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吃了31年的空勤灶,在这方面,应该是个权威了,根据他的回忆,我把这些年空勤灶的发展简史记录如下。父亲1951年1月开始吃空勤灶,他记得那时空勤灶分6等。分别是:4号灶、5号灶、6号灶、7号灶、学员灶,其中学员灶又分开飞灶和普通灶。
4号灶是最高标准的空勤灶,航校毕业后的父亲是一直在吃。1953年1月,父亲毕业分配到部队时,开始吃4号灶。那时的标准是4.7元/天,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当时的4号灶是战争灶,是给有战斗任务的飞行员准备的。可能还有飞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待考)。那个年代的4.7元,可以吃到什么呢?那时是分餐制,每个飞行员一个托盘,四个菜。汤随便盛,凉菜如:腊肠、猪肝、猪肚、猪头肉、猪舌头什么的随便吃。巧克力、水果随便吃,有时会把水果送到飞行员宿舍。咖啡牛奶24小时供应,飞行时保温桶就设在在飞行员休息室里。看了这个菜谱,感觉飞行员吃的大部分都是高热量的东西,是不是因为飞行消耗体力大呢?待解。
对了,夏天,空勤灶还会做冰淇淋、冰棍、冰水给飞行员们。记得小时侯商店卖冰棍,有三分的和五分的两种,最高级的是雪糕,大概是一毛二,没怎么吃过。但我还是很有口福的,我吃过空勤灶做的奶油冰棍。有一年夏天,不知为什么,空勤灶的师傅们开始卖冰棍了,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些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吧。每天中午1点左右,刚出“炉”的奶油冰棍推出来,我们一大帮等候已久的大人小孩一轰而上,4分钱一根,立刻卖完。数量有限,一天只有两小推车。那个冰棍的滋味特别的好,没有冰茬子,奶油味十足,虽然现在各种品牌的冰淇淋那么多,但那种味道却再也找不回来了。空勤灶的奶油冰棍生意,只进行了一个夏天。
5号灶父亲没有吃过,有些细节记不太清楚了,标准大概3.7元/天。用餐的大概是没有战斗任务的飞行员。6号灶:航校飞行和不飞行的的教员,每顿好象比航校学员多一个菜。7号灶(2.7元/天):螺旋桨飞机和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学员灶:标准比7号灶低一些(大概是1.14元/天)。分开始飞行的学员灶和正在理论学习的普通学员灶两种。
父亲记得开飞后的学员灶肉类比后来的4号灶少些,水果巧克力定量,每人每天要吃两个生鸡蛋。小时侯去机场,经常有飞行员递给我一个半生不熟的煮鸡蛋,以示友好,我坚决的拒绝了,看着那些飞行员叔叔喝“溏心蛋”时津津有味的样子,认为很不可思议,那玩意怎么可能好吃呢?现在想起来,他们的这个饮食习惯应该是航校空勤灶培养的。
分到部队后,父亲他们就成了稀有动物,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那时的航空师,编制早就建立起来了,各种岗位的人员也早就配齐了,除了飞行员。父亲那批有14个飞行员被分配到一个部队,那个部队共有多少飞行员呢?答案是:14个。当然飞机有很多,但没人飞。有朋友可能会问:那些以前毕业的飞行员哪去了?答案是:在抗美援朝前线。不仅如此,如果不是及时停战,父亲也将在鸭绿江一带的米格走廊游猎,没准还一不留神立一功、两功的,其实他们上前线的日期已经定了。
4.7元的战争4号灶,父亲吃了一年多。这4.7元是这么分配的:早餐0.9元,午晚餐各1.9元。标准实在是高。有多高呢,1954年之前,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父亲他们每人每月的津贴是1.1元。后来涨了点,也不过6元/月。这些飞行员一个月的津贴还不如他们一天的伙食费高!要是把伙食费发给个人,那有多好哇!如果把伙食费发给个人,一天4.7,十天47,一百天470……发财了!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几天不吃不喝,他们会被饿死的。
飞行员平时不准出军营,没地方买食品,有钱也没用,再说了,上级也不允许啊。还是有人惦记这4.7元的,包括父亲。怎么办?退伙!退伙,顾名思义,就是退伙食费。我前面提的那种把伙食费发给个人的设想容易出人命,当然是行不通的。不过,飞行员们再忙也有休息的时候啊。休息日,小伙子们都揣着手枪上街玩去了,不回来吃饭。
空勤灶当然应该把那天的伙食费退给人家;这就是退伙,不过次数太少,发不了财,父亲的印象,这种机会一个月最多一次。
父亲他们的休息日是这样度过的:凌晨5点多钟,飞行员们起床,准备飞行,喝完两个生鸡蛋,一杯牛奶后,来到机场,正式吃点早餐。把飞机拉到起飞线时,还需要打开跑道灯。天一亮,飞行员到场,开始飞行,两个起落结束后,大概是8点多钟了。
飞行结束,“休息日退伙之旅”正式启动。飞行员小伙子们坐车结伴到达天津市,除了手枪,先将其他累赘东西寄存在一个熟悉的小饭馆老板那。小饭馆的名字叫“小食堂”,大概位于天津东站和劝业场之间。然后去看一场电影,军人半价——1毛钱。电影结束后,回到小食堂吃饭,中、晚餐都在这解决了。父亲中午一般点一碗面条,一个辣椒炒肉丝;晚上点一杯葡萄酒、一个河螃蟹。午、晚餐各5毛钱。
晚饭后,去劝业场看越剧,父亲记得起名字的是一出由“上海女子班”演的《碧玉簪》。看完戏后回部队,第二天去退伙。扣去早餐的9毛钱,可以退回3.8,减掉在天津的花费父亲还能剩下2.4元,是他津贴的两倍了,小伙子们还是很满足的。这种情行持续了一年多(供给制取消后就没人这么干了)。
期间父亲用退伙的钱买了一个提包(1块多)、一个柳条箱(后来被军管会扣押的那个)、一条被面、一套棉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