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60贴子:6,278,654

回复:让我们来了解宇宙中的天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浪里个浪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8-01-16 02:39
收起回复
    加油啊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6楼2018-01-21 11:0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68楼2018-01-24 20:11
      收起回复
        宇宙星体 宇宙星体来源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由数千亿颗的星系,恒星,行星组成。来 源宇宙大爆炸 宇宙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38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来,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这两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假设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源,即过去一直存在,那么宇宙的年龄就是无穷大了。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是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是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就是从“无”中突然产生的了,这最初的一刹那,又是怎样呢?凭着人类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的常识,实在是很难想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龄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众所周知并且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嫡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嫡增加为代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嫡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撇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69楼2018-01-25 14:18
        回复
          (白洞一种假象天体)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白洞是一个强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质均与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围的物质吸积到边界上形成物质层。白洞理论主要可用来解释一些高能天体现象。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性质正好与黑洞相反的特殊天体。白洞目前还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但尚未被观测所证实。按照白洞理论,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聚集在白洞内的物质,只可以经边界向外运动,而不能反向运动。因此这种天体外面的物质不能进入。根据白洞理论,有人认为类星体的核心可能是一个白洞。当白洞内超密态物质向外喷射时,就会同它周围的物质发生猛烈的碰撞,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由此推断,有些X射线、宇宙线、射电爆发、射电双源等现象,可能会与白洞的这种效应有关。白洞的力是排斥力与黑洞的吸引力相反的力。


