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吧 关注:16,173贴子:299,980

回复:与元同休,梁郡世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和仲常牡丹诗
元·王恽
题注:三月廿三日饮中作。
汉殿承恩早,金盘荐露新。色酣中省乐,香重锦窠春。
尽殿群芳后,谁辞载酒频。清如司马相,也作插花人。


17楼2019-04-28 17:48
收起回复
    百字令 为彦弘母夫人寿 元·华幼武
    人生七十,都道是、自古世间稀有。今日华堂,阿弥初度,更绵绵增寿。
    花柳呈妍香云霭,正好暮春时候。江山如画,百年风景依旧。
    最喜兰玉森森,彩衣齐拜,舞埙篪迭奏。罗绮香中蟠桃熟,争献瑶池王母。
    愧忝姻联倚庄椿,琼树岁寒长久。歌词一阕,敬称千岁春酒。


    18楼2019-04-29 22:17
    收起回复
      家谱参考网上搜的信息


      20楼2019-04-30 11:59
      回复
        二月二十二日野寺哭张仲容(元·宋褧)
        身前谁不羡词华,水散沦漪日散霞。仙桂无缘空种树,幽兰有种自生芽。
        泪飘旧殡棠梨叶,酒入荒台野荠花。最是相知呜咽处,洛中松柏渺天涯。


        21楼2019-04-30 13:50
        回复
          洛咏五首示洛人张孟功任大正 袁桷(1266-1327年)清容居士集
          晴云起嵩岳 变化如游龙 感彼金谷人 聚散同飞蓬 萦纡古瀍涧
          百井争汲舂 昔有陈思王 作赋雕层空 相望不得语 遗情寄㝠鸿
          金堤手所植 荒淫竟无踪
          三川鼐沈沦 洛水以土胜 如何羣英聚 千载兵甲竞 仙人王子乔
          吹笙白云顶 下视北邙冢 今为狐兔穽 㫁碑化灰刼 来者日以盛
          箕山水泠泠 侧聴发深省
          森森古名园 玩芳纳● 览 澹然观物翁 欣至情不减 看花乌帽落
          秀色起晴脸 一一卿相居 举觞云气湛 尸坐寒暑遗 妙言天地范
          一去三百年 寒松白云黯
          昔有好竒士 絶顶观海浪 神泣肝胆翻 兴逸天地放 泥金与玉检
          纵笔纪其妄 兹山久寂寞 著屐事幽访 太少何岧嶤 两曜随下上
          彩鸾凌风翔 疑有帝子降
          经郛阐微言 理窟洞● 化 汲汲嵩山叟 反复穷代谢 白璧匪有瑕
          后贤极讥射 麟经书薨卒 外臣不以假 如何莽大夫 简牍得矜诧
          往圣既莫从 掩袂效喑哑


