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聊聊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距今7000-5000年间。仰韶文明尽管发现于河南省,但存在时间很长,分布地域也很广,向西可达青海、甘肃交界地带,所以甘肃境内的泾渭流域也发现了很多仰韶文化遗存。仰韶文化也分为几种类型,比如半坡类型、半山类型、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等等,每种类型有特定的艺术风格、装饰特色、纹样特点等等,具体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文献。这个文化灰常灰常著名,出土的很多东西也都是国宝级别!很多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叹以前耳熟能详的国宝竟然在这里看到了~
另外,上一楼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忘了提,这里补上。大地湾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另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彩陶都是用模具敷泥法制成的(黄河流域文明绝大多数都是用泥条盘筑法)。所谓模具敷泥法,也就是在陶制的模具上分层敷泥制成。所以,大地湾一期的陶片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即陶片分层,从陶片剖面就可清晰地见到各层的纵向贯通纹理。彩陶钵形器内外表层均为红色泥质陶,内胎层为灰黑色,陶片断茬处可见分层脱落现象(上图那个三足钵上面很多裂痕,可以看出里外不同层次),由此可以判断陶坯是由不同的泥料分层敷贴制作的。
但由于模具敷泥法制作工序繁复,加之坯体的形状、大小都要受到模具的限制,因而难以制作大型器物。且制成的器物形制单调、生产效率低下,烧制过程中又往往产生开裂及分层剥落现象,造成许多废品、残次品,因而极大地制约了陶器的进一步发展。渐渐地,这种较为落后的制陶方法被随之而来的新工艺——泥条盘筑法取而代之,而仰韶文明及之后的文明,制陶全都是用的泥条盘筑法,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开始彩陶开始变得非常精美了~
下面上宝贝,首先是仰韶文化早期(8000-6000年前)的三角斜线圆点纹彩陶钵和鱼纹彩陶盆:(制作工艺真心赞啊,这么精美的东东完全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而且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因为制作手段的进步,这时期彩陶完全没有了分层剥落的问题,陶体非常均匀,上面的图案有点、线、三角、圆这种简单的几何学图案,也有鱼纹、波浪这种似乎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灵感)


接下来看几件仰韶文化中期(BC6000-5000)的宝贝:猪面纹彩陶盆和几何纹彩陶盆。
猪面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一个代表,半坡类型特点就是彩陶上绘有很多动物图形(人面纹、鱼纹、鸟纹等等),风格比较朴实厚重。其中鱼纹最多,最形象,也最有代表性,贯穿仰韶文化始终。下图的这个猪面纹是二方连续,互相连续的两个猪面共享一个眼睛,这种装饰手法叫双关,反映了工匠们巧妙的构思(萌萌哒)。
几何纹彩陶盆:也有人把这种装饰称为唇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