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日还是风和日丽,到这天早晨,宫城上就阴阴地缀上了灰黑云朵,像是要下雨,却又将下未下。已抻开了狭长绿叶的柳丝在湿润春风里斜斜飘着,柳风里还混着散漫的小小黄花,一路莽撞地扑人襟袖。
蓝祈出宫去。
大件的行李前一天已让青侍卫运出了宫,存在叶城货栈里,此时她就背了些细软,拿了伞,沿朱雀大道慢慢走出宫城。
也是最后一次走这条路了吧。
蓝祈想。
还未走到一半,脸颊上忽有了极轻微的湿意。蓝祈伸出手望望天色——终于开始飘雨丝了。她撑起那把陪伴自己两年的湘色纸伞,抽了抽鼻子——有什么带着烟火气的香味,从前面传了过来。
休沐日清晨的朱雀大道悄无一人,蓝祈又走了几步,才看清朦胧柳色烟雨里,半蹲着一个人。
“哎……这不是……徐工部吗?”蓝祈攥着伞,望了望香烟飘来的地方,讶然。走近看时,那人确是徐节南①,自己在御书房轮值时经常看见他,印象中也是先皇的几位重臣之一。此时他只穿着一身雪青素色苎麻长衫,半蹲在一株柳树下,口中还喃喃念着什么。面前一只水红瓷酒瓶,小铜炉里香烟袅绕,混进渐起的水烟里去。
“徐大人……您是在……”蓝祈略略矮身施礼,试探着问道。
徐可闻抬头,也认出她来,起身回礼道:“原来是祈娘子——今日是先帝去后第一个清明,九嶷遥远一日不得来回,故而在此处聊做祭奠。”蓝祈怔了怔,立于斜飞雨线中,一时无言。
快半年了啊……
谁都不曾想到光华帝竟如此早逝——或许大司命已有所察但不曾明言。蓝祈还记得泰启十六年的秋天,先帝开始安排宫内大小琐事、对她和几个近身侍卫多加嘱咐并频繁传召慕容大丞相及其子慕容朔望时,她还暗自称奇,心道这怎么看都像是交代后事的架势,然帝君春秋正盛,真的需要如此提前准备吗?而泰启十七年海皇祭的夜晚,则在她余生中,留下一道流水蚀磨岩壁般的长长暗痕。
二人默然良久,直到一双燕子轻灵灵擦着柳枝飞过。蓝祈看了看地上那瓶酒,勉强笑道:“徐大人带的可是杏花酒。”徐可闻弯腰拾起酒瓶:“正是。”他拔出木塞,顿了顿,将浅绯色的清酒徐徐倾注于地,芳香四溢,浓烈芬馥,令蓝祈想到自己刚入宫那年灼艳整个上林的杏花海;想到新君年幼时自己陪伴他玩耍、春分簪花酒时插在先帝发际的小桃枝;想到曾落在先帝随手涂的稿纸上来自中州的诗句——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②
而此刻,她站在朱雀大道通往叶城的方向,伽蓝白塔静默地矗立在她身后,隔着一层似暗非暗的云、雨、雾,也隔绝了十余年陪伴他的光阴。
泪忽然就涌了上来。
“……于是梦破凉宵,纤微难忘。乃念君德,始兴空桑……”徐可闻大声地念着祭文。
“你要不要告诉他们……”远处高耸的屋脊上,魅婀坐在一枝开残了的梨花上,忍不住转头问身边的人。一身玄色衣袍的男子体态清癯,负手立于屋脊鸱吻,已安静地看了底下许久。
“不了。人事有代谢③,知道又如何,徒在民间生风波。”
魅婀叹息:“道理的确如此……只是,有时我都在想,在这种事上,你和她,真不知谁更无情。”
男子笑了一声,并不回答。
雨丝愈加密了起来,空寥的朱雀大道上,却忽然多了一个人。
徐可闻看见蓝祈望向道路那头的目光,也回头看了一眼。一个高挑的男子,斗篷遮了大半张脸,正向这边走来。
满城都飘着细碎的黄花,和着霏霏柳丝细雨交织成朦胧的雾。湿润雨丝里,黑衣人与他擦身而过,肩头轻轻一碰。
一把半旧的油纸伞落进他怀里。徐可闻怔愣一下,下意识脱口:“嗳……你的伞……”
那人脚步不停,倏忽已至长街那端拐角处,迅疾几非凡人。雨雾中远远传来一句:“徐大人,雨下大了,可别着了凉。”徐可闻还没回过神来,只呆呆地看着那袭玄色斗篷消失在褪色红墙那头。
“他是谁呀……”半晌,蓝祈小声道,似是害怕惊动了什么。
“不知道。”徐可闻撑起伞,温润的竹柄握在手里,他忽然就觉得心里没那么难过了。
收拾好东西,两人一同往帝都外走去。片片素白梨花飘飞在石砌的道缘。墙边爬的蔷薇也快开了。

————————————
注:①徐可闻,字节南。诗经“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②温庭筠《菩萨蛮》
