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45贴子:240,318

回复:【厚德载物】反驳绪吧诸多慈禧洗白帖论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也发了很多观点。我也不是质疑各种证据。就是自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个人觉得:光绪的继位,我觉得,慈禧是于公于私,做出的当时的最佳选择。而且光绪的继位最后拍板同意的应该是慈安。然后,小时候光绪被虐待,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假的。但要说慈禧对光绪能有多少爱,不能说,谈不上,连同治都没咋得到慈禧的爱,何况光绪。不过,同时我觉得,从年龄来看,慈禧对于亲政前光绪的培养上,应该还是比较尽心的。是带有培养接班人的意思存在在里面的。
然后,甲午战争这块,这块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对于光绪亲政,我觉得正如楼主说的。光绪亲政,但没主政。但又有所不认同,我认为从光绪亲政到戊戌政变这期间,光绪亲政,是有部分主政权的。在内政方面,光绪很多事是能自行处置的。但关键性的人事安排,光绪没权任命,而国家大事上,光绪,没有拍板权,但有参政权。相当于是国家的二把手。戊戌政变后,我觉得光绪被削掉最大的就是国家大事上,他的参政权是被收回了,就是个例行公事的皇帝。然后西行回来后,情况好了一点。
至于光绪的死。我个人也看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人的观点。我自己始终觉得,问题不简单,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非正常死亡,慈禧同样是非正常死亡。我个人持有这观点的原因是,慈禧在戊戌政变后的10年里,她有足够的理由去害死光绪,但始终没做,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理由再去毒杀光绪了;毒杀光绪,慈禧是唯一有能力和理由的,但恰恰是这一点,能够给别人有可乘之机。
最后,纵观光绪的帝王生涯,我个人觉得,光绪自己没有处理好和慈禧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的败笔。但光绪是我最敬佩的皇帝,我个人最认可的皇帝是乾隆,我觉得乾隆是最会当皇帝的,他把皇权玩得最好。而光绪,我最敬服:
主要有两点:一:光绪从小入宫,可以说,在皇帝这个特殊位置上,又没有任何一个亲人。在这个如此关系复杂,暗潮涌动的皇宫中,光绪本性的善良,单纯,能够一直保持着,每个帝王可以说都城府很深,唯独光绪,透露出的一种纯真。实在是令人感动;二:敢做敢为,对于一个接受传统帝王教育的光绪,敢于施行变法,不谈变法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种非常不现实,完全理想化的),就从这份勇气,胆量,就是前无古人了。我是真的佩服,中国第一个尝试去打破封建专制思想的变革,是一位传统封建帝王。


IP属地:上海53楼2019-10-29 13:13
收起回复
    我个人觉得:第一,楼主已经说了她不否认慈禧小时候对光绪的尽责,两人关系的恶化可能是因为戊戌变法
    第二:光绪继位的时候,当时有个西暖阁会议,就是讨论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当时别人也提出了很多除了光绪之外的人,其中不乏有乾隆一支正根正蔓,也有恭亲王家的17岁的载澄的慈禧一一否决了,国家危难之时,都知道国赖长君,于公选载湉为继承者有点牵强。第三甲午战争的失败,不可否认光绪有责任,不明军队实情,贸然开战,但是这与当时的封建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不能把责任归于一人,我觉得对光绪不公平。第四:之前慈禧没有对光绪做出过分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洋人施加的压力,史料有记载,各国公使只认大清光绪,甚至派医生来给光绪诊断,但是也不能就说,最后是慈禧毒害了光绪,没有史料的证明,这个谁也不能瞎说。西行回来,母子关系缓和了不少,只是可以看容龄的《清宫二年记》慈禧还是派人监视,对光绪还是心存芥蒂。(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史料和历史,不喜勿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9-10-30 08:32
    收起回复
      封建礼教全都学会了,还一心求变创新的人真的太难得了,他是活在未来的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9-10-30 20:56
      收起回复
        终于打压她了!太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9-11-03 11:10
        回复
          回复54楼提问小姐的诸多观点,由于楼中楼字数限制,那么我便回复在此了。
          第一,你说君主立宪和君主制度完全两码事,前者是完全执行资本主义制度,国王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我们看到的晚清后期的改革,实际是在模仿,改革不彻底。
          没错我也认可,改革不彻底,但是你也说了,那是晚清后期的改革,那是慈禧见清朝药丸才发起的。然而我们之前讨论的阶级性质不是慈禧最后那次改革,而是光绪帝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本就是想要推行君主立宪,光绪自己也说过“若能救国,则朕无权何碍尔。”为何你却要谈慈禧变法不是君主立宪呢?是我们不懂君主立宪和君主制度的差别,还是你将两次改革合二为一,所以请你不要转移问题方向,我们探讨的不是最后那次慈禧改革。
          况且,如你定性,慈禧推行的改革并非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和君主制度是不同的,因此慈禧推行的改革和光绪推行的终究还是不一样的,那么从何而来的两人改革思路统一?
          第二:他们两人不是绝对对立,你的说法是因为他们改革思路是一致,都推行改革。改革思路上文说过了,那么我认为他们两的绝对对立和改革思路是否一致关系不大。慈禧不是完全不支持改革,是不支持由光绪改革成功,不支持实权落在光绪帝的手里。他们的矛盾点在于权力的争夺而非改革的思路。
          第三:你说后来的宪政改革有成效,并走得更远,你从何得来如此结论,是清朝灭亡得出来的结论吗?
          她自己改革的时候是由于清朝已经夕阳渐沉了,不得不改了,所以才又开始改革,但也并没落到实处,不过是亡羊补牢前的抢险罢了,从何而来走得更远更有成效?那么请你贴出史料记载的成效来,具体什么成效,成效在哪个方面?
