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73贴子:112,756

回复:【抗击疫情专贴】转几篇疫区网友令人心碎的文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汉封城这七天 !
手机中国网
发布时间:01-30 20:01中国网官方帐号

阳光洒在武汉归元寺黛色的檐角,朱红的寺门紧锁。
1月29日,大年初五,中国人烧香拜财神的吉日。往年今日,纷至沓来的祈福人群让这里香火缭绕,成为武汉过年的盛景之一。
如今,一切落入寂静。

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广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9天前,疾控专家钟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汉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要出来”的建言变成现实。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击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大疫情。
“封城”七日,武汉人痛哭、感叹、思考……在时间的浮沉里,这座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负重前行,不眠不休。
1
阴霾密布
40多岁的欧阳,往年的正月初五,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归元寺里拜拜。但这个春节,她爽约了。
庚子年春节,她过得焦灼不安。70岁的老母亲年前连续多天发烧、腹泻。医生跟她说,她的母亲有95%的可能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她一度觉得这个诊断“不真实”,“怎么电视上的事一下子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她开始回想母亲前几日的生活轨迹,试图找到感染的线索。最大可能性:母亲每天都要去小区附近的便民菜场买菜--那里距离华南海鲜市场约有一二公里远。

1月29日,市民经过已经被封闭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华南海鲜市场,被认为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源地。报道显示,去年12月底这里发生不明病毒引发的聚集性肺炎。欧阳没想到,自己处在日后席卷全国的疫情“暴风眼”。
“我妈除了买菜,哪里都没去。”欧阳哭了。她是那种典型的武汉女人,精明能干,工作之余还坚持健身,把老母亲、老公和9岁的儿子日常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说,人们在面对疫情、“封城”这样的急性压力源时,恐惧、焦虑、难以置信是常见的应激反应。
到今天,欧阳和母亲自行隔离已将近10天。
和欧阳一样,数百万武汉人这个春节令他们终生难忘。
1月26日,行人在武汉楚河汉街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武汉大学一位教授详细分析了从月初到今日微信朋友圈的变化。他觉得,23日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转折点,人们似乎希望通过小小屏幕释放焦虑和无助。
“住在这里几十年,这是第一次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能听见风声。”一位武汉市民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2
逆行,全力抗“疫”
有人,给孩子留下了背影。
在“封城”的最后一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龚静,和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丈夫,把7岁的孩子在高速路口“交接”给城外的父母,转身,离去。
有人写下现代版“与夫书”。
“此事我没有告诉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是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七天来几乎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血丝。

1月24日,医护人员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有人含痛忍悲。
“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点都等不得,马上就搞!”整个走廊里,都能听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喊。一小会儿,他就接打了6个电话。其中一个是某个危重病人在转运时,心跳突然停跳的紧急电话,他腾地一下加快脚步,贴着手机屏幕大声喊话,要对方抓紧处理。
浓眉、黝黑,风风火火的硬汉——是张定宇大半辈子的标签。金银潭医院是这场战“疫”中,最早收治、收治病人最多的“主战场”。身为主将,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很多同事都不知道,张定宇已经被确诊为“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他的双腿,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了。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被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一天凌晨,在下班赶去看望妻子的路上,张定宇的脸颊忽然一阵滚烫,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的泪水。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武汉,在哭。
武汉,不哭!
3
全城抗“疫”
“封城”不到12小时,第一批从上海和广东派出的医疗队已赶赴武汉,三支解放军医疗队赶到了;各地紧急调运的医用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不断运至武汉;素不相识的人们通过互联网相互传递安慰……