③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蓝祈出宫去。
大件的行李前一天已让青侍卫运出了宫,存在叶城货栈里,此时她就背了些细软,拿了伞,沿朱雀大道慢慢走出宫城。
也是最后一次走这条路了吧。
蓝祈想。
还未走到一半,脸颊上忽有了极轻微的湿意。蓝祈伸出手望望天色——终于开始飘雨丝了。她撑起那把陪伴自己两年的湘色纸伞,抽了抽鼻子——有什么带着烟火气的香味,从前面传了过来。
休沐日清晨的朱雀大道悄无一人,蓝祈又走了几步,才看清朦胧柳色烟雨里,半蹲着一个人。
“哎……这不是……徐工部吗?”蓝祈攥着伞,望了望香烟飘来的地方,讶然。走近看时,那人确是徐节南①,自己在御书房轮值时经常看见他,印象中也是先皇的几位重臣之一。此时他只穿着一身雪青素色苎麻长衫,半蹲在一株柳树下,口中还喃喃念着什么。面前一只水红瓷酒瓶,小铜炉里香烟袅绕,混进渐起的水烟里去。
“徐大人……您是在……”蓝祈略略矮身施礼,试探着问道。
徐可闻抬头,也认出她来,起身回礼道:“原来是祈娘子——今日是先帝去后第一个清明,九嶷遥远一日不得来回,故而在此处聊做祭奠。”蓝祈怔了怔,立于斜飞雨线中,一时无言。
快半年了啊……
谁都不曾想到光华帝竟如此早逝——或许大司命已有所察但不曾明言。蓝祈还记得泰启十六年的秋天,先帝开始安排宫内大小琐事、对她和几个近身侍卫多加嘱咐并频繁传召慕容大丞相及其子慕容朔望时,她还暗自称奇,心道这怎么看都像是交代后事的架势,然帝君春秋正盛,真的需要如此提前准备吗?而泰启十七年海皇祭的夜晚,则在她余生中,留下一道流水蚀磨岩壁般的长长暗痕。
二人默然良久,直到一双燕子轻灵灵擦着柳枝飞过。蓝祈看了看地上那瓶酒,勉强笑道:“徐大人带的可是杏花酒。”徐可闻弯腰拾起酒瓶:“正是。”他拔出木塞,顿了顿,将浅绯色的清酒徐徐倾注于地,芳香四溢,浓烈芬馥,令蓝祈想到自己刚入宫那年灼艳整个上林的杏花海;想到新君年幼时自己陪伴他玩耍、春分簪花酒时插在先帝发际的小桃枝;想到曾落在先帝随手涂的稿纸上来自中州的诗句——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②
而此刻,她站在朱雀大道通往叶城的方向,伽蓝白塔静默地矗立在她身后,隔着一层似暗非暗的云、雨、雾,也隔绝了十余年陪伴他的光阴。
泪忽然就涌了上来。
“……于是梦破凉宵,纤微难忘。乃念君德,始兴空桑……”徐可闻大声地念着祭文。
“你要不要告诉他们……”远处高耸的屋脊上,魅婀坐在一枝开残了的梨花上,忍不住转头问身边的人。一身玄色衣袍的男子体态清癯,负手立于屋脊鸱吻,已安静地看了底下许久。
“不了。人事有代谢③,知道又如何,徒在民间生风波。”
魅婀叹息:“道理的确如此……只是,有时我都在想,在这种事上,你和她,真不知谁更无情。”
男子笑了一声,并不回答。
雨丝愈加密了起来,空寥的朱雀大道上,却忽然多了一个人。
徐可闻看见蓝祈望向道路那头的目光,也回头看了一眼。一个高挑的男子,斗篷遮了大半张脸,正向这边走来。
满城都飘着细碎的黄花,和着霏霏柳丝细雨交织成朦胧的雾。湿润雨丝里,黑衣人与他擦身而过,肩头轻轻一碰。
一把半旧的油纸伞落进他怀里。徐可闻怔愣一下,下意识脱口:“嗳……你的伞……”
那人脚步不停,倏忽已至长街那端拐角处,迅疾几非凡人。雨雾中远远传来一句:“徐大人,雨下大了,可别着了凉。”徐可闻还没回过神来,只呆呆地看着那袭玄色斗篷消失在褪色红墙那头。
“他是谁呀……”半晌,蓝祈小声道,似是害怕惊动了什么。
“不知道。”徐可闻撑起伞,温润的竹柄握在手里,他忽然就觉得心里没那么难过了。
收拾好东西,两人一同往帝都外走去。片片素白梨花飘飞在石砌的道缘。墙边爬的蔷薇也快开了。

————————————
注:①徐可闻,字节南。诗经“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②温庭筠《菩萨蛮》
③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