          70楼2018-01-25 14:20
          回复
            平行世界说也叫平行宇宙说 平行世界说,两个平行世界相遇之时,有的人会突然出现,有的人会永远离开,有的人会找到真爱。时空的裂缝,平行的世界,可怕的时间。害怕去爱,只因为没有未来。素冥...平行宇宙说(multiverse、Parallel universes),或者叫多重宇宙论,指的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而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状态的一种反应,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数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在2003年的科学人杂志里,有一篇由美国宇宙学家Max Tegmark写的关于平行宇宙的专文,在文中他将平行宇宙分成四类:第一类:这类的宇宙和我们宇宙的物理常数相同,但是粒子的排列法不同,同时这类的宇宙也可视为存在于已知的宇宙(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地方。第二类:这类的宇宙的物理定律大致和我们宇宙相同,但是基本物理常数不同。第三类:根据量子理论,一件事件发生之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宇宙,而此类宇宙可归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的平行宇宙,因为这类宇宙所遵守的基本物理定律依然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以上「一颗球落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无法进入时光隧道」诡论的平行宇宙解决办法属于此种)。第四类:这类的宇宙最基础的物理定律不同于我们宇宙,而基本上到第四类为止,就可以解释所有可能存在(也就是可想象得到的)的宇宙,一般而言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可以用M理论构造出来。是否有另一个你正在阅读和本文完全一样的一篇文章?那个家伙并非你自己,却生活在一个有着云雾缭绕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原野、喧嚣嘈杂的城市,和其它7颗行星一同围绕一颗恒星旋转,并且也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他(她)一生的经历和你每秒钟都相同。然而也许她此刻正准备放下这篇文章而你却打算看下去。这种“分身”的想法听起来奇怪而又难以置信,但似乎我们不得不接受它,因为它已为各种天文观测的结果所支持。如今最流行同时也最简单的宇宙模型指出,离我们大约10^(10^28)米外之处存在一个和我们的银河一模一样的星系,而那其中正有个一模一样的你。虽然这距离大得超乎人们的想象,却毫不影响你的“分身”存在的真实性。该想法最初起源于很简单的“自然可能性”而非现代物理所假设:宇宙在尺寸上无限大(或者至少足够大),并且象天文观测指出的那样--均匀的分布着物质。既然如此,按照统计学规律便可以断定,所有的事件(无论多么相似或者相同)都会发生无数次:会有无数个孕育人类的星球,它们之中会有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一模一样的长相、名字、记忆甚至和你一模一样的动作、选择--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确切的说,是无穷多个。最新的宇宙学观测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并非一种比喻。空间似乎是无限的。如果真是这样,一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不管这些事有多荒唐。在比我们天文观测能企及范围远得多的地方,有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宇宙。天文学家甚至计算出它们距地球的平均距离。你很可能永远见不到你的“影子”们。你能观测到的最远距离也就是自大爆炸以来光所行进的最远距离:大约140亿光年,即4X10^26米--定义了我们可观测视界的大小,或者简单地说,宇宙的大小,又叫做哈勃体积。同样的,另一个你所在的宇宙也是个同样大小的球体。以上便是对“平行宇宙”最直观的解释。每个宇宙都是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周末你丢了钥匙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的钥匙可能是溜到了一个平行世界中,躲在那里和你藏猫猫?再举一个例子。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派对,可是当时你已经又累又困,只想回家放松一下好好睡一觉。结果,第二天,你得知自己心仪已久却从不敢向她表白的女孩去参加了这个派对,这令你懊丧不已,不禁想,要当时去了的话,人生也许就会大不同,也许有机会和那心上人儿说说话,也许……而这另外一种可能性,也就是一个平行宇宙。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吗?其实你早就对我们的主题有所了解了,对不对?什么?你觉得这只不过是个文字游戏,是个玩笑?你错了!许多大物理学家都对这些平行宇宙兴趣盎然。他们的目的当然不是要去那里寻找丢失的钥匙,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道路,带领物理学走出几十年来面临的死胡同。那么,我们出发吧,去物理学家们所想象的那些奇异的宇宙看看。别担心:我们一定会把你平平安安地带回来。我们保证!量子的宇宙。说起平行世界,科幻连续剧《旅行者》(Sliders)的爱好者们肯定兴奋不已!这部连续剧的大致内容是:物理系大学生昆·迈洛里(Quinn Malory)制造了一台可以穿梭往返于不同的平行世界之间的机器;在每一个平行世界中,历史的发展都与我们所知的不同:恐龙仍然生活在世界上,30岁以上的人才享有政治权利……当然,这纯粹是一个科幻故事,不过,理论物理学家们并不排除这种世界存在的可能性。这门物理学描绘的是无穷小的世界:原子和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在这么小的级别上,是无法对事物及其位置加以准确描绘的。它们都处在不同状态的叠加之中,而每种状态都具有不同的存在可能性。为理解这一点,我们举一个现实世界的例子。你有5个蓝色珠子和5个红色珠子。你把它们都放到一个纸盒子里,封好盒子。这时你可以说:“我的盒子里有一些蓝色或红色的珠子。”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量子的世界。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了!因为,在这里,每一个珠子都既是红色的又是蓝色的。它同时拥有两种颜色(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叠加状态)。只有当你把一个珠子抓在手里查看时,它的颜色才“确定”下来:要么是红色的,要么是蓝色的,两种可能性是均等的。是的,别紧张,大家都和你一样,觉得这种现象很奇怪。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小实验将向你展示这种状态叠加的一个具体结果。从盒子里随机取出4个珠子。比如你取出了3个红色珠子和1个蓝色珠子。这个结果,不管是从传统物理学还是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你用你得到的这4个珠子再来做一次抽签的话,其结果便会令人困惑。把它们放到另一个盒子里,再一个一个地把它们取出来。从传统物理学角度来看,你取出来的一定会是3个红色珠子和1个蓝色珠子。而在量子物理学的世界中,你取出来的,可能是4个红色珠子,也可能是4个蓝色珠子,甚至可能是2个红色珠子和2个蓝色珠子,等等。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有些珠子改变了颜色!这是可能的,因为量子的珠子同时具有两种色调。在每一次抽签时,它们都有可能改变颜色。这听上去令人疯狂,但通过一些非常严肃的实验,人们确实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区别不同电子的某些属性(不包括颜色,因为电子没有颜色)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世界无限的可能性 别紧张,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不同状态之中,这不仅令你困惑,也令许多物理学家不解。他们尤其无法解释的是,为什么珠子的颜色必须要被看到(在物理学上,这意味着对珠子的状态进行测定)后才能确定下来。正是为了破解这个奥妙,物理学家们设想了量子平行世界的存在。再以珠子为例。在将它抽取出来之前,它既是红色的也是蓝色的。当你将它从盒子里拿出来看到它时,这个宇宙就一分为二了:在一个宇宙中,珠子是红色的,而在另一个中,它是蓝色的。这样,确定颜色的问题就解决了。将这个设想推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结果就是:存在着大量不断分化着的平行宇宙。你犹豫着是该进A门还是B门?在一个宇宙中,你会走进A门,而在另一个宇宙中你会走进B门……因此,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无穷多的我们看不到的平行世界。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如被设定在一个频率上的收音机。假如我们能找到改变频率的按钮,我们就能像《旅行者》中所描绘的那样,从一个宇宙穿行到另一个宇宙……泡泡状的宇宙 为什么有的东西会转瞬即逝?这是物理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一个真真切切的问题。他们越是仔细分析物理学的定律,就越觉得我们的存在真是幸运。不仅是我们人类,连所有的恒星、星系的存在,都是物理学常量所造就的奇迹。多亏了它们,物理学家们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解释月亮绕着地球转、解释太阳为什么会发光……一旦某一个常量发生丝毫的改变:整座物理学大厦就会崩塌。这样看来,自从宇宙诞生之初就一直主宰着它的所有这些常量似乎是被精心设计好的!这种想法的确让人觉得温暖……但也有些荒唐。因为,没有什么理由使得这些巧合非得出现。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常量取了这些值而不是其他的值呢?面对这个问题,不妨向平行宇宙寻求答案……其实,你可以想象一下,存在着的由自己温馨的常量主宰着的宇宙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着成千上万个,每一个宇宙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常量。这就像是抽奖一样,我们的宇宙投中了正确的数字组合,这便使得原子、分子乃至生命得以出现。这真是一个特大的奖励!于是,我们才能在这里感慨我们的幸运。而其他的宇宙抽到的是错误的号码,因此它们没有产生生命的希望。当然,既然它们永远不会出现生命,也就没有人会为此哀叹。


