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吧 关注:58,388贴子:406,234

甲田式断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 言
    恢复身体活力,改善各种不适和疾病
你现在身心愉快、健康吗?还是每天带着身体上的不适和疾病、总感觉好像哪里不顺畅似的度日?
其实,在现代,很多像生活习惯病和过敏症这样的病症,以及各种各样身体健康状态不佳的最大要因正是“饮食过量”。饮食过量会对肠胃形成过多的负担,导致肠胃运动不足。其结果就是致使宿便长期滞留体内,引发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和疾病。另一方面,肝脏、肾脏的运动也会随之减缓,这也是给身体带来不适和疾病的原因之一。
甲田光雄博士以自身的疾病通过现代医学无法完全治愈为契机,进行了绝食的体验,并且了解到“西氏健康法”后,把这种“西氏健康法”与绝食相结合进行了实验,最终恢复了健康。
甲田光雄博士成为医师之后,不是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病患,而是通过对病患进行使用绝食疗法,成功救助了各种有疑难杂症和身体状态不佳的患者。他对绝食和西氏健康法的饮食疗法不断地进行改良,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时期。不久,“妙手回春”的美誉盛传开来,在医师当中也给予了“最后可以依靠的只有甲田医生了”这样的高度评价。
这样令人钦佩的甲田博士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过度饮食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和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甲田博士研究出了现在一日两餐的节食疗法,构筑了被称为“甲田式健康法”的治疗方法。
食物是孕育生命和健康的根本,但同时也成为了损害健康最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现代的人们正处在不正确的饮食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错误的饮食生活不仅会导致内脏衰退,而且会引发肌肉和骨骼的扭曲。更进一步说,作为人体内部环境,会阻碍血液循环,扰乱自主神经系统和酸碱平衡,这些又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和疾病。
被甲田博士重视并引入临床治疗当中的西氏健康法,是为了调整血液循环、自主神经系统等的方法,是实践了六大法则的运动疗法。也就是说,基于西氏健康法的“甲田式健康法”是综合医学,是维持并改善自身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自然医学。
甲田博士的“节食疗法”是以省去早餐的“一日两餐”法和粗米素食法为基本,注重直接摄取植物性食品为特点。也许也有人认为这样太苛刻了,自己肯定不行,但这种方法只限于运用现代医学也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的场合。甲田医师从6万人以上的治疗经验中,结合每个人的症状、患病的程度和个人体质对病患给予细致周到的饮食疗法的指导。因此,在为了维持身体健康而实施“节食疗法”的情况下,并不是那么严苛,无论谁都可以做得到。感觉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群只要不吃早餐、注意节制饮食,就能惊喜地发现身体状况开始逐渐好转。
现在,代谢综合征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以过度蓄积的内脏脂肪为基础,伴随着高血压和血糖值上升的状态,如果放任自流会引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等一系列危险性疾病。
代谢综合征是象征着现代“过度饮食社会”的病症,甲田博士断言:“我指导的疗法实施起来并不难,并非那么严苛,简单的就能治疗。”
因此,说“甲田式健康法”是“最强的健康策略”并非夸大其词。建议大家灵活运用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改善身体的不良状态、代谢综合征、生活习惯病以及过敏等等。