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开始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武汉,成为来自全中国爱心洪流的终点!
度过最初的惊慌无措,欧阳冷静了下来。她能想到的第一步就是让老公和儿子赶紧搬出去住,自己带着母亲在家隔离,等待最后确诊和后续治疗。“我已经有点低烧,再说我也不能把我妈一个人扔下。”
分开后每一天,老公和儿子都会通过手机视频跟留守的娘儿俩拜年。一家人已经可以微笑着相互打趣,“装作一切并没有发生”。
50多岁的张思(化名)在25日(初一)失去了母亲。“封城”的缘故,张思一家没能举行追悼仪式。他把母亲的衣物收拾好,留个念想。然后,在网上建个亲友追思群,里面有母亲以前的照片,还有亲戚发来的唁电。
“母亲的去世,对我们一家人都影响很大。”张思说,瞬间让以前觉得特别重要的事儿,都不再那么重要。儿子也突然一下长大了,开始懂得关心妈妈,每天问她药吃了没,饭吃了没,感冒了没。
张思母亲去世两天前,农历腊月二十九。蔡甸区知音湖畔的一片空地上,数百台挖掘机、上千名建筑工人昼夜不停,修建集中收治感染病人的火神山医院,单层病房框架结构渐露雏形。
武汉市建设局工作人员谭炜没能奉召返工。他在武汉市一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的妻子,已经确诊感染。作为接触者的他也在自我隔离。“我真想赶紧回去把医院修好,让妻子住进去。”谭炜说。
“这是反反复复熬住泪水的七天。”一位网友写道。
是啊,多少人在煎熬啊?但,前行必有光!烛火,同样能照亮这座城市的未来,在每一天。
【本篇未完 受5000字限】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20-01-31 20:42
收起回复
    武汉封城这七天 !
    【续】
    4
    武汉加油!
    “宅”,武汉人当下或自愿或“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网上,一个问题刷屏了:“疫 情这么严峻,你现在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答案:和朋友一起吃顿火锅,上班再感受人挤人的地铁,一大早去熟悉的早餐店,热干面、豆皮、糊汤粉一样来两份……
    刚值完夜班到深夜,没时间“宅”,也没空去想“宅民”发明的各种奇思妙想,发热门诊医生蓝洁一大清早就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在嘈杂中开始一天繁忙的接诊工作。

    1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在隔离服外写下名字,方便相互辨认。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诊室相对简陋,摆了两张办公桌,十多名发热病人排队等候。“现在发热病人首先要到我们这儿预检分诊,加上流行感冒、呼吸道感染都夹杂在一块,以及自我恐慌引发的焦虑,每天要接诊40多个病人,忙的时候连口水都没时间喝”。
    “同在一个社区,多数都是邻里朋友,我们临时加了一张桌子,安排两个医生同时坐诊,让大家排队少等会儿。”蓝洁说。每天都穿着防护服、戴两层口罩,“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平静下来,做好防护,社区就能早些恢复生机”。
    武汉冬日,天气阴沉。江夏区舒安派出所民警徐勇每天和同事轮班,在高速路口值守,对进来的车辆检查车内人员体温。
    寒风凛冽,戴上厚厚的口罩,也无法抵挡耳朵被刮得生疼;脚上厚厚的皮靴,也只能通过不停跺脚来驱赶寒意。

    1月26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大型机械加紧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7日,大年初三晚,“武汉加油!武汉加油!武汉加油”的呼声响彻三镇各个小区。
    【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0-01-31 20:54
    回复
      武汉封城这七天 !
      【续】
      5
      希望的光
      “封城”第六天,连日阴雨停了。希望,也像久违的阳光一样,一寸一寸在人心中生长。
      归元寺对面马路上,市民张先生和父亲面对寺庙,悄悄祈福。“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坚强应对,相信我们的武汉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寒假回乡的大学生叶晓雅,“封城”后就开始记录家人的生活点滴,担起监督家人洗手、出门“放风”的任务。
      刘婆婆家住汉口,戴着口罩,将家中积攒一周的衣物、被褥拖到小区集中晾晒点,“难得的好天气,‘关了’几天了,今天把家里收拾收拾”。她身边,几个“全副武装”的孩童正骑着滑板车在广场上穿行,小区里又有了欢笑声。

      1月27日,武汉市民和外卖代购小哥在一家盒马鲜生店内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29日,初五,咸宁小伙王胜——盒马鲜生珞狮路店“90后”送货员和相恋3年女友本该在今天回乡完婚。站点人手不够,他选择留下来。当然,必须给“准老婆”一个郑重“交待”:“我爱你,但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武汉现在需要我,等我打胜这场仗,我就回来娶你!”

      1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左)与病情好转的患者黄淑丽互道新春快乐。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像不期而至的阳光一样,好消息陆续传来:
      21日,武汉首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27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被感染医护人员开始陆续出院;28日下午3时,武汉市肺科医院5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其中包括一位87岁高龄的老奶奶。

      1月25日,上海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后开展培训。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9日凌晨,北京、上海等26个省(区、市),多支军医大和部队医院组织共计52支医疗队、6097名医护“逆行者”驰援湖北。
      28日,“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我爱我的武汉。”一首《武汉伢》的歌旋风一样在网上火了起来。
      ……
      “封城”,已经过去了一周。
      就在今天,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产房,11个新生婴儿呱呱落地。
      【本文 终】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20-01-31 20:57
      回复


        =====================================================================
        与今天早晨9:22 的报告发生变化的是:
        全国确诊:9692 ----> 9811, +119;
        治愈人数:171 ----> 183, +12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20-01-31 22:54
        回复
          [原创]今夜,那个23岁的姑娘,你可安好?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582744&boardid=1


