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拇趾短缩的问题:
首先,有三种正常的脚型,也就是说拇趾与二趾平齐或者长或者短一些都是正常的,只是看你喜欢哪一种了。
其次,拇外翻手术一般不去改变脚型,原来二趾长,手术后仍然会长一些,改变脚型需要在手术方案中增加一些内容,比如短缩二趾,或者延长拇趾,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一些风险。
那么拇外翻手术很多患者发现拇趾短了,为什么?有这么几个方面:
1. 手术中的截骨损失,锯是有厚度的,断骨处多少有少量的骨量损失,在传统手术这个量应该在2mm左右,而那些粗糙的微创手术,由于钻头比较粗一般的损失量都在3mm以上了。
2. 截骨后的推移方向,如果平推那就是原长度不变,如果斜向脚尖推就延长了,如果斜向后跟推就短缩了,这个其实是拇外翻手术拇趾短缩的关键。如果患者拇趾短,我可以推长一些,如果长,我可以推短一些,如果断骨的时候丢失大,我可以推长弥补一些。
3. 拇外翻涉及到关节的复位以及后期负重行走后的变化问题,这时候,如果拇趾短一些,关节会松弛,有利于截骨端的调整,也有利于后期拇趾的活动灵活,由于关节处张力小,后期的复发率会低,断骨处受到的应力也会减小,那么如果内固定不稳定的或者不用内固定的微创手术,就一定要把拇趾做短的。
4. 拇趾短的越多越好吗?拇趾是足部主要的受力单元,短就会出现无力,它无力2趾和小趾就容易出现疼痛,正常走路大多问题不大,但发力奔跑或者穿高跟鞋或者长途行走都会有很多的不适。所以,可以
短,但不能短太多,一般讲肉眼能明显看出来的,就属于异常的短缩了。
5.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微创的医生会在短缩的同时向下旋转或者向下压跖骨头,这样短缩虽然多,但在站立位拇趾的负重还是可以增加的,能防止出现2趾的疼痛。但是,这毕竟已经与正常的骨结构相差太多,患者长期之后的不适还是很明显的,已经有医生在做这方面研究。
6. 由于传统手术是直视操作,再加上螺钉钢板的固定,那么拇趾的长度是完全可调整的,一般讲,我们建议第一跖骨的短缩量在3-5mm为宜,超过3mm要下压一点跖骨头,如果短缩超过5mm,就会出现问题了,不能靠继续下压头来解决了。如果关节张力很大,我们可以通过Akin术来解决,把趾骨做短以调整关节的张力,这时候就不用担心拇趾短缩太多的问题了。
7. 所以,有些拇趾过短的患者延长后可能会有关节张力增加,可能会有疼痛,或者内固定的移位,微创导致拇趾过短的,应该尽快翻修,不然肌腱和血管都已经回缩到正常张力了,再做翻修就有难度了。而拇趾过长的,我们大力短缩趾骨就行,这个就要简单很多,效果也不错,只是有一段时间的拇趾无力,等肌腱回缩到正常张力时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我们从脚尖方向看一看这5个跖骨头,5兄弟一起工作,分担体重。如果拇趾跑了,或者短了,你想想会是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