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战争·第一阶段·米兰】
奥尔良公爵路易理论上是最为正统的米兰公爵继承人,这来自于他的祖母——维斯孔蒂家族的公主。
但米兰的民意,意大利各国的利益导致迎娶末代公爵私生女的斯福尔扎家族登上了公爵的宝座。对此耿耿于怀的路易借着夏尔亲政的机会,在宫廷中投其所好大肆宣扬十字军故事等等,让夏尔八世深信只有征服意大利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基地圣战奥斯曼。
与此同时,萨莱诺亲王安东内利·德·圣塞韦里诺作为那不勒斯安茹派领袖因惧怕国王费兰特的报复逃到了巴黎宫廷。他绘声绘色的叙述了安茹派在那不勒斯的悲惨遭遇和他们愿意为夏尔效命的热情。
而路易十一的老臣菲利普·德·科明反对这种贸易的行为,认为这场战争并不符合法国的利益。夏尔一向是按照最后和他一起的人的意见改变主意,如果不是意大利方面又有人怂恿恐怕入侵并不会发生。
路易一看有机可乘便主动提出愿意前往勃艮第说服玛丽女王——路易曾在勃艮第战争中支持夏尔反对法王,但很快失败被拘禁,但被放出后又很快得到信任——面见女王的路易通过往日情谊结合勃艮第军事核心马克西米利安病重的情况与玛丽签订了《阿图瓦协议》,如今法国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进入意大利了。
但若是如此,路易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他在宫廷中上蹿下跳,终于让夏尔相信进攻那不勒斯需要在北意建立一个稳固的亲法据点,热那亚、佛罗伦萨都是亲法的势力,如果能拿下富庶的米兰公国则基本确定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控制。这样夏尔便把目标从那不勒斯改为米兰,并任命奥尔良公爵路易为主帅进攻米兰。
与此同时意大利各个强国却多仿徨歧途,教皇亚历山大认告诫夏尔不要扰乱意大利的和平。在佛罗伦萨,在阻挠法国干涉的政策与法国结盟的传统中,美第奇家族愚笨的孩子以有勇无谋著称的皮耶罗·德·美第奇决定站在米兰一边。威尼斯按照习惯采取了严守中立的立场。博洛尼亚的乔瓦尼则表示“意大利人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来对敌人进行报复,而不能让野蛮人插足他们之间”
在意大利深陷地方、个人利益纠缠的时候,法军已经进入了萨伏伊境内,虽然有些夏尔与玛丽的双重背书,但萨伏伊公爵菲利普二世依然对法国大军的驻扎感到不安。并且法兰西弓箭手恶劣的军纪,以及敕令贵族们对当地人的骚扰,羞辱都让萨伏伊的反法情绪高涨。
矛盾在路易根据国王的指示,要求从皮埃蒙特地区进攻米兰的诺瓦拉,从侧翼牵制米兰军队。已经对法军蝗虫般(主要是弓箭手们)军纪有了解的公爵自然不可能将富庶的皮埃蒙特开放给法军,因此双方起了十分严重的冲突,公爵本人则深感耻辱,最终结果以法军兵分两路:一路穿越热那亚阿尔本加山口进攻米兰,另一路走萨伏伊的热内夫尔山口而告终。但萨伏伊公爵因为这次冲突而私下联系米兰的洛多维科,将法军的情报通通透露给了米兰,为法军在亚历山德里亚的战败埋下了种子。
率军抵达热那亚的路易很快被意大利风情万种的女子们所吸引,这位有钱的北方野蛮人也很快获得了贵妇们的欢心,纸醉金迷的公爵很快抛弃了自己的军务,让副将带领大军前往博尔米达堡与另一支军队汇合并扎营等待火炮的运输。
但通过菲利普二世的情报,洛多维科已经得知了这支法军的详细情况,军纪混乱,主帅脱离,缺少火炮以及精锐的骑兵……在贝亚特莉切·德·埃斯特这位聪慧坚强的公国第一夫人的意见下,摄政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法军。除了洛多维科外米兰军中还有一位久经沙场名叫吉安·贾科莫·特里乌尔齐奥的将军,他本是教皇党贵族,但这次却与斯福尔扎并肩作战。
米兰军队由6000名意大利佣兵,2000贵族与戚族组成的步行骑士以及包括曼图亚侯爵亲自带领的总计6000名骑兵构成。相对意大利各国来说,米兰军队的凝聚力更高,佣兵多为仆从与戚族。当然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以及拥有火炮,相反的是以火炮著称的法军却只有少量野战炮,其余还在运输途中。
战斗十分激烈,虽然米兰方有一定人数优势还是突袭,但对手却非意大利之前所面对的三心二意的佣兵,精锐的法国陆军(当然不包括弓箭手们)在敕令长官的组织下迅速布置好了阵型。根据作战计划,当米兰步兵依托火炮优势从正面强行渡河,逼迫法军与之进行会战时,曼图亚及米兰的骑兵就能从两翼迂回,一举砸在法国人的后方将之完全歼灭。
在渡河后,斯福尔扎戚族带领下的步兵与瑞士长矛兵进行了惨烈而血腥的肉搏战,在坚持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之后就松动溃财下来,在洛多维科亲自披甲执剑奔走于各部,激励士兵并警告他们背后就是河流退无可退后,才好不容易稳住了阵式。
与此同时联军骑兵开始迂回行动时,整场会战却开始乱了套,左翼数量占据优势,比例达到2:1的联军骑兵反而被法军敕令骑兵所击溃,不过联军右翼骑兵的冲锋还是导致士气低糜法兰西弓箭手的溃退,这样瑞士人的侧翼就暴露了出来受到了米兰火炮,步兵,骑兵三重的打击。法军敕令军官见状立刻下令撤退毕竟对于连队长来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瑞士佣兵在持续战斗一段时间后,发觉法军已经抛弃他们逃走,深忧遭到联军消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