1楼2009-02-11 18:10回复
    当现代医学的局限性遇上绝食
     甲田光雄博士所提倡和指导的节食疗法,是以绝食和西氏健康法为背景的、经历了五十余年临床实践的集大成者所构筑出的理论。
    甲田博士在旧制中学的时候是一名相扑选手,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后学习空手道并取得了段位,是一名体育运动爱好者。但另一方面,他也非常爱吃甜食,据说曾经一次吃掉了六七个夹馅面包。
    甲田博士在中学到士官学校期间,由于肠胃不调、急性肝炎引起黄疸,连续不断地被病魔侵袭着。虽然请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帮忙医治,但是病情并未好转,转为了慢性肝炎。二战后,甲田博士进入了大阪大学的医学部,志愿成为一名医师,因为他的愿望就是能医治好自己的病痛。
    但是,胆囊胆道炎、十二指肠炎、大肠炎等疾病的数目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事情至此,他对现代医学开始产生怀疑,并开始研究民间疗法和东洋医学,并从中发现了节食疗法。
    “肝病一定要吃有营养的东西,绝食的话会死的!” 主治医师这样劝告他,但甲田博士不顾其反对,在奈良的生驹山断然进行了11天的绝食,结果发现了成为现在甲田式健康法基础的西氏健康法。从此之后,他又几次体验了绝食修行,最终克服了慢性肝炎,又重新获得了健康的体魄。从医学部毕业后,甲田博士开办了大阪·八尾医院,以西氏健康法和绝食疗法为支柱,以疑难病症为中心开始对抱病的人们进行治疗。
    亲自成为实验台,走上攻克疑难杂症之路
    甲田博士开办医院后仍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台反复地进行严格的实验。比如,每天吃1500克的青泥(西氏健康法之一,由5种以上的叶菜和根菜捣碎制成)搞坏了胃。从这个实验中研究出将青泥过滤成果汁饮用的方法。
    关于粗米,甲田博士把它煮成膏状持续食用2个月,最后导致大便不通。另外还坚持实行2个月每天两顿饭只喝清汤(参照127页)的绝食方法,并继续定期进行绝食。关于水,他也有持续每天喝9升的经历。
    从这些经验中,甲田博士得到了很多真理。比如说,脸颊红的人是因为肠道积存有宿便,产生了一氧化碳等等情况。
    关于治疗,他也进行了绝食、节食等方法的指导。通过生吃素食,把一天摄取卡路里的量最终控制在150千卡这样极端的水平,就能治疗像癌症这样的难治之症,他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根据绝食与生吃素食并用的方法对疑难病症的治疗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全日本的轰动。
    作为治疗疑难杂症第一人被大家所熟知的甲田博士,常有癌症患者慕名来求医。
    据说从医好脱发症开始的一段时期,医院被脱发病人挤破了门槛。
    根据积累的这些经验,他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分别采取最适合的手段。例如,对治疗疑难病症有效的饮食内容和应采取的量、适合的水分摄取方法和应摄取量等等具体情况。并且得出“损害健康的最大原因正是饮食过量”的真理。
    以亲身体验和包括医治疑难病症在内的上万的治疗经验为基础,作为谁都可以实践的方法,甲田博士构筑了一日两餐的节食疗法,并使之体系化。


    2楼2009-02-11 18:11
    回复
      “能治好,试试吗?”
       今天,以饮食疗法为治疗中心的医师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大多数医师最初的时候只是在用饮食疗法进行治疗的方面进行努力。
      从普通的现代医学的治疗转变为以饮食疗法为主体的治疗,最初的时候获得了意外的效果,连本人(医生也好患者也好)都感到非常吃惊。听到这个评论,患者都蜂拥而至,但是无法治愈的病例却增加了。也许是因为来了更难以治愈的患者吧,一定是那样的。稍微取得点成果就变得得意忘形,因此而水平降低了的医生不在少数。
      于是,他们开始苦恼于只限定在饮食疗法上,并将现代医学的药品与健康补养品并用。结果那部分的治疗效果是上去了,但是饮食疗法这方面却没有进步。
      只有甲田博士愚直地对节食疗法穷根究底。可以说简直就像修验道(日本的一种宗教)中的修行者或是修行僧一样,严格地积累修行。笔者没见过还有其他像甲田博士一样严厉的眼光和亲切的眼光并存的人。
      他无论对谁都以致敬的姿势低下头。不仅如此,“能治好,试试吗?”,甲田博士的一句话,救治了多少人啊!


      3楼2009-02-11 18:11
      回复
        难道把身体的不适都归罪于衰老吗?
         也有人把身体不适的原因全都归罪于衰老。比如,人到中年头发变得稀少,就会说:“都是因为老了啊!”脸上出现黄褐斑也怪罪于年龄,“因为年纪大了没办法啊”!或者说“这是人岁数大的自然现象”。
        但是,30、40岁脸上就出现大面积的黄褐斑,也认为是人体老化的原因造成的你能接受吗?
        甲田博士指出,由于在饮食生活方面出现问题,因此人要比实际年龄更早老化,其结果就是头发变得稀薄、出现黄褐斑。而且,他讲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如果注重饮食,坚持使用对健康有益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即使到了90岁、100岁,黑色的头发也能非常茂密,黄褐斑也几乎没有。虽然避免老化是不可能的,但是推迟老化的进行还是可以的。而且,只有实行正确生活方式的人才能获得健康长寿。”


