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31贴子:202,940

【在河之西】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六日游记(2018.5.18-2018.5.2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久之前就想去广袤辽阔的大西北走走看看,也许基因里对那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有种天然的向往与热盼。去之前曾经与一个同为汉武圈同好的基友一起设想:以后要开车自驾游河西,要体验一把沙漠徒步穿越,要重走当年的卫霍故地,要去巴丹吉林鄂尔多斯狼居胥山贝加尔湖辉映心底的野望与呐喊……然而,现阶段我还是个学生,是个穷游的公交党,那些光怪陆离的想法距离我还那么遥远。我是个不怎么矫情但有时又特别矫情的人,不会写多么激昂澎湃波澜壮阔的文字,但很多时候又会为莫名的事物流泪。所以,这篇游记,文字一定是非常平淡的,我只想尽力传达出我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美,也希望能给大家以后的旅行做个参考吧~
我上周就回到了上海,过了一周上班打卡的生活,原先想写一篇游记的想法已经渐渐黯淡。这里,真的很感谢heaven,因为就在这时,我看到了heaven的河西游记贴,重燃了心底想写一篇游记的欲望。我这人太懒,希望两个人一起写游记能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吧~
废话不多说了,先上行程:
D1——兰州(甘肃省博物馆/霍去病主题公园/马子禄牛肉面/中山桥/白塔山公园/正宁路小吃夜市)
D2——张掖(祁连山/马蹄寺/甘州名吃/丹霞地貌)
D3——嘉峪关+酒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西汉酒泉胜地)
D4——敦煌西线(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魔鬼城)
D5——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沙洲夜市)
D6——敦煌博物馆/返程


1楼2018-05-30 10:30回复
    等lz更新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5-30 11:05
    收起回复
      【第一站】 兰州
      兰州并不属于河西走廊,对各位想游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亲们来说,兰州不是必须去的,但一定会路过——它是西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不想在这里驻足的,可以继续坐火车到武威张掖,想顺便游览观光的,在这里驻足一天足矣!
      买了晚上十点从上海出发的机票,凌晨一点到兰州中川机场(PS: 凌晨到达的这种机票是特价,一般两三折,很便宜,想省钱的亲们可以考虑),中川机场离兰州市区有六七十公里,不管有多晚只要有航班落地就有机场大巴可以返回市区,票价30左右。附上兰州机场大巴的时刻表:

      不过,考虑到时间太晚,回了市区也要找酒店住宿,露珠就干脆机场旁边住宿啦!酒店可以在携程上查,150元以内可以搞定,一般都有接机送机服务(有时需要加点小费,要提前跟酒店电话确认)。强调下最好一定要酒店接机,或者打出租车去酒店,机场周边交通很复杂,导航也可能会失灵,一个人走在路上非常容易迷路不说,周边一片空茫看不到行人,只有车辆在你耳边呼啸而过,那种感觉不寒而栗! 另外,兰州中川机场站是兰中铁路线的最后一站,每天有动车可以直达兰州火车站,车程40-50分钟,票价20左右,首班车8:46,末班车22:40,经停兰州新区、兰州西站,想坐火车直接去武威张掖的亲们可以这样中转。
      第二天,本来按照导航,酒店附近可以坐602路公交直达甘肃省博物馆,可是在附近等了很久愣是没看到公交车和公交站牌,当地人说站牌早就拆掉了,无奈地打了出租车去市里(大概五六十元)。一路上看到蓝天白云,红色土山丘和偶尔的绿色植被在眼前飞闪,背着个单反咔咔咔按快门(可惜后来内存不够只能删图),于是保存下来的只有下面这张:


      3楼2018-05-30 12:44
      回复
        【甘肃省博物馆】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凭身份证拿票,完全免费哦!感觉以这个点作为整个行程的开端是有很多好处的:甘肃省博物馆包括丝绸之路展馆、彩陶艺术展馆、古生物化石展馆、红色甘肃展馆等等,。露珠表示只去前面两个完全够了,后面不感兴趣(╥╯^╰╥)内容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甘肃省境内所有重大考古发现,很多国宝级文物都有展出,还有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的内容~看完之后对整个河西走廊的历史沿革以及整个甘肃地区的原始彩陶文明有个基本的了解,为整个行程奠定一个基调!(PS:进去之后最好蹭一个导游哦,一般那种十几个人的大团都有导游,跟在后面就可以,跟一遍再自己查漏补缺逛一遍,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获益匪浅!)
        展览内容太多了,就挑几个重点的放上来:(博物馆内无法用闪光灯,只能用手机渣拍,画质有点糊,大家见谅哈)