          22楼2019-04-30 16:31
          回复
            元代张氏三碑评价
            元代张氏三碑,无论撰文、书丹及篆额,均出自名家之手。惜 长期处于穷乡僻壤之中,埋珠沉沙,不被世人所重。传世诸多论 碑宏著,皆不记载。专家学者也从无提及,皆因不识庐山真面目。 《民国·巩县志》仅将3碑碑文抄于金石卷,也未加任何评论。以 致使后人将它们冷淡了许多年。元代张氏3碑即:《元赠清河郡公张恩碑)、《元赠清河郡公张 思念碑》和《元故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 军追封清河郡公张公神道碑》。原在巩义市站街镇大黄冶村西岭 上。今前两碑存巩义市文管所内,后一碑被省博调走,今存河南 省博物馆石刻馆内。
              《元赠清河郡公张恩碑》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立,全 称为《大元故巩县尹赠嘉议大夫礼部尚节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候 张公神道碑铭》,曹元用撰文、张桂书丹、郭贯篆额。碑高2.gO米, 宽1.OS米,厚O 28米,碑座高O 76米,长21米,宽1.6O米。 额篆书:“元赠嘉仪大夫礼部尚书清河郡张公神道碑铭”,两侧雕 两蟠龙,碑文楷书26行,行满56字。曹元用,字子贞,幼嗜书, 过目成涌。为翰林院编修,累官参知政事。在中书省时,与清河 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张挂,累官枢密副使,封 蔡国公,元虞集《道园学古录》称:“公端学书腕力尤健,端重严 劲,无惭笔谏之臣云”。郭贯字安道,博学有才行,封蔡国公,精 于蒙籀,当世册宝碑额,多出其手。 该碑叙述了张恩一生事迹及子孙世系,书法纯熟,字为正楷, 系宋体演变而来。文体秀丽,笔画有力,篆额苍劲,不愧出自名 家之手。
              《元赠清河郡公张思念碑》,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立。宋 本撰文,泰不华篆额,吴炳书丹。该碑撰文者来本,元大都人,至治初进土第一。泰定初,官 监察御史,以敢言称,元统中,累转至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本 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居官清慎自持,仕至通显犹激屋居住。泰 不华字兼善,赐进土及第,官至翰林侍讲学土。泰不华尚气节,不 随俗浮沉,善篆、隶,温润道劲,自成一家。常以汉刻题额字法 题今代碑额,极高古可尚,非他人所及。吴炳,元开封人,明陶 宗仪《书史会要》云:炳身安政亩,朝廷三聘不起,工篆书”。明 王世贞说他“行书殊遒美”。可见他善写各种书体。该碑为隶书, 书写流利隽秀,颇具古风。
              元《清河郡候张思忠神道》碑,该碑全称为《元故赠中奉大 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清河郡公张公神道碑 铭》。通高4.2米,宽1.l米,厚O31米,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 夫知制法同修国史臣欧阳玄奉敕撰文,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土资政 大夫知经筵事臣峨暧,奉敕书,正奉大夫侍御史巨张起岩奉敕篆 额。额篆书“大元敕赐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张公神道碑”。碑文行书 28行,行7O字。碑文详细记述了张思忠生平、世系及其功绩。该 碑书者康里修峻,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史》称其“善赵草 行书,识者皆谓其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多宝之,不翅金玉。”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刻意翰墨,正书师虞永兴,行草书钟 太傅、王有军。笔画遒媚,转折圆劲,名重一时。评者谓国朝以 书名世者,自赵魏之后,便及公也。”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 “子山书从大令来,旁及米南宫,工夫亦到,其神韵可爱。”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云:“元康里子山,明王觉斯,笔鼓宕而势 峻密,真元明之后劲。”历代学者都对其书法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该碑撰文欧阳玄,字原功,曾作为总裁官领修宋、金、辽三 史。