            71楼2018-01-25 14:23
            回复
              外星人(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外星人是人类对假象中的地球以外类人生命的统称。古今中外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但现今人类还无法实际探查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虽然一直以来,很多人声称自己见证外星人造访地球,甚至与自己发生接触,但是大多数学者专家相信,人类与外星人所谓不同程度的接触,其实都是心理作用,人类发现“外星人”的机会很小,即使发现有外星人的存在,也几乎很难与它们发生任何接触。在过去50年的搜寻中,天文学家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确凿线索。截至2015年,科学界一般认为“生命只会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绿藻类。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15亿年。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钟相当于160年。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4月份出现了蓝——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之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9月份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上11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现代人只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钟。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钟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一秒钟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很多人声称见过飞碟,甚至见过外星人,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么?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另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配的后裔等种种观点。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对于外星人的存在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可能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大胆,看来也很离奇,但是谁又能责怪人类的想象力呢,也许这些幻想有一天会变成可观的存在。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的话,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了。对于地外高级生物只有当能同他们建立联系时才有意义。就人类的认识来看,无线电讯号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因而必须进一步探讨有多少个行星上居住了有能力发送这种讯号的文明生物。如果他们从存在以来一直在发送这种讯号,那就应该有100万个正在进行无线电发播的行星。但事实上不要说藻类,就是人类在100多年前也还没有这种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已遭到破坏,以及本身已遭到毁灭的生命形态也是不会这样做的。请不要忘记,差不多在能发射无线电讯号的同时,人类也研制成了大规模核武器,它们足以把地球上全部生物彻底毁灭掉。外星人会不会为失去理智的战争狂所支配而毁掉自己呢?这种可能性也许不能完全排除。让我们又一次乐观地认为外星人有能力、有理智解决那些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并假定他们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生活了100万年。由于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生活充分富裕,他们必然会想到、也完全有能力耗费巨资来从事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试图同外部世界同类建立联系。他们在100万年内不停顿地向外界发送强有力的无线电讯号。这么一来在上述100万颗行星中,就有一小部分正在发播这种讯号,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是100万年除以40亿年,即0.025%。这意味着正在发送讯号的只有250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人类发出的讯号要经过4600年才能送到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人那儿。如果他们收到了并随即发出回答,那要收到他们的回音我们还得再耐心地等上9200年!奥兹玛计划的联系对象离开我们只有十几光年,这样做实在没有多大意义。要使计划变得有实际意义,必须监听4600光年范围内每一颗类似太阳的单星是否在发出有含义的讯号。要是更实际一点是,想想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只有4000年。如果外星人只是在4000年长的时间内有能力进行无线电发播,那么今天在向外界播发讯号的就只有一颗行星!于是,整个银河系中除地球外充其量也就再有一种文明生物在发送讯号,我们用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内留心倾听这种讯号的种种努力就完全是徒劳无功之举的!读者也许会为这一结论深感失望。那么实际情况同这里所估计的会有多大差异?上面的讨论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每颗单星周围都有行星吗?生命是否只能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诞生?还有,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一种智慧生物到底能生存多久,他们能一直生存下去吗?这些问题恐怕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然而原始人又何尝想到今天的大型客机、彩色电视、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登月飞行呢?只要人类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一直生活下去,科学的发展会逐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就来看,外星人即使存在,我们也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因而,把不明飞行物同天外来客的宇宙飞船联系在一起恐怕是不可信的。霍金眼中的外星生物


