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407贴子:421,413

回复:苏东坡杂谈——尊敬的苏轼,活脱脱的一部百科全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轼年轻时创作的一篇赋体文(从现实中的现象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滟滪堆赋》—苏轼
原文并小序:
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注:巨石名)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塘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
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
译文(并小序):
世人都以为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注:巨石名)是天下最为危险的地方,凡是在此船沉舟覆的人,都把原因归罪于这块巨石。以我看来,它倒有功于这些人。蜀江融汇很多支流而奔流到夔州,水势浩大,奔流滔滔,横跨宽阔的原野,但是,流到三峡之中,这峡中的宽度,还不到蜀江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是夔门的滟滪堆首先阻挡在三峡中,那么江水必然飞流直下,奔腾而泻,其锐势必定直冲瞿塘峡口,它的凶猛险恶之势,必定不仅像现在这样。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要为它作赋,以等待那些好事的人试着观察之后,慢慢地去思考。
天底下最有规律的事物,要算水了。江河的浩大和大海的深邃,都可以让人们用意识去揣度。但是唯有它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随着其他事物的形状而变化,因此,千变万化而又具有自然界的规律。它奔腾飞流,汹涌狂怒,具有万夫不当的势力。要使它回转蜿蜒流动时,唯有圣人才能够让它这样听话。
我乘着小船到瞿塘峡口,观察滟滪堆的险要、雄奇的气势,然后明白了它之所以在峡口顿开之时不离开此地,本来是有原因的。那蜀江从远处滚滚而来,浩浩荡荡漫流于平原沙洲,流经千里而没有受到阻挡,它的水势也就骄纵而暴孽势不可挡。忽然来到峡口,逼近狭窄之地,就像让万顷之水猛然汇在一个酒杯中。这大水还不知道有三峡,于是就猛然暴怒地疯狂冲击滟滪堆,喧闹着发出震天的吼声,尽力与这块巨石争斗。滔滔之势就像万马奔腾从西而来,忽然遇到孤城当道,就像动用攻城的战车一样竭尽全力扑到这块巨石之下。但是,这块巨石就像一座城垣坚不可摧,滔滔江水就像攻城的敌人,剑折箭尽,只好弯弯曲曲绕着城垣缓缓东流而去。于是,滔滔的江水汇入瞿塘峡口,安然平缓地东流而去。
哎哟!事物本来就存在因安逸而生变故,处于危难而得安全的规律。按照我的说法推而广之,也就完全可以知道事物变化的道理是自然界固有的。
————————————————————————————
评论:
1、本文写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正如苏轼自己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2、结尾句:“哎哟!事物本来就存在因安逸而生变故,处危难而得安全的规律。”是本文精华。


IP属地:广东136楼2019-11-03 15:06
回复
    “ 天真烂漫是吾师 ”——苏轼语
    苏东坡有诗云:“ 诗不求工字不奇, 天真烂漫是吾师。”
    ----------------------------------------------------------------
    即是说,无论作诗或者作词,都不用因为强求工整,而影响了意思的发挥和随意表达,相反,天真烂漫不拘一格,随心所欲,随意发挥更好。
    ——————————————————————
    评论:由苏轼以上观点可见,苏轼极个别诗字不工(或者不太押韵)和极个别词句不协音律,就不足为奇了——这正是苏轼的特色!也是他自己 “ 不践古人,创自己风格 ” 的体现。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解析了,他的性格为何有点像小孩般天真烂漫,因为他觉得天真烂漫是最开心快乐的呀。


    IP属地:广东137楼2019-11-23 12:31
    收起回复
      苏轼在少年时写的一篇咏物赋(少年时期的作品,你读过没?)
      下面这篇《黠鼠赋》,通过狡猾的老鼠,竟然骗过人类,作者有感而发,进而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
      译文: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感觉醒悟了。(我)于是叫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
      评论:通过本文,可以领略一下苏轼少年(未成年)时的写作风格——
      本文写的妙趣横生,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从一只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诡计逃脱的事,说明一个道理:人做事要专心致志,才不至于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所左右。