        4楼2009-02-11 18:13
        回复
          健康身体和非健康身体的区别表现在这些地方
           据甲田博士介绍,健康和非健康者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表现在睡眠时间上。而且,这一点正反映了饮食的多少。
          饭量大的人,由于在睡眠中身体也忙于代谢吃进去的食物,不长时间睡眠的话就不能够消除疲劳。另一方面,节食或是晚上不吃饭的话,睡眠中肚子里就变空了。因此,不会给身体造成多余的负担,能够进入深睡眠,短时间的睡眠就够了,而且睡醒后也会觉得非常舒畅。
          几乎感觉不到体寒或体热的是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过于忽冷忽热的体质是不健康的证据。
          “一般胖人比较怕热,经常出汗。但是,他们就很耐寒吗?其实胖人也有非常怕冷的。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饮食过量。由于饮食过量导致可怜的身体无论对冷还是热都难以抵御。”
          最近,据说不能出汗的女性增加了,身体的寒症也增加了。这或许是因为调解体温的机能不能够正常运转了的原因吧。流汗过多的体质和不流汗的体质都不能说是正常的体质。
          人的体温比一般被认为正常的体温低,早上是35.8度,晚上是36.6度才能称之为健康体。
          如果是真正健康的身体,热的时候不会流汗过多、冷的时候也不会感觉特别冷。
          甲田博士说至于脉搏,过快的是不健康的,比较慢的是健康的体质。人一生的脉搏跳动次数是一定的,过多的那一部分,就会缩短寿命。比如,一天只摄入150千卡的超少食的人的脉搏很慢,一分钟的脉搏数很少。


          5楼2009-02-11 18:13
          回复
            身体僵硬的人难以长寿
             甲田博士关于身体的硬度,他说:“如果要问身体僵硬的和身体柔软的人哪个更长寿,那绝对是身体柔软的人。我认为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要长,和身体的柔软度有关。身体的柔软度有先天性的,但是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过量饮食、运动不足都会造成肌肉僵硬。”
            这是我和某位记者(小A)一起去拜访甲田博士的时候的事情。他和甲田博士隔了好几年没见了。甲田博士张口头一句话就是:“小A,你的身体状况变得让人担忧了啊!你躺在那个床上我给你看看。”并示意他下肢分开上身向下倒。那个记者双腿不能充分分开,上身也只能趴下一点点。“这么僵硬是身体不好的证据,原来那么结实的身体,吃的太多了吧!”甲田博士说道,他又亲自做了劈叉让我们看。虽然博士当时已78岁高龄,但是两脚完全与床平行地分开了,上体轻贴在下肢上。
            “如果没有这种柔软度,不可能健康地活到90岁、100岁。”那个记者还像以往一样的晚上吃吃喝喝地度日,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几年,几年前他四十多岁的时候被诊断为边缘型糖尿病,在半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另外,他的胆固醇、甘油脂、肝机能的数值都超过了标准值。
            甲田博士在B4规格的药方单上运笔自如,并把药方当场交给了那名记者。
            三个月后,那名记者打来电话:“真不愧是甲田医生,太了不起了!上周接受健康检查的结果今天公布了,不仅是血糖值,胆固醇、甘油脂、肝机能全都正常了。”
            他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严格地遵守甲田博士的指导进行的。


