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5贴子:554,542
  • 7回复贴,共1

【广而告之】郭嘉在效忠曹操前有“投靠”过别人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06 11:42回复
    老规矩,先直接定性,所谓郭嘉在效忠曹操前有所谓任何投靠其它人包括但不限于袁绍的结论都是【谣言】,都是不可信的。
    这个谣言的产生其实是很多人对于历史的不了解,或者说一部分嘉黑对于史料的曲解造成的。很多人曾根据《三国志郭嘉传》的一句“初,北见袁绍”,或者说《通鉴》里的“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详见前一篇分析过的贴子),甚至于还有一种谣言说“郭嘉在袁绍手下呆了一年以上”(不知出处为何?大概是有人误认为郭嘉一直在河北)。
    总而言之,其实多数嘉迷都是不承认郭嘉有投奔过其他君主的,然而总有很多嘉黑,路人甚至于一小部分嘉迷都认可郭嘉曾经有投过袁绍和其他人,针对这种谣言很多嘉迷虽然心里知道不能取信,奈何也不知道如何有理有据的反驳,本人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大家这类谣言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IP属地:北京2楼2019-10-06 11:59
    回复
      1、从行文上看郭嘉并没有投袁绍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通鉴》都是记载【见】袁绍,而非用“投”等字眼,这就说明郭嘉本身在前往河北之前就没有认定袁绍一定会是他的主人,他需要对袁绍进行观察,然后做出决定,马援那句“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可谓真言。
      至于郭嘉到底在袁绍手下呆了多久,本人目前认为只能采纳《通鉴》的“居数十日”,也就是大概二十天以上,九十天以下才能符合这个几十天的这个标准。其它时间都是完全的猜测,根本没有办法直接作为郭嘉呆在河北超过这个时间区间的任何证据,并且郭嘉想要考量袁绍为人和情形,呆个几十天是毫无问题的,因此我不认为这里面会有什么其它的猫腻。


      IP属地:北京3楼2019-10-06 13:15
      回复
        2、那么郭嘉在袁绍地界上是以何种身份居住的?
        一定有人会问:“你说郭嘉没有当过袁绍的部下,那么袁绍凭什么让郭嘉留几十天,还【甚礼敬之】?”
        这个问题很简单,郭嘉是以宾客的身份留居河北,寄住袁绍手下的。正如荀彧一般
        《三国志荀彧传》: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荀彧带宗族到冀州的时候,当时荀彧的弟弟荀谌包括颍川辛评、郭图都为袁绍所任用,注意,这里的【所任】即为任质、授予官职而成为袁绍正式部下的直接证据,至于荀彧不过是作为宾客而已。
        对于当时汉朝而言,上至袁氏、杨氏公族,下至地方郡县豪强,多有宾客交通,完全是为常事。特别是袁氏这种公族通过自身的威势、声望吸引天下人才来自己门下,不但可以从中发掘人才,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爱士”之名。正如郭嘉所云“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想必袁绍对荀彧、郭嘉绝对是招待周全,礼节备至的,然而这些因素无法真正打动二人为其效命,或者说对于汉末乱世而言仅仅做足表面功夫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说,郭嘉无非就是当一名宾客,类似于出席袁绍的一些宴会、会议,然后聊聊局势相关话题,再探一下其性格、行事风格等等,然后就是吃饭睡觉,并不是真正为袁绍做事
        这里还可以再举一个华歆的绝佳例子来证明
        《三国志华歆传》: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Z者,待以上宾之礼。后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今空留仆,是为养无用之物,非将军之良计也。”权悦,乃遣歆。
        华歆本为豫章太守,后在孙策平定江东时投降,孙策待之以【宾客之礼】,又《吴历》云“子弟之礼”,《江表传》云“朋友之礼”。孙策并没有给华歆任何官职,也没有说华歆又给孙策效力,反倒是在孙策死后华歆亲口对孙权说“你今天白白留着我,是养着一个没用的人,不是将军的你良策啊。”说明华歆已经表明了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为孙氏效力的态度了,试想连孙策这么一个英勇果断的人都无法折服华歆,何况年幼的孙权?
        事实上也不会有人认为华歆曾经当过孙策、孙权兄弟的手下,因此郭嘉也无非是同理,仅仅作为袁绍的宾客,袁绍只是提供饮食、住所,而郭嘉发现袁绍不是自己想投奔的主人,在告知郭图、辛评二人后便大大方方的离开,不存在背主这个本质的问题。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9-10-06 13:36
        回复
          再举两个例子
          《后汉书郑玄传》: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袁绍在取冀州后,派使者召来名儒郑玄,大会宾客,郑玄后一个来的,却坐到上座。当时袁绍麾下宾客都是俊杰才子,然而却纷纷被郑玄所折服。袁绍举郑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为郑玄所拒。这就说明郑玄先前以宾客身份前往袁绍的地界上做客,而袁绍欲授予官职、举茂才的手段收其为己用的时候就是一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了,显然这是郑玄所不能接受的。


