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戒色吧 关注:386,991贴子:2,495,238

回复:分享一些国学正能量语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语录二十九:磁场与修行
磁场是一个人的灵魂散发出来的力量,这个力量可能是纯洁坚强的,也可能是污浊虚弱的。灵魂纯净的人磁场就好,他身边的人就会感到舒服。灵魂污浊的人磁场就不好,他身边的人就会感到不自在。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交场上,有的人就受欢迎,有的人就令人闻声而逃的原因。磁场不好的人,接触多了,你的身体和运气都会转衰。
人人需要净心,而净心必先静心。人心不静,根本就无法安宁地自处,坐不住,总想往外跑,一个人待不住,总想和什么人一起消磨时光。你东见一个人,西见一个人,整天都好像社交生活丰富多彩,但其实,如果你见的人磁场不好,你就会吸收那些散发出来的浊气。你自身磁场强大,那你有抵抗力,否则,你一定会被对方影响到。
“一个修行的人可以通过修行的频率振动,把记忆中所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清洗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静心!”“当你的频率处在一个低层次的时候,你就会被干扰;当你的频率提高时,你在这个低层次所做的一切就和你脱离了,就不会被业障追赶了。”你有没感觉?就是当你自觉灵性提升后,之前烦你的人事物减少了?
修行并非是闭关不见任何人,而是学会将心量打开,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你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容得下多少人。你内在的力量打开后,不是众人进去了,是你将大家包容进来了,你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磁场和周边的万物。在真空中是谈不上修行的,在人群中才有考验和挑战。你将身心放空,就不会成为任何人面前的标靶了,怎样?
你的磁场因为你的放空而变大,别人的磁场向你发射过去后,就没有办法将你的磁场锁定并覆盖掉,因此就也搅扰不到你了。之所以你与他人在一起,或你在一个小团体中,你会觉得别人的看法或意见对你很容易造成困扰和影响,你的心情很容易变糟,是因为你那时的振动频率和对方差不多在一个层次上,也就是有负面心态。
和任何磁场不良的人在一起,你要做的都不是改变对方的磁场,而是将自己变得更强大,心量变大,有容乃大,你变得如同虚空那样,再多的人的磁场向你发射过来,都会因碰不到回音壁而自行消失,根本就逮不到你。当你自身能量有限时,减少与那些潜在的能污染你磁场的人接触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你也不想别人带衰你吧。
——西蜀紫谦道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9-12-26 20:56
回复
    语录三十:
    豁达的人生观,率真无伪的态度,加上炉火纯青的技巧,再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便是幽默。
    ——林语堂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9-12-27 19:06
    回复
      2025-05-11 00:30:07
      广告
      语录三十一:
      看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一个人对欲望的自控能力。如果你可以控制你的饮食、睡眠、懒惰、抱怨的心和多话的嘴!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12-28 19:26
      回复
        语录三十二:内诵和自省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诵者也。”
        ——《论语·公冶长》
        这就是学问之道的点题。
        孔子的这几句话,白话文翻译过来是:算了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能随时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且在检讨过错以后,还能在内心自我审査。
        怎样受审査呢?就是自己内在打“天理与人欲”之争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冲动的感情,这是学问的基本,更是中国文化儒家情操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随时会碰到,而无法避免的事。
        例如吸烟的人,戒烟非常难。看见了烟,理智告诉自己要戒,然而手下意识地会伸出去取烟。
        其实人生随时随地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不愿做,但欲望一起,就压不下去,理智始终克服不了情欲。
        所以孔门儒家的学问重点,在于内诵和自省。自己在肚子里审察一番。
        ——《论语别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9-12-30 21:11
        回复
          语录三十三:
          我们的问题是一方面懂得无常的道理,
          另一方面却几乎永远在下意识地否定、阻止无常。
          祸福、得失、生死、苦乐、聚散,
          所有成对的现象都是这样,
          自带反面,可我们只想要一面。
          ——希阿荣博堪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9-12-31 21:31
          回复
            语录三十四:
            阳子跟学生说:“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住而不爱哉?”你可以做好事,但不要老是念念不忘自己做了好事,这样你到任何地方去,谁不欢迎你呢?就这像是老子所说的“自伐者无功”,自己夸耀自己,功劳就谈不上了;你不夸耀自己,别人反而会记得你有功劳。
            一个人越是谦虚、内敛,别人越喜欢说你有什么样的成就,这是一种人性的自然状况。因为你的谦虚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威胁,没有什么压力,他可能很乐于承认你的成就。相反,你自吹自擂、自夸自大,别人看到你就有压力,觉得有威胁,反而不愿意承认你有什么杰出之处了。
            西方有句格言:“善于隐藏着乃善于生活者。”一个人善于隐藏,他才善于生活。你如果不隐藏,稍微有点什么本事就表现出来,你马上就会被人家连根铲除。你看政治上的发展也好,越有才华、头角峥嵘的人,第一个被人家摆平。相反,那些平平凡凡、你不知道他会做什么的人,反而一个个过得很自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0-01-01 20:15
            回复
              语录三十五:
              很多人认为道法是迷信,
              但紫谦想说正信者不迷,迷信者不信。
              迷人痴人永远不会拥有真正的信仰,
              如果迷的很深,痴的执着,
              那么往往这种人就什么都不信了。
              真正的智者,不会被物质所累,
              更不会被言语所伤,抵毁所击倒,
              而会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从容,
              内心的那份宁静,面对糊涂人,
              笑一笑而已,不必去辩白,
              清者自留,浊者自去!
