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53,489贴子:30,895,468

回复:【长贴申精】新手器材扫盲(2019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是胶皮相关:
先总体说一下,胶皮主要分为反胶,颗粒胶皮,防弧胶皮。反胶就是表面平整的胶皮,特点是能制造强烈的旋转,发力之后有很高的球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胶皮,又根据表面是否有粘性分为粘套和涩套。(其实我发现应该先讲讲单胶皮,海绵,套胶的,后来想想没必要,95%以上的人都用的是套胶)
颗粒胶皮有正胶,生胶,长胶。正胶也能主动制造旋转,但是比反胶差一些,正胶的颗粒短而粗,比较适合近台速度型打法,也是上手最友善的颗粒胶皮。长胶是颗粒细长的胶皮。特点在于,弧线飘,反旋转(比如攻过来的球是下旋,搓过来的球几乎不转),主动制造旋转能力差,是很难适应的胶皮,常见于削球打法和老大爷打法。生胶则是介于二者之间,制造旋转能力差,也不怎么吃转,速度快,球略下沉,近些年在国外女队很流行,适合近台速度型打法。

胶皮剩下的名词:
德套,日套,传统国套,狂飙,反胶,正胶,长胶,生胶,防弧胶皮,胶皮重量,蛋糕海绵,高密海绵,粘性胶皮,涩性胶皮,内能,胶皮度数。
答主下午和晚上要去参加一些活动和晚宴,接下来的更新会在明天白天和接下来几天完成。不过参加晚宴的时候还是可以偷偷看贴吧的23333.


IP属地:英国22楼2019-03-23 13:27
收起回复
    继续更新。由于楼主没打过一天颗粒,所以以下内容都是针对反胶的。
    胶皮是对于手感和球质更敏感的东西,当然也是消耗品,一般水平比较高,打得勤的吧友会1-3个月更换胶皮,楼主自己大概是正手胶皮6个月更新(一般是因为起鳞或者是出什么事故),反手胶皮9个月更新。


    IP属地:英国63楼2019-03-26 00:07
    收起回复
      粘性胶皮:
      胶面有粘性的胶皮,代表的国内有狂飙,天极系列,国外的有spin art,骄猛vega China,挺拔k2,一般这种胶皮比较擅长制造旋转和弧线,在拉半出台球和加转弧圈球比较有优势,速度比涩性胶皮差一点。
      涩性胶皮:
      胶面没有粘性的胶皮,绝大部分外套都是涩性胶皮,代表作有sriver,大巴,T系等等。涩性胶皮通常海绵比粘性胶皮软,因为相比起粘性胶皮,涩性胶皮唯一制造摩擦的方式就是通过海绵吃球来制造旋转。顺便一提,这个年代如果只是靠薄摩擦来打粘套已经过时了,打粘套也需要打磨结合。另外高级涩性胶皮同样可以制造出超强的旋转,只是发球,小球不如粘套好用罢了。粘套通常脱板快,速度快,多用于反手,经常也能看见国乒的选手倒板用反手的涩套扣高球,也是因为涩套速度快。


      IP属地:英国64楼2019-03-26 00:07
      收起回复
        德套:
        生产地在德国的胶皮。德套经过了很久的发展,一开始的德套是比较虚弹的,啥叫虚弹呢,就是在处理小球的时候,你想控制落点和高度,结果发现球很容易出台和冒高,并且早期的德套旋转力量往往比较一般。现在经过很多代的发展,elp,mxp这些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另外很多胶皮比如尼塔库S1,yasaka r9,都是德国生产的(盲猜是esn生产的),所以他们虽然是日本牌子,但是却是德套。
        日套:
        生产地在日本的胶皮。其实无机时代的日套和德套的差别不算太大,不如说蛋糕海绵和高密海绵的差距比较大(这两个词之后会解释),T系列除外,08年的胶皮,统治了11年,马上要被自家的D系列超越,真的可怕。有机时代的日套是很有特点的,比如sriver,大巴,紫泥。他们的特点在于高度依赖胶水,海绵表现得比较韧,吃球深,常说的一句话是软碳,手感很好。当然也有缺点,他们过于依赖胶水,灌饱了的sriver el能比T64好打(其实不用灌饱,这些胶皮对胶水非常敏感),但是不灌的比天翼还垃圾。绝大部分有机时代的日套海绵除胶都是噩梦,包括现在的日套也还留存着娇贵的问题。


