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44贴子:240,309

【厚德载物】反驳绪吧诸多慈禧洗白帖论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将在此贴中汇总绪吧最近充斥的诸多慈禧洗白帖所言观点,并进行一一解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5 09:06回复
    我之所以开贴,是由于慈禧粉丝披着帝党皮并秉持自己声称的客观思想屡次在光绪吧开贴,这种现象由来已久,长达一年,充斥贴吧半边天,让许多帝党怀疑进来的是慈禧吧。
    并且在贴中屡次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帝党禁言,作为慈禧粉,一面洗白慈禧一面说自己是帝党,只是客观看待历史。一面说自己阅过史料无数,一面在抨击声中了无史料证据,一昧禁言他人,既然如此有理有据,那么为何禁言他人?不能做到以理服人。
    况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光绪吧,这种行为类似于在别人家里撒野,一面以言论自由的旗帜闯入别人家中为非作歹,却不许别人本家说一句反对意见。
    已经容忍这种现象太久了,我认为继续下去光绪吧会被这种强盗主义的贴子占领。既然贴主屡屡禁言,不许绪吧吧友发表不同言论,那么我只能专门开一个贴子将这些洗白帖所言一个个列举出来,进行解读。
    贴主可以过来抨击,但请不要总是主观的我以为,我认为,我看过很多史料,我说的就是对的,那么您是谁呢?史官?或者晚清历史的见证者?就是史料也有为统治者服务的特征,您又以什么身份笃定自己的主观话语即历史事实?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说我说的就是对的呢?希望下次您将史料摆出来,摆到帝党哑口无言,而非除了禁言,别无他法,显示自己的心虚。如果玻璃心可以右转出门慈禧吧。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25 09:07
    收起回复
      那么接下来我就将这几个贴子所言问题,一个个罗列出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25 09:08
      收起回复
        1:《圣德记略》确实有帖子里所说的慈禧对幼年光绪如何疼爱的记载,而这个记载中有提到的这方面话语都是慈禧本尊所言,既然是慈禧所言,那么必定话语是向着自己的,就算慈禧在贴主心里再伟大,都不能否认谁会毫无私心的不带着主观色彩向着自己说话;正如贴主在另一个帖子里所言妖魔化慈禧的是梁启超,他是站在自己角度上,因此诬陷慈禧。那么用你的思路来说,慈禧便不会为自己说话?那么她自己的话能够作为强有力的客观证据来证明慈禧对幼年光绪是疼爱的这个命题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25 09:19
        收起回复
          2:我们姑且可以假设这是真的,那么帖子里是这样说的,两人关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恶化,慈禧原本已经让光绪亲政,自己完全放归权力,这是贴主的意思。
          可以说慈禧当时让光绪亲政,但奈何亲政跟主政是两回事。简单来言就是,亲政仅表示参与,而主政则是能做主。而实际上却是“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
          那么完全放归权力又是从何而说呢?只能说她的放权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不知你是从哪得来绝对放权颐养天年的结论,又是从慈禧本人的口述吗?如果这个放权是绝对的,那么相当于直接否认慈禧嗜权,可以说慈禧自我洗白也没有贴主洗得彻底。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0-25 09:20
          收起回复
            3:贴子里提出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战败责任全在光绪帝。
            二十年(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帝的谕旨,结果上谕“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甲午战争失败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战败有各种综合原因,官员腐败导致战舰武器装备全都大大落后于日本,包括慈禧曾挪用军费,虽然有种说法后来还款,但为时已晚,也有贻误之责;当然这件事贴主也有开专帖洗白,我们可以随后再探讨这个问题。
            能够说光绪帝不清楚官员腐败到这种境界,其间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导致许多事情落不到实处,光绪帝依然误认为北洋水师装备精练,这是一种误判我不否认。但贴主不能够一面之词全部将责任交由光绪,究其根本,腐烂的是清朝的根。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25 09:27
            回复
              4:贴主说他战败后慌了于是又改为主和,这件事可以承认,清史稿上有记载他的谕旨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25 09:31
              回复
                图为清史稿记载,材料源自于雪雪。
                大意是他纵然最后主和也是诏曰本不得割地赔款当废约,但迫于战争屡次失利,威胁到沈阳和京师,不得不改为主和。可以从谕旨推测主战时他并不了解北洋水师已经如此军备落后,手下腐败严重。没有清楚军队实力,因此一昧主战。而战败后自然清楚了实力,看清了形势,不能再硬碰硬的主战,于是改为主和。
                当然,我能够承认这是我从谕旨上的个人推断。我并不会如贴主一样认为自己的推断即历史事实。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25 09:32
                收起回复
                  5:贴主说慈禧本已经退居二线,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慈禧才不得不出面为光绪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收拾烂摊子。