        这是在东汉时期“守张掖长”兼“武威太守”张将军张江墓葬中出土的(也就是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导游说相当于今天的西北军区总司令),据说是张将军出行依仗图,因为场面太大没法拍全景,图片只显示前面的半部分~张将军应该是坐在最中间车上的那位(手执斧钺,掌杀伐,图片看不太清),前面骑士开路,心爱的战马相随,后面还有马拉的运输车blabla......嗯,想知道作为大将军的小卫,出行的时候场面会不会比这个还大捏?
        同样是在张将军墓葬中出土的(据说就在出行仪仗部队的最前列),还有甘肃省一件最著名的国宝级文物,也是甘肃省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网络盗图):

        马踏飞燕有很多名字:马超龙雀、铜奔马、凌云奔马等等,可以看出马下面是一只飞禽,但应该不是燕子,而是龙雀,之所以叫“马踏飞燕”完全是因为郭沫若先生的题名。“马”与“飞燕”的接触点只有右后蹄那方寸之地,这样的设计完全能表现出马奔跑的速度——凌云微步的感觉。有考古人员对这件青铜器进行了X线透视,发现整匹马的重心完全放在右后蹄与飞燕接触那方寸之地上,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铸造工艺。据导游介绍,塑造的这匹马的形象结合了河西走马、匈奴马、大宛汗血宝马三者的优点:河西走马“同手同脚”,匈奴马体格小奔跑轻盈,汗血马腕小蹄大——总之就是跑得快!其实,这件青铜器最令人折服的就是这种展现动态的巧妙艺术构思吧:要知道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并不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动感(特别是要表现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并不容易。然而“马踏飞燕”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这就把一匹高速奔跑的良马塑活了!


        4楼2018-05-30 12:56
        回复
          不错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30 20:36
          回复
            出行图…同补脑一万字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5-30 21:49
            回复
              五重舍利宝函(自上而下分别是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玻璃舍利瓶,大小相套,佛骨舍利就保存于最里面的玻璃瓶内。这套舍利容器是1964年在甘肃泾川县大云寺塔基地宫中出土,里面装14粒舍利,米珠大小,上面有人工穿的小孔,被誉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甘肃省博物馆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宝函顶部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函身刻“延载元年”函铭。泾州大云寺原为大兴国寺,随着隋唐时代佛教的兴盛,隋文帝时修建了舍利塔,舍利装在石函内,埋在塔基下。后来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泾州大兴国寺被改为大云寺,并把塔下的舍利瓶、舍利及石函取出,新制了金棺、银椁、鎏金铜匣及石函,于延载元年重新安葬放入塔基地宫,另修建了舍利塔)





              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盛极一时的乐器,大家认识多少捏?



              还记得前文中提到的张将军么?出行仪仗图和马踏飞燕那个~下面这个也是在他墓中出土的仿制建筑,据说是他生前宅院~内外两进第,外围一层平房,大概是将军幕府办公的地方,上有角楼,角楼之间有复道相连,可以起到瞭望和防御作用;内部那个五层楼的高塔大概是生活区吧,同时那么高的塔还能储备粮食和各种军需物资(请自行脑补大将军幕府和骠骑将军幕府嗯)

              三层铜树,十三条树枝,十二盏长明灯,可惜有些已经缺损。同样也是出土于张将军墓葬,对比四川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如何捏?


              8楼2018-05-30 23:32
              回复
                气死我了!!万恶的度受吞了我的七楼,有木有什么办法恢复捏?写了这么多不容易啊.....


                9楼2018-05-30 23:35
                收起回复
                  好棒!我也好想走一遍河西走廊啊!上个月老爸老妈去了雁门旅游,说雁门关景区祠堂有供奉卫霍像,听得我好想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5-31 09:37
                  回复
                    之前被吞掉的七楼,重新发上来~
                    除了非常著名的“马踏飞燕”之外,还有不少有意思的东东:萌萌哒牛车、独角兽,神气活现的木卧狗: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驿使图”:(新城魏晋墓坐落在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带战乱频仍,河西政治环境相对安定,不少读书分子和有识之士纷纷来到河西避难,于是河西地带留下了不少魏晋时代的古墓,四周绘有颜色鲜艳的壁画。因为政治环境的安定和人民生活的祥和,壁画主要展现人们的生活场景,比如狩猎图、采桑图、农耕图等等,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幅“驿使图”了:画中的邮差在飞马驰送文书,被认为是古代西北邮政系统的写照,后来被评选为现代中国邮政的标志。邮差没有嘴巴,寓意“守口如瓶”。因为干旱的气候环境,这些古墓保存完好,壁画仍然色彩鲜艳)

                    外国人牵马(骆驼)图(唐三彩,手上缰绳已遗失,反应河西中西方文化交流之繁盛):