          IP属地:北京6楼2019-10-06 13:48
          回复
            剩下的明天说


            IP属地:北京7楼2019-10-06 13:48
            回复
              第二个例子
              《英雄记》曰:纪字元图。初,绍去董卓,【与许攸及纪俱诣冀州】,以纪聪达有计策,甚亲信之。
              《英雄记》:(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后汉书袁绍传》:【绍客逢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
              ——————————————
              我们都知道逢纪是袁绍手下重要的谋臣,特别是在谋划夺取韩馥冀州方面,逢纪立下头号大功,皆为其本谋。
              而《后汉书》明确记载逢纪在出此谋前的身份是【绍客】,即袁绍的宾客,而非袁绍的部下,再结合《英雄记》所云逢纪与许攸当初和袁绍一起逃到冀州,并且许攸与袁绍是“奔走之友”。因而我认为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在袁绍夺取冀州前,逢纪恐怕并非袁绍真正的部下,而是实为宾客的身份,直到后来逢纪立功,袁绍“益亲纪”之后才算正式死心塌地为袁氏卖命。
              因此,结合郑玄、逄纪的两个例子,个人以为完全可以得出宾客非为臣下的结论。郭嘉并没有接受袁绍的任何一官半职,也没有为袁绍出谋划策,所以他根本不具备可称为袁绍麾下谋臣的条件。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9-10-07 08:29
              回复
                很多人对郭嘉还有一个误解则源于《傅子》传抄之误
                《傅子》: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我们都知道曹操迎献帝于许后官拜司空,郭嘉也为曹操司空府军祭酒,因此《傅子》里面居然记载一个【辟司徒府】则可谓显得十分奇怪和突兀了。也有不少人就说郭嘉或许先入某某司徒府,后来才又入曹操司空府。
                就个人而言,是非常欣赏这种较真心态的,即不放过任何可能性,然而单纯论此事则完全不必较真,因为就目前所有证据指向性都是《傅子》记载【辟司徒府】当为【辟司空府】。
                《三国志集解郭嘉传》:吴金华据张宗泰说,以“司徒”为“司空”之讹,说详彼。、、、。观本传裴注引《傅子》云“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及魏武与荀彧书云“郭奉孝年不满四十”,可证。建安三年初置军师祭酒,奉孝即为是官,至建安十二年从征柳城,还死,適十一年。故魏武表云“自从征伐,十有一年也”
                应该说《集解》在这里的认识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结合曹操所云从征十一年,以及亡年都可以得出郭嘉最早入司空府的时间了,几乎和《傅子》中“年二十七,辟司徒府”相重合,所以郭嘉根本不可能去司徒府报道完了再去司空府的。
                当然有人说难道中间就没有一点点可能的时间空隙吗,何况万一当时真有司徒征辟郭嘉呢?这点本人不敢百分百确定,然而即便真有这么一位空气司徒去征辟郭嘉,郭嘉也可以拒绝的。
                《后汉书》:豹子着,字休明。少以经行知名,不应州郡之命。【大将军梁冀辟,不就】。
                《后汉书》:复习业犍为,【不应】州郡、三公之命,方正、有道、公车特征【皆不就】。
                《后汉书》:后太傅陈蕃【辟,不应】,为郡五官掾。
                《后汉书》:仕为郡功曹。后举孝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并辟,皆不应】。
                《后汉书》: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
                。。。。
                这类例子几乎可以说多如牛毛,本人在此也不想多解释什么了,说白了,就是不管你什么大将军、三公、茂才、方正、州郡,你在东汉身为一名有骨气的士人通通都是可以拒绝的,而且还不能把你怎么样,甚至于世人还会称赞你。
                因此就算真有空气司徒去征辟郭嘉,郭嘉也可以大大方方的拒绝,不是说有人征辟,你就必须麻溜儿去报道的。强势如梁冀都有人不买账,何况这位所谓的空气司徒能把郭嘉怎么样呢?
                再者,郭嘉这么一个连袁绍都看不上的人,怎么可能还会去入那个空气司徒的府内为掾吏呢?这种说法可以省省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9-10-07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