“玄雍容俭约,为政廉平,文章道德,卓然名世,片言只字, 流传人间。咸知宝重。”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玄“行草略似苏 文忠,而刚劲流畅,风度不凡。”可见他不仅善文,也善书法。是 当时的一个大家。 篆额张起岩字梦臣,延柏进上首选,拜翰林学上承旨,博学 有文,意气雄杰,善篆、隶。其书见于篆法处皆有胜韵。 该碑是张思忠之孙张惟敏任吏部侍郎时,奉敕而立的。于至 元元年(134O年)九月建成。由于撰文、书丹、篆额皆出自 元代大家,我们称它为“三绝碑”。文辞清新流畅,朗朗上口,书 法结构疏朗匀称,笔法苍劲,神韵秀逸,颇见功力。篆额清秀俊 逸,堪称上品。
              张思忠等人不见于《元史》,但三碑都出自名家之手,说明张 氏家族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和社会地位。他们在12年内镌刻三 碑,并能请到当时朝野闻名的名士,这在碑刻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所以,元代张氏三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3楼2019-04-30 22:47
            收起回复
              元代张氏三碑碑文
              祖茔碑记其一
              大元故巩县尹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候张公神道碑铭
              翰林直学士奉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曹元用撰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郭实篆
              光禄大夫蔡国公知经筳事张珪书
              河南廉访使张毅将赴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为其祖清河郡侯征铭于元用谨按其行述
              候讳恩字 张姓解梁人考于金季尝司解盐今遗其名妣景氏候生于承安二年,仕至嵩州安抚使,豪猾惮伏,州境为清,以直言忤时,贵退乡里。天兵定河南,主帅闻其名,俾仍故职,辞不获,乃起,视事嵩人,稍稍来归,改尹巩县,剪榛棘以立县治抚摩调瘵政简役均遂益以富庶使者旁午驿舍或不能供给则鬻家货为具以进民有讼者辄谕之曰尔不孝弟力田乃哗兢若是耶其人多惭沮而退转相告戒弗敢易以速讼或不得已而刑人则对之泣下人目为以至元九年四月十九日歿享年七十有八以至大元年二月望日附葬巩县南青龙山北先茔之次后以孙毅贵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配王氏清河郡夫人 四子思敬思信思忠思孝一女适党氏 长思敬初袭尹巩致鄢陵沁水洛阳大名邹平凡六县升江陵总管府判官知钧州知醴陵州同知扬州路总管府事皆以善治显大名岁饥辄发廪以赈谓同列曰救饥如解倒悬若需郡报则道其馑矣苟以专擅获戾吾其独坐先是江陵水涨则漂没濒江庐舍乃急筑防防完而水大至民免于昏垫均州壤瘠民窭谆切劝之耕耨遂为乐土醴陵俗健讼诬奸人罪率以贫富为胜负乃先屏豪横而后理其余 其为政大率多类此享年八十一娶韩氏生献以荫补建德主薄 思信始以百夫长从政蜀攻钓鱼山冒矢石陷阵授忠翊校尉管军总把攻襄阳擐甲先登坠而复上者三失贯甲中股竟执俘以还迁昭信校尉佩金符管军上千户行师不妄杀得赏赐以分宗族江南平屯田洪泽余二十载以寿终娶杨氏生翊嗣职 思忠尝署司竹监恶其掊敛笺民弃而归养筑居山间勖子弟为学乐施与周人之急如不及乡里有假贷物者授秤斛俾自取之兄思信军襄阳杖策崎岖往问安以慰父母心室无私藏纤悉俱取给尊长性慈仁,道行遇蝼蚁必避享年四十九以子毅贵累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娶薄氏端洁庄敏治家有度再娶苏氏亦有淑德并追封清河郡夫人生毅规矩弼毅薄出也屡佐政府有能声翕然为一时所倚注规矩不仕弼秘书管勾毅生惟敏惟贤惟敏中书省椽惟贤家令司令史皆文而习于政思孝乡邦以善人称享年七十有五娶齐氏金氏生七男彝恒 呜呼盛矣哉郡候之后多贤也盖其艺丰徳厚衍于其躬用之未能既厥蕴故溢诸遗裔承休迭兴森乎其未已也因为兼纪其实而系以铭曰
              克畏克爱 布政有方 巩之尹惠泽其滂位弗徳充庸罔或既在厥遗裔遗裔诜诜 孔武而文 联辉竞秀有烨其勋 譬彼源泉 爰潴爰汇 酾流汤汤 乃万斯既 沾沾薄夫 朝盈夕涸 绥厥家儿 宗祀靡托 侯也雍容 繁祉攸 胙以大郡 侑以秩宗延庆四世 弥隆其炽 噫嘻休哉 其永勿坠
              致和元年(公元一三二八年) 月 日
              中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嗣孙张毅等立石
              古汴石匠提领李春刊


