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发了很多观点。我也不是质疑各种证据。就是自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个人觉得:光绪的继位,我觉得,慈禧是于公于私,做出的当时的最佳选择。而且光绪的继位最后拍板同意的应该是慈安。然后,小时候光绪被虐待,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假的。但要说慈禧对光绪能有多少爱,不能说,谈不上,连同治都没咋得到慈禧的爱,何况光绪。不过,同时我觉得,从年龄来看,慈禧对于亲政前光绪的培养上,应该还是比较尽心的。是带有培养接班人的意思存在在里面的。
然后,甲午战争这块,这块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对于光绪亲政,我觉得正如楼主说的。光绪亲政,但没主政。但又有所不认同,我认为从光绪亲政到戊戌政变这期间,光绪亲政,是有部分主政权的。在内政方面,光绪很多事是能自行处置的。但关键性的人事安排,光绪没权任命,而国家大事上,光绪,没有拍板权,但有参政权。相当于是国家的二把手。戊戌政变后,我觉得光绪被削掉最大的就是国家大事上,他的参政权是被收回了,就是个例行公事的皇帝。然后西行回来后,情况好了一点。
至于光绪的死。我个人也看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人的观点。我自己始终觉得,问题不简单,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非正常死亡,慈禧同样是非正常死亡。我个人持有这观点的原因是,慈禧在戊戌政变后的10年里,她有足够的理由去害死光绪,但始终没做,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理由再去毒杀光绪了;毒杀光绪,慈禧是唯一有能力和理由的,但恰恰是这一点,能够给别人有可乘之机。
最后,纵观光绪的帝王生涯,我个人觉得,光绪自己没有处理好和慈禧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的败笔。但光绪是我最敬佩的皇帝,我个人最认可的皇帝是乾隆,我觉得乾隆是最会当皇帝的,他把皇权玩得最好。而光绪,我最敬服:
主要有两点:一:光绪从小入宫,可以说,在皇帝这个特殊位置上,又没有任何一个亲人。在这个如此关系复杂,暗潮涌动的皇宫中,光绪本性的善良,单纯,能够一直保持着,每个帝王可以说都城府很深,唯独光绪,透露出的一种纯真。实在是令人感动;二:敢做敢为,对于一个接受传统帝王教育的光绪,敢于施行变法,不谈变法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种非常不现实,完全理想化的),就从这份勇气,胆量,就是前无古人了。我是真的佩服,中国第一个尝试去打破封建专制思想的变革,是一位传统封建帝王。
首先,我个人觉得:光绪的继位,我觉得,慈禧是于公于私,做出的当时的最佳选择。而且光绪的继位最后拍板同意的应该是慈安。然后,小时候光绪被虐待,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假的。但要说慈禧对光绪能有多少爱,不能说,谈不上,连同治都没咋得到慈禧的爱,何况光绪。不过,同时我觉得,从年龄来看,慈禧对于亲政前光绪的培养上,应该还是比较尽心的。是带有培养接班人的意思存在在里面的。
然后,甲午战争这块,这块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对于光绪亲政,我觉得正如楼主说的。光绪亲政,但没主政。但又有所不认同,我认为从光绪亲政到戊戌政变这期间,光绪亲政,是有部分主政权的。在内政方面,光绪很多事是能自行处置的。但关键性的人事安排,光绪没权任命,而国家大事上,光绪,没有拍板权,但有参政权。相当于是国家的二把手。戊戌政变后,我觉得光绪被削掉最大的就是国家大事上,他的参政权是被收回了,就是个例行公事的皇帝。然后西行回来后,情况好了一点。
至于光绪的死。我个人也看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人的观点。我自己始终觉得,问题不简单,我个人的观点是,光绪是非正常死亡,慈禧同样是非正常死亡。我个人持有这观点的原因是,慈禧在戊戌政变后的10年里,她有足够的理由去害死光绪,但始终没做,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理由再去毒杀光绪了;毒杀光绪,慈禧是唯一有能力和理由的,但恰恰是这一点,能够给别人有可乘之机。
最后,纵观光绪的帝王生涯,我个人觉得,光绪自己没有处理好和慈禧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的败笔。但光绪是我最敬佩的皇帝,我个人最认可的皇帝是乾隆,我觉得乾隆是最会当皇帝的,他把皇权玩得最好。而光绪,我最敬服:
主要有两点:一:光绪从小入宫,可以说,在皇帝这个特殊位置上,又没有任何一个亲人。在这个如此关系复杂,暗潮涌动的皇宫中,光绪本性的善良,单纯,能够一直保持着,每个帝王可以说都城府很深,唯独光绪,透露出的一种纯真。实在是令人感动;二:敢做敢为,对于一个接受传统帝王教育的光绪,敢于施行变法,不谈变法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种非常不现实,完全理想化的),就从这份勇气,胆量,就是前无古人了。我是真的佩服,中国第一个尝试去打破封建专制思想的变革,是一位传统封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