                  那么在贴主的理论中,慈禧一心为国为民,只是皇帝无用,迫不得已慈禧重掌朝政。
                  但是,似乎慈禧并非战争失败后就出来收拾烂摊子,而是在光绪进行维新变法时,开始重用汉臣并削弱满洲贵族权力,于是慈禧和光绪开始意见不合甚至争辩了几句。
                  那次争辩之后,光绪帝经过仔细考虑,次日召见杨锐时发了一道密诏,“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侯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大意是变法有些激进了,让他们想一些温和推行之法,并且密诏中没有提到康有为。
                  而当杨锐秘密地将光绪帝写给他的第一份密诏的抄写本交给康有为,并让他想出妥善的方法时,康有为将密诏改成了如下内容:“朕唯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且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虑,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篡改后的密诏,康有为把自己的名字添到最前面以突出自己的地位。他将篡改后的密诏交给谭嗣同,并让谭嗣同连夜劝说袁世凯,让他起兵勤王,并前往颐和园逼迫慈禧彻底交权。并说事成以后立即升任袁世凯为直隶总督。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两天以后立即向荣禄全盘交待了谭嗣同夜访的情况。荣禄急乘专车赶到北京,同怀塔布等人面见慈禧,密谋至半夜方散。
                  于是之后慈禧出面传旨说皇帝生病,由她“临朝训政”。
                  所以是由于康有为篡改光绪诏书,慈禧获悉误认为皇帝想要对她不利,于是软禁光绪帝。并非贴主所言光绪无能导致慈禧出面,请不要偷换概念。贴主所言的慈禧出面收拾烂摊子,又是如何收拾的呢?让李鸿章出面割地赔款?甚至挟光绪西逃,直到割地赔款后再回鸾,这便是为国为民收拾好了烂摊子,当然贴主可以这么认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25 09:38
                  收起回复
                    二: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是梁启超精心编造的假新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25 09:45
                    收起回复
                      贴主通篇所言大意为挪用海军军费一事的说法出自于梁启超,但却完全是由于梁启超站在慈禧政治对立面所以编造的谎言。既然贴主说是谎言,那么就是全然否认此事了。
                      梁启超的确有此说法,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政治斗争梁启超有夸大嫌疑,因此对于此事,专家有进行探究,专家的探究事实都是基于诸多材料之上的,应当比贴主空口白话有信服力。虽然贴主很有可能固执的认为所有专家都为了抹黑慈禧不遗余力,事实上,专家也有进行激烈探讨,慈禧是否挪用过军费。
                      罗尔纲曾在上海《东南日报》发表《清海军经费移筑颐和园考》,该文基于此问题的研究“史家尚付缺如”的现状,引据梁启超,李鸿章等人的有关记述,认为“清廷以海军经费移筑颐和园一事,盖系当日一件遮掩不着之事实,而为时人所周知者”。认为“吾人今日虽无法考出其确数,然必在一千万两以上则可断言也。此项巨款,堂堂乎名为海军经费,然实则皆暗移为修颐和园之用。”
                      ——罗尔纲:《清海军经费移筑颐和园考》
                      但罗尔纲的观点随后受到吴相湘的质疑,他认为罗尔纲文中不少资料不足为据,并批评其忽视了《李文忠尺牍》、清实录等重要资料,因此“罗君论文内容多可疵议,实未能完全显露当时历史真相(且有不符史实处)。” 吴相湘认为“颐和园大规模的修建工程是在甲午战后,工款的来源是公开买卖鸦片”。但他也不否认颐和园建设挪用了海军经费,只是认为“文献不足证”,“不能遽如罗文谓数近千万巨款已移作颐和园修筑之用了。”
                      —— 吴相湘:《清季园苑建筑与海军经费》
                      从吴相湘对罗尔纲的质疑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对颐和园建设挪用海军经费一事并无分歧,争议主要在于挪用的数额大小。那么数额或许有夸大,但是是否挪用过并没有完全否认。因此可以说梁启超夸大了挪用军费的数额,但并非是完全编造的谎言,这是两个概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25 09:48
                      收起回复
                        说的好,支持楼主,忽然间心情舒畅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0-25 09:53
                        回复
                          三:珍妃遭受褫衣廷杖不一定是真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0-25 09:59
                          收起回复
                            清宫档案有记载,珍妃是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而且当晚发高烧,抽搐不断。当然正史不可能直接记载这件事,毕竟“褫衣廷杖”是扒开衣服来打,于后妃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清史稿也是不可能记载此事的。我们如果从珍妃脉案上进行推测贴主便会强行说这是其它病症引起,那么我便放上有关说法的材料。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10-25 10:00
                            收起回复
                              下图为胡思敬《国闻备乘》的记载,图源雪雪。《国闻备乘》集中记述了清末掌故、逸事,皆详实有据,是研究清末政治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10-25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