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904贴子:655,585

回复:【游记】苏州市长洲县城隍庙——周瑜故宅的回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雍熙寺弄因相传公瑾曾从此经过,被后人称为“周将军巷”。我沿着小巷,告别承载着记忆的小院,于寂然中重归浮世。
公瑾故宅门前的大道仍如千百年前的吴县时一样繁华。车辆来来往往的间隙中,隐约能瞥见淡淡的粉紫色。那是星星点点地镶嵌在青天绿叶之中的紫薇,仍如千年前一般盛放。她与那些人相伴着,在无形之中守护着江东的光彩,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将如此。这便是时光流逝中的永恒,也是在记忆被尘封之前永远不忘的初心。
今日虽非初春,更胜春日芳景。
——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09-17 19:52
收起回复
    抱歉各位,之前由于技术原因,没有直接回复各位。每一条评论楼主都仔细地看过了,感谢各位的支持,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过这段旅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9-09-22 16:57
    回复
      最近有朋友提问:关于雍熙寺和肖家巷周瑜故宅的真实性。
      鉴于这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特此说明。
      @穿过大草原
      根据我的查询,雍熙寺和肖家巷周瑜故宅的存在都有迹可循。在这里分别列出部分可供参考的资料及其出现卷数、网上可看途径。
      关于雍熙寺的史料较多:
      1.【明】王鏊《姑苏志》:“雍熙寺,在城武状元坊内。本周瑜故宅。梁为陆襄太守宅,天监二年(503)舍以为寺。僧清闲开山,名法水寺。唐僧壁法重建。宋始改今额。元毁。明洪武初,以其地为城隍庙,僧广宣乃即城隍庙左重建。”(卷二十九,国学大师影印版)
      2.【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周瑜宅即今郡庙址,故井犹存。内有古柏,瑜手所植。至宋,周虎尝居之,因建武状元坊,地名周将军巷,亦有祠,久废。”(郡庙即苏州府城隍庙)(卷四,当当云阅读)
      3.【清】张紫琳《红兰逸乘》:“中和道院在宋亦系雍熙寺址,今分西偏作郡城隍庙,东偏仍为寺,而在三国时,皆周公瑾故宅也”。
      《姑苏志》和《吴门表隐》均为比较权威的地方志,而《红兰逸乘》则偏向记载奇闻逸事,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三者均可说明周瑜故宅与雍熙寺确实存在一定联系。
      关于肖家巷的记载则较少,仅有《姑苏志》一条:
      1.“周将军巷,醋坊桥东,旧名九曲墙巷。吴周瑜故宅,宋周虎居此,故名。”(卷十七,国学大师影印版)
      因此,从数量上对比,雍熙寺为周瑜故宅的可能性更大。
      但还有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就是《姑苏志》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周瑜故宅的记载。并不是说这不可能,只是结合地理位置考虑,雍熙寺与肖家巷距离并不遥远,理论上说两座故宅不会如此接近,即存在作者错抄可能。另外《姑苏志》中将肖家巷和周将军巷误分为两条不同的巷子,与其它记载相悖,再一步加深了错漏可能。
      另外,周瑜故宅与宋朝周虎故宅的关系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周虎是宋朝大将,在金兵侵犯和州时,誓死守城一个月,使金兵败退而去,受到朝廷褒奖,退官后归居苏州,住在今雍熙寺弄之东,即周瑜故宅附近。宋咸淳元年,将纪念周瑜的“周将军巷”改为“周武状元巷”。目前看来,周瑜和周虎故宅处于一个绑定的状态,问题只在于故宅究竟是在雍熙寺还是肖家巷。同样依据史料,雍熙寺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认同雍熙寺为周瑜故宅的说法,而肖家巷更有可能是误传。
      (配图p1、2《姑苏志》,p3《吴门表隐》,为我在网上自己翻出来的相关史料,比起网上的其它资料显然更准确一些。为了翻图真是累到吐血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20-04-07 20:21
      回复
        接上补充一点:关于两座故宅地理位置的大胆猜测。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果你有两座别墅,你绝对不会把它们建在相差两千米的地方吧?”
        百度地图显示,雍熙寺和肖家巷西口步行距离仅为1.2km,即使肖家巷故宅位于东口,两座故宅的距离也可控制在3km以内。古人完全没必要也不可能在如此接近的位置建两座用处相同的房子,这或许可以进一步证明其中一处记载存在错误。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8楼2020-04-07 20:41
        回复
          可惜的是,如果着实存在的话,如今肖家巷的周瑜故宅已经无迹可寻,甚至连那里的民居都已有些残破,或许确确实实即将被历史遗忘了。而长洲城隍庙的周瑜故宅正以苏州图书馆的身份,见证一段崭新的时光。这或许是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千百年来,他仍存在于此,陪伴我们走过一个个春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9楼2020-04-07 22:12
          收起回复
            原本想自己发上来的,不过@行舟Amaranta 已经帮忙转了,就直接借自己的帖子说两句吧。
            真的很高兴在这里认识这么多同好,更何况是这样朝气蓬勃的朋友。回想自己五年级时,不要说诗词歌赋,甚至连基本的文章都写不好几句呢,真是相形见绌啊。
            回忆起来,我似乎也是在五年级前后开始走近公瑾。从演义到正史,从书本到现实,在晦涩的只言片语间拼凑起一位真实而完美的英雄形象。然而越是了解,越发觉自己距他愈发遥远,似乎连望其项背也成奢望。
            但我不想放弃心中那个理想的影子,所以至今仍在追随着他的脚步。我开始翻阅艰涩难懂的文言文,研习乐理,沉浸于古典文化,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勉励着自己成为那样杰出的人物。
            时至今日,我已在他的指引下确定了未来的方向。此时回首,惊喜地发觉自己已在不知不觉间成长,拥有了过去不敢奢求的意志和力量。
            不知是否能有那么一天,我不用再追随着他的脚步,而能够笑着和他肩并肩前行在江东的土地上,如同广袤大地上并肩耸立的木棉和橡树一般。
            竟说了这么多,险些忘了正题。之前读到月影的《咏紫薇》,心中多有所感,便试作一绝句以和之,请多赐教:
            锦簇何愁暮曲闻,
            焉知雅意漱纤尘?