        IP属地:英国65楼2019-03-26 00:07
        回复
          蛋糕海绵:
          海绵有多泡结构,像蛋糕一样。这种(和高密海绵对比)一般吃球深,易透板,旋转好,弧线好,击打感是较软的,早期的蛋糕海绵会有底劲不足的问题,现在的高端蛋糕已经解决得很好了。虽然蛋糕海绵看着有很多孔,但是蛋糕海绵一点都不轻,详情可以参阅几个关于重量的贴子。

          高密海绵:
          与上文提到的相反,高密海绵的孔隙非常小。相比蛋糕海绵,这种一般击打感是更扎实的,有一些旋转差一点(注意旋转差的胶皮也不容易吃旋转,答主在国外打球深有体会),底劲比较足,高密海绵也并不是看上去那样一定都很重。


          IP属地:英国66楼2019-03-26 00:09
          收起回复
            胶皮重量:
            有一些精品贴会记录各种胶皮的重量,这样便于大家搭配,通常而言,横板选手可以总体重一点,180g-190g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质量,追求摆速的话可以选轻一点的,追求单板质量的可以选重一点的,横板选手没有直拍选手对重量敏感。注意两面胶皮不要相差重量太大,不然会有重心前后的偏移,用起来很难受。直拍单面选手可以通过在反手贴护板棉/单胶皮/颗粒来降低重量。
            胶皮重量:https://tieba.baidu.com/p/6036165588?fr=good


            IP属地:英国67楼2019-03-26 00:10
            收起回复
              内能:
              内能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Neo狂飙在第一个月的时候是非常好打的,体现在弹性好,吃球感强,再过了一个月后,能感觉到胶皮变硬了,没那么弹,由于内能丢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般自己的体会是不深的,但是你能明显感觉自己拉球变慢了,更容易被对方挡回来了,更难拉死人了,这就是所谓内能丢失的过程。蛋糕海绵的胶皮同理,不过蛋糕海绵表现得更明显的是发力的时候,有时候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一般内能外套内能期不太讲究的话是3个月,比较讲究的话是1个月。内能期过了之后,可以使用膨胀剂使其恢复内能(持续3周左右),当然一些膨胀剂本身对海绵不好。推荐外套使用尼塔库油/开林油(个人更推荐尼塔库油,比较像外套本来的样子,开林感觉有点过了),狂飙用一堆油(除了尼塔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IP属地:英国68楼2019-03-26 00:10
              收起回复
                胶皮度数:
                有时候有萌新会问,为什么狂飙40度就很硬了,但是德套有些甚至有50度呢?那岂不是铁板?其实是因为他们的体系不同。具体怎么换算?我也不知道,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只有上手了才知道合不合适。一般比较硬的偏正手,比较软的偏反手。同一种胶皮的情况下,较硬的胶皮更适合击打,有更快的速度,也有更高的使用门槛,更足的底劲(前提你有那个力量),较软的胶皮有更适合弧圈,有更深的吃球感,门槛比较低,不容易掉球,缺点就是有时候会觉得很“肉”,也就是脱板慢。一般而言,不刷胶不刷油的朋友打38/39度的狂飙3比较合适,逢打必刷的朋友打39/40的狂飙3比较合适。


