些年来收存陈皮的点点滴滴,那也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期待未来呢?
                              我所理解的未来,不是指简单的升zhi,也不是物以稀为rui,而是觉得经年下来的陈皮会给你带来一种能量场。收藏时间越长,能量场越大。什么意思?就跟我们通常所说的传家之bao或镇店之bao是一个道理。试想下,为什么会有镇店之bao说法?就是想让能量最强的去笼罩整个店,用一个成语作最好描述就是:蓬荜生辉。
                              这也是我认为陈皮核心jia值所在,能给人带来能量,当然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陈皮jia格高的原因。
                              说个身边例子。
                              福建凡哥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这两年做生意zhuan了一些qian,去年买了一辆奔驰,二手的,九成新,100多wan。
                              我说,凡哥,真土hao!我啥时候才能像你这么牛?
                              凡哥说,是真土,不豪。这两年的确zhuan了点钱,但几乎都花在这车上。别看我风光,车是贷kuan买的,首付几乎去掉我所有积xu,现在每月还kuan也是勉强应付过来而已。
                              我说,现在50wan车就很不错了,留着多点资jin作周转不更好吗,为啥要花这么多qian买这车?
                              凡哥说,我这是小厂,几乎所有订单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跑业wu拉来,出门在外,车子形象也就代表了我工厂实力。不瞒你说,以前我开着威姿去谈合作,门口保安都不搭理我,即使我很有礼貌的打个招呼,保安也是很不情愿的过来用对待zui犯的态度问我。现在我换了这车以后,不敢说全部保安,至少大部分都对我笑脸相迎,有的甚至老远就主动给我敬礼示好,这前后对比差太多了,让我感触太大了。
                              我说,套路,都是套路。
                              凡哥说,也不全是,至少换了这车以后,我自信心也上来了,和别人谈判起来也更有底气,合zuo方也明显感觉到我gong厂是有能力和实力的,订dan也陆续多了起来。
                              我说,真是一步好棋!
                              凡哥说,经历过拥有过,你也会感同身受,正如我们当初理解不了fu豪们为啥热衷gou买si人飞机一样。说白了,这就是车子所蕴含的核心jia值,你的车越hao,能让你散发出更大的能量场,而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或安全系数的提高。
                              真是一语道破!


                              IP属地:海南63楼2020-05-01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