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吧 关注:11,231贴子:396,160
  • 9回复贴,共1

【分析】刘邦根本就不可能参与过灭赵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弄清楚刘邦是否参与了灭赵,其实很简单,就是看看韩信攻赵时,刘邦在哪做了什么。
《史记》中《高祖本纪》说“三年,魏王豹……反为楚”,而《曹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均为二年六月,《汉书 高帝纪》为二年五月,故取二年六月。八月,刘邦派韩信灭魏。同月,“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淮阴侯列传》,而《汉书 高帝纪》为九月,根据记载可知,代国在九月灭亡,故韩信受命伐赵、代在九月初或八月末,故韩信伐赵最早在九月末,《汉书 高帝纪》载“三年冬十月(岁首),韩信……下井陉击赵”,而刘邦正在荥阳收韩信精兵距楚。《高帝纪》“十一月,随何既说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布,布战不胜。”据《高帝纪》《高祖本纪》,随何说黥布是二年四月,故十一月的事件为“布战不胜”。而在《高祖本纪》中“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写英布兵败在京索之战前而且亡归出汉并与之败楚兵,是错误的,彭城之战项羽曾屡次遣使责英布,英布反后派龙且攻淮南,这都要长年累月,《黥布列传》载“数月”可证,而刘邦从下邑回荥阳在一月左右,故英布兵败在十一月。“十二月,布与随何间归汉,汉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高帝纪》(见证于《淮阴侯列传》蒯通语“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从此可知,刘邦在此月已经出荥阳走成皋了。刘邦是怎么出荥阳的?项羽绝断刘邦甬道,刘邦求和不成用计逃出了荥阳。据《高帝纪》载“三年夏四月……汉王请和。五月,汉王出荥阳,至成皋。”和荥阳失守周苛被杀同时,而史记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都记载汉王出荥阳在先,周苛被杀荥阳失守在后,两者差了六个月左右。综合以上记载,很明显,刘邦在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已经出了荥阳而非班固认为的次年的五月,故以史记为是。之后刘邦经成皋入关,接着出武关走宛、叶,与黥布收淮南逃过来的散兵。项羽听说刘邦在宛,也引兵进攻刘邦,后因彭越大败项声项羽回救,刘邦于是引兵至成皋一带。“汉益分布兵而与俱北,收兵至成皋。”《黥布列传》”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项羽本纪》
而此时,韩信在做什么呢?韩信在灭赵。三年冬十月(岁首),开始攻赵。此役汉军是两路出击合围灭赵的,韩信担任北路军主帅,顺井陉而下,南路军主帅是由靳歙但任,从河内进攻。有些人认为南路军主帅是刘邦,可能么?这关键得从时间上分析,韩信十月征赵,而此时刘邦还在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刘邦十二月才逃出荥阳到成皋,也就是说韩信攻赵差不多三个月了,刘邦还在河南岸,请问他能是南路军主帅?之后刘邦入关中再出武关走宛叶,然后到成皋,最后渡河,渡河之时韩信的军队已经到了黄河北边的修武了,和成皋只有一河之隔,请问刘邦何以做南路军主帅?请看刘邦的路线:荥阳——关中——武关——宛叶——成皋。还有人钻牛角尖说史书载靳歙曾从某人攻赵,从的是刘邦。
据《靳歙列传》载“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从攻就一定是从刘邦?谁定的规矩?韩信作为大将军,同时也是伐赵大将,节度诸将,于情于理,靳歙从的无疑是韩信。在时间线上靳歙也从不了刘邦,除非后者有影分身术。
同样的,有人也拿“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周諜列传》来说事,绝甬道应该就是项羽绝汉甬道的那次,从上文可知绝甬道最晚在三年十一月。从出度平阴当为先后行动,从出和度平阴是两个动作,从刘邦出荥阳,然后周諜度平阴,平阴即平阴津,洛阳以北的黄河渡口。可见,此处亦证明不了刘邦渡河北上,只能证明周諜参与了伐赵。
还有人拿“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雒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於邯郸”《灌婴列传》来说事,为什么灌婴渡河南?因为韩信伐魏灌婴也以骑将的身份参与了。后来刘邦出荥阳,至成皋。从上文知,灌婴收到命令后率骑兵南下掩护刘邦撤退。灌婴将刘邦送至洛阳,然后刘邦又命令灌婴北上接应韩信大军于邯郸,这不很明了的意思吗,请问怎么证明了刘邦也北上了?