          22楼2020-02-01 07:23
          收起回复
            一天前 和 一天后的现在,一天内疫情情况:


            死亡人数:213人 -----> 259人,增加 46人
            治愈人数:171人 -----> 243人,增加 72人
            全国确诊人数:9692人 ----> 11791人,增加2099人
            【增加的部分内情是,
            全国增援的医务人员和增加的病床位加大了接待病人数,
            检测确诊手段加快,等】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20-02-01 08:46
            回复
              1月31日,获悉李兰娟院士透露,两天前我国科研实验室已经能够分离出病毒毒株,有了病毒毒株以后就可以制备病毒疫苗。离制备出抗病毒疫苗又进了一步!


              IP属地:上海24楼2020-02-01 10:17
              回复
                钟南山凌晨六点会见“病毒猎手”
                中国经济网昨天11:5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广州1月30日讯
                1月30日凌晨六点,钟南山院士在广州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会见了一位叫维尔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的美国教授,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行探讨。

                会谈中,钟南山院士从早期病例开始,到疫情发现、国内国际范围的疫情进展以及现状进行整体介绍,以及此次疫情和SARS、禽流感疫情的比较。
                利普金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并且表达了国际上对武汉疫情的关注和期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国际合作。利普金说,有很多国际顶级科研团队期望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中,和中国一起共渡难关。
                据参加会谈的蓝迪国际智库平台成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教授介绍,双方认为疫情的研究应结合病毒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数据研究等多学科进行,加强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以数据导向为基础,做好综合性研判,提高诊治水平,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说起利普金教授,在国际流行病学领域声名显赫,被Discover杂志誉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病毒猎手”。利普金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是国际公认的利用分子方法进行病原体发现的权威专家,有着超过30年的诊断、微生物发现和疫情应对的经验。过去几十年来,一直置身于世界疫情爆发的最前线,包括纽约西尼罗病毒 (1999年)、中国SARS(2003年)、MERS (2012-2016年)、美国寨卡(2016年)和印度脑炎 (2017年)。
                利普金教授与中国有很深的缘源,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2003年,他是首批应邀来京协助中国抗击SARS的国际知名专家,为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他协助中方建立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13年,利普金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签约组建了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在病毒发现、疾病诊断及疫苗研制等领域与中方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2016年1月,利普金教授在2015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中国为外籍科学家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20年1月3日,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向利普金教授转交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充分肯定了利普金教授为推进中美科技交流、促进两国友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月28日,利普金教授来华,1月29日晚抵达广州。他原本与钟南山教授的会见定在1月30日上午9时,但钟南山昨晚临时接到北京通知,今天一早就要赶到机场。于是两人的会见变成了这样一种形式,利普金教授早上6点来到钟南山家的楼下,与钟一同乘车去机场,两人在车上、机场大厅外、贵宾室进行了交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自爆发起,利普金教授即与中方人士保持密切联系。他在给中方专家的邮件中表示:“作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我有责任为中国提供服务。我很荣幸能立即与你们的科学家、院士和公共卫生领域领导人一起,调查情况并展开科学研究。我将利用我以往在全球突发疾病新发传染病爆发事件中所积累的经验,对爆发状况做出合理评估。我将完全分享我所在的感染和免疫中心的技术和资源,并以中方认为有助于应对当前疫情的任何方式提供帮助。”
                据蓝迪国际智库的资料显示,哥伦比亚大学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是世界知名的生物防御和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产生一系列卓越的研究成果,包括首次推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敏感诊断试验;进一步证实MERS病毒起源于蝙蝠的理论;发现在世界范围内蝙蝠都是大量冠状病毒的主要携带体。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20-02-01 10:24
                回复
                  大家好,我是武汉人。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582828&boardid=1


                  26楼2020-02-01 13:40
                  回复


                    IP属地:上海30楼2020-02-02 08:49
                    回复
                      继续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2-02 21:50
                      回复
                        女孩追着运尸车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妈妈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584745&boardid=1


                        33楼2020-02-03 11:36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36楼2020-02-04 09:22
                          收起回复
                            半夜刷屏,我看到绝望的武汉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585522&boardid=1


                            37楼2020-02-04 11:49
                            回复

                              2月3日,解放军医务人员进驻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已经开始接收疫情病员。
                              2月5日神速增建的雷神山医院也就要交付投入使用。
                              这期间,武汉已在三个区建设由展览会厅改造的3所“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楼2020-02-05 08: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