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76贴子:1,664,044

回复:《熊心:被认为是傀儡的楚怀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代有识之士对范增劝立楚沐猴的评价:
王安石《范增二首》其一: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管同曰:“‘怀王入关不反,楚人怜之’,怜之者,特以愤秦之欺,而咎其君拒屈平之谠言,听子兰之谬说,轻其身以投虎口也;非有故主之思,遗民之痛,而增之劝立其後者何哉?
且夫楚固列国,非天下之共主,项氏欲亡秦而有天下,则立楚之後仅足以收其故族之心,鼓其遗民之痛,而所谓燕、韩、赵、宋、魏、中山之邦者于楚何怜?夫岂可悉动耶?增之谋于是乎悖矣。”
凌稚隆曰,范增劝项氏第一事,惟立楚怀王心。不知项世楚将,怀王立,则项当终其身为驱驰。增谓羽能堪之乎?必不能堪,将置怀王于何地?卒之羽弑怀王,而汉之灭羽,因始终以怀王为说。是怀王之立,反为汉地耳。
盖怀王立,则羽不能不弑逆;羽弑逆,则羽不容不灭。然则项之所以失天下,非增劝立怀王一事误之耶?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项氏谬计四”条说:“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而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而怀王者公然主约。既约先入关者王之,而不使项羽入关,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独不思己本牧羊儿,谁所立乎?既不能杀项羽而显与为难,且不但不使羽入关而已
并救赵亦仅使为次将,所使上将则妄人宋义也。羽于帐中斩其头,如探囊取物。迨至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兵在其颈犹为大言,牧羊儿愚至此。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8-12-09 08:01
收起回复
    哈哈哈,我就想写个秦时的小说,主角就是熊心(事实上我感觉“芈心”更好听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9-07-06 23:56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0-11-05 20:33
      回复
        商鞅像是兽医,把秦给阉骟了。。。。。


        IP属地:上海43楼2020-11-14 04:21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0-11-18 22:5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1-01-10 18:0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1-01-16 23:22
              回复
                项籍在楚地,当然立楚王,难道立周天子?百姓更不知了。遣刘邦入关中,就是防项羽,并没有错,只是不成功。天下苦秦,六国相怜,楚国死战,并不是只代表楚国,立楚王没毛病。应夺项羽兵权就好了。宋义死,并不等于他不行,是被害。别忘了,项籍就是不听宋义的话才兵败身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1-01-17 09: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1-01-18 22:3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1-01-19 23:2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1-01-30 14:5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1-02-15 23:36
                        回复
                          人物表一:熊心
                          熊心,出身楚国熊氏王族,生卒年(?-前205年),是楚怀王熊槐之孙,父亲失载。
                          熊心是影响秦末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最被忽视和轻视的人物,没有之一。是楚灭秦的领导人和决策人,派遣大将刘邦项籍等率领楚军攻灭秦国,实现了亡秦必楚的壮举。
                          前223年秦国攻灭楚国后,流落民间,为人牧羊。前208年六月受到范增倡导提议,被项梁拥立为楚王,复辟楚国,仍叫楚怀王,定都盱台。三个月后,执政楚国的项梁意外战死,楚国内部一片动荡,时任楚王的熊心乘机掌握了楚国的实权,迁都彭城,然后战略布局,做出决策,调兵遣将,出兵三路,派遣部将刘邦、项籍、共敖等人率军攻灭秦国,在前206年实现了亡秦必楚的壮举,洗刷了楚国百年来的耻辱,报了父祖和家族的大仇。
                          秦王赵子婴向楚军刘邦部投降后,楚军项籍部联合诸侯联军也进入关中,屠了秦国赵氏宗室。鸿门宴之后项籍勾结楚国诸将和列国将领,分封天下,明面上尊熊心为义帝,成为天下共主,实际是集体造反,驱逐旧主,自立为王,把属于熊心的楚国一分为四:西楚国项籍、临江国共敖、九江国英布、衡山国吴芮,从而架空了熊心,最终遭到项籍的篡位弑君。
                          熊心这个人,一心想要灭秦,为了灭秦可以牺牲一切,也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但是没有把握好尺度。虽然成功灭秦,但是不能制裁反逆,太阿倒持,以至于人心离散,最终被逆臣项籍篡位亡国,正可谓是人如其名,心,成于人心,败于人心。也当得了苏轼的【天下之贤主】的评价。