            7楼2009-02-11 18:14
            回复
              看手相可充分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
               甲田博士为患者诊断的时候都是先看手掌,他认为手掌反映着健康的状况和性格。甲田博士是个看手相的高手。
              “手掌的颜色最好的是粉色,柑橘和南瓜吃的不多手掌却发黄的人应该说是肝脏虚弱!手红的人精力太过旺盛,给心脏带来障碍。手白的人是贫血”。有没有宿便看手掌也能马上清楚。“手掌可以看到青筋浮现的话,就是有宿便。宿便积存到一定程度,血管的青筋也变得又粗又浓。另外,冷冰冰的手也是宿便积存的证据。”
              甲田博士看手相就可以判断健康状态,但可以确定的是,手相可以改变,手相发生变化正预示着寿命的延长。
              “我在大约60年里,诊断过各种各样的患者,可以确信的是,手相能够改变,寿命也可以延长。”
              甲田博士介绍说,手的纹路与神经有关。所谓好的手相就是指与手神经相关联的内脏、器官的运转正常。如果手神经不能充分活动,手相就会出现贫相,内脏、器官的运转也变得低下。
              “据说一般的的手相是左表示过去,右表示未来的。的确,右边的手相容易改变,而左边的手相很难改变。我认为肠道左侧的宿便与左脑有关联,肠道右侧的宿便与右脑有关联。
              我想,如果肠道右侧积存了宿便,右脑的血管就会膨胀。于是压迫右脑,使左侧的运动神经麻痹、左手手相变差。特别是肠道右侧的宿便、也就是说上行结肠的宿便不容易排除,因此左侧的手相很难改变。”
              那么,如果实行绝食排除宿便的话,手相就会有很大改变。
              “手向前弯曲时出现的手腕线也很重要。手腕处有8根骨头,如果骨头发生粘连的话手腕就不能很好地弯曲。手腕线也就不会出现。清楚地出现3根手腕线能活到100岁长寿。”
              对于怎样清楚地出现手腕线,甲田博士说做完毛细血管运动(参照77页)后,手腕分别向内侧和外侧转动10次,再横向震动。因为这样手腕的骨骼就不会黏着,能够产生和绝食同样的效果。
              “对于变成好的手相,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背腹运动(参照75页)。坚持做几年的话,脊椎骨全部都叭啦叭啦(一根一根脊椎骨都变得灵活自如)的,所以被压迫的神经也能工作了,手相明显就变好了。”


              8楼2009-02-11 18:14
              回复
                如果体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就能杜绝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过敏症和生活习惯病被认为是不治疗也应该能很好地解决的疾病。但是,一般人会认为去医院就诊就能治好疾病,因此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
                实际上,接受了现代医学的治疗和指导,但是生活习惯病和过敏症并没有治好,苦于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现代医学难以治愈这些疾病呢?
                甲田博士说,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没有改变体质的想法和办法。
                很多人都认为体质是不可改变的东西。同时把体质不健康作为辩解的理由。
                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没有根据个人体质而实施治疗的想法和方法。在中医当中相对应地把人的体质分为阴性体质和阳性体质。
                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医指出,对于阴性体质应该摄取阳性的食物。
                寒症是阴性体质,食物中生的食品又属于阴性食品,因此劝告人们不应该吃生的蔬菜,而应该吃阳性的熟的蔬菜。中医认为阴性体质应该对应地食用阳性食物。
                甲田博士说:“这确实是符合常理。但是,这种想法并不能改变体质。
                “也许中医觉得因为阴对应阳,也就是说,对付寒症熟的蔬菜更适用,所以能治好寒症,但这只是治好一时的症状,并没有改变体质。所以,中医当中一般认为出生时的体质会持续一生。”
                甲田博士还说,要想改变体质,即使是合理的方法也是难以办到的,寻求实行非合理的方法,可能会引起戏剧性的变化。
                “实行绝食(三天以上,除了水不摄取其他的绝食)的话疾病和症状得到了戏剧性改善的情况很多,那是因为绝食是非合理的事情。实施非合理的方法就使得离死更进一步,这样的话作为想活着的念头就会产生反作用力,那个力量使得体质得到改变。”


