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胡永昌去庆余行请康熙。胡永昌假装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胡某实在不好意思啊。昨日忘了跟三爷说,今儿得去知府大人那边交份子,再登记在案。所以这一早就又来叨扰了,三爷可有空随我去一趟?”
康熙一听,去知府衙门,正合朕意,于是笑着说道:“有空有空,应该的。”然后对法印喊道:“法印,给爷取银票。”
接过银票,康熙就和胡永昌往知府衙门去了。两人也没有提起昨日戏园之事,一派和谐。
胡永昌带着康熙进了后衙,刚进花园就遇到了一个端庄大方的女子,长得也标志。胡永昌施了个礼说:“请夫人安~”
那女子说道:“来找老爷?”说完打量着胡永昌边上的康熙。
胡永昌答道:“是~这位是庆余行的黄三爷,胡某带他来拜见知府大人。”
康熙也对那女子说道:“黄三见过夫人。”
那女子颔首回礼。
随后,胡永昌和康熙便往书房去。
刚进门,董瑞便起身相迎,说道:“贵客,贵客呀~”
胡永昌和康熙急忙拱手道:“见过知府大人。”
董瑞看着康熙,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庆余行的东家了吧~”
康熙回道:“在下黄三,正是庆余行的东家。”
董瑞边打量边摇头:“不像~不像”
康熙说:“哦?不像?”
董瑞说道:“黄三爷,如此气度,不像只是个卖米粮的~京里来的?”
康熙摇着扇子说道:“是,京城来的。”
“来运城只为开米铺?”董瑞追问道
康熙笑道:“原是一时兴起,不过胡老爷既然给黄三指了生财之道,黄三没有理由不走这条道啊~您说是吧?”
董瑞和胡永昌也跟着笑了几声。董瑞收起笑容,说道:“黄三爷,对我们的事有兴趣,那我们自然也是欢迎。银子想来黄三爷也是不缺的~”
康熙会意,掏出银票奉上。董瑞接过一看,抬眼看康熙,说:“一千两?三爷第一次就这么大手笔吗?”
康熙笑道:“投得多,不是回得也多么?”
董瑞和胡永昌都赞道:“三爷,是个会做买卖的。”
康熙谦虚道:“主要还是胡老爷指点,这事儿若没有官府撑着,黄某也不敢如此手笔呀~”
董瑞用警告的眼神看了眼康熙,冷笑一声,说道:“三爷,出了这门儿这话可得咽肚子里。”
康熙连连称是。
董瑞在书柜里翻出一个精致木盒,把银票放进去,拿出一本册子,记录之后让康熙签字。康熙来到书桌前,扫了眼那木盒,一叠银票还有一半书册,寻思着莫非那本是记上头儿的?
董瑞见他走神,叫道:“黄三爷?”
康熙回过神,笑道:“呵呵呵,是在这儿签吗?”
董瑞点头,康熙挥笔写下“庆余行黄三”
事已成,康熙和胡永昌也都告辞。康熙走到门口时候,董瑞突然问道:“黄三爷,余庆行和您到底什么关系?”
康熙怔住,想来他还是狐疑自己。如此问,必是觉出什么了。康熙想了下,转身笑道:“大人觉得是什么关系呢?”
董瑞盯着他说:“三爷好像一开始就是冲着余庆行来的~而且,您这样的气度,运城不多见,可是余庆行的郭麒麟也是,本官不得不疑呀?!”
康熙想着看来胡永昌已经把昨日之事跟这个知府报过了,既然胡永昌误会了朕,这知府看来也好不到哪去。想了一下,与其遮掩,倒不是索性敞开了。于是,坦然地说道:“这事儿,黄三本不欲说,既然大人有所怀疑,那我也就直言相告。我是为了这位郭公子。”
“你和那个姓郭的?什么...什么关系?”胡永昌问道
康熙说道:“郭公子,乃黄三心爱之人。”
这会儿,董瑞和胡永昌都傻了眼。没想到是这样,而且他竟然这么痛快地认了...
董瑞有点不敢相信地说道:“可...他是...”
“男子?”康熙接道,“黄三爱他这个人...无关身份无关男女。”
董瑞呆呆地。
康熙接着说道:“黄三知他弄余庆行是那个刘公子蛊惑,所以黄三才开庆余行以此对抗。”
“刘非?和郭麒麟?他俩不会也是...?”董瑞觉得信息量有点大,消化许久之后,说道:“实不相瞒,本官看那个刘非也是很不顺眼,他恃才傲物,不把本官放在眼里。加之拙荆与他青梅竹马,他对本官更是怨恨。想不到如今他竟然...唉...三爷,想不到你我竟然还有同个对头啊。”
康熙尴尬地笑着,想着朕这回可算是豁出去了。
董瑞接着说道:“三爷,若本官想收拾一下这个刘非,三爷可否助我呀?”
康熙一副求之不得的样子,说:“听大人安排。”
董瑞对康熙耳语一番。
随后,康熙告辞。
看着康熙的身影,董瑞自语道:“难道真是如此吗?”
胡永昌接着说道:“等他真出手动了刘非,咱们自然也就清楚了。”
两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