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吧 关注:252贴子:786
  • 2回复贴,共1

司马赒和司马喜其实是两个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两个人皆曾为中山国相邦,司马赒见于中山王三器的铭文,司马喜(一作司马憙)见于《史记》《韩非子》《战国策》等文献。司马喜为人贪图功名又奸邪狡诈,却又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他只能通过处理中山国的邦交来取得中山王的信任,为政期间他侧重连好赵国,由于此时燕国经过子之之乱国内百废待兴,而齐国也在与楚国连年战争,两国均无暇理采中山国,所以中山国与燕齐的关系都很微妙,中山国还曾有“今王兴兵以攻燕”的计划,最后被墨者师给劝阻了。故司马喜认为搞好与赵的关系,于中山国的和平于他的相位都是极其重要。后来司马喜被免相,他为了复相竟跑去赵国求援,可见其卖国求荣的小人行径,他这种不光彩的一面自中山国被灭后就公诸于世,多为史官当反面材料进行贬斥。《韩非子》“以善赵,尝以中山之谋微告赵。”即以上之谓也。司马喜为了维持他的相位,他一面对外连赵,一面对内打击潜在对手,与他同时的季辛和爰骞都是中山国的重臣,司马喜怕他们取代自己于是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和,派人刺杀爰骞并嫁祸于季辛,最后中山王信而诛杀了季辛,就这样司马喜独揽朝政,为以后中山国迅速亡国埋下了祸根。司马喜曾三相中山,历经中山王厝(亦中山衅王)和中山王姿两代国王,百度上多传的司马喜历经三代中山王实为以讹传讹。
有关他的故事文献如下: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公孙弘阴知之。中山君出,司马憙御,公孙弘参乘。弘曰:“为人臣,招大国之威以为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司马憙顿首于轼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君曰:“行,吾知之矣。”居顷之,赵使来,为司马憙求相。中山君大疑公孙弘,公孙弘走出。
[2]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司马憙三相中山,阴简难之。田简谓司马憙曰:“赵使者来属耳,独不可语阴简之美乎?赵必请之,君举之,即公无内难矣。君弗与赵,公因劝君立之以为正妻。阴简之德公无所穷矣。”果令赵请,君弗与。司马憙曰:“君弗与赵,赵王必大怒;大怒则君必危矣。然则立以为妻,固无请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简处谓取使,可以为司马憙,可以为阴简,可以令赵勿请也。
[3]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阴姬与江姬争为后。司马憙谓阴姬公曰:“事成则有土子民,不成则恐无身。欲成之,何不见臣乎?”阴姬公稽首曰:“诚如君言,事何可豫道者。”司马憙即奏书中山王曰:“臣闻弱赵强中山。”中山悦而见之曰:“愿闻弱赵强中山之说。”司马憙曰:“臣愿之赵,观其地形险阻,人民贫富,君臣贤不肖,商敌为资,未可豫陈也。”中山王遣之。
[4]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见赵王曰:“臣闻赵,天下善为音,佳丽人之所出也。今者,臣来至境,入都邑,观人民谣俗,容貌颜色,殊无佳丽好美者。以臣所行多矣,周流无所不通,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不知者特以为神力言不能及也。其容貌颜色,故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赵王意移,大悦曰:“吾愿请之,何如?”司马憙曰:“臣窃见其佳丽,口不能无道尔。即欲请之,是非臣所敢议,愿王无泄也。”
[5]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司马憙辞去,归报中山王曰:“赵王非贤王也,不好道德而好声色;不好仁义而好勇力。臣闻其乃欲请所谓阴姬者。”中山王作色不悦。司马憙曰:“赵强国也,其请之必矣。王如不与,即社稷危矣、与之;即为诸侯笑。”中山王曰:“为将奈何?”司马憙曰:“王立为后,以绝赵王之意。世无请后者。虽欲得请之,邻国不与也。”中山王遂立以为后,赵王亦无请言也。