                    西夏文(公园十一世纪西夏党项族皇帝李元昊创立的文字,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异常繁琐。历史上存在时间不长,随着西夏被蒙古帝国覆灭而逐渐消亡,但据说元明时期西夏统治过的内蒙、宁夏、甘肃一代仍然使用了两百多年。由于笔画的繁琐,目前从事西夏文研究的学者几乎已经绝代,再过几年这些文字也许就无人认识了):

                    写经体(一种独特的书法形体,隶属于用于抄写和翻译佛经,北魏开始抄写佛经逐渐成为佛教徒们一种虔诚的修行方式。由于佛经是抄给学习佛法的人们看的,所以要求字体工整,易于识别,遵循特定格式,最忌讳信手为之。画面上的字可能是由成千上万不同的人书写,哪怕是上下两个字可能也并非来自同一个人,但千篇一律,好似一人所书):


                    12楼2018-05-31 11:59
                    回复
                      之前被吞的七楼,一点一点放上来吧`
                      除了非常著名的“马踏飞燕”之外,还有不少有意思的东东:萌萌哒牛车、独角兽,神气活现的木卧狗:




                      14楼2018-05-31 12:03
                      收起回复
                        青铜戈(冷兵器的一种)和斧钺(权力的象征,不作为兵器使用):

                        金光灿灿的金片(用于棺椁):

                        这个图的亮点在于露珠觉得中间的那个黄羊夹子(狩猎用具)很萌(づ ̄ 3 ̄)づ

                        玲珑剔透的玻璃莲花托盏:(又一件馆藏国宝级文物!盏和托两部分组成,为普兰色半透明玻璃质地,盏身呈七瓣莲花形,托腹壁直外撇呈八边形,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出土于甘肃漳县汪氏家族墓葬。汪氏是金、元、明时代陇西望族,汪氏家族墓葬出土过不少宝贝,最著名的就是这件玻璃莲花托盏,被认为是元代玻璃器的标准器。托盏是一种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由于制瓷业的繁盛在我国瓷质托盏一直占主流,玻璃茶具不太常见,尤其是这么玲珑剔透这么流光溢彩的...更是罕见了!有观点认为我国玻璃制造工艺一直很粗糙,而且国产玻璃多为绿色和白色,反而是伊斯兰器具蓝色玻璃比较多,所以不排除这是从中亚进口的可能性;但有史料记载北宋以来我国就开始从伊斯兰进口玻璃原料,而且器型比较本土化,所以推测是用进口的原材料生产的中国式玻璃~)

                        编钟(并不是很全,以后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曾侯乙墓编钟吧):

                        木转射(对这个东东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后来在长城博物馆、阳关博物馆、汉长城博物馆、敦煌博物馆中多次见到,是一种边关守城设备,因为甘肃这边经常要面临外敌入侵so这玩意儿比较特色~。木转射是1974年甘肃居延汉代甲渠候官第四烽燧遗址出土,年代为东汉。转射为守御器,镶嵌在坞墙之上,“工”字形木框,中心圆轴上开一内高外底的斜孔,可架设弩机或弓箭向坞外有角度的发箭或观察敌情,内圆轴上有一小棍,能左右转动120度,必要时,转动圆轴封闭射孔,能防御冷箭偷袭)


                        17楼2018-05-31 17:27
                        收起回复
                          好漂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5-31 19:14
                          回复
                            两年前走过这条线,今年还要去兰州,然后去山丹。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5-31 22:13
                            收起回复
                              好像还漏了一个东东~
                              青铜牦牛(馆藏国宝~全国只此一件哦)



                              国内出土的青铜器很多很多,青铜牛也多到数不胜数,但青铜牦牛真的只此一件!
                              这只国宝的经历也是粉曲折滴~1972年出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据说是修建饲养院时意外挖出来滴~当时大家没有文物的概念,以为这是个破烂儿,于是用牛车把它拉到废品收购站准备当废品卖掉,收购站的人觉得可能是件文物,于是建议送到公社。但公社的人也认不出这是个文物,于是就把它锁在仓库里,一锁就是六年。1978年的时候这只牦牛又和很多废铜烂铁一起被送到了火车站废品仓库,等待被送到冶炼厂。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当时的天祝县文教局副局长、现任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的佛学专家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正好在附近,闻讯后连夜赶到县城,次日一早和有关部门协商,垫付了自己的数月工资360元钱,和几个同事一起将这只青铜牦牛从废品堆里抢救了回来。so没有这位活佛大大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件国宝了~
                              这只原件现藏于甘肃省天祝县博物馆,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的这只是复制品。
                              露珠不怎么懂国宝鉴赏,只是感觉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弧度特别自然特别优美吧,尾巴上的纹路也非常清晰。整只牦牛憨态可掬的样子,体型肥硕,充满力量,又不乏憨厚质朴的感觉~


                              20楼2018-06-01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