          第四:你说他们没有怎么争夺权力,光绪亲政时只是有点压抑却不是很反感,你认为光绪慈禧内心都不想要权力。而我相信没有你说的那种圣母,就是同治也只想慈禧放权安享晚年,光绪行为上没做什么不代表他不想真正当一个拥有实权的皇帝,只要是个正常人,谁甘心当个傀儡还乐呵?不过是由于古代重孝的大山压着,光绪也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后来的确是为了变法所以才去争取一些权力,但是并不能说他不想拥有实权,这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慈禧也是无欲无求,为何出逃要带着光绪,不敢让他坐镇京师,光绪可不是自愿和她走的,书上写的都是慈禧挟光绪,挟持的挟,那么为何要挟?这非她担心本就获得外国人支持的光绪趁机东山再起,让她大权旁落?或者,你可以解释为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就像被封号那个女孩说的,玉澜堂被砖墙封锁是为了保护他不被枪林弹雨袭击
          既然看问题力求客观,那么也请有点同理心,毕竟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无欲无求的圣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9-11-03 11:13
          收起回复
            戊戌变法难道是彻底的完全资本主义回复楼主。关于戊戌变法是不是真正的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革?我认为不是,虽然措施里有损伤八旗子弟的一些利益,但是并没有对皇族权力皇帝权力有所限制,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后来的宪政改革是在戊戌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成效上比戊戌变法更进一步,甚至颁布了宪政大法。即便如此宪政改革都不算真正的资本主义改革,何况戊戌变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9-11-04 17:11
            回复
              在帝后权力关系上,我不认为绝对对立,是因为光绪本人并没有强烈夺权欲望,只是慈禧完全掌控了权力。这并不是否认慈禧贪权,以及对光绪的监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9-11-04 17:14
              收起回复
                你质疑为什么后来的新政改革走的更远。不管是慈禧愿意收还是被迫改革,毕竟是改革了。从改革成果上不仅废除了科举,建立不少学校等等,还颁布了宪政大法,还有所谓改革的具体时间表。戊戌变法实际除了成立了北大,其他也没有什么成就。毕竟才一百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9-11-04 17:19
                收起回复
                  清末新政的内容:
                  1、编练“新军”
                  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
                  2、倡导商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3、教育改革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
                  4、改革官制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
                  5、现代法律
                  光绪二十八年5月13日,清廷下达一道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不过,基本架构已在晚清新政时期奠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9-11-04 17:39
                  回复
                    最近我发现又有人把之前那个关于照片里醇亲王旁边的少年是不是爷的帖子又翻出来继续讨论了,我个人觉得醇亲王旁边的少年不是爷,具体原因如下:1爷是慈禧太后扶上皇位的,其中的原因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慈禧是出于私心想要继续垂帘掌政,但满朝文武皆是敢怒不敢言,可见慈禧在当时已经是将全部的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既然都将权力如数掌握,想必下面该做的就是维护权力了吧,或是利用心腹去制衡政敌,或是派出眼线监视朝臣甚至是皇帝,那么她怎么能容忍爷穿着便装同醇亲王照相的事儿发生,还是爷站着,醇亲王坐着。这不是坐实醇亲王想要当太上皇的野心了吗?照片一但传到慈禧手中,不管醇亲王有没有这样的野心,她也会除掉醇亲王,甚至是问罪整个醇亲王府。
                    2从史料记载来看,醇亲王是个谨小慎微的人,爷被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他吓得当场晕过去了,还是恭亲王派人将他扶出去的,再后来他又主动以思念大行皇帝(同治)而导致旧病复发辞去一切事务,并绝对不会以皇帝生父自居,他都会因为这个远离爷又怎么会同爷拍照呢,还是他悠闲自在的稳当坐着,爷在旁边站着。
                    3我也看见有网友拿爷的便装写字像同这张照片中的少年进行了局部的对比,发现细节的地方很像。那么这位网友要知道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兄弟,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像就很正常了,现实中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还有可能某个地方长得像呢。再说了,中国画写意,并没有像西方油画一样一定要模特全程都要在那儿让画家照着画,况且画作本身也不像照片一样,实物什么样就照什么样,可以有作者的主观创作。当初凯瑟琳卡尔给慈禧画像的时候,慈禧吐槽她笨,非得照着画,自己就是脑子里想什么就能画出来,这个也能看出来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在创作过程中的不同。
                    (当然了,这都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9-11-08 10:31
                    收起回复
                      另外附上醇亲王得知儿子被立为继承人的表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9-11-08 11:16
                      回复
                        爷称帝之后醇亲王的表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9-11-08 11:17
                        回复
                          很好很好!上次在微博看到有一些人给老妖婆洗地,还说我们绪爷不好,气死了,我也与其辩驳了。以后大家在微博看见这样的言论也积极去给路人科普科普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66楼2019-11-12 22:28
                          收起回复
                            请别生气啊!有的时候往往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7楼2019-11-13 09:39
                            收起回复
                              我历史专业毕业的,我不否认光绪变法时期用了很多汉人,那是因为现有的满族官员都是既得利益群体,还都不以他为权利中心,他用不了。就以你上面这段材料,他翻来覆去就是在仰仗康梁谭杨等愣头青,他担心的只是自己下达的变法诏旨太过急切,无法执行,国家疲敝倒是说了个实话,也许是发自内心的,但他变法的最大动机是通过这个实现他真正的亲政,所以他才显得那么的迫不及待,像李,张,刘那些实权督抚有一个跟他瞎胡闹的吗,都看出来了,不是他不想用这些人,是这些人根本不想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前途陪他胡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9-11-24 1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