                9楼2009-02-11 18:14
                回复
                  你的“恶习”种下了病根
                   为什么身体况会崩溃、生病?生活习惯病是由不好的生活习惯引起的。
                  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换言之也就是“恶习”。
                  甲田博士说,患有难治之症和很多病的人,都存在着很多恶习。
                  “所谓恶习就是诸如,因为喜欢甜食所以食用过多、饮酒过量或者削减睡眠时间甚至搞坏身体拼命工作,等等。改正成为危害健康原因的恶习,是养生法的开始。”
                  但是恶习很难改掉。
                  都说到50岁的癖性,即使入土了也带着,到什么时候都改不掉。但是,反省自己的恶习,哪怕一个一个、一点一点也好,用心、努力地改正,是很重要的。
                  甲田博士指出,在癖性当中,“心里的癖性”是最恶劣的。
                  “比如,在患重病的人当中,有人只看到阴暗面。煞费苦心地努力,刚看到一点好转的兆头,却悲观地认为‘一点都没变好,不行了’,这样考虑的人只有负面的激素,因此疾病也难以治愈。”
                  另一方面,无论何事都向前看、持肯定态度,突出正面激素,治愈疾病的力量就会从体内奔涌而出。
                  由于人类的关系,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甲田博士这样说到:
                  “压力是损害健康最大的要因。在人类关系中,积攒压力也是不明智的。像夫妇关系这样的亲人之间,互相宽容、接纳对方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健康长寿,感动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的使命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有坚定的使命感,那么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当中就能获得感动。另外,拥有机智和幽默也非常重要。人生在世,当然会有生气的事、悲哀的事和懊悔的事……但是不要持否定的态度来理解它们。即使有什么生气的事或是失败了,也请用诙谐的智慧和幽默一笑置之。不要眉头紧锁。笑能提高免疫力。努力笑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10楼2009-02-11 18:14
                  回复
                    “加法营养学”导致疾病
                    现代的营养学是加法营养学。
                    “一天必须要摄取多少的卡路里”,另外“作为其明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矿物质营养素,分别要摄取多少”,再加上“一定要吃早餐”等等,强调、重视营养的摄取。
                    甲田博士指出“重视摄取的加法营养学,带来了现代人的不健康和疾病”。“吃早饭血液会在肠胃里徘徊,忽略了肾脏,这个部分的废旧物变得无法排出。甚至造成宿便的堆积。”
                    甲田博士知道的饮食养生法和重视摄取的加法营养学从根本上是对立的,因此,可以说是重视如何少吃、完全排出废旧物质的“减法营养学”。 
                    正确饮食生活规则”的危害
                     在现在的营养学常识中,把一日三餐看作是正确的饮食方法。很多人将这个观念深入地渗透、形成强迫观念。
                    比如,前一天吃到深夜,但是第二天早上因为觉得必须要吃早饭,即使心情也不好、食欲也没有,却也勉强地吃了。本来这个时候不吃东西肠胃和身体应该会感觉比较轻松,但是由于深信“不吃的话整个上午就没有精力了,对身体不好”,所以努力地吃了。甲田博士认为,“不能不说这种规则的正确性对于健康来说危害的方面比较大。肚子不饿却要吃东西的只有人类,野生动物是不会这么做的”。他还说,“在生命诞生的四十多亿年历史中,‘绝食可以复活生命力’的信息已经传输给了遗传因子。所以,按理说‘身体不好的话就不吃饭’的生存方法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动物都遵从的事情人类却不遵从。这是因为绝食就会变衰弱的‘错误的纸上谈兵的理论’占了先机。


                    12楼2009-02-11 18:15
                    回复
                      即使不吃早餐,大脑也能很好的运转
                       那么,假设在不吃夜宵的同样条件下,分为“吃早饭派”和“不吃早饭派”进行试验,结果又会如何呢?
                      平时吃早饭的人不吃早饭进行这样的试验,头会晕晕乎乎的,身体使不上劲儿!这种感觉,好像变成了实验,也是维护早饭必要论的了。
                      甲田博士说:“认为大脑的葡萄糖不足过于草率。”
                      平时吃早餐的话,大脑会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但是不吃早饭的话,大脑会以别的物质作为能量源来使用。
                      根据加拿大的欧文斯博士的试验,就能明白了。
                      欧文斯博士进行了“绝食中大脑以什么作为食物源”的试验。其结果是,B氨基丁酸水占50%,氨基醇氮气和乙酰乙酸各占10%,葡萄糖只不过占到全体的30%。
                      “因为大脑使用能量的方法如此,所以即使不吃早饭,也不会对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因此头脑也不会晕晕乎乎、摇摇晃晃的,反而会更加清醒。”
                      不吃早饭会体力不支的想法,也是因为没有实践过不吃早餐的缘故。
                      在没有习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身体无力的感觉,但是坚持1~2个月习惯后,就能体会到比吃早饭的时候更有精力。 
                      上午是肠胃排泄的时间
                      “早餐对健康来说,既不是金也不是银,甚至不是除了有害物以外的任何东西。”甲田博士之所以这么说的理由是,“在作为‘应排泄时间段’的上午,还没有排泄就又进食了”。
                      在一天当中,上午是“应该排泄废旧物,让肠胃休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进食,会阻碍排泄。
                      以此为根据,举胃动素荷尔蒙的分泌为例。
                      空腹的话,肠蠕动亢奋,会出现被称为胃动素的消化器官荷尔蒙。这种物质,是为活跃肠部运动、排泄肠道内残留的物质而分泌的。1971年,加拿大的布劳恩博士发现的。
                      空腹的时候,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个时候的胃动素分泌倍增。


