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407贴子:421,413

回复:苏东坡杂谈——尊敬的苏轼,活脱脱的一部百科全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同学群里聊到下面这首词,实在太优秀了,忽然想起发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次不谈苏轼):
《送别》~李叔同(清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评论:
1、这词真的很震撼,描写分别送别的情感情怀(特别是,料想很长时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的),能高于这词的,我是没有发现。
2、这是清朝末期李叔同写的一首词,本人认为(或者我了解的不够),这是近代甚至现代,描述分离送别内容的,唯一能够比肩唐诗宋词的作品。


IP属地:广东226楼2021-08-01 08:29
回复
    苏轼《艾子杂说》一直说是39则,但《苏东坡全集》中收集的,也有第40则,是因为凑整数40?还是原来就是40?不得而知,下面将40则和大家分享——这则也非常有趣,且看下文:
    《艾子杂说》第40则(译文):
       秦朝有个读书人,好古成癖,无论价格多么昂贵的古物,都要买下收藏。
    一天,有人卷着一张破席子登门,夸耀说:“ 当年鲁哀公设席赐坐询问孔子政事,我拿来的正是孔子所坐过的那张席子。” 秦氏便用靠近外城的田地换下这张破席子。过了几天,又有一人拿了根拐杖来卖给他,宣称:“ 这是同文王的祖父太王为躲避狄人侵犯,率众离开时所持的手杖。” 论起年代,比孔子坐过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秦氏把家中的钱财尽数付出。
      几天后,又有人端着只破碗对他说:“ 先生得到的席和杖,并不算古老,请看这只碗,是夏桀时造的,比周古远得多了。” 秦氏以为这下可得到了旷世稀有的古物了,于是让出自己所居住的宅院,买下这只碗,沿街乞讨,还不停地叫着:“ 列位供养衣食的父老乡亲,谁有姜太公的九府古钱,赏我一文吧!”
    ————————————————————————————————————
    评论:一切尽在不言中,哈哈!(参见上文)。


    IP属地:广东227楼2021-08-08 11:01
    回复
      苏轼最虚幻诡奇的一篇寓言《三老语》:
      “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 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 一人曰:‘ 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一人曰:‘ 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 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蝣朝菌何以异哉?”
      意译:
      曾经有三个老人碰到一起,相互问多大年纪了,其中一个老人说:“ 我也不记得我有多少岁了,只记得小时候认识一个叫盘古的人。” 另外一个老人说:“ 每当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拿一个竹筹记录一次,现在已经积满十间屋子了。” 第三个老人说:“ 我吃的蟠桃,都把桃核丢在了昆仑山下,现在这桃核已经堆得和昆仑山一样高了 ”。在我看来,如此长的寿命与朝生夕死的蜉蝣、细菌有什么区别呢?
      ——————————————————————————————————
      评论:这篇寓言很虚幻诡奇(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吧):
      第一个老人说自己与盘古有认识和交情(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可见年代之久远);第二个老人,沧海变桑田来源于《神仙传》中仙女麻姑的故事,形容时间漫长而发生的地质变化,说他用一根竹码记载一次这种变化,竹码竟堆满了十间屋;第三个老人,蟠桃是一种仙树,《汉武帝内传》说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才能吃一次),而第三个老人竟说他吃的蟠桃,其核都堆得有昆仑山那么高了。
      1、初读上文,感觉有点玄乎——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2、即便如三老人如此般长寿,但在永恒的时光长河中,也是一瞬间的事;
      3、即便如此长寿,如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就和朝生夕死的蜉蝣、细菌没有区别;
      4、成语 “ 海屋添筹 ” 出于此,祝寿语;


      IP属地:广东231楼2021-09-03 10:21
      收起回复
        今天(2021.09.03)是苏轼逝世920周年纪念日,应本吧诗友之邀,呈上拙作一篇:
        《无题》·····
        九百年前苏东坡
        七尺顽躯走世尘
        天真烂漫却单纯
        人品才华冠盖世
        生活情趣更动人
        我等当学苏东坡
        莫嫌荦确坡头路
        一如既往勇闯途
        ——————————
        评论:拙作,让大家见笑了~


