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惠瑜)
惠瑜很小的时候便被下了个论断:“此子先天不足,难当大任。”于是“体弱”这二字就直接被烙在了他不长的人生中。“难当大任”四字更是他心中一根刺。
惠瑜发闲时常想,说这句话是医生的论断,倒不如说,像个诅咒。
药罐子养着费钱,没什么人会看得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药罐子,也只有惠家这样的人家还能勉强养得起他。他幼时常生病,到了后来不太生病了,也非得时不时喝一两口药续命,说是能保身子骨康健些。然而什么样的灵丹妙药,这么个法子喝,都不会有什么奇佳的效果。惠瑜觉得,喝药不过就是那么个意思,表达一下大家对他美好的祈愿,就跟在庙里求个神拜个佛一个意思。没什么的。
他身子骨太弱,比不得公孙玲珑念书可以念到通宵达旦;力气又小,年纪小的弟子们也不喜与他一道游玩;所幸不笨,读书总算还有点灵气。父母早就不希望他可以像先人一样宦海沉浮,勾心斗角,他没那个心性也没那个体质,他能读书,便放他读书,读出名堂是好事,读不出也罢。于是,没有玩伴与目标的惠瑜,生活中便只剩下读书与琴棋书画,偶尔抬头望院中一方青天,发一会儿呆,小小的一团不知道在想什么,很寂寞的样子。
没想到一入学堂开蒙,竟无人是他对手。通宵达旦的玲珑也只能咬牙切齿,多次扬言要把惠瑜赢到一点面子都不剩,却多次铩羽而归。
可是,又能怎样呢?
弟子们有两大不喜的对象,一是玲珑,二是惠瑜。
当然,都不能当面嘲笑。二者都是大家私下的笑柄。
玲珑——他们笑她一个女孩子来念什么书,笑掉大牙,难道是担心以后没人胜得过她来当名家的掌门吗?笑话,男孩子再弱也不会差过个女孩子吧。他们编出儿歌,笑骂公孙玲珑大胖子,顽劣的孩子故意模仿着公孙玲珑回答夫子问题时的姿态,不时抛个媚眼,娇滴滴:“讨厌~人家应该绣花儿让人家来读什么臭书嘛~”他们笑着,真是没见过比公孙玲珑更不中看的。
而惠瑜,那个药罐子,早点儿歇着吧,读再多书掌门之位也不可能是他的,长老都不行,一个药罐子不好好在家里废着,出来逞什么能呢。又有人模仿着,绷起脸假装是惠瑜那个假正经:“夫子,我不舒服,你让我回家休息嘛~”
说到底,不过是两个靠着父母才读得了书的家伙。让他们现在风光一会儿也无妨。
孩子的嫉妒是有毒的。
或许惠安、公孙成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为什么名家再无可造之才,时运将至。连孩子尚是如此,大一些的弟子又该是什么心性?
不过,总有几个离群索居的弟子不肯附和,也算可喜可贺,可知,这些孩子大约就是名家苟延残喘的资本。
这样的话逐渐过分了起来。
“哟,惠瑜,今天学到什么了呀?”夫子走后,有人嬉皮笑脸道。
“哎呀,人家学到的可多啦,你别打扰人家读书。”
“惠瑜呀,你也用不着这么刻苦,你看,惠安长老肯定会供你一辈子的,名家也不是没有人才,你放心休息便是,何必这么刻苦糟践自己的身子呢?”