              72楼2018-01-25 14:26
              回复
                流氓黑洞 流氓黑洞是银河系中的中等质量黑洞。流氓黑洞是无形的,通过相互的重力作用,数百个黑洞形成的球状黑洞群吞噬着途经的星体和星云。这些流氓黑洞不会对地球构成危害,但是它们会吞噬途经的星云、恒星和行星。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物理天文学家凯利·霍利·巴克曼副教授称流氓黑洞,这是银河系中的中等质量黑洞,它们是无形的,通过相互的重力作用,数百个黑洞形成的球状黑洞群吞噬着途经的星体和星云。这些流氓黑洞不会对地球构成危害,但是它们会吞噬途经的星云、恒星和行星。流氓黑洞所作用的危险范围是史瓦西半径(或称重力半径),只有数百公里的作用范围。这样的距离对于地球并不影响。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质量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黑洞的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力逃脱,就连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使用精密的计算机模型技术,巴克曼计算出中等质量和恒星等级黑洞流氓黑洞的合并会产生数百个中等质量的黑洞,其合并产生的作用力能够将中等质量黑洞以4000公里每秒的速度弹出黑洞群,这些黑洞的质量都是太阳的数倍,在星际太空中游荡清扫吞噬着途经的星体和星云,它们非常独立,不属于任何恒星体系,以高速运行着。因此天文学家称它们是“流氓黑洞”。


                74楼2018-01-25 14:31
                回复
                  戴森球(人造天体理论)“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戴森球”其实就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设想中的巨型人造结构,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球体”是由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从那时起,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建造人工天体或一系列这样的结构以便包围太阳,便不断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学家或科幻小说所提出,并冠以“戴森球”之名。这些后续的设想没有仅仅在从太阳能收集站上止步-许多工程设计还包括建设人类殖民地和工业基地。


                  75楼2018-01-25 14:32
                  收起回复
                    hd100546b HD 100546b,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一颗新生行星。这是我们发现同类行星处于诞生阶段的第一个案例。它是位于恒星HD 100546周围的轨道上的一颗巨型气态行星,直径接近七倍木星半径,温度超过600摄氏度,是个大面积的辐射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观测到一颗行星的诞生,这是一颗巨型气态行星。该行星位于恒星HD 100546周围的轨道上,天文学家发现该行星仍然处于行星盘中,而且正在聚集气体和尘埃,本次观测也是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是一座先进的观测站,科学家利用高分辨率红外相机对准了遥远宇宙的某个亮点,这就是恒星HD 100546。研究小组发现恒星周围正在形成行星。恒星HD 100546距离我们比较近,大约335光年,算是太阳系的一个邻居,但是年龄仅为500至1000万年左右。与多数年轻的恒星一样,其周围也聚集着气体和尘埃,原始行星盘聚集在恒星周围,这里正在演化出新的行星。恒星HD 100546的原行星盘主要物质聚集在半径为50个天文单位的区域内,一颗新生的行星如同嵌在原行星盘上一样,科学家观测到巨大的气体物质聚集的信号。(不过这个天体很快就会成为恒星了)


                    76楼2018-01-25 14:39
                    回复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7楼2018-01-25 15:34
                      收起回复
                        涨姿势,感谢楼主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8楼2018-01-25 17:39
                        收起回复
                          【图片】开普勒452 开普勒452(kepler-452)是一颗位于天鹅座的恒星,距地球约1730光年。开普勒452(kepler-452)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4倍。 是一颗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G型主序星,在天球上位于天鹅座。它与太阳的温度相似,亮度比太阳多了20%,质量多了4%,半径多了10%。也是最像太阳的恒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8-01-29 04:06
                          收起回复
                            还有吗,继续啊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0楼2018-02-02 21:41
                            收起回复
                              刚看完,辛苦了楼主!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8-02-03 01: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