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八章 前方,熊出没
丢了一个比较大的城市,换来一个好结果(对大明来说),杨镐被抓。抓他的人,名叫熊廷弼。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大明朝廷终于有了反应,任命他为新的辽东经略。在此之前,他的职位是御史。
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监察机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JI委调查员。当时,这帮人最主要的工作只有一个,骂人(弹劾)。而熊廷弼恰恰是御史中的佼佼者,因此,他最大特点是会骂人。
能力强,脾气差,所以人缘不好。
当辽东需要新的经略时,大家一致觉得他比较合适。
明知故意整他,熊廷弼没有退缩,欣然赴任。
虽然大家都敬他是个壮士,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结论都比较一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努尔哈赤也这样认为。
不管是“羊(杨)”,还是“熊”,对他来说,没啥区别,干就完了。
不过,努尔哈赤一直有个好习惯,知己知彼。
每次出现新的对手,他总要摸一摸对方的底。对于这位经略,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为此,他征询了范文程。
范文程认为,熊廷弼非同一般,不单会骂人,事实上,文武双全。
虽然评价很高,但努尔哈赤起初并没太当真,觉得有点言过其实。
然而,没过多久,熊廷弼的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看法。
上任伊始,熊经略就去了一个地方,名叫抚顺城,而且只带了几个随从。倒不是他不想多带点人,而是敢去的人不多。
所有人都记得,那个地方,不久之前,刚被努尔哈赤烧过。对于大明来讲,属于沦陷区。虽然事后八旗军并没有驻防,但问题在于那里也没有明军。
去了就去了,倒也不算什么,熊经略居然还敢敲锣打鼓,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
按照他本人的说法,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老百姓重拾信心。
先不说老百姓,他手下的随从就没有信心,一个个战战兢兢,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当然,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也传到了赫图阿拉,让努尔哈赤比较尴尬,一度考虑要不要干掉他。思来想去,最后到底没有动手。
能干出这种事,排除本人精神错乱之外,只有一种可能,有埋伏。
一向谨慎的努尔哈赤,没有冒险,而且对这位新经略端正了态度。
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简直让努尔哈赤头疼,甚至可以说,悔恨当初太过谨慎,没能早点干掉他。
第八章 前方,熊出没
丢了一个比较大的城市,换来一个好结果(对大明来说),杨镐被抓。抓他的人,名叫熊廷弼。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大明朝廷终于有了反应,任命他为新的辽东经略。在此之前,他的职位是御史。
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监察机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JI委调查员。当时,这帮人最主要的工作只有一个,骂人(弹劾)。而熊廷弼恰恰是御史中的佼佼者,因此,他最大特点是会骂人。
能力强,脾气差,所以人缘不好。
当辽东需要新的经略时,大家一致觉得他比较合适。
明知故意整他,熊廷弼没有退缩,欣然赴任。
虽然大家都敬他是个壮士,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结论都比较一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努尔哈赤也这样认为。
不管是“羊(杨)”,还是“熊”,对他来说,没啥区别,干就完了。
不过,努尔哈赤一直有个好习惯,知己知彼。
每次出现新的对手,他总要摸一摸对方的底。对于这位经略,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为此,他征询了范文程。
范文程认为,熊廷弼非同一般,不单会骂人,事实上,文武双全。
虽然评价很高,但努尔哈赤起初并没太当真,觉得有点言过其实。
然而,没过多久,熊廷弼的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看法。
上任伊始,熊经略就去了一个地方,名叫抚顺城,而且只带了几个随从。倒不是他不想多带点人,而是敢去的人不多。
所有人都记得,那个地方,不久之前,刚被努尔哈赤烧过。对于大明来讲,属于沦陷区。虽然事后八旗军并没有驻防,但问题在于那里也没有明军。
去了就去了,倒也不算什么,熊经略居然还敢敲锣打鼓,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
按照他本人的说法,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老百姓重拾信心。
先不说老百姓,他手下的随从就没有信心,一个个战战兢兢,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当然,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也传到了赫图阿拉,让努尔哈赤比较尴尬,一度考虑要不要干掉他。思来想去,最后到底没有动手。
能干出这种事,排除本人精神错乱之外,只有一种可能,有埋伏。
一向谨慎的努尔哈赤,没有冒险,而且对这位新经略端正了态度。
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简直让努尔哈赤头疼,甚至可以说,悔恨当初太过谨慎,没能早点干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