“今天夫子还表扬惠瑜了呢……你们呀,看看人家惠瑜,人家就是不去当那个大任都比有些人强……”
打断的是公孙玲珑:“你们说得倒是开心,差不多闭嘴吧。”
男孩儿“哟”一声,说着好怕好怕,拉帮结伙走出了屋子,不知道是哪个叫了一声“死肥婆”。
公孙玲珑的眼圈儿一下就红了。
惠瑜走过去想拍拍她的肩,她扭头。惠瑜低声道:“你念书念得很好,我很佩服你。”
公孙玲珑含泪说:“你也等着……总有一天,比你强。”
掌门、长老的孩子总是有更多的难处,比如告状只会被认为是恃宠而骄。惠安是从不管弟子中间的事情的,惠瑜也不指望父亲为自己做什么,一方面,他没法低下头要求父亲维护他,另一方面,那些弟子说的……也是啊。
公孙成只是冷冷看了一眼玲珑:“你就这点能耐?这就受不住了?未来的勾心斗角,侮辱诽谤,你又怎么办?不若从现在就回家绣花,还来得惬意些。”
后来,惠安又在家里为惠瑜聘了夫子。玲珑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二人早已不是开蒙的水平,却也及不上年纪大的弟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干脆在家里另聘人来教还好些,偶尔去学堂参加一下弟子间的辩合也就罢了。这更是把弟子们气得牙痒痒。然而惠瑜终于还是不太在意他人的说法了。
惠瑜六岁半时,妹妹出生了。
惠琅出生在二月十六,惠瑜是小跑着去看自己的妹妹的。她睡着,惠瑜突然感到一阵安心。
他是个哥哥了,再怎么无能,也是要保护妹妹的。
他望着妹妹,笑了。
妹妹的眼睛睁开了,眼睛和他很像,只是颜色像父亲。他笑着向妹妹伸出手,妹妹张开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他笑,妹妹也笑,一笑,眼睛就弯了起来。婴儿的肌肤又嫩又软,他不敢再动,生怕力气大了。
以后教你识字。
不必像玲珑一样苦,但是该教的,我都会教你。他看着妹妹,笑着笑着长大,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识字,练武,会用歪理跟他撒娇耍赖……他不再望着那一方青天发呆,他的妹妹总是在廊上等他。乖巧可爱。
后来他才明白,自己的妹妹,是整个名家最苦的。
原来不是所有的哥哥都能护着妹妹。
这样啊。
——————————
惠瑜也不是有什么大病,就是体质忒差忒差。
公孙玲珑……我一直脑补她登掌门之位肯定过了不少弯折,应该是个人精。和剧中的道家不一样,道家还能比道法武功一类,名家这一类东西要评判一下谁高谁低真是太玄乎了,在剧中名家的学说是纯哲理性,同境界间太难分出个高下了。公孙玲珑想以女子之身登掌门之位并且服众,只是我一人之见——要比晓梦难一些。
其间龌龊,勾心斗角,大概也是不少的吧。
而且在秦三中子房驳公孙的逻辑……漏洞其实很大。重看了一遍,公孙玲珑输掉的唯一原因,就是她过早失去了冷静,导致她没有抓住天明话语里的致命伤。
“胖大妈”,从这句话开始公孙玲珑就失去了冷静。
所以我编织了一个属于惠瑜和公孙玲珑的童年故事www,求轻喷
惠瑜很小的时候便被下了个论断:“此子先天不足,难当大任。”于是“体弱”这二字就直接被烙在了他不长的人生中。“难当大任”四字更是他心中一根刺。
惠瑜发闲时常想,说这句话是医生的论断,倒不如说,像个诅咒。
药罐子养着费钱,没什么人会看得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药罐子,也只有惠家这样的人家还能勉强养得起他。他幼时常生病,到了后来不太生病了,也非得时不时喝一两口药续命,说是能保身子骨康健些。然而什么样的灵丹妙药,这么个法子喝,都不会有什么奇佳的效果。惠瑜觉得,喝药不过就是那么个意思,表达一下大家对他美好的祈愿,就跟在庙里求个神拜个佛一个意思。没什么的。
他身子骨太弱,比不得公孙玲珑念书可以念到通宵达旦;力气又小,年纪小的弟子们也不喜与他一道游玩;所幸不笨,读书总算还有点灵气。父母早就不希望他可以像先人一样宦海沉浮,勾心斗角,他没那个心性也没那个体质,他能读书,便放他读书,读出名堂是好事,读不出也罢。于是,没有玩伴与目标的惠瑜,生活中便只剩下读书与琴棋书画,偶尔抬头望院中一方青天,发一会儿呆,小小的一团不知道在想什么,很寂寞的样子。
没想到一入学堂开蒙,竟无人是他对手。通宵达旦的玲珑也只能咬牙切齿,多次扬言要把惠瑜赢到一点面子都不剩,却多次铩羽而归。
可是,又能怎样呢?
弟子们有两大不喜的对象,一是玲珑,二是惠瑜。
当然,都不能当面嘲笑。二者都是大家私下的笑柄。
玲珑——他们笑她一个女孩子来念什么书,笑掉大牙,难道是担心以后没人胜得过她来当名家的掌门吗?笑话,男孩子再弱也不会差过个女孩子吧。他们编出儿歌,笑骂公孙玲珑大胖子,顽劣的孩子故意模仿着公孙玲珑回答夫子问题时的姿态,不时抛个媚眼,娇滴滴:“讨厌~人家应该绣花儿让人家来读什么臭书嘛~”他们笑着,真是没见过比公孙玲珑更不中看的。
而惠瑜,那个药罐子,早点儿歇着吧,读再多书掌门之位也不可能是他的,长老都不行,一个药罐子不好好在家里废着,出来逞什么能呢。又有人模仿着,绷起脸假装是惠瑜那个假正经:“夫子,我不舒服,你让我回家休息嘛~”
说到底,不过是两个靠着父母才读得了书的家伙。让他们现在风光一会儿也无妨。
孩子的嫉妒是有毒的。
或许惠安、公孙成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为什么名家再无可造之才,时运将至。连孩子尚是如此,大一些的弟子又该是什么心性?