                IP属地:英国69楼2019-03-26 00:11
                收起回复
                  各种版本天极3/狂飙3:
                  我没打过天极2和狂飙2,就不说了。不过天极3和狂飙3还是打过不少的。天极3的特点在于,门槛比狂飙3低一点,小力量下的旋转更强,有着更高的弧线。更高的弧线有利有弊,利是接半出台,或者是取位靠后导致击球点低的球比较好,缺点在于弧线高容易被拍,单板杀伤力不足。由于门槛低,你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控制落点和还原上,因此也更利于连续进攻。虽然我描述了很多,但是这两种胶皮本身差别不是很大的,没必要太纠结。
                  狂飙3的弧线就是比天极3低一点,需要的力量多一点。这几天和外国人打球,我有时候拿狂飙+5夹拉薄摩擦的加转恶心他们,他们非常不习惯这种二跳低的球,有时候会漏。但是有时候是我失误了,球高了,就会被拍。这也算是狂飙和外套正手的区别吧,外套正手拉球速度快,但是球很正,狂飙拉球速度慢一些,但是转一点,二跳低,有些老先生喜欢拉侧旋就特别拐。
                  关于(neo)普狂/省狂/国狂:
                  讨论这个的贴子很多,我给个自己的结论。一般打省狂是比较好的,更推荐neo版本,毕竟neo比有机版本贵不了多少,缺能爽一个月,我觉得还是挺值的。有钱的朋友可以考虑neo国,不过性价比比较低。在普狂差不多也要90的今天,有很多这个价位的胶皮比普狂更有竞争力,不如考虑他们。
                  至于天极,neo天极就不错,天极的整体品控是比普狂好的,特别是海绵,普狂我以前经常买到过垃圾海绵(有沙眼),天极的就没买到过,有钱的朋友可以考虑neo国天。
                  至于蓝海棉这个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蓝海棉的好处是吃球深一点,更加韧。个人觉得脱板比较快的底板搭配蓝海棉比较好,比如我觉得vis+蓝海棉比vis+黑标橙省好打。橙海绵出球要干脆一些,其实他们真的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风格略有差别罢了,更多的是那颗烧心在起作用。


                  IP属地:英国70楼2019-03-26 00:11
                  收起回复
                    答主预计还有两次主要更新,一次补完名词解释以及讲讲基本的底板胶皮搭配,另一次讲讲我对于如何购买和对于器材本身的看法,最后可能会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小结。争取明后天施工完,这两天实在是很忙。


                    IP属地:英国71楼2019-03-26 00:14
                    收起回复
                      吐槽一下,好多朋友给我发私信,但是设置是对方不接收,这让我怎么回复呢。
                      今天干脆更完好了。


                      IP属地:英国93楼2019-03-29 10:14
                      收起回复
                        多年之后的继续更新。楼主这几年人生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乒乓球和器材的热爱却没有改变。随着一堆新产品的出现和打法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器材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由于这个帖子的定位是扫盲,所以还是写比较基础的东西为主。
                        胶皮的解释还差个防弧。
                        一个视频胜千言。
                        【防弧胶皮零摩擦体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U4y1T7Tn/?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764effc685fe62ba3cc0d0bdf176fd6
                        不吃旋转,会吸收力量是防弧最重要的特征,楼主本人在现实中没遇见过任何专门买防弧胶皮的选手,但是那种氧化多年的胶皮却很有防弧的特征。


                        IP属地:英国396楼2022-11-27 11:30
                        回复
                          一些基本的胶皮底板搭配,楼主只会横板双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直板什么的不太懂,就不谈了。
                          常见的底板有纯木五夹,七夹板(碳素胶水的也算在纯木里),然后纤维主要是内置和外置,按照纤维种类主要有碳素,芳碳(alc和salc),zlc(包括szlc)。
                          早些年有个经典的器材搭配的说法是“软板配硬胶,硬板配软胶。”
                          这个说法早年是很有道理的,什么意思呢?软的板子形变好,吃球比较深,需要硬一些的胶皮来增加力量。硬的板子出球快,速度快,需要软的胶皮增加吃球控制和摩擦。比如相对软的五夹搭40度狂飙会比较舒服,外置纤维板,特别是碳素板搭配相对软的外套舒服,搭配狂飙的话需要刷的比较猛。
                          这个大致的原则仍然是适用的,但是乒乓球技术发展更新了(更加强调撞击,偏早的击球点,降低了旋转),这些年的器材也进步了非常多(968,965,林高远,樊振东,奥恰,d套,zgr),人们需要更加地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器材搭配。
                          对于第一次自己购拍的球友们,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如果你的水平刚刚入门,还不会拉球,并且想找个教练认真练球,那我建议选块纯木板建立手感练功,个人比较推荐七夹板,因为五夹说实在的支撑力有点不够了,硬五夹也能打,但是没必要。比较推荐的七夹板有银河 U-2,clcr,狂飙龙3,niwa wood。只要不是特别硬的和特别重的都可以,基本上看预算选,挑一块85-90g出头的都差不太多,胶皮的话,正手愿意折腾就neo普狂3或者天极3 39度刷油,不愿意折腾就奔腾或者标靶吧,反手我不太了解国产胶皮,外套的话可以试试 rozena 或者是红v,总之选偏软的,总体重量控制在190g以下,能到185以下更好,手腕负担不要太重。
                          如果你是娱乐选手,也不打算找教练练,自己开心就好。那我的建议是找到你身边球友用的最顺手的,然后复制他的搭配。当然如果你想从头搭配的话,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看我个人用的顺手的参考一下。