从以上数段记载来看,只证明了周諜、灌婴、靳歙参与了灭赵,并证明不了刘邦也北上,希望某些人不要再意淫了。
总之,韩信灭赵,刘邦一直在黄河南岸转圈,到刘邦渡河之时,已经是三年夏六月,而此时韩信已经移师到与成皋一河之隔的修武了。(此贴分析的已经很清楚了,有疑问的,大可在下面评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22 16:05回复
    证明韩信伐赵刘邦没有参与还有一处证据。据《郦生列传》“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
    又《淮阴侯列传》“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
    可见,项羽曾派兵救援过赵国,从字面上看,项羽应该是井陉之战后才支援的赵国,由于赵国主力被歼,兵败如山倒,最终楚兵也没能挽救赵国,因为已经烂泥扶不上墙了。其中“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之“救赵”应该是“击赵”的笔误。
    其中“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应该分别指的是井陉之战和彭越度睢水大败项声的战役,而此役正和刘邦在宛叶为同时,所以显而易见,刘邦是不可能参与了灭赵的。
    其中“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可知韩信南下平定赵城邑之时,还发兵支援刘邦,这也证明了刘邦还在南岸。可能有人质问我,赵国南部不是被靳歙攻打过了吗,韩信怎么又来平定赵城邑?其实靳歙的任务是响应韩信的北路军,合围灭赵,要做到灭赵,打掉赵国地方主力和拿下重要城镇,失赵军失去抵抗力即可,但攻灭赵国后,赵国肯定有些地方有游兵或自保状态,需要平定也不出奇的。韩信攻入赵国时,赵国北部的代地和近燕之地也无暇顾及,“张耳北益收兵赵地”《高祖本纪》,赵国北边的赵地也是由张耳去接收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22 16:46
    收起回复
      原创,如恶意转发后果自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22 17:12
      回复
        (三年)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高帝纪》
        证明此记载的也有:
        “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雒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於邯郸。”史记《灌婴列传》灌婴送刘邦到洛阳肯定是从荥阳或成皋送到洛阳,因为韩信灭赵期间刘邦没有从关中到洛阳的行为,刘邦由荥阳或成皋到洛阳肯定是绝甬道逃出荥阳的那次,这段记载证明了刘邦出荥阳肯定如上在十二月左右,因为若刘如汉书载次年的五月出荥阳,韩信已经灭赵了并且南下行定赵国诸邑,不合史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8-23 10:23
        收起回复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高祖本纪》
          这段记载明确表明了韩信灭赵期间刘邦的动向:出荥阳,入关,出武关,走宛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8-23 10:29
          收起回复
            我认为刘邦不可能一个月就把“入关中,走宛叶,与黥布行收兵,拒守成皋”这么多事就做完。
            1.刘邦从荥阳(今开封)入关,然后“收散兵”,然后出武关走宛(南阳)叶。这一路程并不短,耗时不小。
            2.“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项羽在荥阳(今开封)听到刘邦到了宛(今南阳)需要时间,然后又带兵向南到宛城,期间刘邦一直在宛叶逗留,这些动作都需要不小时间。
            3.“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今徐州市附近),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从宛回救下邳也要时间(没个七八天是不可能的。)。
            4.“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刘邦到了成皋,消息从成皋到下邳要时间,然后项羽又从下邳赶回成皋。一来一回,起码要十五日。
            5.遂围成皋。围攻成皋也要时间。
            从以上记载来看刘邦做这些事起码要用三个月、四个月。袁生不是说了吗“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楚备者多,汉得休,都需要长时间运作,不可能在一个月能做的了的,若刘邦去旅游我是相信刘邦能一个月转一圈,但事实不是旅游。以下是荥阳、成皋、宛、关中的地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23 13:05
            收起回复
              如图你说的,一夺成皋,之前必有项羽拿下成皋,刘邦十二月出荥阳至成皋,然后刘邦和英布到成皋,入关走宛叶,从“与英布行收兵”可知英布兵败成皋南归刘邦,成皋失守,为一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8-24 12:56
              收起回复
                然后刘邦北上击破终公收复成皋,为一夺。六月,项羽引兵围刘邦,刘邦跳,北上,项羽拿下成皋,为二失。八月,项羽再度回击彭越,刘邦南下夺成皋,为二夺。@山坡下的兰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8-24 13:01
                收起回复
                  好,到关键了。你说刘邦二夺成皋在八月,如图,项羽第三次回击彭越在九月,项羽出发前对曹咎说“谨守成皋”,这说明了成皋在八月或是九月的某个时间点被项羽拿走,是为三失。请问八月或九月是不是秋天?
                  你试着结合起来,请问“三年秋,项羽拔荥阳,汉王遁保巩洛”是不是只可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若你不服你可以找下在秋天(七、八、九月)刘邦被项羽第三次夺成皋(也就是在八九月间)的记载来,谢谢,若找不出,不就是这段咯,巩洛在成皋以西,你说是不是成皋失守了刘邦才退到巩洛一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8-24 13:11
                  收起回复
                    明显有层次有先后的发生顺序,刘邦一二三夺皋的时间都明确了,而就因为项羽第三次拿下成皋没有明确记载就当没发生似的,给他列出完全符合项羽拿下成皋的时间段的记载“三年秋,拔荥阳”,他竟直接无视“三年秋”,只盯着“荥阳”两个字一口咬定是夏六月的那次,我说巩、洛在成皋以西他就只盯着“巩洛”两个字,然后拿发生在三年夏六月的“使兵之巩,令楚不得西”来混在一起,我真是服了,楼上那位仁兄既然都清清楚楚的列出了刘邦得失成皋的记载了,为什么你就没看懂它们的含义呢,成皋是地名,巩洛就不是了?刘邦退守巩洛又不只一次,刘邦三失成皋有两次有明确记载汉军驻防在巩洛也有两次,第一次缺乏史料但肯定也有汉军在巩洛抵挡楚军的西进,不然项羽在刘邦走宛叶时已经攻入关中了,所以刘邦三失成皋之后同样也有三守巩洛,不是一次好吗,我真是服了。@山坡下的兰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8-24 13: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