                          IP属地:江西53楼2021-02-16 14:11
                          收起回复
                            人物表二:项梁
                            项梁,出身楚国项氏贵族,生卒年(?-前208年),是项燕之子。
                            前223年楚国灭亡后,逃难民间,避祸于江东,成为秦国会稽郡守和士大夫的座上客,非常有声望和实力,受到众人的推崇。因此而起事反秦,成为江东义军的领袖。在陈胜死后,项梁成为楚地最有实力、最有声望的大军头,采纳范增建议拥立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为楚王,复辟楚国。借着楚王的旗号,掌控大权,统领其他军头,不断的扩充实力。如果项梁一直执政下去,那么作为军头联合体的楚国就会变成项梁一个人的楚国。但是才三个月,项梁就战死沙场,还没来得及消化其他军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项氏政治军事集团(这个项氏指项梁父子,和项籍无关),以至于项梁战死后,项梁儿子还不足以继任父亲的权柄和力量,国中权力被熊心夺取,族中权力被项籍篡夺。
                            项梁用他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复辟了楚国,给项籍提供了一个平台。当这个平台建立后,项梁就从引路人变成了拦路石,因为打下的天下都是项梁父子的,和项籍无关。所以项梁的突然战死,是项籍的一大好消息,从此自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了,比如抢夺项梁的遗产。
                            如果项梁一直执政到篡位立国,那么以项籍的为人,就算不造项梁的反,也会造项梁儿子的反,成为第二个刘濞/石虎,特别是石虎。


                            IP属地:江西54楼2021-02-16 14:13
                            回复
                              人物表三:范增
                              范增,出身楚国贵族,生卒年(约前277年-前204年),前223年楚国灭亡时,年纪最少55岁,按照古人的寿命,说他一生都生活在楚国的统治下也不为过,换句话说,范增的一生都受到楚王室熊氏的恩泽,所以后来力主倡导拥立熊氏子孙为楚王,复辟楚国。
                              项梁很赏识范增,大概也就在这个时候,出于某些原因,让侄子项籍认范增为亚父,但项籍内心是不乐意的,范增也没把亚父当回事。
                              项梁死后,在彭城,大家(诸老将)都很厌恶项籍,范增应该也是诸老将的一员。后来被熊心任命为北路楚军的末将,安阳兵变的时候,没有看到关于范增的记载,应该是在等彭城熊心的决定,同时也察觉到了项籍的反意,但在灭秦大局面前,这些反意和矛盾暂时被压了下来。
                              秦亡后,鸿门宴,范增一个劲的劝说项籍杀刘邦,其实不是为了项籍,而是对项籍心怀不轨,知道项籍要篡位造反了,想拖项籍的后腿。
                              项籍为了造反成功,就需要联合诸将一起,如果杀了刘邦,诸将就不会跟着项籍一起造反,因为会信不过项籍。
                              最终项籍看破范增的伎俩,没有杀刘邦,成功篡位夺权。而范增也得罪了刘邦。
                              项籍与范增从此面和心不和,互相猜忌,后来项籍弑君杀熊心,使二人的关系完全破裂,但无兵无权的范增无可奈何,只能在西楚国当个隐身人。
                              楚汉战争初期,范增当隐身人,没有给西楚国效力,刘邦也没把他放心上,到了战争中期,范增发现刘邦越来越势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担心对自己秋后算账,于是出山帮助项籍。而刘邦知道项籍和范增二人互相猜忌,于是就用了一个形同儿戏的反间计,弄死了范增。
                              简单来说,范增与项籍是面和心不和的关系,互相猜忌,反间计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同苏轼《范增论》所言: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IP属地:江西55楼2021-02-16 14: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