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湘莲的原型,就是张岱的四叔张烨芳(《红楼梦》人物柳湘莲原型),烨芳字尔蕴,号七磐。比大哥张耀芳小十一岁左右。张岱的祖父张汝霖一生似乎并不只娶有一位夫人,即朱赓之女朱恭人。所以可以说张岱的叔叔们之间应该是同父异母的血缘关系。
张烨芳是张氏家族中的一个“另类”,生而跋扈,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他在二十岁之前可谓是“劣迹斑斑”。他喜欢与乡里的一些“侠邪”少年们厮混,终日与这批臭味相投的少年弹筝、踢球、赌搏、唱戏、斗鸡、骑马等等。张烨芳所养的门下“食客”竟有五六十人之多,这批人都逢迎地称呼他为“主公”,犹如现代黑道社团里的“教父”和“大哥”。他常常会蒸一头猪来犒劳这批食客,吃完之后,据床而嘻。因为张汝霖长年在外做官,家眷并没有随往,所以他的这个儿子就在家中挥金霍银,犹如脱缰野驹,自由驰骋。将一个书香府第弄得象是江湖“堂口”一般的乌烟瘴气。
张烨芳非常喜欢唱戏、看戏,并且自己还常常粉墨登场一番。某年,他搭建一座大戏台,请来了徽州旌阳戏班,共有戏子三四十人,演地狱鬼怪、因果报应的戏剧。夜里看表演的观众多达万余人,当剧情演到恐怖的高潮时,台下万余名观众会齐声惊恐呐喊。当时的绍兴府熊太守听见喊声,以为是倭寇海盗来夜袭了,连忙派遣官兵前往侦探。张烨芳遂亲自到衙门去说明情况,全城始安静下来。当戏台建成时,张烨芳走笔书了两幅对联悬挂在戏台两侧:“果证幽明,看善善恶恶随形答响,到底来那个能逃?道通昼夜,任生生死死换姓移名,下场去时人还在。”又一联云:“装神扮鬼,愚蠢的心下惊慌,怕当真也是如此。成佛作祖,聪明人眼底忽略,临了时还待怎生?”张岱曾不无感慨地评价此二联说:“真是以戏说法。”
张烨芳还有一项嗜好,就是喜欢吃橘子。每当橘子成熟的季节,他会将橘子堆满卧床和几案上,自己来不及剥吃时,就叫数个家僮围绕在身边剥给他吃。当时绍兴附近有橘中名品“樊江陈氏橘”,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经有过详细的介绍。橘子是有较短时节性的水果,最多一个月就会“落市”。但张家用了一种特殊的储藏橘子的方法:“用黄砂缸,籍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阅十日,草有润气,又更换之。可藏至三月尽。甘脆如新采者。”所以张烨芳在寒冬的季节仍然有橘子可吃,他自己怕冷,就叫家僮剥橘。因为他吃橘子的食量惊人,可怜那些家僮们的双手龟裂而生满冻疮,橘皮的黄汁深入皮肤数层,真惨不忍睹。
张烨芳尤喜豢养骏马,曾以三百两银子购得一名马,起名叫“大青马”。被他的一位“门客”(食客)偷偷牵出去与人赛马,不料与他马争道时,因深陷泥沼之中,四蹄迸裂而死。张烨芳知道后,即命手下用帷布将“大青马”包裹埋葬了事。为了不伤及“门客”的情面,竟不去责问,犹如没有发生过一般,颇有当年孟尝君的气概。但也本非人人都有如此“恩遇”的。他手下有一个王某,素来性格崛强,又有猥亵自己邻家男孩的劣迹。张烨芳就想置之于死地。王某知道后,连忙逃出绍兴,并且逃过了钱塘江,到一个叫镇海楼的地方就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某没有想到的是,镇海楼下有数十个“狰狞壮士”,手持应天府(南京)巡抚的大牌正等着他。指王某是越狱大盗,不容辩说,椎棒齐下,顿时血肉横飞。王某可能至死都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死在应天府的“快捕”手下?还是死在自己的“主公”手下?