      IP属地:广东139楼2019-11-27 18:14
      回复
        苏轼的诗词文章读多了,下面分享一些苏东坡的爱民情怀事迹——摘自《光明日报》:
        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到登州(今蓬莱)任军州事,结果只有5天时间,即奉调回京。虽然时间很短,但他写成两篇 “ 调查报告 ”,递交朝廷:
        一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文章指出,百姓晒盐,必须卖给官府,官府统一发售,贪弊成风,建议盐户自行发售,官府收税。此议被准,百姓得以享此福利;另一篇《登州召还议水军状》,根据登州的边防战略地位,要求修筑工事,加强战备。
        短短5天时间,为民办成两宗大事。当地民众缅怀他的卓然建树,修苏公祠于蓬莱阁。民众传颂:“五天登州府,千年苏公祠。”因此苏轼去世时,“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可见苏轼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
        评论:心系民生,虽然只有匆匆五天时间,仍能如此造福百姓者,唯有大苏先生也。


        IP属地:广东142楼2019-11-29 11:03
        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9-12-01 13:43
          回复
            众所周知,因“乌台诗案”,苏东坡在湖州被捕——
            在当日被押往京城审理时,亲友和家人们在惊恐中伤心送别,苏妻更是忍不住哭泣,苏轼倒不以为然(可谓“卒然临之而不惊”),安慰道:“哭啥?不会有什么事儿,你不如像杨朴的妻子那样作一首诗送给我:
            ‘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苏妻被逗得破涕为笑,其他人见苏轼如此乐观,也稍觉宽心。
            ------------------------------------------------
            杨朴的故事:
            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物色有才能的人)。有一个叫杨朴的,颇有诗名,可召见之后,他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妻子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大笑,放他归隐山林。
            这杨朴是不想为官事所羁,不得自由,所以假装佯狂之态,诡称妻子作诗反对他做官,婉转拒绝了朝廷召聘。
            ——————————————————————
            评论:由以上可见,苏轼的诙谐、幽默、乐观情怀,无处不在——即便在被捕入狱的那一刻。


            IP属地:广东145楼2019-12-02 15: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19-12-03 09:34
              回复
                众所周知,根据一幅画的内容、意境等作相符的诗并题于画上,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这首《惠崇春江晚景》题画诗无人不晓,但题画词你又见过没有?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面这首题画词的写作艺术: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词意: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孤山小孤山,耸立长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和鸟也到不了,只有那乔木参天高耸入云;
                有客舟不知从那里而来,桨声夹杂流水声,船身在水中央抑扬顿挫。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不见客,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将江水为镜子,像二个美人在早晨梳弄新妆。
                船中商人,切莫轻佻狂妄(见色起意),小姑在前年,已嫁彭郎。
                注:
                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最后二句是说,船上的商人见到美人小姑,举止请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在前年就嫁给彭郎了,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
                评论:
                1、 唐代的李思训,是山水画创始人,这幅《长江绝岛图》虽已失传,但仍可以从苏轼这首题画词中,通过他妙笔生花的描作,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崇山峻岭山水画卷,歌颂了祖国壮丽山河之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 最后二句睹物拟人,更是画龙点睛,帷妙唯俏,于诙谐幽默中,让人品味苏轼独特高超的语言艺术。


                IP属地:广东149楼2019-12-07 17:36
                回复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
                  (见过如此之诗名没?见过交代得如此清楚之诗名没?苏轼毕竟是苏轼哦!好特别)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
                  诗意:
                  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白如雪。
                  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
                  评论:
                  1、如你能够细细品读这首诗,并能够详细阅读下面的诗意(意译),就能够感觉到,这诗应是苏轼诗歌中精品中的精品;
                  2、这诗不如苏轼其他的一些诗有名气,是因为题目另类?还是诗太长?呵呵,都无从知道。
                  3、这海棠花苏轼是如此的喜爱(结合这花像自己一样,飘落异乡,感同身受),能不写好这首诗吗?