                          IP属地:英国397楼2022-11-27 12:18
                          收起回复
                            对于已经有一定水平(能起下旋),然后想改善自己拍子的,我建议先思考一下自己想改善的点是什么,然后再结合预算调整。
                            特别需要关心的是总体重量,重心和硬度这三样东西,比较好的主流拍子(单底板800+)都不太缺支撑的,当然如果拍子支撑力不够的话还是要换块够的。通常来讲,大妈的拍子重心会靠外一些,而且由于版面比蛾子的大,算上胶皮会更重,所以如果手腕非常累,或者觉得太重了,可以考虑把大妈换成蛾子类似构造的板子,压力会小一些,正反手转换会好点,但是正手的单板威力会下降。
                            如果感觉板子太硬了,就可以考虑降低胶皮硬度和底板硬度。蝴蝶的话差不多 D09C > D05 > D80 > T19/T05 > T80 > T64 > Rozena > flextra (不推荐)。挺拔的话 MXP/MXD > ELP > FXP,狂飙直接看度数和重量,相同厚度下轻的会软一些,蓝海绵比橙海绵手感上软一些,刷的油感觉海夫黑油 > 普通海上明月 > 海夫黄油 > 开林,三遍会比两遍软。
                            底板的话差不多 老版本 vis ≈ 张继科 alc > 绿豆 vis > 龙张 > 樊振东 alc > 林高远 alc(我没打过,听球友说的)。同结构 szlc > alc,zlc 我只试过波z + 正手 t05,没贴过狂飙,就不和别的对比了。
                            大妈特制我手上有字母 w965 和 龙柄506,都是90.5g左右,506 要软一点。
                            我个人比较喜欢偏软弹的拍子,因为能兼顾手感和(业余水平)进攻,缺点就是有时候防守会差点意思,和打不出专业质量的进攻(我水平有限,男子专业哥普遍 41蓝省 + D09C 起步),对目前的配置还挺满意的。
                            我长期打过这么几个配置(别的各种其实也尝试不少,但是没有长期打,或者是蹭小伙伴们的),老 vis (14年打到20年)+ neo 蓝省 39度 2.15 刷开林 + rozena,20-21 没怎么打球,21-22 506 + neo 橙省 39 开林 + mxp,22 年下半年 965 + neo 普狂 39 黑油 + rozena 和 506 + neo 普狂 39 黑油 + rozena。打普狂的原因是狂刷油不心疼,rozena的原因是软,相对德套轻,性能够用,便宜,不过我最近反手涨球了,可能之后会换成 t05/80。


                            IP属地:英国398楼2022-11-27 13:47
                            收起回复
                              再说说一些我总体上比较推荐的单品和搭配吧。
                              我正手是打狂飙的,因为便宜,皮实耐艹,个人也比较喜欢折腾,认为刷油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外套正手我也试过一些,不能说不好吧,就比较萝卜白菜。反手我打外套,狂飙反手练球还行,但是比赛不行,吃转+对主动发力要求高。
                              软七夹正手橙蓝都不错,蓝海绵可以升一度,就是比较吃发力,高度数的海绵我喜欢黄油或者开林,低度数的喜欢黑油。七夹反手有钱的话推荐 05或者80,200块上下比较推荐 MXP,MXP打不动的话可以试试 ELP 或者 rozena。
                              蛾子外置alc的话正手只推荐蓝海棉,橙海绵个人感觉脱板稍有点快,蓝海棉正好,吃球深,调整和发力空间会比较足。反手的话有钱上 05/80/64 吧(最推荐80),200块左右推荐 rozena。另外感觉樊振东 alc 是块特别好打的板子,嫌 vis 硬的或者想尝鲜蛾子套娃 alc 的话都推荐入一块。
                              有一块不太推荐的(好)胶皮,反手的 D09C。它真的非常硬,胶面抓球非常好。在框架合理,能吃住球,发力也不错的朋友们手上自然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问题就在于普通的球友打着会吃不进去球,导致很难控制,一蹭就冒高没质量,还容易吃转,所以不太推荐。


                              IP属地:英国399楼2022-11-27 1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