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春浪音乐节、草莓音乐节
迷笛音乐节、超音速音乐节
混凝草音乐节、莲花山草地音乐节
......
生活在大娱乐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演唱会、音乐综艺等定期包围,上个月看了一场演唱会、下个月还要去个音乐节(钱包表示很累,可是我爱乐之心不死)。
♦
中秋:一场所有人的狂欢音乐节
♦
明朝民间,坐标苏州,每年中秋夜,一场由民间自发开展的昆曲集会——“虎丘曲会”,在虎丘上演。届时,文人墨客、风林雅士、曲词名家、职业艺人、豪门名媛、美女名妓纷纷出席,能者鼓弦善者歌,人人吟咏较艺、竞技演唱。
*图片来源于画家马俊英老师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样的音乐节,既不用彻夜排队,也不必花掉半年积蓄买门票一对,吃瓜群众高兴得简直要拍烂手掌了。而那些天天家里蹲的夫人、小姐姐们,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出门逛夜街,还能去现场给爱豆打Call啊,这简直是一场来了不后悔不来悔一年的盛会。
明代职业写手张岱,作为旅游生活频道的王牌编辑,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可以上头条的新闻大事件,他在《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中写道: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
♦
参加明式音乐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
《虎丘中秋夜》文载:
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这是一场Freestyle的音乐节,没有固定的姿势,因此参加的人自带草席早点去占据一席听曲赏月的风水宝地。(咦!这.....不就是现代草地音乐节的模式吗?)
(图片源于:网络)
♦
明式音乐节全攻略
♦
天暝月上,
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
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黄昏,开场气氛要噪起来啊!!!一百多处地方开始演奏,还有几十种乐器的大合奏,声势动天,人声鼎沸......那个场景,你想象一下广场上分成几十拨广场舞阵营,同时响起不同国家、民族、风格、节奏的音乐,舞姿缤纷人头攒动,先听曲还是先看舞都要抛硬币来决定。就连平时一言不合就吟诗作怼的文人墨客们,此时要玩飞花令的话,分分钟变呼麦的节奏!
图注:明绘《清明上河图》中旷野搭台演剧情况
▼
更定,
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
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大约晚上七八点左右,鼓声渐歇,优扬的丝竹管乐响起,开始演出如《锦帆开》、《澄湖万顷》这样的大曲目,乐声歌声交杂,吃瓜群众现场疯狂打call。
▼
更深,
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
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更深”按照现代时间来算,大约是小学生该睡觉的时间。这个时候第二天上班上学的都散了,官老爷和富老板的家属们开始游船戏水,每个席位上都有人演唱,南来的北往的歌声混杂在一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场合尬歌不能怂,谁弱谁是和音。)
▼
二鼓人静,
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
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夜深人静,憋吵吵,安安静静听萧赏月.....
图注:明绘《清明上河图》中旷野听戏场景
▼
三鼓,
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
Encore(安可)来了......不安寂寞的某十八线歌手忽然登台放声来一曲无奏乐的清唱,根据张岱的专业点评:声音细腻,有穿透力,咬字清晰,情绪饱满丰富.....现场百十个听众心潮澎湃,但还是克制住打Call的冲动....
▼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若不是在苏州,如何能欣赏到这样的景致。
*图片来源于画家马俊英老师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年一度的“明朝草地音乐节”到此结束。
/ 知识扩散 /
(图为现代“虎丘曲会”场景,源于:网络)
“虎丘曲会”是苏州历史上规模宏大的民间自发的昆曲集会,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评价道:世界戏剧史上很难再找到“虎丘曲会”这样规模宏大而又历时久远的剧艺活动了。
虎丘曲会,自清乾隆以后随着昆曲的衰微及其它多种原因,逐渐沉寂。20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昆曲爱好者曾自发尝试恢复虎丘曲会。苏州市文联和苏州市剧协自2000年起每年于秋季举办虎丘曲会。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困难及其它种种原因,曲会的规模和影响已不能同历史鼎盛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