                      14楼2009-02-11 18:16
                      回复
                        如果持续空腹,可以促进排便
                        这个结构组织是群马大学的伊藤渐教授通过内视镜确认并明确的。
                        胃动素通常在饭后8小时左右分泌,如果饮食量多,分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长。
                        在现代医学中,往往无视、忽略排泄。
                        甲田博士提出了疑问:“早饭必要派单纯强调摄取食物的好处和重要性,但关于排泄的认识却非常淡薄。”
                        如果继续吃早饭而忽视排泄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甲田博士断言:“肠胃是身体状况好坏的根本。常年持续吃早饭的习惯,就会在应排泄时间段给肠胃造成过多的负担。结果成为肠胃活动减弱、宿便积存的原因。而且,这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其他脏器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会带来身体不适、原因不明的疾病,甚至是性命攸关的疾病。” 
                        如果不吃早餐就会变胖是真的吗?
                        否定不吃早餐的理由之一就是“不吃早饭的话会变胖”的想法。这个看法太过模棱两可也太鲁莽了,因此我不能赞成。甲田博士进行了以下的说明。
                        “因为在我们医院,认真实行不吃早饭一日两餐的患者,全都恢复了健康的体魄,事实胜于雄辩。的确,即使不吃早饭,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的量都比以前增加了,当然也会胖。如果实行一日两餐的节食疗法,肥胖无一例外的都能改善。”


                        15楼2009-02-11 18:16
                        回复
                          为什么只吃草的牛也会长肌肉?
                           在现代医学中,与营养一同重视的是热量。
                          说男性每天要摄取2200千卡、女性每天要摄取2000千卡热量。
                          但是,这个所需热量数值是根据什么计算出来的呢?
                          其实,是基于一天消耗的热量平均在2000千卡左右,所以最低每天也必须要摄取2000千卡到2200千卡的热量这种单纯的想法。
                          甲田博士指出:“这不过是不懂得人体构造的纸上谈兵的理论而已。说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很神秘也可以,是不能靠计算的。”他说,实际上,如果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和体重的增减之间的相互关联,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实行一日两餐的节食疗法,最初的3个月左右体重猛减。但是,过了这个时期,每天的饮食量不变,但是体重却增加了。”即使是关于营养素,在现代营养学中也是设计了如蛋白质每天应该摄取70克等等这样各种营养素必需摄取量的条条框框。
                          蛋白质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健康所不可或缺的。但是,调查甲田医院的患者中,长期一概不食用动物性食品的人的血液,白蛋白满足标准。
                          为什么几乎不摄取蛋白质,而血液中的蛋白质却满足标准呢?
                          “这件事情,想想只吃草的牛也能长肌肉,就能够理解了!牛只吃牧草也会长肌肉。人类也是一样的,吃素的人即使几乎不从食物摄取蛋白质也能在体内合成氨基酸,长出肌肉。而且,比起肉食,更能长成富有柔软性和耐力的肌肉。” 
                          现代营养学导致肥胖和疾病
                           甲田博士提醒我们注意,如果按照现代营养学的指导进食,肯定会饮食过量。
                          肥胖和糖尿病人的增加就是证据。
                          从昭和40年代开始,生活渐渐富裕起来。为了步调一致,现代营养学思想也开始在大众当中渗透开来。
                          如果看当时面向大众的健康书,就会看到关于体力劳动者一天最好摄取4000千卡热量的专家的见解。
                          其结果大家都知道。
                          从那段时间起,以肥胖和糖尿病为首,癌症、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等的生活习惯病开始增加。错误的饮食生活也是导致遗传性皮炎的重大原因,从昭和40年起急剧增加。
                          另外,现代营养学强调平衡地摄取营养的必要性。
                          比如,蛋白质每天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加起来共55~70克,脂肪20~25克。另外还指出,作为微量元素的各种维他命、矿物营养素也必须要充分摄取。
                          这个是现在的基准,比以前脂肪的量有所减少。
                          但是,有些专家还是敬告我们:由于人类身体的新陈代谢与动物不同,我们需要积极地摄取热量和营养,以保证身体拥有足够的能量。
                          为了摄取必要的营养素,厚生省(现厚生劳动省)常年推荐应该一天摄取30种以上的食材。
                          但是,普通生活中一天根本不可能摄取30种以上。厚生省的官员们设定了一个连自己也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缺点不光是难以实行。如果30种全部都满足的话,结果就是酝酿了饮食过量这个更大的风险。
                          顺便说一下,平成12年(2000),厚生省和农林水产省、文部省,共同出台了新的《生活指南》,其中每天30种的目标被排除在外。