                  IP属地:广东152楼2019-12-08 16:34
                  回复
                    大爱东坡先生的
                    不可救药的浓浓的乐观主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19-12-12 22:40
                    收起回复
                      苏轼“随遇而安”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我觉得这不算,最能体现“ 随遇而安 ”的是下文:
                      《记游松风亭》——苏轼
                      原文: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译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往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想着到了亭上好好休息一下。但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树林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得上去再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等爬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就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一般。如果人们都能领悟到这样(即时)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如雷,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此时此刻,也一样能放下担忧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什么也妨碍不了)。
                      注:“当恁么时”是宋朝时的方言,即“当其时,凭什么”。
                      ————————————————————————
                      评论:
                      1、哈哈!“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就算前面要面临上阵杀敌(大敌当前),耳边听得战鼓如雷,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而此时此刻,也一样能熟视无睹,什么都不会妨碍我大苏即时就地休息哦!(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2、由此可见,大苏真是一位天塌下来都能够安睡的人。
                      3、这可以说是“ 随遇而安 ” 的极致例子,“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是小弟一个。


                      IP属地:广东157楼2019-12-14 11:06
                      回复
                        《陌上花》-苏轼(节选)
                        陌上花开蝴蝶飞,
                        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
                        身后风流陌上花。
                        意译:
                        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江山还没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
                        生前的荣华富贵好似草尖上的露珠,死后的风流韵事正如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花。
                        ————————————————————————
                        评论:
                        1、光阴似箭,即便是拥有江山的帝王,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2、用帝王生前的富贵比作露珠(宝珠?)非常贴切,毕竟如昙花一现,而死后的风流韵事就像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花(一年过一年还是会开花),一年过一年还是会被人们传说下去。
                        3、本诗表达了苏轼淡薄功名利禄的情怀(“已外浮名更外身”),也有光阴似箭、时光易逝的感叹。


                        IP属地:广东159楼2019-12-16 11:27
                        回复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诗意:
                          雨点纷纷打落,把我(东坡)淋了个透,月色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时只有山野中人(农家人)闲游散步。
                          不要嫌弃这高低不平的坎坷路,我(东坡)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的铿然声音。
                          注:荦确----怪石嶙峋的样子;坡头----起伏不平。
                          ————————————————
                          评论:这里不作评论,因为诗句很好理解(读来也让人坚定从容),而且对于《定风波》,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IP属地:广东163楼2019-12-18 10:07
                          收起回复
                            下面这首词,感叹其用词造句之精妙,别有韵味——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
                            词意: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露痕迹),绿水鳞鳞,远处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头上的破帽却留恋(多情),不肯被风吹落(风还是轻风)。
                            重阳节如何度过?还是借酒消忧,打发完这秋天的时光。世间万事都如梦境一般空幻,因而不要再想往事了(休休)。重阳节过后的日子(明日),想这菊花也会黯然失色,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叹息发愁吧。
                            ————————————————————————————————
                            评论:
                            1、感叹这首词的语言艺术(用词用句),别有一番情趣;
                            2、这词表达了作者在这深秋时节(重阳节到来时),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 明日黄花蝶也愁 ”,但作者随之释然了,还是不用想太多吧(休休)。
                            3、“ 明日黄花 ” 成语出于此,比喻会过时,美好不再。


                            IP属地:广东166楼2019-12-20 17:36
                            回复
                              大家百度搜索:首个“苏轼特展”,会呈现哪些东坡名迹|故宫六百年——
                              苏轼大型书画展将于2020年9-10月份在北京故宫展出,到时朋友们不要错过现场参观哦。


                              IP属地:广东168楼2019-12-31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