              ——西蜀紫谦道人周罗谦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0-01-02 19:55
              回复
                语录三十六:
                有人刻薄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忽视,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
                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
                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曾有一位老堪布叫贡噶秋,“文革”期间他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20多年。
                被释放后,有人问他:“你在监狱里,最害怕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最怕的,就是对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
                有一次,苏格拉底涉水过河,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坑里。因为他不会游泳,只好在水中拚命挣扎,一边大喊着:“救命啊!”
                这时,有一个人正在河边钓鱼。他听到苏格拉底的求救声,不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去救他,反而收起钓鱼竿,起身走掉了。
                幸亏还好这时候,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才把老师从河里救了起来。七手八脚地赶紧帮苏格拉底换掉湿衣服;全部的人都在异口同声地谴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认为他的道德实在太低下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掉到水里的呼救声,就飞步跑了过去,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把那人救了上来。
                等那人被救上来看清之后,才发现他竟是之前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苏格拉底的学生很后悔了,生气的说:“早知道落水的人是他,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救他的!”
                苏格拉底却为落水人换掉湿衣服,平静的说:“不,我们要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不要因为遭遇过坏人的伤害,就把自己也变成了坏人。坚持你的善良,你才能吸引更多的好人在你身边,即使有个别坏人,那都只是路过而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0-01-03 20:24
                回复
                  2025-05-11 00:24:07
                  广告
                  语录三十七:
                  虽是天才,若常说:
                  “等明日再说吧!”则与庸人无异。
                  虽是干才,若常说:
                  “让别人来做吧!”则与无能无异。
                  工作要不拖延,能敬业而不偷懒;
                  报告要不隐瞒,能积极而不颓唐;
                  上示要不违逆,能受责而不怒颜;
                  随众要不特权,能圆融而不极端。
                  每一时间都是黎明,
                  每一挑战都是机会,
                  每一逆境都是考验,
                  每一善行都是创造。
                  ——星云大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0-01-04 20:07
                  回复
                    语录三十八:
                    世人之愚
                    每以奢为有福,以杀为有禄,
                    以淫为有缘,以诈为有谋,
                    以贪为有为, 以吝为有守,
                    以争为有气,以嗔为有威,
                    以赌为有技,以讼为有才。
                    ——《 格言联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0-01-05 20:01
                    回复
                      语录三十九:
                      .
                      . 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
                      .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
                      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
                      . 好学+坚持=涵养
                      .
                      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
                      大意:人应当知学。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
                      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0-01-06 20:50
                      回复
                        语录四十:
                        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
                        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
                        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0-01-08 19:39
                        回复
                          语录四十一:
                          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满现实,其实不止是现在,无论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满现实的。纵然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上轨道的社会,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来,也是讨厌的、不满的、要挑剔的。我们都曾经走过青年时期,多少可以体会到现代青年人的心理。只要从年轻人的一些小动作上,就可以看到他们这种不满现状的心态。例如一堵墙壁,装修得蛮漂亮,他却要划上一条痕迹;一个好好的瓷瓶,他却要用东西去敲敲,似乎才过瘾。他们这样做有理由吗?没有理由的,就是潜意识的反叛性和破坏性在作怪。所以青年人之不满现实,是当然的。作为一个领导人,在教育上,领导方法上,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几年前,有些大学生来向我抱怨,如何不满现实,我告诉他们说,连米长在哪一棵树上,你们都不知道,还在这里不满这样,不满那样,假如把国家交给你们治理,结果不出三个月,只有两个字--亡国。自己一点人生经验也没有,在那里乱想乱批评,毫无用处,也毫无道理。治国不是简单的事,自己在社会上规规矩矩做人,能站起来都不容易,何况为社会、国家、天下办事,更不是简单的了。
                          年轻朋友们自己要反省一下,你为朋友办事办好没有?办得完全美好的有几件?三五同学在一起时,做到真正和睦、精诚团结没有?三五个人的团结都做不到,两人在一起甚至吵上三天,还想治理社会、国家、天下,真是谈何容易!
                          孟子的两句话要特别注意,他说:“位卑而言高,罪也”,常听到许多年轻人,讨论天下国家大事,听来令人厌烦。年纪轻,经历过多少事啊?不知天高地厚,这就是“位卑而言高”。甚至连“位”都没有,居然在那里讨论天下国家大事,如果把责任交给他们,不出三天就会出大事。所以“位卑而言高,罪也”,真是一种罪过。
                          中国文化的传统,“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先能够自己站得起来,再来辅助别人站起来。可是我们年轻时候总有一个毛病,自己还不会爬,就喜欢辅助人家站起来,觉得自己是非常高明也有很多主意。
                          学问与职业是两回事,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可以作自己的学问,不然,大学毕业以后,“眼高于顶,命薄如纸”八个字,就注定了命运。自认为是大学毕业生,什么事都看不上眼,命运还不如乞丐;没有谋生的技能,就如此眼高手低,那是很糟的,时代已经不允许这样了。
                          ——南怀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0-01-09 21:15
                          回复
                            语录四十二:
                            在心情最糟糕的时候,
                            仍会按时吃饭,
                            早睡早起,自律如昔。
                            这样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
                            .
                            人事再乱,打不乱你心。
                            人,不需要有那么多过人之处,
                            能扛事就是才华横溢。
                            ——苏岑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0-01-10 21:07
                            回复
                              2025-05-11 00:18:07
                              广告
                              语录四十三:
                              人生建议:
                              一定要放弃无效社交,
                              三观不合很难做朋友,
                              没必要讲那么多大道理,
                              因为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上不必互相说服 。
                              《道德经》里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工夫辩来辩去,他们都在笃实地行动。
                              你站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与其和他辩论,不如朝着大海前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0-01-11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