                          16楼2009-02-11 18:16
                          回复
                            即使对身体有益的东西过度食用也会造成危害
                            甲田博士指出:“在各种食品当中,不管是对身体有多么好的食品,吃多了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有利于身体的食品代表是蔬菜。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蔬菜的话,即使吃很多对身体有益也是没错的,食用过量也不会有害的。这是毫无道理的认知误区,吃很多生蔬菜的话,会很快破坏胃部。”
                            即使是关于肉食,现代营养学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也没有切实地考虑到肉食有害的部分。
                            很多人到现在也只能说出像肉类动物性食品中的牛奶、鸡蛋等的效用。
                            甲田博士指出,缺乏对无论是什么种类的食品,多吃也会形成危害,成为损害健康的原因这个认识,是现代医学的盲点之一。
                            肉食更能长寿?
                             我们可以看到,食肉的美国人比日本人顽强。对日本和美国进行调查,有数据显示,美国100岁以上长寿者所占的比例更多。
                            在日本,东京都老人研究所对都内所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长达15年的追踪调查。作为关于长寿条件中的饮食生活,能举出像“血液中的白蛋白多”“血色素多”“胖瘦适中”“喝牛奶”“经常吃含油脂的饭菜”等等。
                            在同一个调查当中,也对100岁以上人群的饮食生活进行了调查,100%的男性、80%的女性每天不可缺少的就是食用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品。
                            基于这种调查报告,有很多强调肉食优越性的医生和营养学者,但是完全是这样的吗?
                            甲田博士对于“美国100岁以上的长寿者所占的比例大多是肉食的功劳”这一看法不能赞同。
                            甲田博士认为:“年龄一大,患有认知症(老年痴呆症)的一种,阿尔查默症的人群就会增加。如果比较认知症患者的数字,日本1亿3000万人口当中,约有180万人,美国2亿9000万人口当中,约有450万人。不难看出美国要远远多于日本。即使这样也能判定肉食是好的吗?”
                            另外,补充一句,对于东京都老人研究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提出质疑的医生很多。
                            甲田博士说,肉食使气性猛烈、素食使气性温和。


                            17楼2009-02-11 18:17
                            回复
                              过度控制盐分有害
                               在现代营养学中,因为“过多地摄取盐分会引发高血压等疾病的成因”,所以提醒人们不要过多摄取。
                              但是,在今天,受盐分影响而患高血压的人只不过寥寥无几。
                              不过多摄取盐分比较好的想法,一般认为也影响着与胃癌的关系。
                              因为发表了食盐摄取量过多的地区胃癌的死亡率也高的流行病学数据,于是很多人认为过多摄取食盐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原因。但是,食盐是由于怎样的活动而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呢?他们并不十分清楚。
                              而且,盐分当中含有的钠成分是细胞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元素。甚至可以比喻为“生命之盐”的盐分是我们保护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东西。
                              甲田博士说,而且这种对于盐分的限制,正是引发身体不适和疾病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一概不摄取盐分,胃部活动就会逐渐减弱。因为胃酸是通过盐酸形成的,所以必须要摄取作为其原材料的食盐。过度限制食盐,致使胃酸的酸度减弱,会形成导致胃癌的细菌‘幽门螺旋菌’喜欢的环境。” 
                              不摄取盐分的人不会长寿
                              甲田博士说,食盐的限制与高血压、胃溃疡、胃癌的减少没有必然联系,反而会成为缩短寿命的危险。
                              美国学者阿尔德曼把他进行的国民营养调查的结果刊登在了1998年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这个调查是关于食盐摄取量和死亡率的关系,调查对象为从27岁到75岁的207729人,其结果表明,食盐摄取量少的人群死亡率高。


                              18楼2009-02-11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