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邯郸到新郑,大体还算平安。惠安在路上给她讲了一些关于未来师父的事情。那位师父叫临贺,是惠氏的远亲了,小时候也在名家念过书,与惠安,尹氏都是相识的。
“他的学问有些庞杂,不过到底是在名家开了蒙,和旁人不一样。”惠安如是说道。
从赵国到韩国,风景已然是大为不同。赵国如今总还算是生气勃勃的,而韩国却已露衰颓之势。惠安没有再做什么评论。
进城之后,车停在一小院门口。惠安领着惠琅下车,没有仆从来迎接他们。惠安自己去敲了敲门,半晌,一个小男孩儿打开了门,从门缝儿里警惕地观察着他们。
一只手不耐烦地把他的头拨开:“哎呦远客到来……虎子别站在这儿,碍事儿。来来来请进请进,真是不胜荣幸蓬荜生辉啊惠安兄。”
开门的男人看起来要比惠安年轻一些,也比惠琅活泼、不正经许多。惠琅往门里瞧去,那院子并不大,不过也不算小,不如自己家的院子气派,不过也足够宽敞。五间屋,窗户上糊着布,而不是绢。
惠安颔首,问道:“刚刚那孩子,可是……”
“是我儿子。”临安转过身,“进来吧。”
屋子有点小。中间放着两把椅子一个桌子,显然,是会客室一类的地方。小男孩儿端着茶迈着小短腿小跑过来,茶水竟然没溅出来。惠琅好奇地看着他,他也看惠琅。盯了一会儿,他说:“略略略。”然后跑走了。
惠琅:……
惠安问:“今年几岁了,大名是什么?”
“叫思长,四岁了。皮得很,倒是让你见笑了。”临贺喝了口茶,“这就是阿琅?”
惠安点头,正想说什么,却被打断。
“阿琅,过来。”临贺招呼道,然后上下打量着她。
“身子骨不弱,不过,学武的话,也不能算资质上佳。马马虎虎吧。不过,你们夫妇能生出这样的孩子,也算不错。”他又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惠琅的眸子,问惠安道:“名家之刀?”
他下定论:“孩子眼睛倒是像极了尹夫人。不过,颜色像你。”
惠琅生着一双好眼睛,黑白分明,眼尾长,睫毛长。这眼睛形状与尹氏,惠瑜极其肖似,然而惠瑜和尹氏瞳色偏棕,她的眼睛颜色偏黑。于是,她的眼睛就似乎不如母亲哥哥一般温柔委婉,毕竟是暗沉沉的黑色。眸子很亮,是那种带着些寒意的亮。
“倒是不错。”临贺摸摸下巴,“数年后或许真是一把刀也未可知。”
惠安望向女儿,没有说话。
“你便交给我吧,我就当收了个女儿,你放心便是。把孩子东西拿下来吧,我一会儿带她去东边儿那屋……”
惠安把什么东西放到了临贺手里,临贺看了看:“好东西,我的束脩吗?真是好东西……虽说我临贺真的不穷,不过,收了,免得你担心你女儿在我这儿受欺负。”
又回头唤道:“阿琅啊,过来。”又扯着嗓子,“虎子你个混小子哪儿去啦?”
惠琅踌躇着走到他身边。虎子不情不愿跑过来。
于是临贺和善道:“阿琅,我是你师父……跟着师父呢,你就不能再叫惠琅啦,你得叫临琅……懂吗。”
惠琅点点头,她看了看惠安,又低下头,有点难过。
暴露自己的真姓,无异于自报家门,她想,惠安似乎也有些难过吗。
以后就是临琅了。
“虎子,这是你师姐,也是你姐姐。”他说。
虎子鼓着小脸儿看了她一会儿,然后大声地说:“略略略略略!”然后扭过了头。
临贺和蔼道:“你看,他好高兴,已经接受你是姐姐了。”
……
惠安很快就走了。
临琅有点想家,想阿娘和哥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自己。
师父家不坏,师父人不错,也很博识。师父家也有许多书。师父在城里开了一家酒馆和一家饭铺,收益不错,日子也很宽裕。他做的饭也还能吃。虎子除了皮一点,隔上两三天就要上房揭瓦然后被临贺打一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虽然那小子似乎不愿意跟她多讲话。
她还是想家。
临贺对她说:“你骨架子小,力气怕是不够用刀,用长剑也不行,撑不起来。你就用这把剑凑合凑合。以后再定到底用什么吧。”
那剑大约是一尺有余,她想到了以后也应该是很趁手的。她在临贺面前舞了一套剑,临贺还没说什么,她习惯性伸出手。
然后突然想起已经没有梅子糖吃了,家和那位笑眯眯的师傅都已经远在千里之外。
她突然就流泪了,垂下手低着头不说话。临贺大惊失色:“姑娘怎么了,我还没说什么呢块别哭?”
