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黄吧 关注:278,718贴子:101,274

回复:了凡四训白话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著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8楼2016-08-31 12:42
回复
      并且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好处,别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9楼2016-08-31 12:42
    回复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0楼2016-08-31 12:43
      回复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1楼2016-08-31 12:44
        回复
            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够造成。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么齐国的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好音乐,只是个人在追求快乐罢了,若是能把个人追求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2楼2016-08-31 12:44
          回复
              我看求科名,也是这样,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实推广到积德行善上;并且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那么命运与福报,就都能够由我自己决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3楼2016-08-31 12:45
            回复
              整理人的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4楼2016-08-31 12:50
              回复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5楼2016-08-31 12:50
                回复
                    开头所以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人生的气数,虽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运的好坏,却随着此生心性之状态而改变,因此以立命之说开宗明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6楼2016-08-31 12:50
                  回复
                      第二篇接着讲“改过之法”,是因为一般人,都自认自己是无过失之人,而不知改过行善,试想不知改过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7楼2016-08-31 12:51
                    回复
                        为人若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作。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奠上“改过之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8楼2016-08-31 12:52
                      回复
                          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因此第三篇接着谈“积善之方”,淋漓尽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与方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9楼2016-08-31 12:52
                        回复
                            初学行善之人,难免会像穷小子忽然变成暴发户,会有傲慢天下,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因此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致改造命运的目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0楼2016-08-31 12:53
                          回复
                              总而言之,“了凡四训”,虽曰“四训”,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确确实实是人生之“至理名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1楼2016-08-31 12:54
                            回复
                                如果您想要继续研究‘了凡四训’,末学向各位建议,最好能够听‘了凡四训文教基金会’制作的当代佛门高僧,净空法师演述的‘了凡四训讲记广播剧’录音带,共有十八卷,相当的精彩,并应熟读了凡四训原文三百遍,而且要依教奉行,如此,您对自己的命运,就有相当的把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2楼2016-08-31 12:55
                              回复