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余庆行按三人昨日商定,米价又降了一层,而庆余行却把米价抬至和行情一致。
牌价挂出后,余庆行门庭若市,庆余行却连只苍蝇都没经过了。法印在柜前,杵着下巴,嘀咕着:“怎么一天一变呐。”
康熙听到了,没理会,过会儿说道:“法印啊,一会儿还有人来请爷出门,你好好看着铺子。”又补充道:“也照应着点对面~”
“唉~”法印应道
果不出康熙所料,没一会儿,胡家就来人了。
这次,是胡永昌亲自登门。胡永昌一进门就直言昨日招待不周,今日定要再带康熙好好乐呵乐呵。康熙也顺水推舟,屁颠屁颠地跟着胡永昌出门了。
胡永昌今天倒是没把康熙往青楼楚馆带,而是带他去了戏园子。
诺大的园子,空无一人。康熙正纳闷,胡永昌解释道:“今日胡某特单独请黄三爷一同来赏戏,没有闲人会打扰。”
康熙作受宠若惊状,说:“黄三何德何能,须胡老爷如此相待。”
两人客套一番就在戏台前方位置入座。锣声起,一只戏猴翻着跟头出来,大闹天宫。康熙对此戏并无兴致,神情淡淡的。胡永昌见状,笑道:“三爷,戏不好?”
“呵呵呵,好戏好戏,是黄三走神了,让胡老爷见笑了。”康熙说道
“哦?不知三爷心系何事?或者是何人?”胡永昌问道
康熙皱了下眉,侧身向胡永昌,说道:“胡老爷,可留意这几日余庆行的米价?”
胡永昌点头。
康熙故作着急的说:“当日胡老爷来庆余行可是对我保证,余庆行米价必涨,我才跟着涨了价的。如今,我可是一粒米都没卖出去呀。”
“哈哈哈,原来三爷是为此事着急。”胡永昌笑道。
康熙又说道,:“你我从商,不就是为了一个利字么。我自然着急。”
胡永昌看康熙真一副为利着急的样子,故而说道:“若有一条生财之路,三爷可愿与胡某合作?”
康熙大喜,拱手言道:“既然是生财之道,黄三自求之不得。”
胡永昌又说道:“既然是发大财的,自然也要下足本,胆够大,心够狠。”
康熙点头附和。
然后胡永昌端起茶碗,缓缓说道:“三爷若信得过胡某,那就请三爷回去备五百两银票,然后庆余行三日之后歇业,等过了夏,胡某五百两原封不动归还,再给三爷奉上五百两的利。”
康熙有点不相信的说道:“五百两,小意思,只是黄某不知胡老爷如何办到,也不敢贸然呀。”
胡永昌见康熙如此说,便说道:“五百两,只是凑个意思,不瞒三爷,整个运城,您只是其中一小户,胡某见和三爷投缘,才相邀。实话跟您说吧,按今年的旱情,没多久便要有蝗灾了。蝗灾过后,最值钱的可就不是银子了,而是米粮。若现在一斤15钱,那到时候后翻番怕还是嫌少呢。”
康熙一听,已经怒火中烧,没想到一城奸商竟然意欲熏心到如斯地步。但是他现在还不能翻脸,只能故作恍然,说道:“所以现在胡老爷才意欲提高米价,这样到时候能翻的更多了!”
胡永昌也不避讳,说道:“三爷一点就通。余庆行,三爷不必担心,我知道背后是刘非那小子在捣鼓,我自有对策,现下要紧的是,咱们也要屯足了粮才是。”
康熙明白了,他也缺粮。
胡永昌继而又说道:“如今你我齐心协力,备足银子,从其他地儿筹粮要紧呀~”
“黄某再多嘴一句,如此庞大操作,没有官府协助,怕是难成大事啊!”康熙抛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胡永昌再次感叹康熙看事准确,说:“这是自然,因此我也不避讳三爷,我把道儿全都告诉你了,也不怕你,因为没有官府关系,你就成不了。哈哈哈”
康熙压着怒火,笑着应和道:“那是,那是,看来知府大人和胡老爷交情颇深啊”
胡永昌不屑地说:“知府?他还嫩了点,一个小小的知府还罩不住我。”
看来跑不了巡抚总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