              24楼2019-05-01 12:47
              收起回复
                元故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封清河郡公张公神道碑铭
                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臣 欧阳玄奉敕撰
                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资政大夫知筳事 臣 巎巎奉敕书
                正奉大夫侍御史 臣张起岩奉敕纂
                清河公姓张氏,其先解人也,今家河南巩县,子为中书参议。公赠集贤直学士,进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清河郡公。及其孙为吏部侍郎近臣,为之奏请于上,有旨敕翰林侍将学士欧阳玄撰公神道之碑,以赐惟公,赠典致以子,赐碑铭其孙,若享自然之福,而膺身后之名,徐考其行事,则二者皆公所自致也,若孙致位于斯,其致亦以公也。公之父仕为嵩州安抚使,张氏宦业在嵩州矣,以直言忤时贵,尝退而不居。公少时署竹监,嵩州遗泽在公矣,以其厉民又退而不居,是仁人君子之为心也。张氏再世有仁人君子居之此,子若孙所以致今日者也
                公讳思忠,字诚之。幼静重简默,群儿靳之不为动。侍立长者,进退如成人。稍长,从诸晜入学舍。先生见其蚤慧,授以孝经使仿书。公受教即能无苟且意,先生谓其父曰:孺子他日必以儒起家,浸长果日嗜学
                王师围襄阳,调庾吏,给营中粮糒,不匮,改司嵩州竹课,甫壮年独不乐为苛政,弃去,不复仕。
                性孝友:亲病昼夜不解带,兄从军襄樊,三月书不达亲忧之,公徒步至兵间,不避锋镝卒获安耗归宁其亲,然或道遇蝼蚁必迂步以避之,恐其践及。及一日,谓其兄弟曰:古人有十世共举火者,今何为不然得非俗之不古欤?兄弟感其言不敢谋析处。邻族姓贫不能婚葬,视疏戚为施,无不有所周恤。人有归贷者付以量衡,使自均其轻重隆杀为,报其不能者辄毁之剂。远近以愤争见质,遂以理析之,往往弭怨。家居隆师教子,尤好眉山苏公文,尝手抄百余篇授诸郎使矜式。暇日从宾朋觞咏自乐耽视世态泊如也。
                至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终于正寝,年四十有九,以至大元年二月望葬洛南青龙山之阴
                之先陇嵩州公,讳恩,金季官,元戎以谠论与达官龋龉,勇退于家。王师徇河南,主帅闻其贤,版以故职,力辞巳乃为嵩人所归。未几改巩令,有仁政,号张佛。以孙贵,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娶王氏,追封清河郡夫人。生子男四人,公居其三。
                伯思敬,初袭巩令,历鄢陵、沁水、洛阳、大名、邹平五县,江陵总管府判官,知均醴陵两州,同知扬州路总管府事,所致,称良吏,寿八十一终。
                仲思信,以百夫长从征合州襄阳,以功拜管军总把迁上千户,佩金符,洪泽田以老。
                思孝不仕,以善人称于乡。
                公先娶薄氏继苏氏,皆有淑德,并追封清河郡夫人。
                子四人:长曰毅,即江浙参政,伟器雅望,历践萃贯,为时名卿,引年闲居,福寿鼎盛;次曰规;三曰矩;四曰弼,弼,内政司照磨。
                孙男八人:惟敏即吏部侍郎,博学擅辞藻,居官练达国务有父风;惟贤有文声,尤工诗辟,掾礼部早卒,御史宋褧为作“张才子传”,弟惟则亦早卒,惟中、惟贤、惟逊、惟正、惟权仕学俱进,未已。孙女【】人,曾孙男【】人,曾孙女【】人。
                先儒有言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厚之至也,岂独朋友交际之道为,然人君之御群臣于其先世,所以重追往之典者要以为厚之道也。厚之极致则增典之外继之以赐碑焉。玄 代匮词坦,屡奉诏铭诸臣家先陇。思魏晋君臣以海内雕弊禁厚葬立碑而终莫能制,当时,有兄为弟作表徳论,刻之墓阴曰:只为王典不得为铭,呜呼陋哉,晋魏之为政也。令玄以天子命,铭天官之先祖而特著斯言者,以人臣封赠碑谥古,于天官始知国恩之厚,固前代之所罕觏也,又因以告他臣之,受是恩者相率以厚我国家之报不其韪欤?碑未立,惟敏由吏部迁中书左侍郎中,铭曰:
                张氏之业 旧自嵩州 将翱而戢 直与世齿曷 吏于天朝 初命而俯
                巩县之善 桐乡之朊 有畜不施 实钟在公 公曰得仕 毋俯辜功
                公征于野 有竹伊篝 公休于家 算不遗荚 原隰裒矣 言求其志
                我志则勇 遑恤有兵 遭蚁于徒 却步踽踽 我心则仁 是用不武
                维此张氏 载集载骞 自晋再迁 及兹蝉联 彼木十围 枝叶既蕃
                雨露所泽 及注本根 孰识本根 下踞九地 昼夜轮转 枝叶不疲
                国有寿骏 惭车于梁 展也有考 德厚流光 又有荩臣 为王宰旅
                乃祖乃父 诒厥誉处 从臣以闻 当宁赐允 词臣作诔 百世无霣
                洛水之滨 神道如砥 勒文贞石 负以龟趾
                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岁次庚辰 九月吉日 建
                安仕大师 何徳洪刻


                27楼2019-05-04 17: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