临琅抽噎道:“……梅子糖。”
临贺于是一脸鄙夷:“啧,梅子糖。看你家里人把你惯的。”
临琅正要乖巧道不是,临贺却说:“虎子,把家里石蜜拿来几颗。”又说,“没有梅子糖,你就凑合点吧。”
临琅愣愣地接过那糖。连日以来的思家之愁突然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发泄口。
“师父!”她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临贺被吓坏了,虎子也是。
后来临贺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小姑娘为什么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他认为这事儿主要是虎子闹的,毕竟虎子老偷阿琅那里的糖吃。
“他的学问有些庞杂,不过到底是在名家开了蒙,和旁人不一样。”惠安如是说道。
从赵国到韩国,风景已然是大为不同。赵国如今总还算是生气勃勃的,而韩国却已露衰颓之势。惠安没有再做什么评论。
进城之后,车停在一小院门口。惠安领着惠琅下车,没有仆从来迎接他们。惠安自己去敲了敲门,半晌,一个小男孩儿打开了门,从门缝儿里警惕地观察着他们。
一只手不耐烦地把他的头拨开:“哎呦远客到来……虎子别站在这儿,碍事儿。来来来请进请进,真是不胜荣幸蓬荜生辉啊惠安兄。”
开门的男人看起来要比惠安年轻一些,也比惠琅活泼、不正经许多。惠琅往门里瞧去,那院子并不大,不过也不算小,不如自己家的院子气派,不过也足够宽敞。五间屋,窗户上糊着布,而不是绢。
惠安颔首,问道:“刚刚那孩子,可是……”
“是我儿子。”临安转过身,“进来吧。”
屋子有点小。中间放着两把椅子一个桌子,显然,是会客室一类的地方。小男孩儿端着茶迈着小短腿小跑过来,茶水竟然没溅出来。惠琅好奇地看着他,他也看惠琅。盯了一会儿,他说:“略略略。”然后跑走了。
惠琅:……
惠安问:“今年几岁了,大名是什么?”
“叫思长,四岁了。皮得很,倒是让你见笑了。”临贺喝了口茶,“这就是阿琅?”
惠安点头,正想说什么,却被打断。
“阿琅,过来。”临贺招呼道,然后上下打量着她。
“身子骨不弱,不过,学武的话,也不能算资质上佳。马马虎虎吧。不过,你们夫妇能生出这样的孩子,也算不错。”他又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惠琅的眸子,问惠安道:“名家之刀?”
他下定论:“孩子眼睛倒是像极了尹夫人。不过,颜色像你。”
惠琅生着一双好眼睛,黑白分明,眼尾长,睫毛长。这眼睛形状与尹氏,惠瑜极其肖似,然而惠瑜和尹氏瞳色偏棕,她的眼睛颜色偏黑。于是,她的眼睛就似乎不如母亲哥哥一般温柔委婉,毕竟是暗沉沉的黑色。眸子很亮,是那种带着些寒意的亮。
“倒是不错。”临贺摸摸下巴,“数年后或许真是一把刀也未可知。”
惠安望向女儿,没有说话。
“你便交给我吧,我就当收了个女儿,你放心便是。把孩子东西拿下来吧,我一会儿带她去东边儿那屋……”
惠安把什么东西放到了临贺手里,临贺看了看:“好东西,我的束脩吗?真是好东西……虽说我临贺真的不穷,不过,收了,免得你担心你女儿在我这儿受欺负。”
又回头唤道:“阿琅啊,过来。”又扯着嗓子,“虎子你个混小子哪儿去啦?”
惠琅踌躇着走到他身边。虎子不情不愿跑过来。
于是临贺和善道:“阿琅,我是你师父……跟着师父呢,你就不能再叫惠琅啦,你得叫临琅……懂吗。”
惠琅点点头,她看了看惠安,又低下头,有点难过。
暴露自己的真姓,无异于自报家门,她想,惠安似乎也有些难过吗。
以后就是临琅了。
“虎子,这是你师姐,也是你姐姐。”他说。
虎子鼓着小脸儿看了她一会儿,然后大声地说:“略略略略略!”然后扭过了头。
临贺和蔼道:“你看,他好高兴,已经接受你是姐姐了。”
……
惠安很快就走了。
临琅有点想家,想阿娘和哥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自己。
师父家不坏,师父人不错,也很博识。师父家也有许多书。师父在城里开了一家酒馆和一家饭铺,收益不错,日子也很宽裕。他做的饭也还能吃。虎子除了皮一点,隔上两三天就要上房揭瓦然后被临贺打一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虽然那小子似乎不愿意跟她多讲话。
她还是想家。
临贺对她说:“你骨架子小,力气怕是不够用刀,用长剑也不行,撑不起来。你就用这把剑凑合凑合。以后再定到底用什么吧。”
那剑大约是一尺有余,她想到了以后也应该是很趁手的。她在临贺面前舞了一套剑,临贺还没说什么,她习惯性伸出手。
然后突然想起已经没有梅子糖吃了,家和那位笑眯眯的师傅都已经远在千里之外。
她突然就流泪了,垂下手低着头不说话。临贺大惊失色:“姑娘怎么了,我还没说什么呢块别哭?”
临琅抽噎道:“……梅子糖。”
临贺于是一脸鄙夷:“啧,梅子糖。看你家里人把你惯的。”
临琅正要乖巧道不是,临贺却说:“虎子,把家里石蜜拿来几颗。”又说,“没有梅子糖,你就凑合点吧。”
临琅愣愣地接过那糖。连日以来的思家之愁突然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发泄口。
“师父!”她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临贺被吓坏了,虎子也是。
后来临贺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小姑娘为什么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他认为这事儿主要是虎子闹的,毕竟虎子老偷阿琅那里的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