[6] 《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应言》:司马喜难墨者师於中山王前以非攻,曰:“先生之所术非攻夫?”墨者师曰:“然。”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将非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喜曰:“然。”墨者师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将是之乎?”司马喜无以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1-17 17:15回复
    和司马喜曾同为中山相邦的司马赒,几乎没有零星记载见于相关文献。两者皆为同一个复姓,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司马赒主要活动在中山王厝时期,而司马喜则是主要活动在中山王姿时期,两者可能是父子或是叔侄关系,但不可能是同一个人。据中山王厝鼎铭文“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幼童,未通智。唯傅姆是从,天降休命于朕邦,又(有)氒忠臣【賙】,”司马赒曾侍奉中山王厝父亲中山成王,中山成王逝世前托孤司马赒,司马赒毅然受命,他常常以先贤道理不厌其烦地为王厝开导,使王厝深为感动,于是不久司马赒被拜为相邦,自是之后司马赒成为中山王厝的左膀右臂,他总揽朝纲,承继先王桓、成“身勤社稷,行四方以忧劳邦家”的优良传统,事必躬亲,宵衣旰食,还推广祭祀礼仪,施民以德政,中山王厝鼎铭文称之“亡不率仁,敬顺天德”,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改革,中山国国安民泰,军民皆期盼为国家效力,国力一时达到鼎盛。公元前314年,燕国君臣易位,导致国家爆发内乱,史称“子之之乱”,司马赒为此感到不耻,铭文载“赒曰:为人臣而反臣其宗,不详莫大焉。将与吾君并立於世,齿长於会同,则臣不忍见也”,于是司马赒亲率三军讨伐燕国,一举攻破燕国,铭文载“奋桴振铎,闢(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司马赒伐燕一役攻占了燕国数百里土地,周天子派人祝贺,诸侯亦然,中山国也因此进入全盛时期。中山国之所以变得强大,完全是司马赒的功劳,中山王厝为了表彰他,称他为“仲父”并赐予“虽有罪及三世无不赦”的免死金牌。但过了不久,年迈的司马赒(铭文上中山王厝称他为“老赒”)由于积劳成疾,便撒手人寰离开人世,中山王厝为此痛苦流涕,不能自已,如失亲人。司马赒大概在中山王厝伐燕后去世,即中山王厝后期,证据见于中山王鼎铭文“於(呜)虖(呼)攸哉,天其又(有) 于哉!氒邦是以寡人倞任之邦而【去之游】,无懅惕之虑。”【去之游】即逝世的意思,句大意是中山王厝感叹司马赒身居相位却离开了人世,他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万分。中山王鼎铭文“於(呜)虖(呼)念之哉!后人其庸庸之,毋忘尔邦。”句大意是中山王感叹对司马赒的思念,希望子孙后代记住司马赒,并以他为榜样报效国家。此亦司马赒于中山王厝时去世一大证据。
    司马赒在中山王厝后期去世,司马喜接其后进入中山国核心,而司马喜的主要活动皆在中山王厝的儿子中山王姿时期。不仅司马赒和司马喜不同时,而且司马赒和司马喜完全是两类人,上文已经提到司马喜,他的种种故事都是充斥着个人功利主义,为达到目的甚至出卖国家机密于敌国。而司马赒则完全相反,司马赒为人忠诚,勤劳能干,他受托孤之命说明他得到先王的肯定与信任,其后他为中山国的强大竭尽全力,终克燕国,使诸侯朝贺,此种种,无不昭示司马赒的才能,中山王厝方壶铭文载“周竭志尽忠,以佐佑厥辟,不贰其心,受任佐邦,夙夜匪懈,进贤措能,无有遹息,以明辟光”即是中山王厝对他的绝对肯定。一个奸邪狡诈、卖国求荣的奸臣,一个竭志尽忠、不贰其心的忠臣,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如今百度上的词条和文库多采用“一人说”,理由是“赒和喜为字同音的假借”,其实逻辑上是经不起推敲的,以讹传讹实不可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1-19 00:11
    回复
      此贴原创,禁止转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09 0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