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吧 关注:4,022,318贴子:50,142,652

回复:【茶茶】牙膏撕裂者?AMD TR4 1950X解禁测试报告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产品性能测试:
简单评测结论:
由于测试项目很多很杂,为了避免小白看晕,首先提供一下精炼版的测试结论:
CPU综合性能上各项目平均下来1950X比7900X高出近20%,不过目前32线程的规格已经明显超出目前很多测试软件的极限。1950X这次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了理论性能测试和系统带宽上。游戏性能上由于1950X内部总线结构相对复杂,所以游戏优化相对来说还是有欠缺的,明显是要弱一点。
功耗表现则比较有意思,图表中统计了从待机到满载的各种情况。分解下来看,1950X在待机时功耗较大,但是满载烤机功耗明显低于7900X,所以两边一拉两者出来的结果1950X只是略低于7900X。


IP属地:广东17楼2017-08-10 23:23
回复
    CPU的实际运行状态测试:
    1950X在单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睿频频率可达4.15G。比基准的睿频更高主要是因为支持了XFR技术。多线程情况下频率可以达到3.65G。频率上都会高于目前的1800X。


    IP属地:广东18楼2017-08-10 23:23
    回复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专业软件基准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这篇文章的数据量比较暴力,如果觉得晕,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如果觉得无所谓,被坑的时候别抱怨就行。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IP属地:广东19楼2017-08-10 23:24
      回复





        IP属地:广东20楼2017-08-10 23:24
        回复







          IP属地:广东21楼2017-08-10 23:24
          回复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来说1950X最有优势的是系统带宽和理论性能测试。


            IP属地:广东22楼2017-08-10 23:25
            回复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
              单线程:1950X得益于更高的XFR频率,所以单线程性能相比1800X会略有优势,不过相比INTEL这边还是明显弱一些。
              多线程:多线程测试则是1950X明显更强。这次参与测试的CPU排出了一个比较平顺的梯度。


              IP属地:广东23楼2017-08-10 23:25
              回复
                磁盘性能测试: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简单科普一下这个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或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所以这边的测试里面会尽量都测试到位各种接口的情况。NVMe我在主板上破口的X4短槽上测试过,这是芯片组引出的插槽,从速度上看X399芯片组提供的还是PCI-E 2.0。不过CPU这次提供了海量的PCI-E通道,所以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从测试结果上来看,与之前的情况大同小异。SATA测试没有明显的差距,NVMe的测试还是存在15%左右的差别。


                IP属地:广东24楼2017-08-10 23:25
                回复
                  搭配独显测试(显卡驱动为16.12.2):
                  独显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1950X介于7900X和6950X之间,不过互相差距都不到5%。

                  独显3D游戏测试,表格中将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为了保证测试一致性仍然采用16.12.2的驱动。

                  由于480的性能更偏向主流级别,所以CPU之间的性能差异就相当小。分解到各个世代来看,DX9上劣势最为明显,DX11上会收窄,DX12上各个CPU之间差异都不大。如果开启


                  IP属地:广东25楼2017-08-10 23:28
                  回复
                    独显专业软件基准测试,专业软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这个软件对CPU内部延迟。

                    搭配独显测试小节:
                    从测试结果来看,SPEC viewperf 12似乎对CPU的延迟比较敏感,1950X得分较低。游戏性能上1950X跟X299 CPU一样还欠缺优化。


                    IP属地:广东26楼2017-08-10 23:28
                    回复
                      平台功耗测试:
                      1950X的功耗测试比较有意思,1950X在待机、高清播放等低负载情况下功耗偏大,但是在CPU烤机时则明显低于7900X。

                      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
                      功耗测试差异较小的原因是其中包含了待机、蓝光视频、游戏测试等日常使用测试,所以看作是日常使用功耗会更为贴切。
                      目前VEGA显卡马上就要发布,所以后续整个横向对比将会有较大的更新。包括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也会有变化。


                      IP属地:广东27楼2017-08-10 23:28
                      回复
                        简单总结:
                        关于CPU的性能:
                        1950X就目前而言已经拿下了消费级的性能宝座。对AMD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还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跟INTEL 7800X游戏性能差点被1600灭掉类似,1950X的游戏性能表现也不算好,所以相对来说更适合偏工作站的使用环境。
                        关于CPU的功耗:
                        功耗上来说,1950X还是控制的比7900X好不少,满载功耗会比7900X低。但是1950X的待机功耗偏高,这个还是有必要去做优化。
                        关于CPU的一些使用建议:
                        正如前文所说的,1950X的整体架构变化比较大,所以这边从散热、电源的个方面简单总结一些使用上的建议。
                        · 首先是散热部分,由于散热器孔距是特殊的,所以暂时只有少量的CPU散热器支持。所以目前来说与CPU自带扣具匹配的一体式水冷还是最好的选择,具体大家可以看评测最后附录的散热器支持列表。
                        · 其次是电源部分,虽然1950X的的满载功耗会低于7900X一些,但是电源上还是建议尽量保守。一定要是用线材16AWG的电源,18AWG或虚标线材的电源应该很容易出问题,自己包线也要谨慎选择线材和端子。其次支持双8PIN CPU的电源应优先选择。
                        总体来说虽然INTEL已经确认月底以前发布I9 7980XE,让AMD没办法爽太久,但是对于AMD来说这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代表AMD CPU在全产品线上都重新回归到与INTEL的竞争序列,相信INTEL短期内也不敢再牙膏了。
                        小伙子听说你还没用上锐龙?


                        IP属地:广东28楼2017-08-10 23:28
                        回复
                          附录:
                          目前已知的TR4 CPU散热器兼容列表:
                          一体式水冷:(采用CPU附带扣具)
                          Arctic:
                          Arctic Liquid Freezer 120Arctic Liquid Freezer 240
                          Arctic Liquid Freezer 360
                          海盗船:
                          Corsair Hydro Series H115i
                          Corsair Hydro Series H110i v2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5
                          Corsair Hydro Series H80i v2
                          Cryorig:Cryorig A80
                          Cryorig A40 Ultimate
                          Cryorig A40
                          EVGA:
                          EVGA CLC 280
                          NZXT:
                          NZXT Kraken X62
                          NZXT Kraken X61
                          NZXT Kraken X52
                          Tt:
                          Thermaltake Riing 3.0 RGB 360
                          Thermaltake Riing 3.0 RGB 240
                          Thermaltake Water 3.0 Ultimate
                          Thermaltake Water 3.0 Extreme
                          其他散热器:(散热器自带扣具)
                          Arctic:
                          Arctic Freezer 33
                          酷冷至尊:
                          Cooler Master Hyper 212 EVO
                          EKWB:
                          EKWB Waterbolck for DIY loops
                          EKWB CLC
                          安耐美:
                          Enermax Liqtech TR4 360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猫头鹰:
                          Noctua NH-U14S TR4-SP3(air)
                          Noctua NH-U12S TR4-SP3(air)
                          Noctua NH-U9 TR4-SP3(air)


                          IP属地:广东29楼2017-08-10 23:29
                          回复
                            @《渐缜》


                            IP属地:广东30楼2017-08-10 23: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