不过,总有几个离群索居的弟子不肯附和,也算可喜可贺,可知,这些孩子大约就是名家苟延残喘的资本。
这样的话逐渐过分了起来。
“哟,惠瑜,今天学到什么了呀?”夫子走后,有人嬉皮笑脸道。
“哎呀,人家学到的可多啦,你别打扰人家读书。”
“惠瑜呀,你也用不着这么刻苦,你看,惠安长老肯定会供你一辈子的,名家也不是没有人才,你放心休息便是,何必这么刻苦糟践自己的身子呢?”
“今天夫子还表扬惠瑜了呢……你们呀,看看人家惠瑜,人家就是不去当那个大任都比有些人强……”
打断的是公孙玲珑:“你们说得倒是开心,差不多闭嘴吧。”
男孩儿“哟”一声,说着好怕好怕,拉帮结伙走出了屋子,不知道是哪个叫了一声“死肥婆”。
公孙玲珑的眼圈儿一下就红了。
惠瑜走过去想拍拍她的肩,她扭头。惠瑜低声道:“你念书念得很好,我很佩服你。”
公孙玲珑含泪说:“你也等着……总有一天,比你强。”
掌门、长老的孩子总是有更多的难处,比如告状只会被认为是恃宠而骄。惠安是从不管弟子中间的事情的,惠瑜也不指望父亲为自己做什么,一方面,他没法低下头要求父亲维护他,另一方面,那些弟子说的……也是啊。
公孙成只是冷冷看了一眼玲珑:“你就这点能耐?这就受不住了?未来的勾心斗角,侮辱诽谤,你又怎么办?不若从现在就回家绣花,还来得惬意些。”
后来,惠安又在家里为惠瑜聘了夫子。玲珑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二人早已不是开蒙的水平,却也及不上年纪大的弟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干脆在家里另聘人来教还好些,偶尔去学堂参加一下弟子间的辩合也就罢了。这更是把弟子们气得牙痒痒。然而惠瑜终于还是不太在意他人的说法了。
惠瑜六岁半时,妹妹出生了。
惠琅出生在二月十六,惠瑜是小跑着去看自己的妹妹的。她睡着,惠瑜突然感到一阵安心。
他是个哥哥了,再怎么无能,也是要保护妹妹的。
他望着妹妹,笑了。
妹妹的眼睛睁开了,眼睛和他很像,只是颜色像父亲。他笑着向妹妹伸出手,妹妹张开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他笑,妹妹也笑,一笑,眼睛就弯了起来。婴儿的肌肤又嫩又软,他不敢再动,生怕力气大了。
以后教你识字。
不必像玲珑一样苦,但是该教的,我都会教你。他看着妹妹,笑着笑着长大,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识字,练武,会用歪理跟他撒娇耍赖……他不再望着那一方青天发呆,他的妹妹总是在廊上等他。乖巧可爱。
后来他才明白,自己的妹妹,是整个名家最苦的。
原来不是所有的哥哥都能护着妹妹。
这样啊。
——————————
惠瑜也不是有什么大病,就是体质忒差忒差。
公孙玲珑……我一直脑补她登掌门之位肯定过了不少弯折,应该是个人精。和剧中的道家不一样,道家还能比道法武功一类,名家这一类东西要评判一下谁高谁低真是太玄乎了,在剧中名家的学说是纯哲理性,同境界间太难分出个高下了。公孙玲珑想以女子之身登掌门之位并且服众,只是我一人之见——要比晓梦难一些。
其间龌龊,勾心斗角,大概也是不少的吧。
而且在秦三中子房驳公孙的逻辑……漏洞其实很大。重看了一遍,公孙玲珑输掉的唯一原因,就是她过早失去了冷静,导致她没有抓住天明话语里的致命伤。
“胖大妈”,从这句话开始公孙玲珑就失去了冷静。
所以我编织了一个属于惠瑜和公孙玲珑的童年故事www,求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