        IP属地:广东233楼2021-09-04 09:17
        收起回复
          苏轼日记一则(原文):
          (别人问苏轼)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
          余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意译:
          (别人问苏轼):“ 你没病却弄这么多药,不擅长饮酒却弄这么多的酒,辛苦自己为他人,这是为什么呀?”
          我(苏轼)笑者说:“ 因为生病的人得到了我的药,我就因为他们有了药而感到身体轻松快乐;饮酒的人能够开怀畅饮,我就为他们感到酣畅舒服,大概就是专门为自己满足的。”
          ——————————————————————————————
          评论:这大苏总是为别人着想~


          IP属地:广东235楼2021-09-18 19:47
          收起回复
            下面送上一首乡村题材的词,这种词更显朴实无华、贴近自然而清新(也是很少人熟悉的冷门词):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意译: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过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回去种田耕地呢?
            春天的阳光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长势喜人,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但自己实是农夫出身呀。
            ————————————————————————————————
            评论:
            苏轼作过许多不错的乡村题材的词,人说:“ 东坡作诗永远清新。” 而这一类词则是最能体现 “ 清新 ”的韵味~


            IP属地:广东236楼2021-09-20 20:42
            回复
              2021.09.21今天是中秋节,名篇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家喻户晓,那是苏轼描写和弟弟分别而不能团聚的情怀;
              但另外一首中秋诗(类似诗吧),却少人知道,而且描述的是虽和弟弟中秋团聚了,但又无可奈何要分开的情感,且看这首: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意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地上充满了寒气,天上只剩一轮明月;银河悄无声息(银汉,指银河,楚河汉界的意思),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今天的美景是如此美好,可惜并不长久(每年只有一次中秋,而现在,马上就要和弟弟分别了),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因为颠沛流离啊)
              写作背景:
              公元1077年(熙宁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这年二月份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分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
              ——————————————————————————
              评论:苏轼有绝佳的中秋词,也有很不错的中秋“ 诗 ”~


              IP属地:广东238楼2021-09-21 11:45
              收起回复
                明代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的不错,但多半是模仿苏轼的句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评论:且看~
                1、“ 浪花涛尽英雄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2、“ 是非成败转头空 ”——“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3、“ 几度夕阳红 ”——“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
                4、“ 白发渔樵江渚上”——“ 掀舞一叶白头翁 ”
                5、“ 都付笑谈中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IP属地:广东240楼2021-11-14 11:23
                收起回复
                  按照以往的习惯,隔老远发个朋友圈,却不料乌台诗案。这就是苏大的名气。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1楼2021-11-23 09:34
                  收起回复
                    下面送上一幅最美苏轼图:


                    IP属地:广东242楼2022-04-02 17:08
                    收起回复
                      这张也不赖,哈哈!谁说大苏不帅?和李白并驾齐驱了~


                      IP属地:广东243楼2022-04-02 17:19
                      收起回复
                        重磅消息:
                        今年5月4日至8日,音乐剧《苏东坡》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通过对师生情、兄弟情、爱情 “三种情”的层层刻画,全情复刻千古风流人物,用90分钟呈现天才苏东坡光芒万丈而颠沛流离的一生。
                        剧中将呈现18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包括《蝶恋花·春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别徐州》《临江仙》《寒食帖》这九首苏东坡名作的全新谱曲创作;以及《哭醉翁》《松风亭》《乌台诗案》《徐州大水》《东坡肉》等九首极富风格的全新词曲创作。
                        在京的粉丝们,可不要错过现场观看哦。


                        IP属地:广东245楼2022-04-07 13:11
                        回复

                          苏轼故居中的“来凤轩 ”,是苏轼的书房——
                          苏洵还把苏家的南轩命名为“来凤轩 ”,作为儿子的书房。多年后,苏轼梦回老宅读书的南轩:“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


                          IP属地:广东246楼2022-06-09 20:41
                          回复

                            ——————————————————————————————————
                            评论:苏词配图——
                            “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


                            IP属地:广东247楼2022-07-17 07:41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8楼2023-01-18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