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900贴子:655,598

【游记】苏州市长洲县城隍庙——周瑜故宅的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公瑾宅前的紫薇花🌸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9-15 19:05回复
    写在前面:
    1.楼主一直在专注地做潜水党,这是第一次发帖,还请多多包涵。
    2.这是一篇将近一个月前的游记了,只不过由于时间问题,现在才记了,只不过由于时间问题,现在才发出来
    3.游记前半部分是(伪)硬核考据,后半部分才偏感受,建议不耐烦的各位直接往后看。
    4.希望能有更多喜爱公瑾和三国的朋友加入到寻访历史足迹的旅途中~
    废话不多说,我们的旅途现在开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9-15 19:14
    收起回复
      于是以苏州城隍庙为幌子,长洲县城隍庙走起!
      为了避免大家像我一样,在苏州城隍庙前东拐西拐找不着北,我将详细的路线图放上来,各位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查阅。没错,直接目的地是画红圈的图书馆!注意搜索地址的话,建议用“雍熙寺弄”。沿着路线走进去便是。在苏州城隍庙后去的话千万不要在出门后就左转,别走蓝色打叉的路!(我就是在那儿绕了一圈一无所获且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9-15 19:20
      回复
        P.S.查完之后发现伯符给公瑾的宅子真是蛮大的,跟一所学校差不多啊!(策瑜党一本满足)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9-15 19:24
        收起回复
          第二天清晨,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名为去苏州城隍庙,实则寻觅公瑾故宅的旅程。
          苏州城隍庙并不难找,就在观前街的西侧。清晨的城隍庙还被寂静萦绕着,只有几个香客穿梭在庙门前后。这里的城隍是楚国春申君黄歇,还供着财神、观音等神仙,几乎可以说各方面都能做到有求来应。不久,道士们做法事敲锣打鼓的响声打破了寂静,一缕缕熏香盘旋着飘上云霄。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庙中转了一圈,却一无所获。
          (有一个细节:苏州城隍庙的侧殿里供着长洲城隍,说明长洲县城隍庙已经废弃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9-15 19:47
          回复
            由于并没有告诉家人我要找的地方(事实上我自己也不是很确定),出了庙门,一边借查地图打着掩护,一边东拐西绕,寻找着长洲县城隍庙。在我画蓝线的巷子里转了五六分钟后,我决定再看一眼游记。果然没用多久,便找到了雍熙寺弄。
            来到雍熙寺弄路口,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里便是来时路过的,家人非常奇怪为什么会有酒店在里面的路口。原来是我多虑了。于是顺着小路走进去,看到游记中的“雍熙”门,顿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9-15 19:52
            回复
              这里还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那座院落吗?粉墙黛瓦,青叶紫花,一切都是那样不同,却又与一千八百多年前熟悉的影像重叠在一起,化作一处风景,令人沉溺于岁月与回忆之中。虽从未到过这里,却有难以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我知道,或许他曾经站在我所在的地方,凝视着草木芳华;琴音袅袅,绕梁三尺飞上青天;指尖流淌的旋律就如潺潺流水,为沉睡的大地带来生命的欣欣向荣。
              我能做的,只是默默拿起相机,尽力记录下我可能看到的——青春岁月里的风景。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9-15 20:26
              回复
                明明还是盛夏,院内却有些清冷,枫叶已泛起些许红色。正如无人知晓青绿的凋零一般,我们永远不能知道最珍惜的事物或人会在何时离我们而去。或许只是一个回眸,他们便如天上的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生命正是这般难以预料。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9-15 20:48
                回复
                  恍然间瞥见角落上那扇门。安抚下紧张的心,便在一呼一吸间,小心翼翼地将门拉开一个小缝。
                  这便是我寻觅的理想乡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9-15 20:54
                  回复
                    别找了。大殿就在这儿呢。
                    曾经的大殿已经成为图书馆,在书页一页页的翻过中,这段被抛弃的历史一页页随风飘散。
                    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平和现实。温暖的灯光充盈着大殿,苍白的墙壁此刻也变得柔和起来。老人们安然坐在这里,吹着凉风,翻阅着当日的报纸。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籍,边角已经微微卷起。若是爱书之人,肯定会享受这里难得的安详时光吧。
                    我虽也是爱书之人,此刻心思却全不在此。“公瑾遗风”,只是看到这四个字,对我来说便已足够了。
                    几千年后,这里仍有人记得他。他的风流儒雅并未湮没在历史之中,而是镌刻在姑苏城的生命里。无数过客与他相遇相离,留下记忆的却只有万分之一。但只有万分之一也好,因为我不必再在历史的夹缝中寻找回忆了。只要还有人与我一样呼唤着他的姓名,他的音容笑貌便会浮现于此,亘古不变。
                    有人说,人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之时正式告别这个世界,第三次则是被所有人遗忘。从这种角度上说,公瑾仍然陪伴着我们这群钦慕而想念他的人,如同暖阳般温热着内心,又如同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每当想到这里,嘴角便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丝笑意,原本沉甸甸压在心头的烦忧也淡去了许多。这或许就是,喜欢一个人的力量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9-16 19:12
                    收起回复
                      明史辨曲书千卷 羽扇纶巾橹万里
                      (???为了将公瑾和图书馆联系起来好像有点词不达意而且不是很对仗,不过这不是重点)
                      (查了一个小时的我彻底崩溃了,所以翻译大致就是这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9-16 19:21
                      回复
                        灯古色古香,相当契合图书馆的氛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9-16 19:25
                        回复
                          最喜欢的一张~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09-16 19:27
                          回复
                            西书院大门的两侧是《重建长洲县城隍庙碑记》和《城隍庙碑记》,下部已经被宣传栏遮住。字体由于年代的久远而有些斑驳不清。尝试着寻找公瑾故宅的记录,却只得放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9-17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