张烨芳在二十岁时,看见几个哥哥们都在学习经史诗文,以应付科举考试。他不屑一顾地说:“不过尔尔,这有何难。”竟开始闭帏读书,仅用了三年就学业大成,然后挟一编而闯荡天下。自此海内诸名士都无不倾倒,乐于与他交游。而当初那些门下“食客”又不愿离他而去,所以朋友和“食客”的人数日益增多。就出现了一种非常怪异的场景,与文人名士可以谈艺说文;与江湖中人也可以争长论短。他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使各方人士竞相以“一见为荣”。这虽然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事实的确就是如此。
张烨芳是张氏家族中的一个“另类”,生而跋扈,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他在二十岁之前可谓是“劣迹斑斑”。他喜欢与乡里的一些“侠邪”少年们厮混,终日与这批臭味相投的少年弹筝、踢球、赌搏、唱戏、斗鸡、骑马等等。张烨芳所养的门下“食客”竟有五六十人之多,这批人都逢迎地称呼他为“主公”,犹如现代黑道社团里的“教父”和“大哥”。他常常会蒸一头猪来犒劳这批食客,吃完之后,据床而嘻。因为张汝霖长年在外做官,家眷并没有随往,所以他的这个儿子就在家中挥金霍银,犹如脱缰野驹,自由驰骋。将一个书香府第弄得象是江湖“堂口”一般的乌烟瘴气。
张烨芳非常喜欢唱戏、看戏,并且自己还常常粉墨登场一番。某年,他搭建一座大戏台,请来了徽州旌阳戏班,共有戏子三四十人,演地狱鬼怪、因果报应的戏剧。夜里看表演的观众多达万余人,当剧情演到恐怖的高潮时,台下万余名观众会齐声惊恐呐喊。当时的绍兴府熊太守听见喊声,以为是倭寇海盗来夜袭了,连忙派遣官兵前往侦探。张烨芳遂亲自到衙门去说明情况,全城始安静下来。当戏台建成时,张烨芳走笔书了两幅对联悬挂在戏台两侧:“果证幽明,看善善恶恶随形答响,到底来那个能逃?道通昼夜,任生生死死换姓移名,下场去时人还在。”又一联云:“装神扮鬼,愚蠢的心下惊慌,怕当真也是如此。成佛作祖,聪明人眼底忽略,临了时还待怎生?”张岱曾不无感慨地评价此二联说:“真是以戏说法。”
张烨芳还有一项嗜好,就是喜欢吃橘子。每当橘子成熟的季节,他会将橘子堆满卧床和几案上,自己来不及剥吃时,就叫数个家僮围绕在身边剥给他吃。当时绍兴附近有橘中名品“樊江陈氏橘”,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经有过详细的介绍。橘子是有较短时节性的水果,最多一个月就会“落市”。但张家用了一种特殊的储藏橘子的方法:“用黄砂缸,籍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阅十日,草有润气,又更换之。可藏至三月尽。甘脆如新采者。”所以张烨芳在寒冬的季节仍然有橘子可吃,他自己怕冷,就叫家僮剥橘。因为他吃橘子的食量惊人,可怜那些家僮们的双手龟裂而生满冻疮,橘皮的黄汁深入皮肤数层,真惨不忍睹。
张烨芳尤喜豢养骏马,曾以三百两银子购得一名马,起名叫“大青马”。被他的一位“门客”(食客)偷偷牵出去与人赛马,不料与他马争道时,因深陷泥沼之中,四蹄迸裂而死。张烨芳知道后,即命手下用帷布将“大青马”包裹埋葬了事。为了不伤及“门客”的情面,竟不去责问,犹如没有发生过一般,颇有当年孟尝君的气概。但也本非人人都有如此“恩遇”的。他手下有一个王某,素来性格崛强,又有猥亵自己邻家男孩的劣迹。张烨芳就想置之于死地。王某知道后,连忙逃出绍兴,并且逃过了钱塘江,到一个叫镇海楼的地方就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某没有想到的是,镇海楼下有数十个“狰狞壮士”,手持应天府(南京)巡抚的大牌正等着他。指王某是越狱大盗,不容辩说,椎棒齐下,顿时血肉横飞。王某可能至死都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死在应天府的“快捕”手下?还是死在自己的“主公”手下?
张烨芳在二十岁时,看见几个哥哥们都在学习经史诗文,以应付科举考试。他不屑一顾地说:“不过尔尔,这有何难。”竟开始闭帏读书,仅用了三年就学业大成,然后挟一编而闯荡天下。自此海内诸名士都无不倾倒,乐于与他交游。而当初那些门下“食客”又不愿离他而去,所以朋友和“食客”的人数日益增多。就出现了一种非常怪异的场景,与文人名士可以谈艺说文;与江湖中人也可以争长论短。他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使各方人士竞相以“一见为荣”。这虽然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事实的确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