            寻芳阅尽姑苏志,
            只羡秋瑛解语魂。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20-07-14 14:09
            收起回复
              哦对了,顺便预告一下:过几天会放一组后期处理的周瑜故宅照片,请拭目以待。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8楼2020-07-14 16:51
              收起回复
                @慢三六听雪落
                (万恶的排版,所以就单开一楼了)
                抱歉这么晚才回复。其实前几天就看到你的留言了,只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毕竟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是很难表达出来的。
                其实从外人的角度看,喜欢一个逝去千年的古人,确实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毕竟这不像追星,心里总能有一个接近偶像的念想,为他付出的努力也是切实有回报的。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是生活在回忆之中,去追逐早已不存在的梦幻泡影。至于回报,从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只求现实中的更多人,能因自己的努力去认识那个真正的他。从这种角度上看,这种爱的结果必定是伤感的,但努力的过程却是慰藉心灵的。
                很多人不明白,演义的精彩恰恰来源于历史的厚重。如果没有这个“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时代,又何来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英雄形象?演义可以说是走近历史的道路之一,但如果在演义里故步自封,那他们将永远无法认识到历史真正精彩的面目。希望终有一天,人们不会单纯沉迷于故事,而是去发掘故事背后真正的内涵。再退一步,即使无人理解,也还有我们在。
                最后借《三国志》里的一句话作结吧:“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希望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像公瑾一样优秀的人!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1楼2020-07-26 19:16
                收起回复
                  久等了。公瑾故宅的精修图终于来了!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几个月前开始写赤壁游记时说起。为了处理一张极其麻烦的壁纸,莫名其妙地捡起了PS技能,于是在修图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处理完湖北图片后,顺便把公瑾故宅的照片也重修了。不少照片当时以为妙绝,现在一看简直是天理难容啊总之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学习和调整,这一组图片终于可以展现出理想中公瑾故宅的氛围了。技艺不精,还请多多包涵。
                  内景的图书馆采用的是黄紫色调,尝试着还原一个温暖、安静,古朴中带着些许典雅的令人安心之所。外景则选用了略为凄清的蓝、紫色调,渲染一丝昔人已去的萧瑟之感,但不失英雄的辉光。总之,希望这组照片能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温馨提示:由于显示器的不同,图片会有色差,各位可以微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2楼2020-07-26 19:44
                  回复
                    鉴于贴吧压缩画质严重,放一个百度网盘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JJ-ie0WdSYNIK5ZhNdghg
                    提取码: 25z7


                    IP属地:北京56楼2020-07-26 20:22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20-07-26 20:2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9楼2020-07-26 20:30
                        回复
                          其实还有一组特别惊喜:
                          原本想将封面图处理一下加入图集,奈何角度、构图、颜色等种种方面都太差,完全救不回来......于是灵光一现,为什么不处理成壁纸呢?于是就产生了大家看到的这组“公瑾故宅”特辑。
                          特辑一共有三种主题,分别是淡紫色的“紫薇”,湛蓝色的“归梦”和青红色的“青鬓”,代表着我对苏州公瑾故宅的三种不同理解。
                          “紫薇”来源于公瑾故宅前大道上盛开的星星点点的紫薇花。紫薇虽不及牡丹绽放的繁华,也不具红梅沐雪的傲骨,却独有一种清芬沉静。百花凋败之时,它孑然盛放,恰似满天星辰,与我们共同见证着江东千年。诗句化用了东坡居士的“杏花依旧驻君颜”,便是想表达紫薇于公瑾故宅前的千年守望。不论时光如何变迁,它永远在这里,不离不弃。
                          “归梦”则取自陆游的《南乡子》,它或许是我们这些志在江东的游子心中最深沉的乡愁。路途虽远,但若是随风飞渡,是否也能寻觅心中那一抹光亮?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青鬓”则说来话长。原本想取郑板桥《念奴娇·周瑜宅》中的“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却觉过于豪迈的氛围与吴县有些不合。恰巧之前搜索和苏州相关诗句时,得了吴文英《声声慢·寿魏方泉》中一句“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细细想来放在此处却是妙绝。“青鬓江山”,恰恰象征着公瑾伯符转斗江东时的青春年华,而英雄少年之辉煌足以流传千古。于是耍了个心眼,将“千岁风流”换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千古风流”东坡手迹。又大胆选用了青红配色,淡雅的青和热烈的红碰撞交织,这便是风华正茂的少年江东。
                          其实还有许多惦念的句子,如《三国志》中周瑜归吴时的大量篇幅,只可惜作为壁纸有些古怪,只能忍痛割爱了。壁纸特意设置了3:2、4:3和16:9三种尺寸,还请自行选用。
                          帖子到这里,差不多就彻底结束了。之后如果大家有去公瑾故宅,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欢迎来这里留言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20-07-26 20:36
                          回复
                            补几张顺手调的版画风格。这几张都是过程中险些调废的,不过调完之后意外的很好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2楼2020-07-26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