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54贴子:613,689

回复:【国学】深度解局《易经》原始面貌--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以下古籍中也皆有记载:


来自iPhone客户端547楼2017-08-30 10:15
回复
    《太平御览·卷七十九·皇王部四·黄帝轩辕氏》:“蒋子《万机论》曰: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於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於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向令黄帝若不龙骧虎变而与俗同道,则其民臣亦害于四帝矣!”


    来自iPhone客户端548楼2017-08-30 15:07
    回复
      《管子·地数第七十七》:“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而为一家。黄帝曰:此若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549楼2017-08-30 17:29
      回复
        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550楼2017-08-31 08:21
        回复
          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551楼2017-08-31 14:32
          回复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一·经编·易类·归藏》:“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汉艺文志考》引《太平御览·卷七十九》云:黄帝将战,筮于巫咸。罗苹《路史注》引云: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


            来自iPhone客户端552楼2017-08-31 20:38
            回复
              《路史·卷十四》:黄帝“年三十七,戮蚩尤于中冀。于是炎帝诸侯咸进委命,乃即帝位,都彭城。王承填而土行,故色尚黄,而天下号之黄帝。”


              来自iPhone客户端553楼2017-09-01 09:42
              回复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来自iPhone客户端554楼2017-09-01 15:01
                回复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来自iPhone客户端555楼2017-09-01 21:09
                  回复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来自iPhone客户端563楼2017-09-02 10:05
                    回复
                      《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来自iPhone客户端564楼2017-09-04 07:56
                      回复
                        黄帝与西王母的第二次演易


                        来自iPhone客户端565楼2017-09-04 11:50
                        回复
                          史书记载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有实行田亩制,穿土凿井,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


                          来自iPhone客户端572楼2017-09-04 17:29
                          回复
                            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帐幄、衮衣、华盖、盔甲、旗、胄。制作陶器碗、碟、釜、甑,冶炼铜鼎,建造宫室、明堂,制造舟楫、车舆、指南车、记里鼓车。制造刀枪弓矢,发明熟食等。不说这些后世的制作发明,可能是后人一股脑儿地堆积到了黄帝头上,即便真是黄帝的功绩,凭这些技艺性的发明创造就被确认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还显得缺少文化价值上的分量。


                            来自iPhone客户端573楼2017-09-04 20:26
                            回复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在《周易》,其主体在于道,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也当离不开对《周易》、对道的人文贡献。


                              来自iPhone客户端574楼2017-09-05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